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11年我院计划招收研究生30名。具体招生计划数以最终国家下达计划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考生通过互联网登陆报名网站(网址:http://yz.chsi.com.cn,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报名:在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内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到各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相。

四、考生资格审查

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五、初试与复试

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三个专业2011年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外语为全国统考,专业基础综合为我院自行命题。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还须进行专项运动技能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还将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以上方可录取。复试时间、地点、考试科目待初试成绩公布后通知考生(可在网上获取信息)。

六、其它

1、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2、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否则将影响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单位代码:10242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  邮政编码:150008

联系部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生办

电话:0451-82708156(传真) 

E-mall:wang-hai-liang@163.com        网址:http://www.hrbipe.edu.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招生人数

初 试 科 目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02.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

03.竞技体育管理

04.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05.滑雪旅游

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体育保健学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02.速度滑冰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滑雪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4.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5.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6.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7.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8.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9.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0.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各学科专业参考书目录

专业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及版次

作者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基本理论

及体育管理学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周西宽主编

《实用体育管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普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单 位 代 码:10477                              址:河南省信阳市南湖路237

邮 政编 码:464000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传真:(03766391259                联 系 人:杨乐

备注:按教学司〔201021号文件精神,2011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不再制作参考书目,各位考生如有问题请直接咨询相关招生学院。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复试和加试

001 经济与管理科学学院(63907736390981

15

 

 

020101  政治经济学

01 当代中国经济

02 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研究

03 宏观经济理论及应用

04 现代企业理论与实践

1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1经济学

复试科目:政治经济学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经济学说史②发展经济学

002 政法学院(63917026391295

40

 

 

020207劳动经济学

01收入分配

02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03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2政治经济学

复试科目:劳动经济综合(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②西方经济学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1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

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03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813政治学

复试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政治经济学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0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

0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研究

04人学理论与实践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813政治学

复试科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政治经济学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01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02 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0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

813政治学

复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003教育科学学院(63907606393613

20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1课程论

02教学论

03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

04教育技术与教学应用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学

加试科目:中国教育史教育学原理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01情绪与认知

02学习心理学

03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

04情绪智力培养与开发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加试科目:实验心理学普通心理学

004文学院(63910716391027

40

 

 

050101文艺学

01文艺理论与审美文化

02中国现当代文艺学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2文学理论

814中国古代文学

复试科目:中国现当代文学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现代汉语语法与词汇

02汉语史与文字学

03对外汉语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3古代汉语

815现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

复试科目:汉语言文字学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050105 中国古代文学

01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

02 唐宋文学

03 元明清文学

 

1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2文学理论

814中国古代文学

复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中国现代文学②外国文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5语文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

005外国语学院(63936206391736

15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1语言学与外语教学

02翻译与文化

03英美文学

1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41日语或242法语或243俄语

604专业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

816基础英语

 

复试科目:①写作与翻译②第二外语(日语或法语或俄语)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语言学基础②英美文学

006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63917356391030

45

 

 

070101 基础数学

01 代数学

02 半群代数理论

03 常微分方程

04偏微分方程

05有限元理论

 1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5数学分析

817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0102方向:近世代数;030405方向:常微分方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复变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0104 应用数学

01应用泛函分析

02应用偏微分方程

03生物数学

04密码学

05金融数学

06计算机科学中的数学

1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5数学分析

817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01020305方向:微分方程;06方向:数据结构与程序设计及数学基础;04方向:上述两个科目中选考一个科目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复变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71101系统理论

01动态大系统的建模与控制

02非线性动力学

03分布参数理论及应用

04灰色系统理论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5数学分析

817高等代数

复试科目:常微分方程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复变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6数学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数学基础综合(含数学分析、高等代数)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数学教学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07物理电子工程学院(63917316391705

15

 

 

070201理论物理(6391732

01粒子物理

02量子光学

03原子与分子物理

04分子磁性理论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6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

818量子力学

复试科目:热学与光学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高等数学原子物理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7物理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力学与电磁学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理论力学光学

008化学化工学院(63907026393736

25

 

 

070302分析化学

   01现代分离分析

   02有机合成分析

 03功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7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819物理化学(不含结构化学)

复试科目: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081704 应用化学

   01半导体光电化学与光催化

   02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03计算化学

1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19物理化学(不含结构化学)或820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无机化学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有机化学②分析化学(不含仪器分析)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8化学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化学教学论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无机化学②分析化学

009生命科学学院(63913806392267

20

 

 

071001植物学

   01植物基因表达与调控

   02植物环境生物学

   03植物生物技术

   04植物抗病机理

1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8植物学(形态解剖部分)

821植物生理学

复试科目:细胞生物学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分子生物学②生物化学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09生物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分子生物学②生物化学

010体育学院(6391707

5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10体育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体育教学论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体育概论专业技能

011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6391700

5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11地理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地理学基础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地理教学论人文地理学

012美术学院(6391239

5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12美术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中国画人物或山水写生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素描人物写生人物组合速写

013音乐学院(6390770

5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13音乐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音乐教育学概论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音乐基础理论综合和声与曲式分析

014历史文化学院(6390739

5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14历史教学论

5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史学概论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史学概论中国史学史

 

           

 

0451教育硕士

75

 

 

045103学科教学(语文)(文学院)

25(含“农村硕师”计划)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822语言文学综合(含现代汉语与中国文学史)

复试科目:语言文学综合(含现代汉语与中国文学史)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中国现代文学外国文学

045104学科教学(数学)(数学学院)

25(含“农村硕师”计划)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823数学分析

复试科目:高等代数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复变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045108学科教学(英语)(外国语学院)

25(含“农村硕师”计划)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③333教育综合

824专业英语(含语言学与英美文学)

复试科目:写作与翻译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语言学基础②英美文学基础

0552翻译硕士

40

 

 

