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我校的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在校园网,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均已发布,热诚欢迎考生登录查询。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 生 简 章

 

 

 

 

 

 

 

                                                                                                        

二○一○年九月


          


学 校 概 况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国家教育部20103月批准,由原河南财经学院和原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干,兼有文学、理学、工学等六大学科门类的国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于198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在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08年、2009年和2010年连续荣获“河南省公众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教育品牌”和“河南省考生心目中最理想的高校”称号。

学科专业  我校系国家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研究生招生覆盖经济学、管理学全部学科及法学、哲学、工学、理学部分学科,包括40个专业领域。现有会计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等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5个省级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师资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30人,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518人(正教授153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近800人。拥有一批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省管优秀专家、省级特聘教授、省级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等。

办学条件  学校拥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研究生教育设在原河南财经学院校址。学校建有现代化的计算中心、视听教室、经济管理实验中心,以及会计学实验室、金融学实验室、数字化模拟法庭等十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近300个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联通图书馆(藏书 193.78万册)。

科学研究  学校实施“学术兴校”战略,以瞄准学术前沿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注重基础理论和应用政策研究,积极开展区域性、操作性、政策性研究,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日益增强。学校还建设有河南经济研究中心、经济伦理研究中心等2个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省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应用经济学开放研究中心。

培养管理  学校积极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厚的学习、科研环境和生活条件,研究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与国内外多所著名院校开展教育合作,培养和输送了越来越多的博士研究生。学校的“三助”工作(助教、助研、助管)为在校的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勤工俭学和锻炼机会。学校设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研究生优秀科研奖”等专项奖励基金,引导和助推研究生教育全面发展。

根植中原文化沃土,依托学科专业优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按照内抓机制,外引资源,拓展空间,科学发展的办学思路,实施学术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人才强校、制度治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的财经政法大学而努力奋斗!

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深造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员和同等学力者报考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 生 概 况

一、招生人数

2011年我校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406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规模数为准,并根据当年的考试和生源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

二、招生类别

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

三、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四、报考条件

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学术型研究生和除工商管理硕士以外的专业学位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六)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七)其他

1、同等学力考生还应达到以下学业要求:①非跨专业门类报考;②须进修过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并出具成绩单或其他相应证明;③须以第一作者发表过所报考专业的学术论文(CN刊物正式发表)1 篇(含1篇)以上(相应材料原件须在现场确认信息之前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出具)。

2、军队院校毕业生不接受跨学科门类报考(不接受军队地方生报考)。

报名参加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报考条件中第(一)、(二)、(三)、(四)、(五)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报名事宜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1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报名日期: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通知为准。

2.9月10前后,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处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公告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规定的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能填报我校的一个专业。

2)应试的外国语语种为英语。

3)同等学力的报考人员,应按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二)现场确认: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到所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

六、资格审查

复试时对考生身份证、学历(位)证书、学生证等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七、考试安排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初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每科初试时间为3小时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二)复试

1.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方式、复试办法和程序等将于20114月初在研究生处网站上公布。全部复试工作一般在20115月上旬前完成。外国语听力及口语测试在复试进行,成绩计入复试成绩。

2.对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复试时,加试至少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

八、调剂报考

热诚欢迎考生调剂到我校学习,尤其接受“211”、“985”等省外高校考生调剂,我们将予以安排公费计划。考生可通过“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址:http://yz.chsi.cn)调剂服务系统填写报考调剂志愿。

九、体格检查

考生在复试时按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进行体格检查,不符合教育部规定体检标准的考生不予录取。

十、录取类别

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综合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硕士研究生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定向、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

(一)非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或学业奖学金支付、人事档案调至我校。

(二)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或学业奖学金支付。

(三)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

(四)自筹经费:本人负担部分培养费。

四种录取类别均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对于定向、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须在入学前由考生与用人单位和我校签订相应的定向、委托或自筹经费培养硕士生协议书,非定向生人事档案调至我校。

十一、违规处理

对在报名及考试中有违规行为的考生,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教育部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十二、毕业就业

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按原协议返回定向或委托单位。

十三、基本学制

3年。

十四、其他事宜

(一)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工作在复试阶段进行。报考前,请考生务必认真核对是否符合我校公布的报考要求,如在资格审查时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复试时将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采集考生信息方式进行,望广大考生在报名前认真查阅我校招生专业目录,并提前做好报名准备。

(三)实行网上报名后,不再邮寄报名表。为确保报考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考生网上报名时要认真如实填写各个栏目,特别是联系方式、学校代码、考试科目代码、研究方向代码等。

(四)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研究生收费标准以政府物价部门批文为准。

(五)同等学力加试的科目,在考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进行。

(六)我校研招办不提供邮购参考书业务,参考书请考生自行准备。

(七)请考生及时关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处网站,有关我校研究生招生的各种信息均在此网站公布。

(八)我校研招办招生咨询电话为0371-63519063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

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经济哲学

02管理哲学

03社会哲学

 

010105伦理学

01伦理学基本理论

02经济伦理

03社会主义道德理论

04社会伦理

 

020101政治经济学

01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0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03经济政策与宏观调控理论

04劳动就业理论

 

020102 经济思想史

01经济思想比较研究

02外国经济学说史

03经济学流派

020103 经济史

01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0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020104西方经济学

01微观经济理论与实践

02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03新制度经济学

 

020105世界经济

01世界经济和国别经济

02国际金融理论与政策

03中国对外贸易政策

04区域经济一体化

05国际直接投资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1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战略

02资源利用与农村区域发展

03生态经济理论与应用

 

020201国民经济学

01区域发展与信息化

02国民经济管理方法与模型

03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公司与区域经济发展

02城市经济

03区域产业组织与产业结构

 

020203财政学

01财政理论与政策

02税收制度与管理

03公共支出管理

 

020204金融学

01投融资理论与资本运作

02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03银行管理与风险控制

04中国金融体制改革

05证券投资分析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02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03产业投资理论与政策

04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0206国际贸易学

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2国际投资理论

03国际商务理论

04跨国公司管理

 

020207劳动经济学

01劳动力市场与就业

02劳动关系研究

03薪酬管理

04社会保障

05人力资源管理

 

020208统计学

01区域经济统计分析

02统计基本理论

03国民经济核算研究

04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统计

05金融证券统计分析

06时间序列分析

 

020209数量经济学

01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

02信息经济理论与应用

03决策方法研究及应用

04电子商务的数量分析

 

030104 刑法学

01中国刑法学

02犯罪预防学

03比较刑法学

 

030105民商法学

01民法

02商法

 

 

030107经济法学

01财税法

02市场规制法

0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

04经济法基础理论

05宏观调控法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02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研究

03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04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02企业思想工作与企业伦理文化研究

0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070502 人文地理学

01城镇化与城乡经济

02农区发展研究

03城乡信息化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1人工智能与智能处理

02智能金融信息处理和智能商务

03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04金融网络和商务网络安全

05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技术

06信息的数据压缩和挖掘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01管理科学与系统工程

02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03计算机网络与电子商务

04物流与系统工程

05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

06金融工程与金融管理

07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

120201会计学

01会计理论与方法 

02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03审计理论与方法

 

