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北京理工大学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报考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

一、报考条件

()参加全国统考,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下列三种类型考生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考时必须已在国家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a)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1,下同);(b)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c)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4)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5)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人员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单独考试

    我校原则上接收与我校签定省校合作协议或人才培养协议的相关系统内的在职人员报考,详细的报考要求和报考专业见我校2011年单独考试招生简章。

    () 工商管理硕士125100MBA)、公共管理硕士125200MPA)、教育管理硕士045101、工程管理硕士125600、法律硕士(非法学)035101、法律硕士(法学)035102

    1、报考工商管理硕士125100MBA)、公共管理硕士125200MPA)、教育管理硕士045101、工程管理硕士125600的考生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后三年以上(含三年)工作经验,或者大专毕业后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验,或者具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并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工作经验;

2、报考法律硕士035101(非法学)的考生,大学学习的专业不能是法学专业(法学专业是指:法学、经济法、国际法、国际经济法、劳动改造法、商法、公证、法律事务、行政法、律师、涉外经济与法律、知识产权法、刑事法)。

3、报考法律硕士035102(法学)的考生,大学学习的专业必须为法学专业(代码为0301)。

    () 推荐免试

      推荐免试生须在20101025前与报考学院联系,具体要求见“北京理工大学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

二、报名

     1.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信息确认、交费、照相相结合的方式,所有报考人员(含推免生)都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指定的网站进行报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凭报名号到报名点进行信息确认、交费和照相。报名的具体安排和要求请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查询。

     2. 网上报名时须按照规定选择报名点,强军计划、125100工商管理硕士、125200公共管理硕士、125600工程管理硕士和报考050403美术学、050404设计艺术学、085237工业设计工程、055108艺术设计硕士的考生必须选择北京理工大学报名点报名,推免生和在外埠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须选择推荐学校或当地省(市、区)招办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3. 考生须认真核对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并牢记网上报名生成的报名号和密码,如因提交信息有误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4. 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考生在报名前须认真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复试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5. 全日制专业学位所有专业不接收报考类别为定向的考生。

三、考试

     1.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具体时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

     2. 初试地点:选择我校报名点的考生在我校参加考试;选择外埠报名点的考生在报名点指定的考试地点参加考试。

     3. 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由我校自定,在复试前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公布。对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在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并对其实验技能进行考查。

     4. 考生须在3月中下旬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查询复试的有关信息及安排,并在复试前通过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打印报考登记表,此表需在复试时交给报考学院。

     5.复试成绩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四、体格检查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通知。

五、录取

     学校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六、考前辅导及相关资料

     1. 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

     2.我校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通过网络公布,考生可直接登录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

七、其它

     1. 我校的招生信息实行网上发布,考生的初试成绩单、报考登记表和选择北京理工大学报名点报考我校考生的准考证将由考生自行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我校将不再邮寄;选择外埠报名点报考我校考生的准考证将按教育部的新要求执行,具体执行办法待教育部新的政策出台后将在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

     2. 考生网上登记的地址或联系方式有变动时,应在20115月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个人信息修改系统进行更新,具体更新时间见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如因考生地址或联系方式不详等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3. 强军计划考生须在备用信息中注明考生单位所属大军区名称(如北京军区等)。

八、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含推免生)仅供参考,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确定。

九、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十、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5

邮政编码:100081

学校主页:http://www.bit.edu.cn

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主页:http://grd.bit.edu.cn

硕士研究生招生咨询电话:01068912286      

传真:01068945112

电子信箱:yjszb@bit.edu.cn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中国民航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代码)

专业(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航空工程学院(01)

(082501)飞行器设计

(01)飞机修理理论与技术

1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1飞机结构力学

复试科目: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任选其一,不得与初试考试科目相同,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其余两门

(02)飞机系统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

(03)航空器适航理论与技术

(04) 流体振动控制技术

(082502)航空宇航推进理论与工程

(01) 航空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 

1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6材料力学或807工程流体力学或808理论力学或809工程热力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工程热力学、航空发动机原理、气体动力学、航空发动机结构
以上任选2门,不得与初试科目和复试科目相同

(02)航空器维修工程

(03)航空发动机使用可靠性

(04)航空发动机排放与噪声

(082503)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01)航空机械维修理论与技术

9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6材料力学或807工程流体力学或808理论力学或809工程热力学

复试科目: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机械设计,任选其一,不得与初试考试科目相同,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其余两门

(02)新材料、新结构的制造技术

(03)航空维修过程中的检测与自动化技术

(04)航空机械表面强化理论与技术

(082504)人机与环境工程

(01)飞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

1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1飞机结构力学或822航空发动机原理

复试科目:材料力学、理论力学、流体力学、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任选其一,不得与初试考试科目相同,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其余两门

(02)飞行适航性分析与仿真技术

(03)民用航空器环境工程

(04)人为因素与质量工程

(085232) 航空工程

(01)飞机、发动机状态监控与故障诊断

5

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8理论力学或809工程热力学

 以上招生人数不含中欧工程师学院名额

 

(02)飞机、发动机使用可靠性

(03)飞机、发动机适航理论与技术

航空自动化学院(02)

(081101)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01)复杂系统控制与优化

1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自动控制原理或802电子技术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0分)、经典控制论(110分)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75分)、数字电子技术(75分)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四选二,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复试科目同上。

   (02)系统建模与仿真

   (03)智能控制理论及应用

  (04) 工业过程先进控制技术与系统

(081102)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01)现代检测技术及应用

1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自动控制原理或802电子技术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内容同上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四选二,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复试科目同上。

   (02)网络化测控技术

   (03)飞机智能测控系统研究与开发

   (04)无损检测

(081104)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1)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理论及应用研究

17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自动控制原理或802电子技术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内容同上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四选二,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复试科目同上。

(02)模式识别与虚拟现实技术

(03)航空设备智能测控系统研究与开发

(04)运载器智能运动控制系统研究

(081105)导航、制导与控制

(01)民用航空器机载设备故障诊断技术

3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自动控制原理或802电子技术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内容同上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四选二,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复试科目同上。

(02)民用航空导航、控制及信息处理技术

(03) 智能检测与智能控制

(04)运动控制系统仿真与集成技术

(080202)机械电子工程

(01)机电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

1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自动控制原理或802电子技术基础或806材料力学或810机械设计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内容同上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三选二,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

(02)民航设备机电液一体化技术

(03)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04)机器人技术及视觉测量技术

(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01)航空载运工具特种支持设备技术

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1自动控制原理或802电子技术基础

自动控制原理、电子技术基础考试内容同上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自动控制原理、机械设计、电子技术基础、微机原理,四选二,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复试科目同上。

(02)航空载运工具训练模拟仿真技术

(03)航空载运工具故障诊断技术

 (085210) 控制工程

(01)机务维修控制工程

3

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01自动控制原理或802电子技术基础

 

(02)机场运行控制工程

(03)飞行控制工程

空中交通管理学院(03)

(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01)飞行安全间隔评估

33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运筹学或805飞行性能及空气动力学

复试科目:交通运输工程学;运筹学;飞行性能及空气动力学,任选其一,不得与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智能运输系统及民航概论。

(02)空域系统规划与评估

(03)空中交通流量管理

(04)空管人为因素与培训技术

(082302)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01)空管系统运行控制与智能化

1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4运筹学或803系统分析及控制

复试科目:交通运输工程学;计算机综合;系统分析及控制,任选其一,不得与初试考试科目相同。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智能运输系统及民航概论。

(02) 空管系统分析、优化与仿真

(03)空管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

(04)基于卫星的新航行技术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01) 民航安全管理

12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5飞行性能及空气动力学或816安全系统工程或823安全管理学

复试科目:高等数学、民航公共英语、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安全人机工程及运筹学

(02) 航空中的人为因素

(03) 安全风险管理

(085222) 交通运输工程

(01) 空管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

5

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803系统分析及控制

 

(02) 空域与机场综合评估技术

(03) 管制员性能分析及培训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4)

(081001)通信与信息系统

   (01)通信信号处理

3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1信号与系统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

   (02)航空电信网与信息安全

   (03)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及应用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01)多传感器信息处理

2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12数字信号处理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

   (02)雷达信号处理

   (03)图象处理与模式识别

(085208) 电子与通信工程

(01) 通信导航雷达设备运行管理

5

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811信号与系统

 

(02) 导航技术及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05)

(081203)计算机应用技术

   (01)图形图像与可视化技术

36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程序设计能力上机测试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

   (02)民航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03)网络与信息安全

   (04)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085211) 计算机技术

(01) 民航信息系统设计与分析

5

①101政治②204英语二③302数学二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复试科目:程序设计能力上机测试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程序设计和数据库原理

(02) 网络与信息安全

理学院(06)