055201英语笔译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11翻译硕士英语

③357英语翻译基础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

复试科目:写作与翻译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语言学基础②英美文学基础

055202英语口译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11翻译硕士英语

③357英语翻译基础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

复试科目:写作与翻译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语言学基础②英美文学基础

0852工程硕士

20

 

 

085216化学工程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25化工原理

复试科目:物理化学

同等学力或跨学科考生加试:①无机化学②分析化学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我校2011年计划招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40名(最终的计划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其中结构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力学、市政工程、材料学五个专业招收学术型研究生160人,另外招收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含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材料学领域)80名。

一、培养目标

1、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守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职业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考我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国家组织的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方法、时间、地点

硕士研究生报名分为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1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1010-31日每天9:00-22:00(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复报名)

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为925-29日每天9:00-22:00

2、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所有非应届毕业生需在网报备注栏内填写本人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应届本科毕业生需填写本人学号。

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对各类证书编号予以网上核查。如考生在报名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而取得报考、录取资格的,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阶段,均取消其资格,并采取通知所在单位(就读院校)等形式予以公告。

2)所有考生需填写完整联系方式,包括:本人固定电话、本人移动电话等;完整的通讯地址(含省、市(县)、单位、邮箱号等)、邮政编码。因考生联系方式不全、变更或错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1110-14

2、现场确认内容: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考生所在地高校招生办设置的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现场图像采集、交纳报名费等手续。

3、现场确认需携带的证件:

1)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应届本科毕业生持所在学校教务部门的介绍信、学生证和身份证;

2)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持身份证和学历证书报名(原件)。

四、考试

1、初试日期与地点:

1)时间:(具体时间参见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公网>http://yz.chsi.cn<教育网>)。

2)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2、初试科目:

我校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4门,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城市规划设计为6小时),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为10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值各为150分。

3、复试:初试合格的考生,参加我院组织的统一复试。复试的时间、地点、科目另行通知。复试科目考试形式及具体内容由我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其它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决定(复试课程及参考书目见附件)。

五、录取

1、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和业务素质择优录取。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格检查,未达到高校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2、凡属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在正式录取之前,须由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及拟录取的研究生三方签订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协议书。

六、学习年限

我院招收的硕士生(含专业学位),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脱产攻读学位。

注:以上报考须知若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今后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通讯地址:合肥市金寨路856号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230022

单位代码:10878

联系电话:05513513085

联系人:孙老师

Email:xkb@aiai.edu.cn

2011年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

复试

专业课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及参考书目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加试科目(不少于两门)及参考书目

080104

工程力学

a.  计算结构力学

b.  工程计算力学

c.  复合材料力学

d.  结构动力学及其应用

材料力学

材料力学四种基本变形的内力、应力、变形及强度与刚度计算,截面的几何性质,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实验;超静定问题。应力状态的概念和计算,广义胡克定律及四个常见的强度理论的应用,组合变形的计算;压杆稳定的概念与计算;能量法的概念与计算;动荷载问题。

《材料力学》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高等教育出版社。

结构力学

《结构力学教程》(上下册),龙驭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弹性力学

《弹性力学简明教程》,徐芝纶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理论力学或材料力学

①《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②《材料力学》,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081402

结构工程

a.混凝土结构理论及其应用

b.钢结构设计理论及应用

c.地下结构计算理论与应用

d.现代预应力结构计算理论及应用

e.超高层、大跨度空间结构理论

f.工程结构安全理论与应用

g.工程结构抗震理论与应用

h.工程结构的现代施工技术

i. 安全工程

方向abcdefgh:、结构力学;

方向i:流体力学

结构力学:1、结构力学要点、计算简图2、平面体系几何构成分析 3、静定结构分析: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4、静定结构影响线 5、超静定结构分析­: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

《结构力学教程》(上、下册),龙驭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流体力学:理解牛顿内摩擦定律;了解流场轨迹线及流线方程式,流体运动微元分析法。理解有势和有旋流动,速度势函数。理解不可压缩平面流动流函数,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欧拉方程、兰姆方程及边界条件,伯努利定理,定常流动动量定律及动量矩定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流体力学》,王维新,煤炭工业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上、中册),东南大学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土力学

《土力学》,浙江大学等四所院校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土木工程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毛鹤琴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二版。

 

081303
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a.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b.城市设计与历史文化保护  
c. 城市规划与公共政策
d.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e.人居环境与住区规划
1.城市规划原理
城市发展历史与保护更新、城市规划主要理论、我国城市规划体系、各类型规划编制内容与方法、城市规划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城市道路与交通、近年来城市规划领域的相关热点问题等。
《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董鉴泓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区域研究与规划

《区域研究与规划》,彭震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崔功豪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1、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与设计》,刘骏,蒲蔚然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

2城市交通与市政工程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同济大学等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81年;《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一版)戴慎志主编,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1999年。

2.城市规划设计
6小时)
根据要求分析用地条件,提出设计理念,进行方案构思、用地布局与交通组织、技术经济分析,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进行图纸表达。
《城市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城市规划师常用规范》

081403

市政工程

a.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b.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与系统优化

c.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d.城市垃圾处置与利用

e..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

方向abcde:水力学

水力学:水静力学、恒定不可压缩液体总流连续性方程及其运用、元流和总流的能量方程、水头损失、层流与紊流、沿程水力损失的计算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的水力计算、明渠均匀流水力最佳断面、堰流基本公式、渗流基本理论。

《水力学》,柯葵、朱立明、李嵘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李圭白,张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

1、水处理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顾夏声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3版。

2、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f.智能建筑

方向f: C语言程序设计或自动控制原理

 

C语言:数据描述、操作与程序结构;迭代、枚举;函数;变量;编译预处理;指针;结构体;共用体和枚举;文件及操作。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原理、分类与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校正方法;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智能建筑新技术