120202企业管理

01资本经营

02财务管理

03战略管理

04市场营销

05人力资源管理

 

120203旅游管理

01旅游规划与开发

02旅游市场营销

03旅游企业管理

04旅游文化

 

120204技术经济及管理

01知识产权经济与知识产权战略

02产业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03评估理论与方法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01农业经济管理理论及应用

02农村人力资源与中小企业管理

03现代农产品物流

 

025100金融硕士(专业学位)

 

 

 

025200应用统计硕士(专业学位)

 

 

 

025400国际商务硕士(专业学位)

 

 

 

 

025600资产评估硕士(专业学位)

 

 

 

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学位)

 

 

 

095111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专业学位

 

 

 

125100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125300会计硕士(专业学位)

3

 

 

 

 

3

 

 

 

 

 

4

 

 

 

 

 

3

 

 

 

3

 

 

 

 

5

 

 

 

 

5

 

 

 

 

 

 

3

 

 

 

 

5

 

 

 

5

 

 

 

 

8

 

 

 

 

15

 

 

 

 

 

 

10

 

 

 

 

 

8

 

 

 

 

 

4

 

 

 

 

 

 

6

 

 

 

 

 

 

 

4

 

 

 

 

 

10

 

 

 

 

10

 

 

 

 

10

 

 

 

 

 

 

3

 

 

 

 

 

 

 

 

3

 

 

 

 

 

3

 

 

 

 

 

3

 

 

 

 

 

 

 

5

 

 

 

 

 

 

 

30

 

 

 

 

13

 

 

 

 

 

 

6

 

 

 

 

 

5

 

 

 

 

  3

 

 

 

 

30

 

 

 

10

 

 

 

20

 

 

 

 

10

 

 

 

3

 

 

 

 

3

 

 

 

 

80

 

 

 

 

 

4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哲学原理

801西方哲学史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哲学原理

801西方哲学史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2西方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2法理学

803刑法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2法理学

804民商法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2法理学

805经济法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3马克思主义原理

806概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3马克思主义原理

806概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4高等数学

807人文地理学(含经济地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08运筹学或809C程序设计或810管理学(任选一门)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3数学三

810管理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1金融学综合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2统计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436资产评估专业基础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④811农业经济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④811农业经济学

 

①-  无②204英语二

399管理类联考综合④-

 

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4英语二③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④443会计学

 

 


专业考试课程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初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复试   《政治经济学》张维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伦理学:

1.初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2.复试   《伦理学》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月版

政治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卫兴华、张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经济思想史: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经济学说史教程》陈孟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经济史: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当代中国经济》张宇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西方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微观经济学》平狄克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世界经济: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国际经济学》(第二版)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概论》马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国民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国民经济管理学概论》刘瑞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区域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区域经济学》高洪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财政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财政学》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金融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金融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产业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贸易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劳动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劳动经济学》杨河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统计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统计学》黄良文主编,中国统计出版社(最新版)

数量经济学:

1.初试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信息经济学教程》陈禹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计量经济学基础》(第3版)张晓峒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7

刑法学:

1.初试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2.复试  《刑法学》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民商法学:

1.初试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二版)

《商法》范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商事法学》张民安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2.复试  《民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版(第二版)

《商法》范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商事法学》张民安主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版(第三版)

经济法学

1.初试  《法理学》(第二版)张文显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经济法学》张守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复试  《经济法学》张守文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初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试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庄福龄主编,人民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

1.初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教育部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试   《思想政治教育学热点问题》吴潜涛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人文地理学:

1.初试   《高等数学》(上、下册)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复试   《经济地理学》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计算机应用技术:

1.初试   全国统考,参考书不固定

2.复试   《数据库技术基础及应用》(第二版)刘国燊主编,电子工业出版社

管理科学与工程:

1.初试   《运筹学》李维铮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C语言》谭浩强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应用数学   不固定参考书

会计学: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中级财务会计》(修订版)夏成才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财务管理学》(第四版)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企业管理: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企业战略管理》徐君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月版

旅游管理: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旅游经济学》田里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旅游学》李天元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技术经济及管理: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工业技术经济学》傅家骥、仝允桓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三版)

农业经济管理:

1.初试   《管理学》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最新版)

2.复试   《农业经济学》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1

专业硕士学位:

初试以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颁布的考试大纲为准

金融硕士

《金融学》黄达中国人大出版社

         《商业银行经营学》戴国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应用统计硕士:

《统计学概论》曾五一、肖红叶  中国科学出版社

国际商务硕士

《国际贸易学》(二版)赵春明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贸易实务》黎孝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资产评估硕士:

《资产评估学》田西杰郭苗红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农业推广硕士:

《现代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会计硕士

《会计学》薛玉莲张丽华主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浙江财经学院新增税务、资产评估、会计、金融、保险专业学位

各位考生:

    我校新增税务、资产评估、会计、金融、保险等五个硕士专业学位,从2011年起首届招生,网上报名时间为2010年10月,招生简章请考生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页通知。

 

                                                                                               浙江财经学院研招办

                                                                                                         2010-9-9

欢迎报考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

 

浙江财经学院

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1

 

 

 

 

目录

 

浙江财经学院概况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介绍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参考书目


浙江财经学院概况

 

浙江财经学院地处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教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良好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74年,199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教学评价,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经过30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明显,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省属财经院校。

学校占地1430余亩,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16000余人。下设11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和1个成人教育学院,共有37个本科专业,15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具有MBA专业学位授予权,硕士点布局涵盖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三大学科门类。近五年学校本科录取分数均名列省属高校同批次的第一、二名,为浙江省培养与输送的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总数居全省高校首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点覆盖面居浙江省属高校前茅,享有会计师的“摇篮”、财税系统的“黄埔军校”等美誉,是浙江省重要的经管类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1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9人),副高职称教师270余人,70%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151人才工程”重点资助人选2人,第一、二层次人选12人,第三层次人选47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8人。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致力于学术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先后有4人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著作奖或论文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近40项,为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2001年荣获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报《财经论丛》是全国中文类和经济类核心期刊。

目前,学校共有财政学、会计学、产业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伦理学、行政管理等7个省级重点学科。2005年,“浙江财经学院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产业经济学学科”分别被确立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9年,“财政学学科”增列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关系,并已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开展了留学生教育。

浙江财经学院是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高等学府。学校恪守“进德修业、与时偕行”之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依法治校、民主决策、尊重人才、教授治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求创新,以特色求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浙江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2.5

三、招生专业及招生名额

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四、报考条件

(一)全国统一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 1 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在所报专业专升本或参加自学考试本科段,取得大学本科课程合格成绩5门以上(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MBA(工商管理硕士)联考

1.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5年或5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报名方式

1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继续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考生首先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地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地址http://yz.chsi.cn)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然后点击“进入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操作。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教育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和我校发布的相关公告。网上报名后考生本人还必须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电子摄像与本人签字确认网报信息。