(070102)计算数学

( 01)非线性算子不动点与变分不等式解迭代算法

5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01数学分析④817高等代数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实变函数、数值分析

(02)智能算法

(070104)应用数学

   (01)代数、图论、编码与密码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701数学分析④817高等代数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常微分方程、近世代数

   (02)管理系统的建模、优化与控制

   (03)微分方程理论及其应用

(080502)材料学

   (01)材料表面工程

10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5材料科学基础或819物理化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工程材料、材料成形原理

   (02)新型材料设计与检测

   (03)纳米功能材料

   (04)材料腐蚀与防护

(083100)生物医学工程

   (01)生物医学光子学

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20普通物理

复试科目:光学、电磁学、热力学统计物理任选其一

   (02) 航空医用仪器

   (03) 航空医学信号处理

经济与管理学院(07)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民航产业政策与民航产业结构

13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8经济学

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40%,微观经济学60%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学

   (02)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

   (03)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

(120100)管理科学与工程

   (01)管理科学

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4管理综合二

管理综合二:管理学50%,运筹学50%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02)管理工程

   (03)航空运输系统工程

   (04)信息管理与管理信息系统

   (05) 信息分析与管理评价

(120202)企业管理

   (01)财务管理

24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3数学三④813管理综合一

管理综合一:管理学70%,财务管理30%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02)民航企业运营管理

   (03)民航市场营销

   (04)民航人力资源管理 

(125100) 工商管理硕士

(01) 民航运输管理

66

②204英语二③3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02) 民航市场营销

(03) 组织与战略管理

085240)物流工程

01)航空物流系统分析与设计;(02)航空物流与供应链工程;(03)航材采购与供应信息工程;(04)航空运输与配送管理

3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二③303数学三④814管理综合二

 

机场学院(08)

(082003)油气储运工程

   (01)油气管道输送技术与管理

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7工程流体力学或819物理化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库设计与管理

   (02)油气储运工程优化

   (03)管道及设备的腐蚀防护

(082301)道路与铁道工程

   (01)工程结构健康状况诊断理论

15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806材料力学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土力学、土木工程材料

   (02)岩土工程

   (03)场道工程材料与技术

   (04)机场工程

(082303)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01)机场规划

9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1数学一④404运筹学或806材料力学

复试科目:交通运输工程学、运筹学、机场规划与管理,任选其一,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其余二门

   (02)机场运行管理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09)

(081903)安全技术及工程

(01)民航安全管理

18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4管理综合二或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806材料力学或804运筹学或816安全系统工程

复试科目:安全管理综合素质能力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安全管理学、逻辑

(02) 航空中的人为因素

(03) 风险管理

(04) 民航运行安全与质量管理

085224)安全工程

01)民航质量安全管理;(02)民航质量安全监察;(03)企业安全管理

3

①101政治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14管理综合二或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806材料力学或804运筹学或816安全系统工程

复试科目:安全管理综合素质能力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安全管理学、逻辑

 

中国民航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中国民航大学2011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520余名,录取时将根据报考情况适当调整计划数。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的招生人数是我校预计招生人数,2011年的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批准的我校2011年招生计划数为准。我校按教育部规定共录取4种类型硕士研究生: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国家计划内定向、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国家计划外自筹经费。目录内所公布的招生人数包含这4种类型。
   
   
二、报考条件
   
参见《2011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http://yz.chsi.com.cn/kyzx/kydt/201009/20100914/120504917.html),此外,我校对同等学力考生的报考条件有特殊要求:
   
1)通过8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考试;(2)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一篇学术论文(3)通过大学英语四级或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在426分以上。
   
   
三、培养方式及学制:考生报名时只填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新生入学后双向选择指导教师,除工商管理硕士(MBA)外所有专业均实行全日制脱产学习,学制为2.5年,学杂费及住宿费按2.5年收取。工商管理硕士实行非全日制教学,学制3年。
   
   
四、报名时间及方式:
    1
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报名信息的方式,考生于20101010日至31日每天900-22:00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http://yz.chsi.cn/)。1110日至14日到考生自己选择的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并照相、缴费。逾期不再补办。
    2
、报考点选择要求:
   
参加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的天津考生报名时报考点必须选择天津市市内各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外地考生报名时可选当地报考点。所有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MBA)的考生报名时报考点必须选择天津市河东区教育招生考试中心。
   
   
五、考试时间与地点:在报名点指定的地点参加考试,具体见《2011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六、复试、调剂及录取
    1
、复试:凡是拟录取的考生均应参加复试,复试分数线由我校根据生源情况自行确定,复试时间一般在20114月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复试的笔试科目见我校公布的复试要求,复试笔试科目的考试大纲可查询我校网站。复试时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笔试)。
    2
、调剂:符合我校复试分数线但因报考专业招生计划数已招满时,可根据教育部调剂规定调剂到我校相近专业。符合教育部复试分数线要求而未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可根据教育部调剂规定调剂到外校。
    3
、录取:我校将根据教育部当年下达的招生计划,依据考生初试和复试的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择优录取。
   
   
七、注意事项:
    1.
硕士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报名,考生注意不要错过网报时间,并按规定时间、地点确认报名信息,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
    2.
专业课考试复习大纲参见研招办网上发布的信息。
    3.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符合国家统考初试要求的考生,体检合格通过复试的均被录取,其中,在招生规模内的第一志愿考生均被录取为公费生。
    4.
我校研招办不举办辅导班,对所有考生均不提供历年业务课试题以及复习资料。考生复习应以公布的复习大纲为准。
    5.
考生报名时应认真了解报名须知如实填写相关内容,如发现考生填写虚假材料,后果自负。
    6.
请访问我校的网址:http://www.cauc.edu.cn 电子邮件:ycdong@cauc.edu.cn.
    7.
为方便我校与考生联系,请考生在报名时一定要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县、单位、邮政编码)及联系电话

注:以上各项内容,以教育部10月份发布的全国硕士生招生政策为准

学校名称: 中国民航大学
单位代码: 10059
地 址: 天津市东丽区津北公路2898号(滨海国际机场区内)

电 话: 022-24092146
邮政编码
: 300300
联 系 人: 董永春

 

江汉大学2011年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招生简章

江汉大学2011年工程硕士(化学工程领域)研究生

     

一、        学校概况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这里湖山环抱,水天一色,风景秀丽,幽雅宜人,是理想的学习园地。学校另在汉口、武昌设有两个分校区,总占地面积为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商学院、政法学院、人文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和卫生技术学院等18个学院。

学校从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及工业催化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校开设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史、教育、理、工、农、医、管理等10个学科门类。全校有专任教师1085人,其中正、副教授5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17500余人。

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8亿元,图书馆藏书181万余册,电子资源65万种(件)。学校设有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35个科研机构,承担大批科研项目(课题),不少项目(课题)成果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省部级奖励。《江汉大学学报》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30佳学报称号。

学校拥有“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气体净化剂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国家高新技术(863)成果产业化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湖北省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等4个重点产业化基地和“湖北省光通信化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有机催化合成研究开发中心”和“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等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英、法、德、日、加、韩等国的高校和教育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立足于武汉、面向省内外,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江汉大学是你进一步深造的理想场所,热忱欢迎莘莘学子报考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        工程硕士教育特点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培养目标的差异。专业学位是培养在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它分为全日制工程硕士和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学术性学位硕士研究生则主要是培养学术研究人才。
    
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培养方式的差异。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教学内容强调理论性与应用性课程的有机结合,突出案例分析和实践研究;教学过程重视运用团队学习、案例分析、现场研究、模拟训练等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践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要求有为期至少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实践教学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的实践环节,全日制专业硕士需要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入学后接受全日制培养,毕业时可取得学历证和学位证。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毕业时也可获得毕业证和学位证,毕业后所享受的待遇完全一致。

三、        我校工程硕士培养特色

重“应用”,坚持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作为现代的职业化高层次专门人才应具有的各种能力。

重“实践”,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根据工程硕士教育的特点,突出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强调论文选题和质量标准的技术性、应用性和实践性。

重“服务”,坚持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一线,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

重“就业”,根据社会岗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确定和调整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创业能力、学习能力,使工程硕士教育真正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行业岗位办学。

重“创新”,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激励机制创新上,学校采用双师型导师,企业全程参与研究生教学的各个环节,并鼓励研究生到企业进行成果推广和转化工作;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被录取后给予学费和住宿费全免的政策,并提供基本奖学金。学校为工程硕士特别设立了研究生创新教育奖助学基金,包括“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生成果奖励项目”。

 

四、        研究方向

化工新材料、工业催化剂、化工清洁生产工艺、气体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食品添加剂及功能助剂的合成及应用、医药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环境污染控制新技术 、生物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应用、生物化学及应用、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气体脱硫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有机催化氧化反应及其工业应用、催化合成高分子材料及其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环境催化及控制、石油化工催化材料合成与应用