《建筑电气新技术丛书》中的《智能建筑新技术分册》,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电气分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1、建筑电气,参考书目:《建筑电气》, 方潜生,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2、电子技术,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四版)》,阎石,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材料学

a.功能高分子与化学建材

b.高性能水泥基材料

c.无机功能材料

d.环境功能材料

 

材料研究方法

光学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原理与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与应用;电子探针;热分析技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核磁共振;各种分析方法合理选择。

《材料研究方法》,王培铭、林健、许乾慰、吴建国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杨南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概论

参考书目:《材料概论》,施惠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8月出版。

1、材料科学基础,参考书目:《材料科学基础》, 胡赓祥 等编著胡赓祥 等编著2006年出版。

2、物理化学,参考书目:《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课考试科目

  

研究方向

初试

复试

专业课考试科目

考试科目的内容范围

复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加试科目(不少于两门)及参考书目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

a.结构工程

b.岩土工程

c.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

d.道路与桥梁工程

 

方向abcd:结构力学

:《工程经济学》,黄渝详、邢爱芳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结构力学:1、结构力学要点、计算简图2、平面体系几何构成分析 3、静定结构分析:内力分析和位移计算4、静定结构影响线 5、超静定结构分析­:力法、位移法、力矩分配法、无剪力分配法。

《结构力学教程》(上、下册),龙驭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结构》(上、中册),东南大学等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1、土力学

《土力学》,浙江大学等四所院校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2、土木工程施工

《土木工程施工》,毛鹤琴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年第二版。

 

e.安全工程

 

方向e: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理解牛顿内摩擦定律;了解流场轨迹线及流线方程式,流体运动微元分析法。理解有势和有旋流动,速度势函数。理解不可压缩平面流动流函数,纳维斯托克斯方程,欧拉方程、兰姆方程及边界条件,伯努利定理,定常流动动量定律及动量矩定律,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流体力学》,王维新,煤炭工业出版社。

 

f.土木工程项目管理

方向f: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分析的原则和方法框架;现金流量及资金等值计算;投资方案的各项评价判据;折旧与企业所得税的计算;成本和费用的估算方法;工程方案的比较和选择;工程项目财务评价的相关内容;公共项目的经济分析;工程项目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价值工程的含义及应用。

《工程经济学》,黄渝详、邢爱芳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工程项目管理

《工程项目管理》,杨兴荣主编,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1、土木工程概论

《土木工程概论》,丁大钧等主编,安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第四版)。

g.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与系统优化

h..建筑环境与HVAC

方向gh:水力学

水力学:水静力学、恒定不可压缩液体总流连续性方程及其运用、元流和总流的能量方程、水头损失、层流与紊流、沿程水力损失的计算计算、局部水头损失的计算、简单管道和复杂管道的水力计算、明渠均匀流水力最佳断面、堰流基本公式、渗流基本理论。

《水力学》,柯葵、朱立明、李嵘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水质工程学

《水质工程学》,李圭白,张杰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1版。

1、水处理生物学

《水处理微生物学》,顾夏声,等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3版。

2、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3版。

材料工程领域

a.功能高分子与化学建材

b.高性能水泥基材料

c.无机功能材料

d.环境功能材料

材料研究方法

光学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原理与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与应用;电子探针;热分析技术;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能谱;核磁共振;各种分析方法合理选择。

《材料研究方法》,王培铭、林健、许乾慰、吴建国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杨南如,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材料概论

《材料概论》,施惠生主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8月出版。

1、材料科学基础

《材料科学基础》, 胡赓祥 等编著胡赓祥 等编著2006年出版。

2、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四版),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汉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十大学科门类,有28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8个二级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96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博士生导师1200余人,硕士生导师2400余人。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及考试方式

2011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6000 名(含推荐免试生),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 4000 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 2000 名,各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将在录取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我校参加“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生工作。“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主要面向西部12个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70 名(专业不限),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名。

考试方式有统考、联考、推荐免试和单独考试。

三、学习年限

实行以2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取得国家英语四级合格证书或英语四级成绩报告单(成绩在425分以上);

②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杂志上发表过2篇属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1篇;

③通过8门以上相关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的考试(需提供由教务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或由有关部门出具的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④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除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它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五、单独考试(限集体报名)

(一)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并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二)单独考试仅以对系统、行业、地区办班的形式对外招生。

六、推荐免试生

除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其它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关于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生的具体条件,请到研究生院网站(http://www.gs.whu.edu.cn)查询。

七、报名

(一)考生报名前请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及复试阶段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二)报名工作继续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时间、程序、地点请届时上网(http://www.gs.whu.edu.cn)查询。准考证由考生自行在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

八、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为四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一和业务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一,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2、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一般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一和业务二四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会计硕士、图书情报硕士各考试科目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200分、100分)。

文物与博物馆硕士、中药学硕士、临床医学硕士、口腔医学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护理硕士初试科目设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三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旅游管理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初试科目设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两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3、初试时间: 2011

初试所有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二)复试

1、复试时间: 2011 3 月— 4

2、复试内容:

1)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2)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3、对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须笔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4、复试笔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均在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中注明。

5、复试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报考学院通知为准。

九、调剂复试

调剂复试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教育部文件和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工作通知中的有关规定为准。

 十、录取

(一)根据初试、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二)录取类别为“普通”、“自筹”、“委培”、“定向”(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强军计划)。

(三)我校在入学报到时对新生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不合格者不予注册。

十一、“硕博连读1+4选拔

为提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升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我校从2007年开始实行“硕博连读1+4培养模式,即:从推免生和统考考生中选拔部分优秀本科毕业生,确定其具有“硕博连读1+4的基本资格;在硕士入学一年后,经过考核,确定其中部分优秀硕士生具有博士候选人资格,并在硕士入学第三年开始正式获得博士研究生学籍。“硕博连1+4方案”将硕士、博士培养方案进行有机结合,实行统一培养。

十二、研究生奖助体系

我校是实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学校设立以下奖学金:

(一)基本奖学金

学校按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总人数80%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总人数100%的比例设立基本奖学金(全部免学费)。基本奖学金设置比例及额度见下表:

层次

等级

百分比

额度

学术型学位硕士

一等

40%

1.1万元/学年

二等

40%

0.55万元/学年

专业学位硕士

一等

15%

1.1万元/学年

二等

20%

0.55万元/学年

博士

一等

100%

1.6万元/学年

(二)普通奖学金

所有全日制普通类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可享受普通奖学金300/月,全年按10个月发放;所有全日制普通类博士研究生可享受普通奖学金1200/月,全年按10个月发放。

(三)优秀奖学金

我校在校学习的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和二、三年级博士研究生以及硕博连读、提前攻博研究生(转博第一年)可以参加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博士研究生甲等奖学金为每年4000/人,占参评总人数的4%;乙等奖学金为每年3000元人,占参评总人数的7%;丙等奖学金为每年2000元人,占参评总人数的9%。

   硕士研究生甲等奖学金为每年3000/人,占参评总人数的4%;乙等奖学金为每年2000/人,占参评总人数的7%;丙等奖学金为每年1000/人,占参评总人数的9%。

(四)设置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岗位

为缓解部分研究生就学期间的经济压力,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研究生自教自管和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和培养单位每年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定比例的助教、助研、助管简称(“三助”)岗位,其中助管工作劳酬资助标准一般为硕士生10/小时,博士生12/小时。助教、助研工作劳酬资助标准由聘用单位或聘用者根据聘用研究生实际工作情况确定,但低于助管工作劳酬的资助标准。

(五)研究生专项奖学金(略)

学校还可为困难学生协助办理助学贷款。

十三、就业

学生毕业后,按照“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原则落实就业单位,委培及定向生回原委培、定向单位就业。

十四、其他说明

(一)我校将在网上及时发布研究生招生信息,请考生在初试、复试、录取等阶段随时上网查询(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网址:http//www.gs.whu.edu.cn)。

(二)考生可从网上下载《武汉大学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有关考试范围、参考书目等事宜请上相关学院网站查询或电话咨询。

(三)未尽事宜请考生直接与报考学院联系。有关工作人员和电话附后,欢迎垂询。

附件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院简介

(一)历史沿革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始建于19786月,其前身为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由原中共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与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合并组成,19834月经中共四川省委批准更名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科研教学实力最强的综合性人文和社会科学学术研究机构。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肩负着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职责,在四川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为四川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198211月,经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批准,我院建立研究生部(20073月,经四川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更名为研究生学院),1983年由国家教育部备案,1984年成为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学位授予单位,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是国内较早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单位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文和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研究生。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依托雄厚的科研实力和教育资源,我院研究生教育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目前已有中国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学、人口学、文艺学、新闻学、专门史、农业经济管理共13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在校学生达300多人,招生规模在西南地区科研单位中名列前茅,在全国地方社科院中位居第二,已成为全国培养哲学社会科学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显著。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位于天府之国的成都,地处繁华的一环路市中心,坐落在美丽的浣花溪畔,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并与闻名遐尔的杜甫草堂、武候祠、青羊宫等文化古迹以及四川大学、西南财大、西南民族大学等著名学府为邻,真可谓人杰地灵,不失为你求学的上佳选择!

教学资源丰富,科研经费充足,为研究生提供了较多的科研和社会实践机会。我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 340万元;图书馆藏书72万余册;现有15个研究所、7个职能部门、1个研究生学院和10个研究中心;有《社会科学研究》(CSSCI)、《毛泽东思想研究》(CSSCI)等5种公开发行的全国核心期刊和《经理日报》报社以及《中国西部》杂志社;建有“四川社会科学”网站。我院现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74人,副高级职称84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2人,四川省科技顾问团成员10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4人,省优专家1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3人,同时这些导师都承担了大量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科研经费充足,教学资源丰富,为研究生提供了较多的科研和社会实践的机会,为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素质的哲学社会科学高级人才提供了保障。

国际国内学术交流频繁。我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荷兰、越南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等建立了合作及学术交流关系。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院与四川农业大学联合招收和培养博士研究生,目前已联合招收3届博士生。

总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院已形成了经济、管理、法学、文学等较全的学科门类,并涌现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区域可持续发展、文化产业研究以及现代农业产业等一大批重点学科及热门学科学科,我院的研究生教育既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又重视社会现实问题的调查研究;这样使得我院培养的研究生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备了相当强的实际动手能力;现已初步形成了从招生录取到研究生教育培养、学位授予等一整套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机制,建立起了适合于我院特点的“学科建设与学位教育统一、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统一、课题研究与教学实习统一、学术梯队与师资培养统一、科研考核与教学考核统一”的办学模式。

 

二、招生须知

(一)报名日期及报名程序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照相报名相结合的方式。

考生可于91030日考生可登陆我院网站(http://www.sass.cn)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我院招生专业目录,选择报考志愿;考生应正确抄录报考第一志愿招生单位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及四门初试科目的代码及名称。

网报时间:报名日期敬请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网报时间以国家教育部统一公布的时间为准。考生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

现场报名时间:11月中旬(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现场报名时间为准),考生持本人的毕业证和身份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身份证)到省级招办指定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现场照相、交纳报名考试费。

(二)报名地点

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在网报时选择所在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网报后按规定时间到所选报名点进行数码照相,缴费,签名确认。

(三)报名注意事项

1.《硕士生招生考试报名情况登记卡》填写要求

《登记卡》是由考生网上报名后、现场照相时报名点打印取得(一式两份),便于考生校对。如打印出的信息有误,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导考生在《登记卡》和计算机上改正。除打印出的信息外,考生还需在《登记卡》上用钢笔如实填写以下栏目的信息:

1)同等学力考生应在“毕业学校”栏目填写毕业学校名称。

2)考生应在“考试科目”栏目中考试科目代码后面填写相应的考试科目汉字名称。

3)考生应认真填写本人收取的详细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联系电话等,以便于准考证及录取通知书及时无误地寄送给考生。