2.具体的网上报名时间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报名点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确定。

六、初试

1.时间:初试日期由教育部规定。

2.地点:由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确定。

3.科目: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七、复试

1.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我校确定,近三年我校复试分数线如下:

2008

2009

2010

国家A类线

国家A类线

会计学340分,其他国家A类线

2.为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择优录取,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差额复试,具体办法以浙江财经学院研究生处网站2011年复试公告为准。

3.复试环节各专业均需笔试一门专业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统考考生(MBA联考除外),在复试时还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八、体格检查

考生根据复试的通知,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九、录取

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

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可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硕士生(即公费生)或国家计划外硕士生(即自费生)。其中,国家计划内招生分定向或非定向两类,国家计划外招生分委托培养与自筹经费两类。

参加MBA联考的考生,可被录取为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研究生。

招收定向、委托、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均须签订培养协议书。

十、学习期间待遇

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除MBA外),入学后均享受公费生待遇。

按教育部和财政部有关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试行办法,全日制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在学期间可享受普通奖学金。同时,我校还为表彰优秀研究生设立了多种奖学金。贫困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可申请助学贷款,并优先申请研究生“三助”岗位。

此外,杭州肯莱特传动工业有限公司在我校研究生中设立了肯莱特德育奖学金,用于奖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实践中表现突出、有较强科研能力的优秀研究生。

十一、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工作。非定向、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后,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可按政策予以推荐。

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初次就业率为95%,约1/4毕业生考入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任职,约1/3毕业生进入各类金融机构就业,全校毕业研究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在省内高校中处于领先地位。

十二、其它

1.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2.招收港、澳、台人士和外国来华留学硕士生的具体办法另订。

3.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请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参加MBA联考的考生,请随时关注我校MBA教育中心网站。

    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

    编:310018

招生热线:057186754519  057187557338  057187557332(传真)

电子邮箱:yjszs@zufe.edu.cn

    址:http://yjs.zufe.edu.cn

十三、若教育部对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有变化,按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介绍

 

 

020203 财政学

财政学是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特色专业,《财政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税制》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该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地方财政、地方税体系、所得税理论与政策研究等领域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类财经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现有教授9人,副教授9人,博士13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近年来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经济学季刊》、《新华文摘》、《政治学研究》、《财贸经济》、《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7部,教材13部,获省部级奖10多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

 

 

120401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为浙江省B类重点学科,注重学科前沿理论,融合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知识,力求视野开阔、理论深厚、基础扎实。在政府管制研究和公共政策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近年来,承担《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的研究》、《政治知识化与科学执政模式建设研究》等国家级课题5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3项,出版学术专著10部,在《政治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行政管理》等国内权威期刊和相关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

 

 

 

120404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当代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从事社会保障管理、设计社会保障政策和方案,并且能够把握国际国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前沿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近年来完成或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120201 会计学

会计学科是浙江省最早的A类会计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财务管理、审计学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基础会计为国家精品课程,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为省级精品课程。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在会计准则、公司理财、审计理论与方法、内部控制等领域已形成特色。会计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授20人,副教授32人,博士18人,硕士生导师28人,合作博士生导师2人。全国会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入选3人。主持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40余项,其他各类课题100余项,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30余部及浙江省规划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奖、高校人文社科奖以及其他各类科研奖80余项。

 

 

020204 金融学

金融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主干课程《货币银行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在资本市场运营、商业银行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9人,博士32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4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入选9人。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国家权威性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出版论著15部,部分优秀成果被国际ISTPEI等检索收录。

 

 

120202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研究平台,侧重对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房地产企业与项目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快乐理论、人本经济理论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31人,博士48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5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21项,成果转让5项,被采纳成果14项。近年来先后在《哲学研究》、《管理世界》、《新华文摘》、《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16部、教材8部,获省部级奖8项。

 

 

020103 经济史

经济史是校级A类重点学科,为我校首批硕士学位点之一。该专业结合时代特性研究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转型、浙江民营经济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承担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近年来在国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020104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该学科在转型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已在国内产生较大影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10人。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经济学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

 

020202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在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专业建设、梯队培养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梯队主力是博士博士后出站人员。该专业特色明显,近三年来围绕城市化及城市经营、城市群经济、区域现代化和区域土地管理等研究领域,完成了国家社科规划、科技部和教育部等项目的研究课题,承担了一批跨区域的招标课题和省部级项目。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家》等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020205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本学科在垄断性产业的政府管制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学科带头人王俊豪教授先后获 “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和 “薛暮桥价格研究奖”。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20人。近几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030107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以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水平省内领先。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30部,教材22部,承担科研项目8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20项,有10余项课题成果被采用,获省部级等各项科研成果奖励30余项。

 

010105 伦理学

伦理学学科为省级A类重点学科,在中西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公共伦理、经济伦理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本学科已形成一个由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融贯中西古今、结构合理、各具特色和专长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博士15人。近年来共出版专著、译著20余部,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等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80余篇,承担国家社科规划课题、司法部课题、省社科规划重大课题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等各类奖励共20余项,学科点是浙江省唯一中国伦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学科负责人陈寿灿教授是浙江伦理学会常务副会长。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实践双重层面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相关问题。经过多年努力和积累,本学科点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成果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有一定特色和良好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博士5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最近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新华文摘》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建有浙江财经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该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成果丰富,研究特色鲜明。在汉语方言研究、语言接触与对外汉语研究、近代汉语研究等学术领域取得了突出成绩,其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目前,该学科有教授9人、副教授4人,其中博士后2人,博士9人,在读博士1人。近年在《中国语文》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部,获省厅级奖励10项。完成或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6项,其中日本学术振兴会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2项,人事部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项目11项。中外比较、古今比较、普通话与方言比较、方言与方言比较,构成我校汉语言文字学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特色,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已在英语国家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对比研究、修辞学、英语教学理论等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该专业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20余人,博士9人。近三年来先后在《外国文学》、《中国翻译》、《当代语言学》、《现代外语》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13部,译著教材多部。

 

 

460100  工商管理硕士

MBA培养目标是在坚持通用办学模式基础上,积极探索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突出体现财经特色,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富于创新和创业精神、具备战略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财经知识丰富的中高级应用型、专业型管理人才。MBA项目主要依托企业管理、会计学、金融学等省级重点学科,集中学校优秀师资力量,为每门课程配备2名以上专职教师以及1名社会兼职教授。专职教师中绝大多数主持过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人担任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30多人在企业中担任公司高管、财务顾问、管理顾问等职务,年均承担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委托项目100余项。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0571-86735880

020203财政学

01 财政理论与政策

02 税收理论与政策

03 地方财政

04 税收筹划

 

 

28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财政学

 

 

同等学力加试:

中国税制

财政支出学

 

 

 

120401行政管理

01 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

02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03 行政管理理论与政策

 

 

 

16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公共管理学

④公共政策学

复试:政治学

 

同等学力加试:

①行政管理学

②西方行政思想史

120404社会保障

01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 农村社会保障

03 劳动安全与工伤保险

 