 

五、        化学工程实践基地

武汉市祥龙电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武汉石油化工厂、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江河新材料有限公司、武汉力诺双虎化学集团公司、武汉有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怡兴化工有限公司、武汉醒狮化工有限公司、武汉瑞阳化工有限公司、武汉橡胶工业总公司

 

六、        培养、学位授予

工程硕士录取后,按照我校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和培养,采取集中授课及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生修完规定的学分后进入论文阶段,论文的选题主要来源于应用课题或者现实问题。答辩通过后,授予工程硕士学位。

在课程的教学环节中,老师因材施教,推行“基于问题的教学”、“基于项目的教学”、“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研究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做到教学相长。

突出实践教学、采用双导师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一方面请进企业内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进入课堂;另一方面,学生到企业相关部门去实习,参加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和具体专业环节的操作与应用。工程硕士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培养单位,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学生在完成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后,进入培养基地,学校导师与合作单位的兼职导师机共同指导研究生,形成一种开放式的教育模式。

 

七、        报名条件

报考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以下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年龄一般不得超过 40 周岁( 1971 年 8 31 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5.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 2 年或 2 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2011 年 9 1 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 11 月 14 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八、        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网上报名: 2010 年 10 10 日至 31 日(每天 9:00 22:00 ),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预报名为 9 月 25 日至 29 日(每天 9:00 22:00 )。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 (公网)或 http://yz.chsi.cn (教育网)

    现场确认: 11 10 14 日,具体安排请详见各报名点通知。考生参加现场确认时须出示身份证件和学历证件(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本人的学生证;在职及其他人员持毕业证书原件),凭网上报名号到网报时选择的报名点交费照相,确认网上报名有效。

    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缺一不可,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现场确认者报名无效。

    现场确认地点:

    1)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孝感、咸宁等地)考生到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武昌区招考办、洪山区招考办、江岸区招考办、湖北工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 6 个社会报考点报名;

    2)省内考生可就近到长江大学、三峡大学、襄樊市教育考试院、十堰市招生考试院、恩施州招生考试办公室、黄冈师范学院和黄石市教育考试院 7 个省内报考点报名;

    3)外省考生可到本省指定的报考点报名。

 

九、        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 初试:

    1)初试时间为 2011 年 1 15 日至 16 日。

    2)初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 100 分)、外国语( 100 分,不含听力)和两门专业课(各 150 分),考试时间均为 3 小时。

    2. 复试:

    1)复试时间:大约在 2011 4 月中旬。复试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学校研究生处网站的通知为准。( 2 )复试内容: ① 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② 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③ 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主干课程; ④ 其他需要学校考察的内容。

 

十、考试科目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85216化学工程

20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01物理化学

802生物化学

803有机化学(2

804化工原理

3、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的考试科目④⑤⑥⑦可四选一。

 

十一、其他事项

    1. 如果本简章涉及内容与国家最新政策发生冲突,则以国家政策为准;

    2. 未尽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 027-84225310 87422243 ,传真: 027-84225310 ),可登录江汉大学研究生处网页查询( http://gs.jhun.edu.cn ),并随时留意网上公布的最新招生信息。招生相关政策和招生专业目录均以江汉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上所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单位代码: 11072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研究生处

        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邮政编码: 430056

    联系电话:(027 84225310

             027 87422243

    联 系 人:黄老师、罗老师

    网 址: http://gs.jhun.edu.cn

 

 

江汉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江汉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江汉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坐落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三角湖畔,这里湖山环抱,水天一色,风景秀丽,幽雅宜人,是理想的学习园地。学校另在汉口、武昌设有两个分校区,总占地面积为2114亩,校舍建筑面积 54 万平方米。

学校设有商学院、政法学院、人文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艺术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育学院、外国语学院、体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学院、现代艺术学院和卫生技术学院等 18 个学院。

学校从1979 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1984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及工业催化 3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具有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同时开设 53 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法、文、史、教育、理、工、农、医、管理等 10 个学科门类。全校有专任教师 1085 人,其中正、副教授 500 余人,全日制在校生 17500 余人。

学校拥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58 亿元,图书馆藏书 181 万余册,电子资源 65 万种(件)。学校设有发展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所等 35 个科研机构,承担大批科研项目(课题),不少项目(课题)成果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省部级奖励。《江汉大学学报》获全国人文社科学报 30 佳学报称号。

学校拥有 “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气体净化剂国家重点工业性试验基地 ” 、 “ 国家高新技术( 863 )成果产业化基地 ” 、 “ 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 ” “ 湖北省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 ” 等 4 个重点产业化基地和 “ 湖北省光通信化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有机催化合成研究开发中心 ” 和 “ 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化学环境工程研发推广中心 ” 等 3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学校坚持对外开放,注重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英、法、德、日、加、韩等国的高校和教育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坚持立足于武汉、面向省内外,努力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发展研究生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江汉大学是你进一步深造的理想场所,热忱欢迎莘莘学子报考我校研究生。

2011年我校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计划招收 80 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


 

 

单位代码: 11072                        联系部门: 江汉大学研究生处

   址: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邮政编码: 430056

联系电话:(0278422531087422243     联 系 人: 老师、老师

专业代码、

名称及研究方向

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学术型学位

60

.

.

070305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1.光通信高分子化学材料

02.耐热高分子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03.特种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合成与应用

04.光电功能高分子及电子化学品

05.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

06.材料改性与性能

081704 应用化学

01.气体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02.食品添加剂及功能助剂的合成及应用

03.医药中间体的研制与开发

04.环境污染控制新技术

05.生物化学传感器研制及应用

06.生物化学及应用

081705 工业催化

01.一氧化碳变换催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02.气体脱硫净化剂的研制与应用

03.有机催化氧化反应及其工业应用

04.催化合成高分子材料及其在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05.环境催化及控制

06.石油化工催化材料合成与应用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601有机化学(1

801物理化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1物理化学

802生物化学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1物理化学

1、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指标为准。

 

 

 

 

 

 

2、应用化学专业的考试科目④⑤可二选一。

全日制专业学位

20

.

.

085216化学工程

.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02数学二

801物理化学

802生物化学

803有机化学(2

804化工原理

3、化学工程专业学位的考试科目④⑤⑥⑦可四选一。

 

 

江汉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专业课考试范围

    《有机化学》考试内容主要为有机化合物基础知识、烯烃、卤代烃、醇醚、醛酮、胺、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制备和各类相关反应,并能运用红外、紫外、核磁和质谱进行物质结构鉴定,同时具有运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一些有机合成实验的能力。

    《物理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胶体化学、量子力学及统计热力学和界面现象。

    《生物化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生物大分子 (糖、脂、蛋白质、酶、维生素、核酸、激素、抗生素等)结构、性质和功能。生物体内主要的物质代谢和能量转化(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核酸代谢和生物氧化),遗传信息传递的化学基础主要包括 DNA 的复制、 RNA 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及细胞代谢调控等。

    《化工原理》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工单元操作过程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计算方法以及主要设备结构,包括流体流动及输送机械、非均相物系分离、传热、蒸发、气体吸收、液体精馏、液液萃取和干燥等过程,并能运用化工原理知识分析、讨论化工单元操作中的一些现象。

 

 

 
 

江汉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一、报考条件须知

    报考学术型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考生,报考时须符合国家规定的以下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年龄一般不得超过 40 周岁( 1971 年 8 31 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4. 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5.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 2 年或 2 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2011 年 9 1 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我校根据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 11 14 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6)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网上报名: 2010 年 10 10 日至 31 日(每天 9:00 22:00 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预报名为 9 月 25 日至 29 日(每天 9:00 22:00 )。

    报名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http://yz.chsi.com.cn (公网)或 http://yz.chsi.cn (教育网)

    现场确认: 11 10 14 日,具体安排请详见各报名点通知。考生参加现场确认时须出示身份证件和学历证件(全日制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本人的学生证;在职及其他人员持毕业证书原件),凭网上报名号到网报时选择的报名点交费照相,确认网上报名有效。

    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缺一不可,只进行网上报名而未现场确认者报名无效。

    现场确认地点:

    1)武汉市及周边地区(孝感、咸宁等地)考生到湖北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武昌区招考办、洪山区招考办、江岸区招考办、湖北工业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武汉纺织大学 6 个社会报考点报名;

    2)省内考生可就近到长江大学、三峡大学、襄樊市教育考试院、十堰市招生考试院、恩施州招生考试办公室、黄冈师范学院和黄石市教育考试院 7 个省内报考点报名;

    3)外省考生可到本省指定的报考点报名。

三、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 初试:

    1)初试时间为 2011 年 1 15 日至 16 日。

    2)初试科目包括政治理论( 100 分)、外国语( 100 分,不含听力)和两门专业课(各 150 分),考试时间均为 3 小时。

    2. 复试:

    1)复试时间:大约在 2011 4 月中旬。复试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学校研究生处网站的通知为准。( 2 )复试内容: ① 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② 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③ 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主干课程; ④ 其他需要学校考察的内容。

四、研究生教育激励机制

    学校本着科技服务社会、教育回报社会的的原则,对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给予多种优惠政策:

    1)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录取后给予学费和住宿费全免的政策,并给予适当的生活补助。联合、委托培养研究生按自筹经费执行。

    2)凡受到共青团中央 “ 春蕾计划 ” 资助的女大学毕业生,录取后学费和住宿费全免, 360 / 月助学金,另加每月 150 元特困补助;受到共青团中央 “ 希望工程 ” 资助的大学毕业生,录取后学费和住宿费全免, 360 / 月助学金,另加每月 100 元特困补助。以上两类受资助的学生还可获得每年报销一次往返家路费的补助。

    学校建有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并设立 “ 研究生创新教育基金 ” ,主要包括 “ 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 ” ,用以资助研究生进入创新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鼓励研究生到企业进行成果推广和转化工作; “ 研究生成果奖励项目 ” ,用以资助研究生的创新成果,如发表高水平论文、出版学术专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 研究生访学资助项目 ” ,用以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进入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合作科研。

五、研究生培养特色

    学校具有 20 多年的研究生培养经验;拥有一支长期从事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的 “ 双师型 ” 导师队伍;拥有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和与企业(华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建的研究生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境外高校共同参与 “ 研究生创新创业 ” 项目。学校已形成 “ 注重创新思维训练,重视综合素质、创业能力和应用研究能力培养 ” 的研究生培养特色。

    硕士研究生经过三年的强化训练,掌握良好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够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和科研管理等单位的工作中迅速适应角色,成为中坚力量,在后继的博士学习中能显现出良好的研究学习能力。

六、其他事项

    1. 如果本简章涉及内容与国家最新政策发生冲突,则以国家政策为准;

    2. 未尽事宜,可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咨询(电话: 027-84225310 87422243 ,传真: 027-84225310 ),可登录江汉大学研究生处网页查询( http://gs.jhun.edu.cn ),并随时留意网上公布的最新招生信息。招生相关政策和招生专业目录均以江汉大学研究生处网页上所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

     单位代码: 11072

     联系部门:江汉大学研究生处

         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邮政编码: 430056

     联系电话:(027 84225310

             027 87422243

     联 系 人:黄老师、罗老师

      网    址: http://gs.jhun.edu.cn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11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校简介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坐落在湖南省长沙市著名风景区——岳麓山下,是风光秀丽、人文荟萃、十分理想的求学深造之地。自1951年创校以来,学校已有50多年历史。

校园占地面积460亩,为省级园林式单位。研究生楼条件优越,室内配有空调。学校建有宽带校园局域网、远程网、计算机中心、语音室、电教中心、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多媒体教室以及大型会议活动中心等,教学大楼和综合大楼基本实现了智能化。图书馆建筑面积1.465万平方米,藏书近70万册,教学和生活设施齐全。

学校拥有一支以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核心、中青年专门人才为骨干、结构合理、学科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研人员284人。教研人员中有教授(含研究员)8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14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5人;入选省优秀社会科学专家、新世纪121”人才工程的9人;有博士生导师2人(由校外聘)、硕士生导师52人。

经过长期的发展,学校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科体系。全校设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法学、外语、现代科技、信息技术部等教研部门。学校是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湖南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学校设立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基地、省情研究中心和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人口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有9个省级学会挂靠学校。近年来,学校承担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30多项,省部级课题100多项,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20余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180多项。在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学校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于2003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已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行政管理等8个硕士学位授予点,面向全国招生。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正在全面贯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办学方针,坚持党校姓党的校魂,坚持实事求是的校训,坚持从严治校的校规,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创建一流党校而努力奋斗。

二、考生须知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担负教学、科研、宣传和管理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以教育部下达的文件为准)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后2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1,下同)或者2年以上,达到与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含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且符合我校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可适当放宽。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报名日期和方式

1、执行教育部关于全国统一报名时间的规定。

2、执行教育部实行网上报名的规定。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按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时间。

3、初试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共计4门。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政治理论课,外国语的满分各为10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各为150分。

4、全国统考初试的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定。其它科目由我校自行组织命题。

5、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6、初试地点:考生在报名点指定的考试地点参加考试。

7、复试时间、地点、方式由我校自定,并在复试通知书中直接通知考生。

8、复试科目为专业课(笔试)、外语听力与口语、专业综合面试。

9、以同等学力报考的考生在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报考学科专业的主干课程。

(五)体格检查

1、体检时间:考生在复试时参加体检。具体时间、要求由我校在复试通知书中写明。

2、体检标准:按照2001年教育部学生司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执行。

(六)录取

1、我校根据考生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复试)的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2、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可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硕士生。

(七)学习年限

1、学习年限为3年。

2、全日制脱产学习。

(八)学习待遇和培养费收费标准

1、非定向培养硕士生,本人户口和工资关系转入我校,按国家标准享受助学金待遇;定向培养的硕士生,工资由原单位发给,在校学习期间不转户口。

2、被我校按国家计划正式录取的研究生,学完规定的全部课程,各科成绩合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发给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授予硕士学位。

3、培养费收费标准暂定为:非定向培养硕士生每生每年1500元,委培生、自筹经费生每生每年4000元;最终以省物价局核定的收费标准为准。

(九)毕业生就业

1、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到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就业。

2、非定向硕士生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学以致用的原则由国家推荐就业,主要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在国家规定的服务范围内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

3、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由学校按国家当年的有关政策提出就业意见并予以推荐。

(十)其他注意事项

1、招生规模:拟招生50名(含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定向、委培和自筹经费研究生)。确切招生规模数以教育部下达的为准。

2、各专业的招生人数在录取时可视生源情况在校内适当调整。

3、凡有选考科目的考生必须在网报的有关栏目中填写清楚所选科目,否则由我校指定。

4、我校各招生专业均可接受推荐免试研究生。

5、考生如有事询问,请与我校研究生部联系或登陆我校校园网。我校有招生简章备索。

单位代码:89643     网址:www.hnswdx.gov.cn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白云路386    邮编:410006

联系部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研究生部

电话:(073182780216

传真:(073182780116    82780216

          邮箱:workhardyy@***

联系人: 杨勇

三、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拟招生
人数

考试科目

备 注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01
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
02
文化哲学与文化建设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0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④801
西方哲学史

复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同等学力加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
中国哲学史

010108科学技术哲学
01
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02
科学技术政策与管理
03
科技创新与创新理论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1
自然辩证法原理
④802
科学技术史

复试:自然辩证法原著

同等学力加试:
现代科技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020101政治经济学
01
现代市场农业经济理论
02
企业改革与发展理论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303
数学 三
④803
经济学基本原理

复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同等学力加试:
农业经济学原理
企业经济学原理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0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02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2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④804
政治学原理

复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同等学力加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030204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1
中国共产党思想史

 
02
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研究

12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3
中共党史
④805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①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7
党的建设原理
④806
政治学

复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
中国近现代史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注: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1840-1949)

复试: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同等学力加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03050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应用研究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807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复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同等学力加试: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030505思想政治教育
01
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实务研究
02
执政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5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5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④806
政治学

复试: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

同等学力加试:
邓小平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120401行政管理
01
地方政府管理
02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6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
英语一
③626
管理学
④808
行政学

复试:行政管理

同等学力加试:
公共管理学
政治学原理

 

四、参考书目

专业

考试科目

参考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备注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李秀林等主编

 

 

西方哲学史

《西方哲学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张志伟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复试)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黄楠森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加试)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反杜林论》(哲学篇)、《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矛盾论》、《实践论》

 

 

 

 

中国哲学史(加试)

《中国哲学史》(上、下)

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肖萐父等主编

 

科学技术哲学

自然辩证法原理

《自然辩证法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关士续等

可向我校科技教研部邮购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发展简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王士舫、董自励编著

可向我校科技教研部邮购

 

自然辩证法原著(复试)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现代科技基础(加试)

《现代科技基础知识》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彭富国

可向我校科技教研部邮购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加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李秀林等主编

 

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基本原理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吴树青等编

 

《西方经济学》(上、下)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高鸿业等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复试)

《新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黄湘燕

可向我校经济学教研部邮购

 

农业经济学原理(加试)

《现代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雷海章

 

 

企业经济学原理(加试)

《企业经济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吴厚庆、肖万春等

可向我校经济学教研部邮购

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高放主编

 

 

政治学原理

《政治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惠岩主编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复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周作翰主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加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刘同舫主编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加试)