4)填写完毕后,考生应对上述各栏目内容认真校对,在确认填涂信息正确无误后,应签名确认对《登记卡》内容的真实性、有效性负责。

2.现役军人报考地方院校研究生,由本人提出申报,所在基层单位审核同意,经军级以上政治机关批准,到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

3.异地报名的考生在报名考试期间(从报名到考试日期)因事外出,可持所在单位有关部门的介绍信就近报名并在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四)资格审查

2011年入学考试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为简化报名程序,方便考生报名,考生资格审查将由招生单位在复试阶段进行,对于不符合报名条件或在报考时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信息的考生,一经发现,无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环节,招生单位均有权取消其复试和录取的资格。

(五)考试须知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2011年春节前,具体时间以国家教育部统一公布的时间为准,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3、初试科目:学术性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设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初试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313历史学专业基础均为国家统一命题,其余科目均为我院自行命题。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设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其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采用与学术型专业相同的统考试题,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分别选用各自的全国联考试题(分值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详见第(10-12页)招生专业目录。

4、全国统考的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5、初试地点: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区、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参加考试。

(六)体格检查

硕士生体检工作由招生单位在复试阶段组织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普通高校招生体检标准执行。

(七)复试

1、复试是入学考试的重要环节,是对初试达到参加复试基本要求的考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熟练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践技能以及在初试中暴露出来的知识缺陷等方面进行的进一步的考查。

2、我院以国家教育部确定的复试分数线为标准,对上线考生进行专业课笔试、面试、实践技能的考核,以及英语听力及口语的测试。

3、对同等学力考生,需全面、严格复试,并采用笔试形式加试2门专业课。

4、复试科目及参考书详见我院招生简章“参考书目”栏。

5、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由我院自定(一般在四月下旬,具体复试时间将在我院网站上通知)。

(八)录取

1、我院在经过复试和政审后,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录取名单。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硕士生,与国家计划硕士录取标准相同。

2、我院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均为自筹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委托培养硕士生被录取前,招生单位、用人单位或拟录取为委托培养硕士生的考生之间,必须签定委托培养合同。

3、应届本科毕业生被录取后,在新学期报到时必须交验毕业证和学位证书,若本科未取得毕业者,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我院可取消其入学资格。

(九)培养和就业

1、学习年限

我院培养的硕士生均为脱产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2、毕业生就业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计委、人事部的有关规定:科研机构招收的研究生列入国家“委培及自筹计划”。委托培养硕士生原则上回委托培养单位。自筹硕士生按自筹经费培养合同就业。

以上规定如与国家教育部下达的2011年招生文件有不一致之处,以国家教育部文件为准。

(十)学费和住宿费

学费:每生每年6500元,住宿费:每生每年8001000元。我院同时施行奖学金制度,奖学金覆盖面达40%

 

 

联系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招生办

通讯地址: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

    610071

联系电话(028)8701209087040881

联 系 人老师  老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目录说明

一、2011年我院拟面向全国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2(含免试生名额),专业学位研究生34名。热诚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院。具体招生规模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本简章刊登的各学科、专业招生名额将根据国家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再进行调整。

二、凡符合国家规定,年龄一般不超过40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的考生年龄不限),身体健康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和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后两年(20097月前毕业)以上的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

三、我院大部分专业均接收应届本科毕业推荐免试硕士生,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应在接收时来我院参加复试。接收推免生的工作每年9月上旬开始,1010左右截止。推免生必须在国家规定的报名期限内到报名点办理报名手续。我院新闻学、民商法学和经济法学专业(法律硕士除外)原则上不接收推免生,其余各专业推免生的推荐名额最多不超过2人。诚挚欢迎全国各高校中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填报我院。

四、初试科目的设置及分值

(一)学术型研究生

按照教育部编制专业目录的统一要求,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设置办法与2010年相同。我院除专门史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13历史学基础;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外,其他各学科专业考试科目均设置四个单元(即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各科目试题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详见(10-12页)招生专业目录。其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303数学三、313历史学基础均为国家统一命题;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由我院自行命题。各专业推荐的参考书目(13-19页)仅供参考,考试范围可不受参考书目限制。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

我院设有法律(非法学)和法律(法学)两个专业学位,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的设置总体上按照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科目对应,分值相等,内容区别”的原则进行设置,设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四个单元。其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采用与学术型专业相同的统考试题,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分别选用各自的全国联考试题(分值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具体考试科目详见第12页招生专业目录。

五、报名日期和程序:考生可登陆我院网站(http://www.sass.cn)或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阅我院招生专业目录,选择报考志愿;考生应正确抄录报考第一志愿招生单位名称及代码、专业名称及代码、研究方向及初试科目的名称及代码,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http://yz.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日期请关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后,再到省级招办指定的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提交本人相关信息。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单位代码:89101             联系部门:研究生学院招生办

邮政编码:610071                话:(028)87012090

联系人:邹老师             我院主页:http://www.sass.cn

研招办E-mail信箱:89101@***

  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10102中国哲学

01道家、道教哲学

02佛教哲学

03管理哲学

04中国发展哲学

05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1哲学原理④801中国哲学史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

02区域可持续发展

03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

 

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工业经济研究

02现代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研究

03现代服务业研究

04股份制与资本营运研究

8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2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030105民商法学

01公司法律制度研究

02物权法律制度研究

03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研究

04信托法律制度研究

 

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法学综合(法理、刑法、民诉)803民商法学

 

030107经济法学

01证券法律制度研究

02现代企业法比较研究

03市场竞争法律制度研究

04环境与资源法研究

 

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2法学综合(法理、刑法、民诉)803民商法学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0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政治体制改革

02政党政治与基层治理

03中外政治制度比较

04人大与议会制度

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3政治学原理④804政治思想史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1毛泽东思想研究