 

14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公共管理学

④公共政策学

复试:社会保障学

 

同等学力加试:

西方经济学

社会学概论

 

002会计学院

0571-8755709687557093

120201会计学

01 会计理论与方法

02 成本管理会计

03 税务会计

04 审计理论与方法

05 公司理财

 

 

 

46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复试:会计学

 

 

同等学力加试:

财务管理学

审计学

 

 

003金融学院

0571-87557108

020204金融学

01 资本市场

02 商业银行管理

03 金融工程

04 国际金融

 

 

43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金融学

 

同等学力加试:

金融市场学

公司金融

004工商管理学院(0571-87557117

120202企业管理

01 人力资源管理

02 公司战略与创新管理

03 市场营销管理

04 旅游规划与管理

05 房地产企业与项目管理

 

 

 

30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复试:企业管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

微观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

005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0571-86735441

020103经济史

01 中国转型经济研究

02 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研究

03 浙江民营经济研究

 

 

4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中国近代经济史

 

 

 

同等学力加试:

发展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020104西方经济学

01 转型经济学

02 企业理论

03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13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经济学说史

 

 

 

同等学力加试:

①经济学流派

新制度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 城市经营与管治

02 区域现代化与都市区发展

03 区域土地资源管理

 

 

 

13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区域经济学

 

 

同等学力加试:

①经济地理学

城市地理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 产业组织与竞争战略

02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03 产业布局与地区经济结构

 

 

30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产业经济学

 

 

同等学力加试:

企业理论

管制经济学

006法学院

0571-8755717286754658

030107经济法学

01 经济法基础理论

02 市场规制法

03 宏观调控法

 

 

 

12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法学综合(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

④经济法学

复试:经济法基础理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民法学

②法理学

007人文学院

0571-86735882

010105伦理学

01 中西伦理思想

02 经济伦理

03 公共伦理

04 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15

 

政治理论

英语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伦理学原理

复试(任选一门):西方哲学史(古、近代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部分)

 

 

 

同等学力加试: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成果研究

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实践研究

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9

 

①政治理论

英语一

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成果

复试:中共党史

 

 

同等学力加试: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 汉语方言研究

02语言接触与对外汉语研究

03 近代汉语研究

 

 

12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或日语

③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

④古代汉语

复试:专业写作

 

同等学力加试:

①中国古代文学

②中国现代文学

008外国语学院0571-87557425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1 英语国家文学

02 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 翻译理论与实践

 

 

 

 

15

 

①政治理论

②二外日语或二外法语

③综合英语

④专业综合

复试:专业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

①基础英语

②翻译实践

 

009 MBA教育中心

0571-88922789

460100 工商管理硕士

01 财务规划与控制

02 金融投资与管理

0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04 企业运作管理

 

 

80

 

①英语二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复试:政治理论

 

 

无同等学力加试

 

* 表中招生人数根据2010年招生人数测算,实际招生数以2011年国家招生计划下达人数为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参考书目

 

 

020203 财政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①《财政学》,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财政学》,钟晓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中国税制》,沈玉平、吴利群主编,浙江科技出版社,2004年。

科目2:《财政支出学》,丛树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0401行政管理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公共政策学》,宁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复试参考书目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胡雨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张国庆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科目2:《西方行政思想史》,丁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0404社会保障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公共政策学》,宁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复试参考书目

《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版),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科目2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120201会计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管理学》(第九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复试参考书目

《财务会计》,赵敏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财务管理》,杨忠智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科目2:《审计与鉴证业务》,邱学文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020204金融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金融学》精编版第二版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金融市场学教程》,霍文文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科目2:《公司金融学》,杨丽荣主编,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年。

 

120202企业管理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管理学》(第九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复试参考书目

《企业管理概论》(第三版), 尤建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科目2:《市场营销学》(第三版),吴建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020103经济史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出版社,赵津编著,2006年,或其他类似教材。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发展经济学》,谭崇台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科目2区域经济学》,冯云廷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020104西方经济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二版),陈孟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第一版),张世晴、耿作石,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科目2

《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朱巧玲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程恩富、胡乐明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

 

020202区域经济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区域经济学通论》,聂华林、王成勇编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李小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科目2《城市地理学》(第二版),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020205产业经济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企业理论》,张仁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科目2:《管制经济学原理》,王俊豪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030107经济法学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①《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②《宪法学》(第二版),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民法学》(第三版),魏振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商法》(第三版),范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经济法》(第三版),杨紫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复试参考书目

《经济法》,同上。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民法学》,同上。

科目2:《法理学》,同上。

 

010105伦理学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伦理学原理》,罗国杰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3.复试参考书目(选考其中一门)

①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思想道德修养》,罗国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科目2:《法律基础》第二版,谷春德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复试参考书目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全国高校“两课”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科目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现代汉语》(增订本),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

3.复试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增订本),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③《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科目2:《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1.二外参考书目(选考其中一门)

二外日语:《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二外法语:《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2.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高级英语上、下册》,张汉熙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3.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英国文学选读》,王守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社,2005年。

《美国文学选读》,陶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③《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④《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

4.复试参考书目

同业务课二。

5.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同业务课一。

科目2:《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

 

 

广州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录取者(脱产),学校提供一等奖学金(包括学费和生活补贴)。
*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被录取者(脱产),每月资助2000元生活补助。
 
 
一、招生人数
2011年我校共有42个学科、专业(学术性),20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权领域面向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20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批准的招生规模为准。我校接收外校推荐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学术型推免生、专业学位型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推免生,推免生均为公费研究生),有意者请访问广州大学研究生处主页(http://yjsc.gzhu.edu.cn),查看有关信息。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研究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推荐免试生报考必须是经毕业生学校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复试并被接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详细内容请查阅广州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中的《关于做好2011年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两个领域不接收推免生。
三、报名时间
1.网上报名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8日-10月31日 每天8:00—23:00(时间若有变化,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2.网上报名成功后,网报系统会生成报考考生的报名号和密码,考生必须携带报名号、密码、身份证、报名费,在规定的时间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现场确认时间为:2010年11月10日—11月14日(时间若有变化,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四、报名地点
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推免生(含全日制学术型推免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型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推免生)必须在各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五、初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一) 考试科目共为四科(部分专业三科),其中政治、英语一、英语二、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试题由全国统一命题;业务课以及外语类的第二外语试题由我校命题。教育部如公布有关考试的新规定,以新规定的内容为准。
(二)考试方式为笔试。
六、复试、录取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课笔试和综合能力测试。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者不能录取。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期间到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符合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复试、调剂、录取政策以教育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
七、考试地点
由当地报名点安排。
八、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三年(学习优异者可提前毕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两年(艺术硕士为三年)。
所设奖贷学金项目:
1.国家奖学金
2.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3.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励
4.发表论文奖
5.各种国家(部)、省、市专项奖励
6.国家助学贷款: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7.勤工助学补助金:我校每年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广州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研究生被录取者(脱产),学校提供一等奖学金(包括学费和生活补贴)。
* 凡第一志愿报考广州大学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被录取者(脱产),每月资助2000元生活补助。
 
