位置:首页 > 院校资讯 > 正文

成都大学2025年研究生教育创新:推出‘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培养计划,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2025-09-06

2025年初,成都大学研究生院宣布启动‘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培养计划,这一举措迅速成为高等教育和区域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该计划旨在将数字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与本地产业深度融合,培养服务于成都及西部地区发展的复合型高端人才。

一、计划主要内容与创新亮点

根据成都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2025年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培养实施方案》,该计划包含以下核心内容:

  1. 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

  • 设立‘数字+产业’课程模块,覆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旅游等重点产业领域

  • 要求所有研究生必修《数字技术基础与应用》核心课程

  • 开发30门交叉学科特色课程,如《智慧城市技术》《数字医疗创新》等

  1. 校企合作培养机制

  • 为每位研究生配备学术导师和企业导师,实现产学研结合

  • 建立产业导师库,首批聘请100位来自本地企业的专家

  • 推动项目式学习,学生直接参与企业实际项目

  1. 实践平台与资源整合

  • 整合校内实验室和成都市产业园区资源

  • 与华为成都研究所、腾讯成都分公司等共建联合实验室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 学位与评价创新

  • 引入实践成果替代部分论文要求

  • 设立产业融合学位评定小组

  • 提供双证书,包括学术学位和产业认证

二、实施背景与战略意义

成都大学校长王清远表示:‘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正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这项改革是响应国家战略,培养适应区域产业升级需求的人才的重要步骤。’

数据显示,近年来成都市数字产业增长率超过15%,但高端人才供给不足。此计划旨在弥补这一缺口,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同发展。

三、师生反响与社会评价

计划公布后,在校内外引起广泛关注:

  1. 学生群体

  • 计算机科学研究生张同学:‘能结合本地产业学习,对未来就业很有帮助。’

  • 管理学硕士生刘同学:‘需要加强技术技能,但机会难得。’

  1. 教师群体

  • 电子信息学院李教授:‘推动学术研究与实际应用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 经济学院赵教授:‘有助于学生理解区域经济 dynamics。’

  1. 企业界

  • 成都高新区某科技公司CEO:‘这种人才正是我们急需的,能快速融入企业。’

  • 四川省工信厅官员:‘支持高校与产业对接,促进创新驱动。’

四、配套支持措施

为确保计划顺利实施,成都大学推出多项配套政策:

  1. 设立专项奖学金,每年投入2000万元

  2. 建设‘数字创新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和孵化服务

  3. 与国内外高校合作,开展交换生项目

  4. 简化成果转化流程,加速商业化

五、未来发展规划

根据规划,到2026年该计划将覆盖全校60%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到2028年形成成熟的培养体系。研究生院院长表示:‘这不仅提升教育质量,也为成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教育专家认为,成都大学的探索体现了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特色,可能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随着数字经济的深入,跨学科培养成为趋势,但也面临师资、课程整合等挑战。成都大学的实践将为研究生教育改革贡献宝贵经验。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