《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谭双泉编著

 

中共党史(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思想史)

中共党史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共产党简史》

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版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中国出版集团 现代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刘强伦主编

可向我校党史教研部邮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刘同舫主编

 

 

中国近现代史(加试)

《中国近现代史》(上、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王桧林主编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加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周作翰主编

 

中共党史(研究方向:中国共产党执政理论与实践研究)

党的建设原理

(1)《新时期党的建设教程》

(2)党的十七大报告党建部分

3)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

中央党校出版社第6

范平

 

 

政治学

《政治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惠岩主编

 

 

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复试)

《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史纲》

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卢先福、赵云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加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周作翰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加试)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龚永爱主编

可向我校党建教研部邮购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刘同舫主编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纲》

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年版

王怀超主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李秀林等主编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加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高放主编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加试)

《政治经济学》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吴树青主编

 

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张耀灿等主编

 

 

政治学

《政治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王惠岩主编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复试)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龚永爱主编

可向我校党建教研部邮购

 

邓小平理论(加试)

《邓小平理论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田克勤主编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加试)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高放主编

 

行政管理

管理学

《管理学:现代的观点》(第二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芮明杰著

 

 

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月第3

张国庆主编

 

 

行政管理(复试)

《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丁煌著

 

 

公共管理学(加试)

《公共管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黎明主编

 

 

政治学原理(加试)

《政治学原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王惠岩主编

 

 

山西中医学院2011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人数

我院2011年拟招收硕士生规模数为60名(实际招生规模按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执行),包括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生面向全国招收有志献身于中医药科学事业的报考青年。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2011年9月入学报到时出示学士学位证书)

3、同等学力人员需备以下条件:

1)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2009年7月以前毕业),除参加统一科目的考试外,还须在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专业的本科阶段主干课程,加试科目在复试时通知考生。录取后培养方式为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2) 核心刊物发表文章至少一篇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态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注意事项

1备注栏填写所报考研究方向;

2考生必须如实、准确填写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或有误,影响正常考试和录取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四、考试科目

1、初试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科目为三门:政治(满分100分)、外语(英语,满分100分)、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中医综合(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具体内容以201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为准。

2、复试要求及内容

1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初试分数线要求;

2考生资格认定合格;

3体检合格;

4复试包括:(1)专业课笔试考试:我院按照二级学科专业命题;(2)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3)英语口语、听力测试;(4)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两门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课程在复试通知中注明。 

、培养经费及学习期间待遇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包括: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

1、国家计划内非定向硕士生,培养经费及学习期间待遇按当年有关规定执行。

2、委托培养硕士生,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费等其他福利待遇由考生单位负责,并向我交纳委托培养费每人每年9000元。

3、自筹经费硕士生每人每年缴纳培养费9000元,自筹经费生不发放生活补贴,但户口、党团关系、人事档案等可迁来我校。

4、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硕士生在录取前须签订协议书。

5、研究生就读期间,须按规定缴纳住宿费。

6、学校设有各类奖、助学金,学校拨出专款设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岗位,为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山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专业课考试科目(复试)

参考书目(复试)

000不区分院系所

60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25

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7中医综合306西医综合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1、《伤寒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熊曼琪

2、《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仰模 

3、《温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进

4、《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石学敏

5、《内经》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王庆其

6、《中医诊断》 科学出版社  王忆勤

7、《中医内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周仲瑛

8、《医古文》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蒋力生

9、《中医各家学说》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严世芸

10、《中医基础理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孙广仁

11、《针灸治疗学》  中国中医药 王启才

_ 01经典方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同等学力加试2门专业课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

_ 02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研究

_ 03外感热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_ 04经方临床应用及其机理研究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10

内经

_ 01中国传统文化与黄帝内经研究

同等学力加试2门专业课

医古文

中医各家学说

_ 02《内经》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

_ 03中医药文献资源信息化、数字化

_ 04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及流派研究

100512针灸推拿学

25

针灸学

_ 01针刺效应的基础研究

同等学力加试2门专业课

中医基础理论 

针灸治疗学

_ 02腧穴配伍作用的研究

_ 03腧穴诊断技术的研究

_ 04“新九针”的开发应用研究

北京农学院2011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 校 概 况

 

北京农学院是一所以农科为特色,兼有理、工、经、管、法、文等学科的高等农林院校。建校50多年来,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万余人,其中大部分已成为生产、科研、管理的骨干,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农业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学科门类丰富,现有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城乡发展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外语教学部、基础教学部、生物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园林学院、食品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部。有果树学、作物遗传育种、蔬菜学、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8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有园艺、作物、植物保护、食品加工与安全、林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信息化、养殖8个农业推广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1个兽医专业学位硕士授予点,24个本科专业。学校教学科研条件完备,有1个北京市大学科技园、2个北京市级人才培养基地、2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社科研究基地。还设有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果树研究所、禽病研究所、饲料研究所、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所、传统中兽医国际培训中心、农村经济研究所等多个科研机构。尤其是,学校在都市型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研究方面形成了明显特色和优势,农业部和北京市分别在学校设置了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和北京都市农业研究院。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主动服务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和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科教兴农工作,定期公开出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北京农学院学报》。近五年,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68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2项,推广科技成果100余项。科技经费从800万增加到4580万。学校曾连续3年获全国“科教兴村试点工作先进集体”。尤其是大学生“村官”工作,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校研究生国际化、社会化也不断深入。目前我校与波兰、日本有关学校加强合作,研究生交流互访不断扩大。我校还有校外导师(含外籍导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导师)25名,为研究生后期培养提供了更广泛、更有力的支持。

我校硕士生(含自筹经费生)的生活补贴、奖学金等均高于国家规定的非定向硕士生(即公费生)的标准。我校研究生教育实行资助政策,第一志愿录取学生免交学费,学校或导师根据情况对自筹经费研究生可以补贴不同程度的学费。计划内非定向生(公费生)享受公费医疗政策,自筹经费生享受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所有研究生(委培生除外)均享受意外伤害保险。学校实行研究生奖助体制,研究生入学可享受人均每月400元左右的奖助学金;学校提供相当比例助研、助管、助教岗位,在锻炼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同时,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此外,学校每年还评选一定数额的优秀研究生、优秀研究生干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我校研究生就业情况良好,近四年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

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校!

 

凡是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上线并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均免交学费。

 

通讯地址:北京昌平回龙观朱辛庄           邮编:102206

联系部门:北京农学院研究生部研招办       联系人:郑老师  李老师

    话:010-80799079(兼传真)    010-80796367

北京农学院网址:http://www.bua.edu.cn/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www.bua.edu.cn/jdeparts/keyanchu/yz/index.asp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院校信息-北京农学院网址

  http://yz.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367894.dhtml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若与教育部、北京市的2011年招生文件冲突,以后者为准)

北京农学院2011年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210人(包括学术型硕士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两类研究生),热忱欢迎广大考生报考,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

1、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1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①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②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③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11年9月1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④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⑤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2010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2、报考时间及方式

2011年度全国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网报时间全国统一定在十月份左右。报名工作时间性很强,请广大考生务必多关注并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过期无法补报。

    (1)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报名。

2)考生持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到报考点办理确认手续;报考点工作人员核对有关证件,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报考点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发现可疑学历证书时,报考点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提供指定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3)推荐免试生按毕业院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要求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各有关单位必须于10月25日前完成推荐、复试及接收工作。

4)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户口或工作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请全国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随时关注您所选考点发布的报名时间和方式信息。凡在北京参加考试的考生请于20109月以后关注我校在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网上发布的有关报名工作信息并请及时进行网上报名。其他相关工作我们会尽早在网上发布。

3、考生参加我校复试前应提交下列材料:

1)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证、学生证、准考证及相关证书。

2)非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身份证、毕业证、准考证及相关证书。

   上述材料必须是真实有效的,如发现弄虚作假随时取消报考录取资格。

4、录取方式

1)分为非定向生(即公费生)、自筹公助生和自筹经费生三类。学校拨出相应的经费资助给部分自费生,获得该资助的学生称为自筹公助生(2010年研究生招生中我校大部分全日制专业学位自费研究生由学校代缴学费);自筹经费生的学费导师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补贴。

2)凡是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上线并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均免交学费。

5、其他

1我校各专业招生进入复试最低分数线(初试分数线)与国家A类地区分数线持平。

2)我校不再进行考前资格审核,请考生务必在进行网上报名前详细阅读我校对考生的报考条件要求,自审合格后再报名,否则,造成不予复试、不予录取等后果完全由考生自己承担。