 
一、招生人数
2011年我校共有42个学科、专业(学术性),20个全日制专业学位授权领域面向全国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120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批准的招生规模为准。我校接收外校推荐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学术型推免生、专业学位型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推免生,推免生均为公费研究生),有意者请访问广州大学研究生处主页(http://yjsc.gzhu.edu.cn),查看有关信息。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二)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研究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三)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四)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推荐免试生报考必须是经毕业生学校确认资格、在统考报名前通过我校复试并被接收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详细内容请查阅广州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中的《关于做好2011年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我校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两个领域不接收推免生。
三、报名时间
1.网上报名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
报名时间:2010年10月8日-10月31日 每天8:00—23:00(时间若有变化,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2.网上报名成功后,网报系统会生成报考考生的报名号和密码,考生必须携带报名号、密码、身份证、报名费,在规定的时间到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手续。现场确认时间为:2010年11月10日—11月14日(时间若有变化,以教育部通知为准)。
四、报名地点
参加全国统考的考生、推免生(含全日制学术型推免生、全日制专业学位型推免生、农村教育硕士推免生)必须在各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五、初试科目及考试方式
(一) 考试科目共为四科(部分专业三科),其中政治、英语一、英语二、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历史学专业基础试题由全国统一命题;业务课以及外语类的第二外语试题由我校命题。教育部如公布有关考试的新规定,以新规定的内容为准。
(二)考试方式为笔试。
六、复试、录取
复试内容包括外语口语、听力测试、专业课笔试和综合能力测试。不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者不能录取。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须在复试期间到我校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符合复试分数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复试、调剂、录取政策以教育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
七、考试地点
由当地报名点安排。
八、学制
学术型研究生学制三年(学习优异者可提前毕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两年(艺术硕士为三年)。
所设奖贷学金项目:
1.国家奖学金
2.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3.优秀研究生干部奖励
4.发表论文奖
5.各种国家(部)、省、市专项奖励
6.国家助学贷款:经济困难学生可向银行申请助学贷款。
7.勤工助学补助金:我校每年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帮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

201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我校2011年计划17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拟招生规模为31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二、培养类型

我校统招硕士研究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攻读医学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医学科学学位”;一类是医学专业学位,侧重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三、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学历(力)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应届及往届毕业生。

2)通过国家高考录取的正规大学专科(不含高护专业及自考、成教、函授专科)毕业且工作二年以上(从大学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201191日)的同等学力在职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4)报考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只限参加全国高考录取为本科全日制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报考专业应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3、年龄不超过40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接收推荐免试生:我校所有学科专业(含专业学位)均可接收不同数量的推荐免试生。欢迎获得考生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与我校研招办和相关学院联系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事宜。学生凭推荐学校“推荐免试资格证明”和我校“复试结果通知单”到我校研招办进行最后资格审查,符合我校拟录取条件者开具接收函。收到我校接收函且取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的同学须将正式加盖省(市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公章的推荐免试表格寄送我校研招办,并到考生所在学校领取省(市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核发报名校验码,凭校验码于2011108日—31日进行网上报名(网址为yz.chsi.com.cn),到所在学校指定的报名点办理正式报名手续(一般为1110日至14日),未办理正式报名手续者不能被录取。详情请浏览我校研究生院主页硕士生招生信息(网址为http://www.hnctcm.edu.cn/yjsc/)。

(三)符合下列条件的,可报名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

1、符合()中第134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满四年(200791前参加工作)。

3、政治思想表现好,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学术报告)或已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

4、经本单位和两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注:我校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计划拟招生限额为5人,各学科、专业均可进行单独考试的招生。

四、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与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和到报名点现场缴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报名时间:网上提交报名信息与现场照相、确认信息时间以教育部统一安排时间为准,逾期一律不予补报。

报名、考试地点:全国各地设有研究生报名点、考点的招生办或高等院校。

五、报名手续

1、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报考信息(牢记用户名、密码、报名号),选择好报名点(即考点)。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招生单位所要求的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报考人员(应届生须加带本人学生证)须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及报名号到本人网上选择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信息。

3、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4、参加单独考试考生必须本人到湖南中医药药大学考点报名(现场缴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在校外报名点报考者报名无效。现场报名时请务必携带以下材料以进行资格审查:

1)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2)本人大学阶段成绩单。

3)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介绍信和两名专家推荐信(推荐表届时到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下载)。

六、初试及复试

1、初试

医学、药学门类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理论、英语(日语)、专业基础综合(中医综合或西医综合或中药综合或药学综合或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科目与同专业的统考科目相同。

初试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值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值为300分。

2、复试

初试达到国家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各学科复试原则上按1:1.2进行,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按报考专业方向统一命题。具体复试安排见当年复试通知。

七、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凡初试成绩合格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按照规定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各学科加试科目如下:

学科

考试科目

  

中医学(含基础、临床)

中医诊断学

中诊专业为中医内科学

方剂学

方剂专业为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含基础、临床)

中医诊断学或西医诊断学

必须选择一门西医科目

中医内科学或西医内科学

药物化学

药物合成或药理学

 

 

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

选择与复试专业基础

科目不同的二门

中药化学

中药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近代史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八、我院入学考试拟采用的“综合试题”有以下4 

1、中医综合

2、西医综合

以上两套试题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

3、中药综合:包括中药药理学、分析化学、中药学。

4、药学综合:包括药理学、有机化学、生药学。

5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包括中药药理学、分析化学、中药学。

以上三套试题由本校自行命题。

九、参考书目

1、我校自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药学综合、中药综合、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及复试科目参考现行本科教材。

2、国家统一命题科目参考书请参见当年教育部考试大纲。

十、如有疑难问题,请电话或来信联系。  联系人:老师 老师

    联系电话:073185381081   85539630(传真)

十一、如在2011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001人文信息管理学院(073185381186

3

 

 

 

陈弘

叶利军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④8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管理

02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与管理

0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002基础医学院(073188458217

15(含推免1人)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01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邓冰湘

02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伍参荣,卢芳国,谭周进

03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技术机理及制剂研发

伍参荣,

谭周进

04遗传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李孟贤

05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

成细华

06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病机的研究

雷久士,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01中医治则与治法

谭达全*

02温病学治则治法理论在防治慢性肝病中的应用

赵国荣

03《内经》治则治法与临床

吴润秋*,刘建新

04《金匮》治则治法研究

张炳填*

 

05伤寒论经方配伍规律及应用机制研究

郁保生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01中医各家学说研究

易法银*

02湖湘中医文化研究

何清湖*

 

03中医医史研究

 

 

04传统文化于中医学内在联系的探讨

魏飞跃

 

100504方剂学

 

 

胡方林

 

01经方防治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名方验案整理研究

 

02方剂配伍疗效机理研究

贺又舜*,肖子曾

03 方剂配伍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

袁振仪

04方剂作用机理与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

文乐兮

05方剂制方原理及其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欧阳建军

100505中医诊断学

 