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

04中共政策理论与实践研究

4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3政治学原理④804政治思想史

 

030301社会学

01城乡社区发展研究

02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学研究方法

03社会变迁与社会政策研究

 

9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社会学原理④805社会学研究方法

 

030302人口学

01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研究

02 劳动与社会保障研究

03人口、资源与环境研究

0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

5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4社会学原理④805社会学研究方法

 

035101 法律(非法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8法硕联考专业基础(非法学)④498法硕联考综合(非法学)

 

035102 法律(法学)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17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97法硕联考专业基础(法学)④497法硕联考综合(法学)

 

050101文艺学

01文艺美学

02文艺评论

03当代文艺思潮

04中国当代小说与影视研究

05文艺心理学

0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07文化产业研究

5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5中国文学史④806文艺理论

 

050301新闻学

01当代媒体报道研究

02新闻传播理论研究

03中国发展新闻学研究

04网络传播及新媒体研究

05文化产业研究

11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706新闻传播理论④807新闻业务

 

060105专门史

01中国文化史研究

02中国民族史研究

03民国史研究

04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05 文化产业研究

4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13历史学基础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01农村经济理论与政策

02农村社区发展

03 农村生态环境

 

4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08农业经济管理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各专业参考书目

 

010102中国哲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701 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1月第五版。

801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8月版。

复试科目:西方哲学史

复参考书1.《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中国文化导论  ②中国哲学史料学

参考书1.《中国文化导论》,李宗桂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哲学史史料学》,刘文英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月版。

 

020202区域经济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802  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复试科目:区域经济学

参考书1.《区域经济学》,郝寿义、安虎森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政治经济学    ②发展经济学

参考书1.《政治经济学教程》(含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任一通行版本。

2.《发展经济学》,谭崇台主编,山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020205产业经济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802  西方经济学(微观与宏观经济学)

1.《西方经济学》(第二版)(微观部分、宏观部分),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复试:产业经济学

参考书:产业经济学》王传荣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月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企业管理    ②国民经济管理学

参考书1.《现代企业管理》,王关义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月版。

2.《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刘瑞著,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版。

 

030105民商法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702法学综合(法理、刑法、民诉)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刑法学》(第三版),张明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3 民商法学

1.《民法学》(第二版),王利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商法学》(修订版),徐学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复试科目:公司法

参考书:《新公司法论》,周友苏著,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物权法  ②合同法

参考书:1.《物权法教程》,江平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合同法》,李开国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030107经济法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2 法学综合(法理、刑法、民诉)

1.《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2.《刑法学》(第三版),张明楷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3.《民事诉讼法》(第四版),江伟主编,中国人大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03  民商法学

1.《民法学》(第二版),王利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商法学》(修订版),徐学鹿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复试科目:证券法

参考书:《新证券法论》,周友苏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公司法   ②合同法

复试参考书:1.《新公司法论》,周友苏主编,四川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合同法》,李开国等主编,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030202中外政治制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3  政治学原理

1.《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月版。

2.《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任一通行版本。

804  政治思想史

1.《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中共党史》任一通行版本。

复试科目:中国政治制度史

参考书:1.《中国政治制度史》,韦庆远、柏桦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当代西方政治思潮   ②行政管理学

参考书:1.《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徐大同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行政管理学》,夏书章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四版。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3  政治学原理

1.《政治学原理》,景跃进、张小劲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月版。

2.《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任一通行版本。

804  政治思想史

1.《中国政治思想史》,曹德本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西方政治思想史》,徐大同主编,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3.《中共党史》任一通行版本。

复试科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参考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纲要》,杨先农主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毛泽东思想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参考书:1.《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育部教育司版本)。

 

030301社会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4  社会学原理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近年任一通行版本。

805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近年任一通行版本。

 

复试科目:国外社会学史

参考书:《国外社会学史》,贾增春主编,近年任一版本。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社会学概论   ②社会学调查方法

参考书: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030302人口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4  社会学原理

《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05  社会学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复试科目:人口学原理

参考书: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人口与劳动统计  ②人力资源分析

参考书:1.《劳动与社会保障统计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年版。

2.《人力资源分析》,可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035101法律(非法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初试科目全部由国家统考和联考,由国家统一命题。

 

035102法律(法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初试科目全部由国家统考和联考,由国家统一命题。

 

050101文艺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5  中国文学史

1.《中国文学史》,游国恩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806  文艺理论

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复试科目:中外文论

参考相关内容通行版本。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中国文学批评史  ②文学评论

参考书:参考相关内容通行版本。

 

050301新闻学

初试业务课科目:

606  新闻传播理论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李彬:《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新华出版社2003年版。

807  新闻业务

1.陈焕仁:《当代媒体新闻报道》,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刘明华、徐泓、张征:《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丁法章:《新闻评论学》(第二版),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李良荣:《当代世界新闻事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复试科目:新闻传播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文史基础知识  ②中外新闻史

复试参考书:参考相关内容任一通行版本。

060105专门史

初试业务课科目:

初试科目全部统考,由国家统一命题。

复试科目:中国文化史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西方史学概论  ②历史文献选读

复试参考书:1.《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或任一通行版本)。

2.《西方史学史》,张广智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或任一通行版本)

3.《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或任一通行版本)。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初试业务课科目:

808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咸春龙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复试科目:农业经济学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①政治经济学  ②管理学

复试参考书:1《农业经济学》,李秉农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政治经济学》,蒋学模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管理学原理》(第二版),杨文士等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关于接收2011年外校推免生的实施办法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竭诚欢迎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通过推荐免试方式来我校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接收推免生的工作于每年9月上旬开始,1010左右截止。我院除新闻学、经济法学和民商法学专业原则上不接收推荐免试生外,其余各专业均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各专业推免生的名额最多不超过2人。被接收的推荐免试生应在接收时来我院参加复试。为做好推免生的接收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科研事业献身的精神和科研潜力,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刻苦学习,勤于思考,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身体健康,在校期间未受过纪律处分。