3)考生办理报考手续交纳报考费后,不退报考费。

4)与招生相关的信息我校将及时在网上发布,请考生注意查询。

北京农学院网址:http://www.bua.edu.cn

北京农学院研究生招生网网址:http://www.bua.edu.cn/jdeparts/keyanchu/yz/index.asp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院校信息-北京农学院网址:

  http://yz.chsi.com.cn/sch/schoolInfo--schId-367894.dhtml

5)招生目录免费备索。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及各系不提供往年试题和参考书,双休日及节假日休息。

6)如果通讯地址不固定,在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时,请主动向我校研招办提交分别用于发放准考证及录取通知书的两个信封(不用贴邮票)。

6、研究生导师的相关信息及其他报考信息,请查看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的相关信息。

7、以上条款若与教育部、北京市的2011年招生文件冲突,以后者为准。

 

凡是第一志愿报考我校上线并被我校录取的考生均免交学费。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单位代码:10020                  单位名称:北京农学院                       人:郑老师  李老师

    话:010-80799079/ 6367         址:北京昌平回龙观朱辛庄              邮政编码:102206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初试科目)

备注

002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42

 

 

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

01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

 

 

 

 

 

 

02作物抗逆育种与品质改良

 

 

 

 

 

03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

 

 

陈学珍

 

濮绍京

郭家选

赵久然*

赵昌平*

 

 

潘金豹

陈学珍

 

濮绍京

 

 

 

潘金豹

 

 

 

李云伏*

魏建华*

张晓东*

12

 

 

 

 

 

 

 

 

 

 

 

 

 

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任选一门)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同上

 

 

 

 

 

 

同上

 

 

各研究方向复试:

(1) 笔试:901作物育种学

(2) 综合面试:外语+专业面试+实验操作。

 

 

 

090201  果树学

01 果品优质生态安全

 

 

 

 

 

 

 

 

 

 

02果树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

 

 

 

 

03果树发育分子生物学

 

 

 

王有年

马焕普

张志勇

刘正坪

王进忠

魏艳敏

师光禄

李奕松

  帆*

陈立平*

 

姚允聪

姬谦龙

 

张运涛*

周连第*

 

 

沈元月

董清华

刘悦萍

18

 

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任选一门)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同上

 

 

 

 

 

同上

 

各研究方向复试:

(1) 笔试:902 园艺通论

(2) 综合面试:外语+专业面试+实验操作。

 

090202  蔬菜学

01蔬菜生理与优质安全栽培

 

 

 

 

 

 

 

 

 

 

02蔬菜育种与生物技术

 

 

范双喜

王绍辉

陈青君

 

张民照

程贤禄*

刘明池*

刘宝存*

赵同科*

赵春江*

 

赵福宽

张喜春

谷建田

  勇*

张凤兰*

12

 

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任选一门)  ③314数学(农)或315化学(农)(任选一门) ④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同上

 

各研究方向复试:

01方向笔试903蔬菜栽培学;

02方向笔试904蔬菜育种学

 

003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30

 

 

090601  基础兽医学

01兽医药理学

 

 

 

 

 

02兽医公共卫生

 

 

 

 

03动物组织胚胎

 

 

吴国娟

刘凤华

 

王金洛*

 

 

李焕荣

 

周双海

刘月焕*

 

 

王晓霞

杨佐君

12

 

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任选一门) ③315化学(农) ④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同上

 

 

 

 

同上

 

各研究方向复试:

01方向笔试905兽医药理学;

 

02方向笔试906动物免疫学;

 

03方向笔试 907组织胚胎学

090603  临床兽医学

01中兽医药及疾病防控

 

 

 

 

 

02兽医产科及胚胎

 

 

 

 

03宠物临床

 

 

 

 

 

  爵*

 

 

 

 

倪和民

高建明

 

 

张中文

任晓明

王惠川

菅沼常德*

18

 

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任选一门)  ③315化学(农)  ④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同上

 

 

 

 

同上

 

各研究方向复试:

01方向笔试908中兽医学或906动物免疫学(任选一门);

 

 

02方向笔试909兽医产科学或907组织胚胎学(任选一门);

 

03方向笔试910犬猫疾病学

004经济管理学院

 

18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01都市型现代农业

 

 

 

 

 

 

 

02农村社会发展

 

 

 

 

03农(林)产品市场与贸易

 

 

  

 

04涉农(林)企业管理 

 

何忠伟

沈文华

 

 

史亚军

藤田武弘*

 

 

李瑞芬

隋文香

孙素芬*

 

 

陈跃雪

刘瑞涵

 

黄季焜*

 

何忠伟

胡宝贵

 

  璨*

18

 

101政治 ②201英语一 ③303数学三 ④801经济学(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同上

 

 

 

 

 

同上

 

 

 

 

同上

 

 

复试科目:911农业经济学

005园林学院

 

18

 

 

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01园林植物资源与育种

 

  

 

 

 

02园林植物栽培生理与生态

 

 

 

 

 

 

03园林植物应用

 

 

 

 

文和

 

张克中

杨晓红

刘建斌

段碧华

关雪莲

武菊英*

 

冷平生

刘克锋

柳振亮

石爱平

窦德泉

 

 

王树栋

马晓燕

王先杰

 

 

18

 

 

 

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315化学(农)  ④802园林植物(含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

 

 

 

同上

 

 

 

 

 

 

 

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14数学(农)803园林快速设计

 

 

各研究方向复试:

0102方向笔试 912植物生理;

03方向笔试913 园林植物与植物造景(包括园林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

006  食品科学学院

 

12

 

 

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01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

 

 

 

 

 

 

 

 

02食品安全与控制

 

 

 

 

03农产品资源利用

 

 

 

卢大新

贾昌喜

仝其根

 

徐艺青

 

李红卫

  *

赵晓燕*

 

艾启俊

刘  慧

张海予

赵建庄

 

韩 涛   

綦菁华

陈湘宁

12

 

101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203日语(任选一门)  ③302数学二  ④804食品微生物或812 食品科学(任选一门)

 

 

  

 

同上

 

 

 

同上

 

各研究方向复试:

914食品工艺学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

导师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初试科目)

备注

002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30

 

 

095101  作物

 

 

 

 

10

 

 

 

 

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④805作物遗传育种

339农业综合知识一:由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四部分组成,考生可选其中的前三部分备考。

复试:

(1) 笔试:901作物育种学

(2) 综合面试:外语+专业面试+实验操作。

095102  园艺

 

 

 

 

 

10

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④806园艺通论

339农业综合知识一:由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四部分组成,考生可选其中的前三部分备考。

各研究方向复试:

果树方向

(1) 笔试:902 园艺通论

(2) 综合面试:外语+专业面试+实验操作。

蔬菜方向

笔试903蔬菜栽培学或904蔬菜育种学

095104  植物保护

 

 

10

101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39农业知识综合一 ④809 植物保护基础

339农业综合知识一:由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四部分组成,考生可选其中的前三部分备考。

复试:专业面试(含实验操作)

003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20

 

 

095105  养殖

 

10

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340农业综合知识二 810畜牧基础

复试科目:915畜牧学

095200  兽医硕士

 

10

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343兽医基础  807兽医综合

343兽医基础:由动物学、动物生理学、兽医病理学、兽医药理学、临床床诊断学等五部分组成,考生可任选其中的三部分备考。

复试科目:908中兽医学

004经济管理学院

 

10

 

 

095110 农村与区域发展

 

10

101政治理论 204英语二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811农村发展经济学

复试科目:911农业经济学

005园林学院

 

10

 

 

095107 林业

 

 

10

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39农业知识综合一④802园林植物(含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

339农业综合知识一:由遗传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等四部分组成,考生可选其中的后三部分备考。

复试:专业面试(含实验操作)

006  食品科学学院

 

10

 

 

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

 

 

10

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综合知识三  ④808食品工艺学

341农业综合知识三:由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六部分组成,考生可选其中的后三部分备考。

复试科目:917 食品科学概论

007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10

 

 

095112  农业信息化

 

 

10

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41农业综合知识三  813计算机科学导论

341农业综合知识三:由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等六部分组成,考生可选其中的前三部分备考。

复试科目:916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备注:考试科目中编码为1XX2XX的科目为全国统考政治理论、外语科目;编码为3XX的科目(除全日制专业学位考试科目外)为全国统考或联考的专业课科目;编码为4XX的科目为农学门类联考专业课科目;编码为8XX、全日制专业学位编码为3XX的科目为我校自命题专业课科目;编码为9XX的科目为我校研究生复试笔试科目。

     表中加“*”的导师为校外导师(含外籍导师、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导师)。

 

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业务课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参考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初试科目

 

 

 

801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何忠伟 郑春慧

《宏观经济学》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何忠伟

802园林植物

《花卉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二版)

包满珠主编

《园林树木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版

卓丽环主编

803园林快速设计

《园林设计》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年版

唐学山

804食品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8月版

江汉湖

805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育种学总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张天真