 

01四诊客观化研究

顾星,谢梦洲

02心血管病证本质与规律研究

周小青*,袁肇凯*,张秋雁,胡志希

003第一临床医学院(073185600712

56(含推免4人)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0506中医内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程丑夫*,谭元生*,陈新宇,贺泽龙,周鸿图,吴华堂,范金茹,刘建和,黄政德*

02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范伏元

 

03中医药防治肝病的研究

熊焰,陈兰玲,谭兰香#

04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王小娟,喻斌,黄孟,朱迪

05中医药防治肾病的研究

何泽云*

 

06中医药防治血液病的研究

江劲波

 

07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喻嵘*

 

08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的研究

范伏元

 

09中医药防治神经内科系统疾病的研究

唐晨光#,刘柏炎*,邓奕辉

 

10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研究

蔡光先*,莫新民*,滕久祥*

 

11中医药防治肿瘤疾病的研究

曾柏荣,张红刘华

 

100507中医外科学

 

 

 

01中医药外治法的研究

贺菊乔*,周青

 

02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性病的研究

席建元,陈其华

 

03中医药防治男性病的研究

贺菊乔*

 

04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的研究

王爱华

05中医药防治乳腺病的研究

刘丽芳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01中医药防治脊柱与脊髓疾病的研究

 

姚共和*,周长征,高书图**,廖怀章#,邵先航#,刘志军#

 

02中医药防治创伤修复的研究

 

卢敏,熊辉   柳景红,李木清,彭力平,王战朝,李无阴,翁凤泉

100509中医妇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妇科杂病的研究

尤昭玲*,谈珍谕

 

02中医药防治不孕不育症的研究

杨正望

 

03中医药防治妇科血症的研究

张烨#

04中医药防治生殖与不孕的研究

林洁

100510中医儿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系病的研究

王孟清*,刘克丽,张涤

02中医药防治小儿心肝疾病系统的研究

舒兰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01中医药防治晶状体病的研究

喻京生

 

02中医药防治角膜病的研究

李点

 

03中医药防治眼底病的研究

 

 

喻京生,曾明葵,姜健丽,朱惠安,李点,罗萍,谢文军,喻干龙,张明亮

04中医药防治青光眼病的研究

罗萍

05中医药防治耳聋、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

李凡成,陈协云

06中医药防治口腔粘膜病的研究

谭劲,李元聪 刘一平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01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蔡光先*,刘柏炎*

02神经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胡国恒*,周德生

03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孙克伟,陈斌

04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张志芳,曹建雄

05急诊、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郝晓元

06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何泽云*

07影像诊断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李平,周锦友   侯庆荣,李少波

100800中药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3中药综合

01中药药剂学

戴冰,左亚杰,张志国

02中药药理研究与新药开发

王宇红

004第二临床医学院(073184917711

36(含推免2人)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0506中医内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郭志华,毛以林

02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朱莹

 

100507中医外科学

 

 

 

01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性病的研究

王健湘,杨志波*,朱明芳

 

02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的研究

何永恒,王真权

 

03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性病、艾滋病的研究

王军文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创伤手法与外固定的研究

肖四旺

 

02中医药防治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的运用研究

唐本夫

 

03中医药防治脊柱、脊髓损伤的研究

孙绍裘

 

04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损伤的研究

王勇

 

100509中医妇科学

 

 

 

中医药防治不孕不育症的研究

匡继林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01中医药防治耳鼻喉疾病的研究

徐绍勤,彭斌

02中医药防治眼科疾病的研究

刘万里

 

100512针灸推拿学

 

01针灸治疗中风及慢性疼痛的研究

吴清明

005针灸推拿学院(073188458187

20(含推免2人)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0512针灸推拿学

 

 

 

01针灸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的研究

常小荣*,周国平李铁浪,李江山袁宜勤,阳仁达岳增辉

 

02刺法灸法与经穴特异性的研究

袁宜勤,阳仁达岳增辉

 

03经脉—脏腑相关规律与机制研究

常小荣*,张泓

阳仁达,林亚平

 

04常见病的针灸康复机理与临床研究

张泓

006中西结合医学院(073188458257

50(含推免3人)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01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邓常清*

 

02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葛金文*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黄立中*

 

02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王净净*

 

03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

田雪飞

 

04男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何清湖*

 

05头颈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田道法*

 

06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田道法*

07眼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彭清华*

 

08鼻的变态反应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李凡成

 

09女性内分泌病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尤昭玲*,雷磊*付灵梅

 

10妇产科相关中药成分分子药理学

王若光*

 

100509中医妇科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中医药防治月经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王若光*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药防治鼻的变态反应的研究

李凡成

 

007药学院(073188458227

65(含推免3人)

 

 

 

 

 

 

 

李荣东,方渡,张春桃,彭彩云,陈希平,李顺祥*,何桂霞,王实强,刘向前,裴刚,陈胜璜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2药学综合

 

100701药物化学

 

 

01药物化学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02天然活性成分与新药研究

03天然产物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100800中药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3中药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01临床中药学

郭建生*,邱赛红,鲁耀邦,陈晓阳,彭芝配,谭朝阳,吴红娟,王宇红

02中药炮制与药剂学

夏新华*,梁建宁,贺福元,张水寒,蒋孟良,左亚杰,张志国,欧阳荣,桂卉,邹龙,戴冰,

何群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3中药综合

 

 

03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刘塔斯*,周日宝,罗跃龙,潘清平,肖冰梅,周小江,彭菲

 

04中药化学与分析

李顺祥*,何桂霞,陈胜璜,王实强,刘向前,李文莉,彭延古,曾建国,裴刚

 

05中药药理学

廖端芳*,陈立峰*,曾嵘,唐映红

 

008中医药研究院(073188854257

20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0506中医内科学

 

 

 

01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蒋士生

 

02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喻正科,黄江波

 

03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周慎*

 

04中医药防治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卜献春

 

05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

蒋益兰

 

06中医药防治内科疑难病症辨治方法学研究

朱克俭

 

07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解发良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药防治脊柱骨关节疾病的研究

仇湘中

 

100510中医儿科学

 

 

中医药防治小儿腹泻的研究

杨维华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药药防治眼底病的研究

秦裕辉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01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柏正平

02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胡学军

100800中药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3中药综合

 

01中药有效成份地点研究与应用

王实强

 

02中药制剂研究

张水寒

 

003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学位)

40

 

 

 

1051临床医学硕士(各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

 

 

 

 

105118中医内科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5119中医外科学

 

105120中医骨伤科学

 

105121中医妇科学

 

105122中医儿科学

 

105123中医五官科学

 

105124针灸推拿学

 

105126中西医结合临床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007药学院(专业学位)

5

 

 

105600中药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注:*为博导,**为外聘博导,#为外聘导师

 

201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1年湖南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我校2011年计划17个学科、专业招收硕士研究生,拟招生规模为310名。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

二、培养类型

我校统招硕士研究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攻读医学科学硕士学位研究生,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医学科学学位”;一类是医学专业学位,侧重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