 2、申请人所在高校必须是教育部规定的具有当年免试生推荐资格的高等院校,申请人本人必须是获得其所在高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3、申请人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异,至少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没有不及格或重修科目。

4、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遵纪守法,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5、毕业时获得学士学位。未获学士学位者,取消录取资格。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提交材料

1、《申请免试攻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表格见附一页)一式两份。
     2
、《申请免试攻读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专家推荐书》一式两份,即需要提供2名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

     3
、本科在校的学习成绩单一份,需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

     4
、各种获奖证书复印件一份,以及其它体现申请人学术专长和创新能力的代表性论文、出版物等科研成果复印件或证明。

    
上述材料,请于1010前寄(送)至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邮编:610071,电话:028-8701209087040881)。

 三、申请程序

1、申请人来我院参加复试时,须提交其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有效证明原件、身份证和学生证原件、英语水平考试四级或六级证书原件。
    2
、申请人所提交的材料经我院研招办及本专业导师组审核后,符合条件者将通知来我  院参加复试。复试时间另行通知。

    3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专业课面试、英语笔试和面试。复试成绩总分为300分,其中,专业课笔试100分;专业课面试100分;英语笔试80分,面试20分。复试成绩每科不得低于70分,

    4
、推免生由我院统一组织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录取。

    

四、录取

1、各专业按复试成绩高低排名录取,各专业接受推免生的人数最多不得超过2人。有特殊科研贡献,在校期间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项以及在省级以上公开刊物发表文章者,优先录取。

2、经我院复试后,思想品德合格、复试成绩合格、体检合格、心身健康者方可录取。推免生的录取名单将在我院网站(http://www.sass.cn)上公示7天,若无异议,则成为我院的拟录取推免生,获得我院推荐免试资格的推免生,将取得加盖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公章的接收函。
     3
、获得我院接收函的推免生必须在国家教育部规定时间内与统考生一起办理正式报名手续(2009101031日网上报名、1110-14日现场确认),未办理正式报名手续者不能被录取。
       4
、获得我院接收函的申请者还须得到本科所在院校省(市)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加盖公章的《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并于20101120将此表寄达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无推荐免试硕士生登记表者不能被录取。
    
    
五、其它注意事项

     1
、申请专业必须是我院当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专业,推免生一般不跨专业录取,若需跨专业推荐者,必须经过我院学位委员会讨论通过,并且其在本专业复试成绩合格者,方可录取。
     2
、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若有虚假,一经发现即取消申请人录取资格。

     3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若有未尽事宜,以教育部有关文件为准。

 咨询电话:028-87012090 传真:028-87019462    
        
电子邮件:89101@***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招生办

 

00年九月七日

陕西理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陕西理工学院

2011年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规模

2011年我校共有4个学科专业面向全国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包括计划内研究生、委托培养研究生和自筹经费研究生。拟招生160人,具体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的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下同),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4.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2003年)的要求。

三、报名时间及地点

报名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考生请保存好网报用户名和密码。

1、网上报名:应届本科毕业生可网上预报名,925-29日,应届本科毕业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填写报名信息;

网上报名时间为10101031每天9-22时。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考生所在地省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报考点以及我校研究生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应届毕业生预报名信息有效,无需重新报名。

考生在网上报名时务必按要求正确填写院、系、报考专业、选考科目及相应的代码,否则由我校指定。

考生提供的本人及所属单位(人事档案主管部门)的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及电话必须准确无误。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我处概不负责。

2、现场确认:现场报名时间11101114。现场确认地点为考生本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招生办公室公告指定的报名点(具体请考生咨询当地招生办公室)。在规定的时间内考生须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毕业证、学位证(应届毕业生持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指定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缴纳报名费并现场照相。考生应严格按要求报考并按时办理各项手续,并保证信息准确。过期不能补报和修改,造成的后果由考生自行承担。

3、下载打印《准考证》:1210-27日,考生可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考生信息,下载打印《准考证》。

四、考试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1、初试

1)初试时间:约在20111月中下旬(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公布的时间为准,详见《准考证》)

2)初试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3)初试科目及考试方式:考试科目共为四门,其中政治理论、英语数学由国家统一命题;业务课由我校自行命题。

各科考试均为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招生专业目录附后,请考生根据报考的专业选定考试科目。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复试时进行,听力与口语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2.复试

复试分数线按国家B类地区标准执行。

1)复试根据初试成绩差额进行。

2)复试内容包括英语测试和专业课测试。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3)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期间到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4)符合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具体见招生专业目录。

5复试时间、地点及考试方式另行通知。

五、录取及其他

根据考生初试、复试成绩结合考生整体素质择优录取。

1. 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并且被正常录取的,均录取为公费研究生

2.我校2011年招收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按国家统一规定分为计划内研究生和计划外研究生。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计划外的全国统考自筹经费研究生录取进校后,可以享受每生200/月(自筹150/月)的普通奖学金,此外,还设有优秀奖学金。

3. 涉及考试、调剂和录取等方面的政策以教育部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相关规定为准。

 

请考生经常关注我校研招网(http://www1.snut.edu.cn/yjsc/),了解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事宜,或直接来函来电与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

 