806园艺通论

《园艺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马凯,侯喜林

807兽医综合

《兽医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二版)

高作信

808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导论》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51月(第二版)

马长伟、曾名勇主编

809植物保护基础

《普通昆虫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

蔡万志主编

《普通植物病理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

许志刚主编

810畜牧基础

《畜牧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蒋思文

811农村发展经济学

《农村发展经济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9

何忠伟主编

812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导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

Rick Parker著,江波等译

813计算机科学导论

《计算机科学导论》

机械工业出版社

(美)Behrouz A.Forouzan 著,刘艺,段立,钟维亚 等译

343兽医基础

《兽医硕士专业学位兽医基础知识全国统一(联合)考试大纲及复习指南》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版)

陆承平主编

《普通动物学》(动物学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张训蒲

《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版)

陈杰

《兽医病理学》(兽医病理学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版

赵德明

《兽医药理学》(兽医药理学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二版)

陈杖榴

《动物医院临床技术》(临床诊断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年版

林德贵

339农业综合知识一

《遗传学》(遗传学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

朱军主编

《植物学》(植物学部分)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郑湘如,王丽主编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潘瑞炽主编

《土壤学》(土壤学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

黄昌勇主编

340农业综合知识二

《家畜生理学》(动物生理学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四版)

陈杰

《动物营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年(第二版)

杨凤

《家畜繁殖学》(动物繁殖学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年第五版

朱士恩

341农业综合知识三

C程序设计教程》(程序设计部分)

清华大学出版社

谭浩强

《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数据库技术与应用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珊 萨师煊

《计算机网络》(第五版)(网络技术与应用部分)

电子工业出版社

谢希仁

《食品安全导论》(食品卫生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部分)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8月第1

谢明勇、陈绍军主编

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学部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8

李守经主编

中国农业政策与法规(农村政策学部分)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1

何忠伟主编

农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部分)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秉龙、薛兴利主编

 

考试科目

参考书名

出版社

作者

复试科目

 

 

 

901作物育种学

《作物育种学总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

张天真主编

902园艺通论

《园艺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马凯,侯喜林主编

903蔬菜栽培学

《蔬菜栽培学》(面向21世纪教材)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振贤主编

904蔬菜育种学

《蔬菜育种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

王小佳主编

《园艺植物育种学(总论)》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

景士西主编

905兽医药理学

《兽医药理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

陈杖榴

906动物免疫学

《动物免疫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杨汉春

907组织胚胎学

《组织胚胎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

沈霞芬

908中兽医学

《中兽医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

刘忠杰

909兽医产科学

《兽医产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三版)

赵兴绪

910犬猫疾病学

《犬猫疾病学》

农业出版社

高德义

911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秉龙、薛兴利

912植物生理

《植物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潘瑞炽

《现代植物生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合生主编

《植物生理学学习指导与题解》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合生主编

913园林植物与植物造景

《花卉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第二版)

包满珠主编

《园林树木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版

卓丽环主编

《植物造景》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年版

苏雪痕

914食品工艺学

《食品工艺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年版

赵晋府

915畜牧学

家禽学

四川科技出版社1997, 第二版

邱祥聘

养猪学

山西农业大学 . 农业出版社 ,1999

 

牛生产学

农业出版社 ,1999

邱怀

916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设

钱能主编

917 食品科学概论

《食品科学导论》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2

Rick Parker著,江波等译

 

各招生专业简介

 

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090102  作物遗传育种

作物遗传育种学科为北京农学院重点学科。学科现有教授3名,副教授6名。近几年,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30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5项,育成品种8个。

本学科有3个研究方向: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抗逆育种与品质改良和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主要从事作物(食用豆类、玉米、小麦)抗逆和品质改良分子遗传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比较基因组研究等研究。

 

090201  果树学

北京农学院果树学科始建于1979年,现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目前共培养研究生100多名。 该学科现有教授 10人,副教授 16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3人,北京市属优秀人才1名,北京市拔尖人才1名,北京市名师1名。近5年来该学科共承担28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5项,发表论文156篇,合作出版著作12部,创经济效益10亿多元。

该学科设有果品优质生态安全、果树种质资源利用与创新、果树发育生物学等研究方向,其中“果品优质生态安全”团队为北京市科技创新学术团队。

 

090202  蔬菜学

蔬菜学科为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学科。蔬菜学科现有教授4名,副教授7名,其他教师6名。已主持完成教育部、农业部、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农委和北京市教委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多项。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7项,三等奖3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该学科在设施蔬菜抗逆生理、蔬菜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目前主要开展以下2个方面的研究工作:蔬菜生理与优质安全栽培、蔬菜育种与生物技术。“蔬菜安全生产理论与技术”获北京市学术创新团队。

 

090601  基础兽医学

该学科为北京农学院重点建设学科,经多年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中药药理与药物残留、兽医公共卫生、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三个研究方向,2005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研究生授权点。本学科与日本麻布大学建立姊妹校关系,2007年起每年选派4名研究生赴日深造。

本学科是建立在北京市特色专业基础上,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2名,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等3个专业实验室,1个国际培训中心。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共3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项。总经费达600余万元,近3年获国家级奖及省部级奖5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5项,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多篇。

该学科旨在探索药物作用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兽药;在兽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及产品开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中药饲料添加剂研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05年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的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抗球虫药研究获农业部二类新兽药证书;畜禽抗应激中兽药的研制开发获得北京市农业推广二等奖,2010年获北京市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系列禽用中兽药产品研发取得了10项四类新兽药证书。

 

090603  临床兽医学

该学科现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由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在中兽医药及动物疾病防控、产科与胚胎工程和宠物临床三个研究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本学科与日本麻布大学建立姊妹校关系,2007年起每年选派4名研究生赴日深造。

本学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1名,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等2个专业实验室和1个国际培训中心。近5年共承担38项国家及省部级项目,获北京市级奖3项,转让成果十余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论文260多篇。

中兽医药与疾病防控方向着重结合近代兽医学理论、实验方法和诊疗手段,揭示中药的效应机理和针灸的作用机制,与此同时,专注于畜禽规模化养殖中疾病诊断和防控系列药物的开发研制;产科与胚胎工程方向侧重于胚胎移植、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冷冻保存、胚胎性别鉴定、活体采卵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3项。宠物临床方向针对都市农业特点,开展观赏和伴侣动物疾病的相关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重点研究老年性疾病及眼科疾病等动物疑难病。

 

120301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是北京农学院传统优势学科,现已成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共有教师50人,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14名,农林经济管理教学团队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经过30多年的发展,该学科现已形成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农村社会发展方向农(林)产品市场与贸易方向和涉农(林)企业管理方向

都市型现代农业方向:主要侧重于都市型现代农业的理论体系、运行机制与模式、政策与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同类学科中有较强的影响力。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3项,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近三年科研经费达2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52篇,出版专著(含教材)20部。

农村社会发展方向:主要研究全国及北京市新农村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与农村社会保障等。近三年科研经费达187万元,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5项,先后主持了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和山区“百千万”工程规划、农村科普基地规划、农业科技园区规划40多个,出版专著和教材25部,发表学术论文96篇。

农(林)产品市场与贸易方向:主要研究大都市农产品高端市场的组织、功能与农产品贸易创新。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项,近三年科研经费12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涉农(林)企业管理方向:主要研究涉农企业管理的理论、模式与运行机制。本方向将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涉农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深入研究涉农企业的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将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与涉农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从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角度研究涉农企业的发展战略;将供应链理论与涉农企业产业经济相结合,研究涉农企业的市场定位;并针对涉农企业的微观管理问题,重点研究涉农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政策等问题。近5年在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26篇,出版学术专著 19 部,科研经费达到73万元。

 

090706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是北京农学院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共有教师31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后)学位14人。

该学科现有园林植物栽培生理实验室、园林植物细胞生物实验室、园林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室、园林植物分子生物实验室、园林植物生态实验室、园林景观设计室等科学研究实验室;同时还有植物学实验室、林学实验室、树木花卉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实验室、园林制图实验室、园林景观模型实验室等本科教学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到1620㎡,仪器设备值合计1640万元。同时,校内建有现代设施花卉实践基地30亩,该基地建成温室6000㎡;另外,校内具有苗圃实践基地20亩。

该学科先后完成科研项目30多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等奖9项,同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完成各类规划设计项目累计产值5000多万元。出版专著108部,主编和副主编全国统编教材11部,函授教材37部,发表学术论文306余篇。近年来承担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项目、北京市科委项目、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项目共38项,总经费622多万元。