三、报考条件

(一)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学历(力)必须符合下列要求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应届及往届毕业生。

2)通过国家高考录取的正规大学专科(不含高护专业及自考、成教、函授专科)毕业且工作二年以上(从大学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的201191日)的同等学力在职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4)报考攻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中药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只限参加全国高考录取为本科全日制医学院校的毕业生;报考专业应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3、年龄不超过40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接收推荐免试生:我校所有学科专业(含专业学位)均可接收不同数量的推荐免试生。欢迎获得考生所在学校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与我校研招办和相关学院联系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事宜。学生凭推荐学校“推荐免试资格证明”和我校“复试结果通知单”到我校研招办进行最后资格审查,符合我校拟录取条件者开具接收函。收到我校接收函且取得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资格的同学须将正式加盖省(市级)高校招生办公室公章的推荐免试表格寄送我校研招办,并到考生所在学校领取省(市级)高校招生办公室核发报名校验码,凭校验码于2011108日—31日进行网上报名(网址为yz.chsi.com.cn),到所在学校指定的报名点办理正式报名手续(一般为1110日至14日),未办理正式报名手续者不能被录取。详情请浏览我校研究生院主页硕士生招生信息(网址为http://www.hnctcm.edu.cn/yjsc/)。

(三)符合下列条件的,可报名参加我校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

1、符合()中第134项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在本专业或相近专业连续工作满四年(200791前参加工作)。

3、政治思想表现好,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学术报告)或已成为工作单位的业务骨干。

4、经本单位和两名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注:我校自行组织的单独考试计划拟招生限额为5人,各学科、专业均可进行单独考试的招生。

四、报名方式、报名时间与报名、考试地点:

报名方式:采用网上提交报名信息和到报名点现场缴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报名时间:网上提交报名信息与现场照相、确认信息时间以教育部统一安排时间为准,逾期一律不予补报。

报名、考试地点:全国各地设有研究生报名点、考点的招生办或高等院校。

五、报名手续

1、所有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提交报考信息(牢记用户名、密码、报名号),选择好报名点(即考点)。 

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招生单位所要求的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所有报考人员(应届生须加带本人学生证)须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及报名号到本人网上选择的报名点现场照相,确认信息。

3、考生报名时不需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所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

4、参加单独考试考生必须本人到湖南中医药药大学考点报名(现场缴费、照相、确认报名信息),在校外报名点报考者报名无效。现场报名时请务必携带以下材料以进行资格审查:

1)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

2)本人大学阶段成绩单。

3)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报考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介绍信和两名专家推荐信(推荐表届时到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下载)。

六、初试及复试

1、初试

医学、药学门类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理论、英语(日语)、专业基础综合(中医综合或西医综合或中药综合或药学综合或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单独考试的初试科目均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科目与同专业的统考科目相同。

初试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政治理论、外国语满分值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值为300分。

2、复试

初试达到国家A类地区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均有资格参加复试,各学科复试原则上按1:1.2进行,复试中的专业课笔试按报考专业方向统一命题。具体复试安排见当年复试通知。

七、同等学力加试科目

凡初试成绩合格的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按照规定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各学科加试科目如下:

学科

考试科目

  

中医学(含基础、临床)

中医诊断学

中诊专业为中医内科学

方剂学

方剂专业为中医内科学

中西医结合(含基础、临床)

中医诊断学或西医诊断学

必须选择一门西医科目

中医内科学或西医内科学

药物化学

药物合成或药理学

 

 

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

选择与复试专业基础

科目不同的二门

中药化学

中药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国近代史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八、我院入学考试拟采用的“综合试题”有以下4 

1、中医综合

2、西医综合

以上两套试题由国家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统一命题。

3、中药综合:包括中药药理学、分析化学、中药学。

4、药学综合:包括药理学、有机化学、生药学。

5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包括中药药理学、分析化学、中药学。

以上三套试题由本校自行命题。

九、参考书目

1、我校自命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概论、药学综合、中药综合、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及复试科目参考现行本科教材。

2、国家统一命题科目参考书请参见当年教育部考试大纲。

十、如有疑难问题,请电话或来信联系。  联系人:老师 老师

    联系电话:073185381081   85539630(传真)

十一、如在2011招生年度国家出台新的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将作出相应调整,并及时予以公布。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指导教师

考试科目

001人文信息管理学院(073185381186

3

 

 

 

陈弘

叶利军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④8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论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管理

02中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教育与管理

03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002基础医学院(073188458217

15(含推免1人)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01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邓冰湘

02感染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伍参荣,卢芳国,谭周进

03病原微生物的防控技术机理及制剂研发

伍参荣,

谭周进

04遗传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李孟贤

05中药作用机理的研究

成细华

06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病机的研究

雷久士,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01中医治则与治法

谭达全*

02温病学治则治法理论在防治慢性肝病中的应用

赵国荣

03《内经》治则治法与临床

吴润秋*,刘建新

04《金匮》治则治法研究

张炳填*

 

05伤寒论经方配伍规律及应用机制研究

郁保生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01中医各家学说研究

易法银*

02湖湘中医文化研究

何清湖*

 

03中医医史研究

 

 

04传统文化于中医学内在联系的探讨

魏飞跃

 

100504方剂学

 

 

胡方林

 

01经方防治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名方验案整理研究

 

02方剂配伍疗效机理研究

贺又舜*,肖子曾

03 方剂配伍理论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研究

袁振仪

04方剂作用机理与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

文乐兮

05方剂制方原理及其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欧阳建军

100505中医诊断学

 

 

01四诊客观化研究

顾星,谢梦洲

02心血管病证本质与规律研究

周小青*,袁肇凯*,张秋雁,胡志希

003第一临床医学院(073185600712

56(含推免4人)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0506中医内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程丑夫*,谭元生*,陈新宇,贺泽龙,周鸿图,吴华堂,范金茹,刘建和,黄政德*

02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

范伏元

 

03中医药防治肝病的研究

熊焰,陈兰玲,谭兰香#

04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王小娟,喻斌,黄孟,朱迪

05中医药防治肾病的研究

何泽云*

 

06中医药防治血液病的研究

江劲波

 

07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喻嵘*

 

08中医药防治风湿病的研究

范伏元

 

09中医药防治神经内科系统疾病的研究

唐晨光#,刘柏炎*,邓奕辉

 

10中医药防治老年病的研究

蔡光先*,莫新民*,滕久祥*

 

11中医药防治肿瘤疾病的研究

曾柏荣,张红刘华

 

100507中医外科学

 

 

 

01中医药外治法的研究

贺菊乔*,周青

 

02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性病的研究

席建元,陈其华

 

03中医药防治男性病的研究

贺菊乔*

 

04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的研究

王爱华

05中医药防治乳腺病的研究

刘丽芳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01中医药防治脊柱与脊髓疾病的研究

 

姚共和*,周长征,高书图**,廖怀章#,邵先航#,刘志军#

 

02中医药防治创伤修复的研究

 