单位代码:10720                  单位名称:陕西理工学院

    址:陕西省汉中市朝阳路     邮政编码:723001

联系部门:陕西理工学院研究生处   联系电话:09162641564

    真:09162641574          联系人陈老师  郑老师

学校网址:http://www.snut.edu.cn  Emailyjsc@snut.edu.cn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 院 简 介 牡丹江师范学院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建校最早、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和继续教育培训中心。学校具有硕士、学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学校座落在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风景秀丽的牡丹江市,具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高师本科院校。 学校占地10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6万平方米,是省级花园式单位。学校面向全国招生,设有6个二级学院、10个系,1个国际教育学院、1个继续教育学院,1个大学外语教学部,1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共计20个教学单位,拥有44个本科专业,其中教师教育专业18个,非教师教育专业26个,涵盖8个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门省级精品课程。现有硕士研究生280人,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6489人,成人教育在册学生3896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1170人,其中专任教师770人,专任教师中正、副教授28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400余人。有6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拥有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师7名,国家级优秀教师2名。 学校固定资产总值逾4.5亿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8907万元;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建有先进的数字图书馆和国际联机文献查新检索系统,藏书100.5万册,中外文期刊3000余种。校园计算机信息网络建设处于省内先进水平,实现了万兆核心、千兆楼宇、百兆桌面的网络环境,建立了面向世界的信息窗口。 学校现有10个研究所,近年来承担或参与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课题及各类省部级科研项目255项,共有26项教学成果和2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有65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学校不断加强与国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通过学术交流、学者互访、合作办学、培养与互派留学生等多种方式与俄罗斯、澳大利亚、德国、韩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几十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并有多名海外知名学者受聘担任我校兼职教授或特聘教授。 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等荣誉称号。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学校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经济社会建设为目标,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线,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为动力,以党的建设为保障,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增强内涵、提高质量、强化管理、突出特色,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强校之路,努力把学院建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质量较高、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高水平大学。 热烈欢迎各地优秀考生报考牡丹江师范学院! 热烈欢迎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继续深造! 学校名称:牡丹江师范学院 学校代码:10233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030505 思想政治教育 1、教师教育中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3、中外伦理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101政治理论 201 英语202俄语203日语 选一 6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801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 2、政治学 0305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与实践 2、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研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法制建设 101政治理论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6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80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1、中共党史 2、政治学 050101 文艺学 1、文学批评学 2、文艺美学 3、中国古代诗学 101政治理论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602文艺理论 803中外文学史 文学评论 1、文学评论写作 2、中国文学史 070205 凝聚态物理 1、金刚石及相关材料制备与物性研究 2、电子功能材料与器件 3、光学功能材料制备与结构特性研究 4、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理论研究 5、功能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6、薄膜制备及材料表面改性 7、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研究 101政治理论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611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 804原子物理 固体物理 1、热力学统计物理 2、电动力学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1、学校体育教育理论研究 2、专项训练理论与实践 3、体育教学与管理 101政治理论 201英语202俄语203日语选一 604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运动生理学、学校体育学) 1、专项实践 2、运动训练学 1、体育心理学 2、体育概论 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处 地 址: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爱民区文化街19号 邮 编:157012 联系部门: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 联 系 人:凤老师 咨询电话:0453-6515587(办)0453—6785796 传 真:0453-6515597 主页网址:http://www.mdjnu.com/yjsc/index.html 热烈欢迎各地优秀考生报考牡丹江师范学院! 热烈欢迎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继续深造! 一、报考条件 我校只接收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报名考试的考生,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最迟在入学前取得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同等学力考生。包括本科结业生、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2008年9月1日以前获得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报名办法 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为2010年10月(具体以教育部规定时间为准)。 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 2、现场报名 ①报名时间:2010年11月中旬(具体以教育部规定为准)。 ②报名地点:全国各报名点。 ③报名手续:报名时须交验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携带军官证)、毕业证(应届本科生携带学生证)和网报编号(网报成功后系统给予)。注:未获得网报编号者不可到报名点现场确认。 三、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科目: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艺学、凝聚态物理四个学科专业的初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体育教育训练学初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及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3、复试:采用笔试(专业课)与面试(含外语听力及口语)相结合方式,其中体育教育训练学面试部分还包括专项实践测验。跨专业报考及同等学力考生取得复试资格后,还须参加我校组织的两门本科阶段主干课程的笔试加试。 4、复试时间、地点等详见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通知。有关招生各专业的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及相关信息请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处网页查询。牡丹江师范学院研究生处网址:http://www.mdjnu.cn/yjsc/index.html 四、资格审查 我校审查考生网上报考信息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发放准考证。并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再次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对弄虚作假者,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 五、录取政策 1、 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排序,择优录取。 2、 对第一学历为本科、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上线考生,优先录取为计划内考生。 六、其它 1、学校所有专业录取的考生均需脱产学习。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硕士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而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或签订合同,造成考生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或不能注册学籍,我校不承担责任。 2、由于国家下达招生计划较晚,我校各专业招生人数以国家正式下达的招生数量为准。 考试科目名称 参考书目 思想政治教育(政法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五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 陈万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2月第一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参考书版本自选 毛泽东思想概论和邓小平理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田克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6月第一版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田克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12月第一版 政治学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第二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第五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概论》田克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12月 第一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田克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12月第一版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参考书版本自选 中共党史 《中共党史教程》郑德荣 郭彬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年5月第一版 政治学 《政治学原理》王惠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2月第二版 文艺学(文学院) 文艺理论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3月第三版 《文学理论》刘安海、孙文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中外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二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外国文学史》郑克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3月第二版 文学评论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第一版 文学评论写作 《文学批评原理》王先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年7月第一版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年3月第二版 《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8月第一版 凝聚态物理(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普通物理 《普通物理学》 马文蔚等改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11月第四版 原子物理 《原子物理学》褚圣麟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79年5月第一版 固体物理 《固体物理学》黄昆原著 韩汝琦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8年10月第一版 热力学统计物理 《热力学•统计物理》汪志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三版 电动力学 《电动力学》郭硕鸿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年7月第三版 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系) 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学校体育学》潘绍伟 于可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专项实践 运动训练学 《运动训练学》田麦久主编,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年8月第二版 体育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祝蓓里 季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年5月第一版 体育概论 《体育概论》杨文轩 杨霆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7月第一版

关于考试大纲无变动的通知

经单位研究生管理领导小组研究决定,2010年研究生考试大纲不作变动,请参考现有大纲。如有疑问,请于2010年9月15日到17日,在线咨询。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