卢敏,熊辉   柳景红,李木清,彭力平,王战朝,李无阴,翁凤泉

100509中医妇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妇科杂病的研究

尤昭玲*,谈珍谕

 

02中医药防治不孕不育症的研究

杨正望

 

03中医药防治妇科血症的研究

张烨#

04中医药防治生殖与不孕的研究

林洁

100510中医儿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小儿肺系病的研究

王孟清*,刘克丽,张涤

02中医药防治小儿心肝疾病系统的研究

舒兰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01中医药防治晶状体病的研究

喻京生

 

02中医药防治角膜病的研究

李点

 

03中医药防治眼底病的研究

 

 

喻京生,曾明葵,姜健丽,朱惠安,李点,罗萍,谢文军,喻干龙,张明亮

04中医药防治青光眼病的研究

罗萍

05中医药防治耳聋、鼻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研究

李凡成,陈协云

06中医药防治口腔粘膜病的研究

谭劲,李元聪 刘一平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01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蔡光先*,刘柏炎*

02神经内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胡国恒*,周德生

03病毒性肝炎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孙克伟,陈斌

04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张志芳,曹建雄

05急诊、危重症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郝晓元

06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何泽云*

07影像诊断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李平,周锦友   侯庆荣,李少波

100800中药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3中药综合

01中药药剂学

戴冰,左亚杰,张志国

02中药药理研究与新药开发

王宇红

004第二临床医学院(073184917711

36(含推免2人)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0506中医内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郭志华,毛以林

02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朱莹

 

100507中医外科学

 

 

 

01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性病的研究

王健湘,杨志波*,朱明芳

 

02中医药防治肛肠疾病的研究

何永恒,王真权

 

03中医药防治皮肤病、性病、艾滋病的研究

王军文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01中医药防治创伤手法与外固定的研究

肖四旺

 

02中医药防治外固定支架在四肢骨折的运用研究

唐本夫

 

03中医药防治脊柱、脊髓损伤的研究

孙绍裘

 

04中医药防治骨与关节损伤的研究

王勇

 

100509中医妇科学

 

 

 

中医药防治不孕不育症的研究

匡继林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01中医药防治耳鼻喉疾病的研究

徐绍勤,彭斌

02中医药防治眼科疾病的研究

刘万里

 

100512针灸推拿学

 

01针灸治疗中风及慢性疼痛的研究

吴清明

005针灸推拿学院(073188458187

20(含推免2人)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0512针灸推拿学

 

 

 

01针灸推拿临床应用及机理的研究

常小荣*,周国平李铁浪,李江山袁宜勤,阳仁达岳增辉

 

02刺法灸法与经穴特异性的研究

袁宜勤,阳仁达岳增辉

 

03经脉—脏腑相关规律与机制研究

常小荣*,张泓

阳仁达,林亚平

 

04常见病的针灸康复机理与临床研究

张泓

006中西结合医学院(073188458257

50(含推免3人)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

 

 

 

01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邓常清*

 

02脑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

葛金文*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01肿瘤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黄立中*

 

02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王净净*

 

03中医药防治肿瘤的研究

田雪飞

 

04男性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何清湖*

 

05头颈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田道法*

 

06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田道法*

07眼科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彭清华*

 

08鼻的变态反应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李凡成

 

09女性内分泌病证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尤昭玲*,雷磊*付灵梅

 

10妇产科相关中药成分分子药理学

王若光*

 

100509中医妇科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中医药防治月经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王若光*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药防治鼻的变态反应的研究

李凡成

 

007药学院(073188458227

65(含推免3人)

 

 

 

 

 

 

 

李荣东,方渡,张春桃,彭彩云,陈希平,李顺祥*,何桂霞,王实强,刘向前,裴刚,陈胜璜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2药学综合

 

100701药物化学

 

 

01药物化学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

02天然活性成分与新药研究

03天然产物及衍生物的合成与活性研究

100800中药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3中药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01临床中药学

郭建生*,邱赛红,鲁耀邦,陈晓阳,彭芝配,谭朝阳,吴红娟,王宇红

02中药炮制与药剂学

夏新华*,梁建宁,贺福元,张水寒,蒋孟良,左亚杰,张志国,欧阳荣,桂卉,邹龙,戴冰,

何群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3中药综合

 

 

03中药资源与鉴定学

刘塔斯*,周日宝,罗跃龙,潘清平,肖冰梅,周小江,彭菲

 

04中药化学与分析

李顺祥*,何桂霞,陈胜璜,王实强,刘向前,李文莉,彭延古,曾建国,裴刚

 

05中药药理学

廖端芳*,陈立峰*,曾嵘,唐映红

 

008中医药研究院(073188854257

20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0506中医内科学

 

 

 

01中医药防治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

蒋士生

 

02中医药防治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喻正科,黄江波

 

03中医药防治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周慎*

 

04中医药防治神经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卜献春

 

05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研究

蒋益兰

 

06中医药防治内科疑难病症辨治方法学研究

朱克俭

 

07中医药防治内分泌疾病的研究

解发良

 

100508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药防治脊柱骨关节疾病的研究

仇湘中

 

100510中医儿科学

 

 

中医药防治小儿腹泻的研究

杨维华

100511中医五官科学

 

 

中医药药防治眼底病的研究

秦裕辉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01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柏正平

02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研究

胡学军

100800中药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703中药综合

 

01中药有效成份地点研究与应用

王实强

 

02中药制剂研究

张水寒

 

003第一临床医学院(专业学位)

40

 

 

 

1051临床医学硕士(各专业不区分研究方向)

 

 

 

 

105118中医内科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

 

105119中医外科学

 

105120中医骨伤科学

 

105121中医妇科学

 

105122中医儿科学

 

105123中医五官科学

 

105124针灸推拿学

 

105126中西医结合临床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007药学院(专业学位)

5

 

 

105600中药学

 

 

101政治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③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注:*为博导,**为外聘博导,#为外聘导师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11年我院计划招收研究生30名。具体招生计划数以最终国家下达计划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91),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831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考生通过互联网登陆报名网站(网址:http://yz.chsi.com.cn,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报名:在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内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到各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相。

四、考生资格审查

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五、初试与复试

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三个专业2011年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外语为全国统考,专业基础综合为我院自行命题。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还须进行专项运动技能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还将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以上方可录取。复试时间、地点、考试科目待初试成绩公布后通知考生(可在网上获取信息)。

六、其它

1、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2、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否则将影响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单位代码:10242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  邮政编码:150008

联系部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生办

电话:0451-82708156(传真) 

E-mall:wang-hai-liang@163.com        网址:http://www.hrbipe.edu.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招生人数

初 试 科 目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02.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

03.竞技体育管理

04.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05.滑雪旅游

7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体育保健学

3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02.速度滑冰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滑雪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4.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5.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6.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7.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8.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9.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0.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60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各学科专业参考书目录

专业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出版社及版次

作者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基本理论

及体育管理学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周西宽主编

《实用体育管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运动解剖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训练学

《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运动训练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