该学科现已形成三个明确的研究方向。其中,园林植物资源与育种研究方向已开展了百合、丁香、一串红、菊花、草坪草、景天等种质资源分析研究、常规育种与分子育种研究,某些研究领域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园林植物栽培生理与生态方向先后承担完成了国家、省部、市部级的研究课题22项,多次获得各类奖励,取得了较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理方面注重开花生理、抗逆生理研究;生态方面注重生态修复、城乡绿地景观空间演化、城乡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及生态再利用等方向研究;栽培繁育方面注重花卉花期控制技术,园林植物苗木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园林植物组培快繁技术及脱毒种苗生产技术,新优宿根花卉引种、繁殖及景观应用研究。园林植物应用方向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北京都市型农业发展的要求,合理科学地将园林植物应用到60余项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项目中,为北京新农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083203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目前,该学科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高级实验师1人,留学回国人员及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者8人。

该学科现有农产品加工工艺实验室、农产品贮藏与保鲜实验室、农产品品质分析实验室、食品安全微生物检测实验室、食品安全理化检测分析实验室、食品工程实验室、食品加工过程控制实验室等,仪器设备总值近2000万元,还有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应用新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硬件条件的支持,共计仪器设备总值约3000万元。近五年该学科科研经费达800万元,获科研成果奖6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

该学科研究农产品产后衰老理论、品质劣变机理以及相关处理技术与综合保鲜措施等;研究农产品、动植物资源的加工理论、加工工艺及配套设备、工程技术等;研究农产品安全控制理论,研究和开发农产品中致病微生物、过敏原、抗生素和农药残留的检测技术和相关产品等。

 

二、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095101  作物

北京农学院作物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现有作物遗传育种学科硕士点。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0%。导师队伍中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2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有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作物抗逆育种与品质改良和作物分子遗传与育种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豆类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豆类育种、玉米群体改良、玉米遗传育种、小麦遗传育种、甘薯遗传育种和作物分子育种研究,以开展应用基础与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学科立足北京都市农业,以京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为核心,为北京的创汇农业、籽种农业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

5年,本学科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金桥工程一等奖、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昌平区技术推广一等奖、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精品教材各1项。

作物学科在玉米、小麦、红小豆、甘薯、杂粮等方面,建有10个试验示范基地,在作物育种、良种繁育、生产管理、种子经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095102  园艺

北京农学院园艺一级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所支撑的园艺专业为国家级和北京市特色专业。现有果树学、蔬菜学和观赏园艺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果树学科是北京市级重点学科。园艺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园艺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园艺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园艺产后优质生态安全、园艺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新品种利用、园艺产业经济、设施园艺与工程、园艺园林设计、都市农业、植物保护等。园艺学科现有教授25名,副教授20名。博士生导师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3%。导师队伍中享受政府特贴专家4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1人,北京市优秀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6人,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6人,北京市优秀教师4人,北京市名师1人,北京市经济技术创新标兵1人。创新团队3个。

园艺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等国家与市级在研科学研究项目共计58项,均是针对北京市农业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郊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5年来获市部级科技奖励4项,论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300余篇。

园艺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

 

095104 植物保护

北京农学院植物保护一级学科是学校支持和发展的特色学科,所支撑的植物保护专业为北京农学院特色专业,并且正在申报北京市特色专业。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包括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和农药学3个二级学科。植物保护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植物保护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适应都市型的现代农业岗位需求、掌握植物病虫害诊断、测报、防治等高新技术,符合与都市农业技术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要求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植物保护领域主要包含植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和农药管理与安全应用两个研究方向。植保专业有教授3名,副教授4名,讲师5名,高级实验师和实验师各1名。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人员10人,占教师人数的90%;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名,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3人,归国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2人,青年骨干教师2名。导师队伍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较高的教学与科研水平,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先后共培养博士研究生(联合)20人,硕士研究生70人,在培养合格植物保护技术和管理人才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植物保护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与市级科学研究项目共计20余项,主要是针对北京市农业研究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与京郊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获各级科技奖励4项,论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150余篇。

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北京市植物生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北京市果树重点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校内具有教学实践基地,校外有1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并与郊区县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095105 养殖

北京农学院动科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学科。该学科共有教授1名,副教授5名,师资力量雄厚,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同时与美国宠物食品协会、华都集团、法国皇家宠物食品公司等1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办学的关系,有5家企业设立专业奖助学金。50多年来,为北京市培养输送高级农业科技人才3000余人,大多数毕业生已成为北京市政府部门和农业科技战线上的骨干和专家,为北京市的发展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在学术上不仅拥有享誉海内外的老一辈专家、教授,而且培养了一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有2人获北京市中青年专家称号,1人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先后送百余人次出国攻读学位、进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建立了长期的学术交流关系。目前,正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开展科研合作和人才交流。承担并已完成的国家、市级科研和教改课题20余项,其中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十一五”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市级以上的科研成果10多项。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已成为北京市培养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高级应用人才的教学基地和科研中心。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095200  兽医硕士

北京农学院兽医专业是北京市特色专业。该专业学位依托北京市重点实验建设学科-临床兽医学和校重点学科-基础兽医学两个硕士点。学科内尚有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兽医学(中医药)实验室,中国传统兽医学国际培训中心,动物医院及标准的实验动物房,并有华都肉鸡公司,北京观赏动物医院等12个教学实习基地。学科师资力量较雄厚,目前共有22名导师,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12名,博士学位或在读博士者占70%以上,目前有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北京市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在研经费1000多万元。学科内拥有流式细胞仪,核磁共振,荧光定量PCR,高效液相色谱,气-质联机等大型仪器设备30余台(套),可满足实验需求。设有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等方向,并在中兽医学宠物临床、人畜共患病研究领域有较好基础。与日本麻布大学有姊妹校合作关系。

主要招生对象:兽医(畜牧)专业一线工作的执法、检验检疫人员、兽药厂、畜牧兽医站、饲料厂、畜牧与水产养殖企业等工作人员及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

 

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

农业经济管理是北京农学院传统优势学科,也是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所依托的农林经济管专业为北京市特色专业,并拥有农业经济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一个。现有教授8名,副教授1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30%。导师队伍中北京市优秀教师1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7人。经过30多年的建设,已构建了北京新农村建设研究基地、农业经济管理硕士点、都市农业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国家林业局经济研究发展中心及北京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6个科研平台。依托六个科研平台,形成了四个稳定的研究方向:都市型现代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农(林)产品市场与贸易和涉农(林)企业管理方向。学院近三年主持省部级课题累计40多项,其中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农业部课题4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主持局级课题20多项,科研成果采用共20项,经费达到531万元;荣获各级科技奖励20多项,其中“中国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体系研究”荣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30部,主编教材4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共600多篇。2008年学院被评为“全国农业产业化建设先进集体”,有1人被北京市授予“服务京郊‘十佳’农业科技工作者”。本学科立足北京都市农业,以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培养应用型、复合性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为根本任务、服务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与技术支持。为首都经济与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良好的教学科研平台为培养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人才的综合能力提供了有利保障。

农村与区域发展领域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将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高层次农业推广和管理人才。

 

095107 林业

北京农学院林学学科是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之一。所支撑的专业有园林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林学专业。现有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1个。林业领域推广硕士在培养过程中,以构建林学、园林花卉学科为主体的知识框架,侧重于交叉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和能力培养,为北京市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学科领域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研究方向:林木花卉遗传育种、林木花卉栽培生理、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林木花卉景观应用等。学科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15人。导师队伍中有北京市教学名师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北京市青年骨干教师6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团队2个。

林业领域导师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科学研究项目共计52 项,项目经费628万,多数是针对北京市林业、生态修复、园林花卉产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研究涉及的林木花卉有阿月浑子、观赏海棠、蓝莓、板栗、丁香、牡丹、八仙花、百合、一串红、火鹤、蟹爪兰、朱顶红、蝴蝶兰等,与北京市三农发展密切相关。5年来获各类科技奖励12项,发表科研论文265篇。

林学一级学科依托国家都市农业重点实验室(北方)、北京市都市农业研究院、北京市农业应用新技术实验室和北京市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建设学科实验室。实验室仪器设备齐备并建立了配套的技术体系。校内具现代设施花卉栽培实践基地30亩,苗圃基地20亩,校外有1个市级人才培养基地,并与郊区县建立了广泛的联系,能够满足培养综合能力人才的需求。

完成学业达到相关规定、符合条件的,颁发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证书。

 

095113  食品加工与安全

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为学校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学科。现有“食品加工与安全”推广硕士点和“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位硕士点,“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是北京市级重点建设学科。该学科共有教授7名,副教授12名,目前主持在研项目均是针对北京市农产品加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安全与控制及农产品资源利用为主的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食品科学系共有实验室面积3500平米,拥有仪器设备资产2000多万元。实验室建有饮料、葡萄酒、乳品等多条食品生产线,学校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在平谷、昌平、延庆、门头沟、房山建立了学校的六个基地。同时通过与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发酵工业研究所、北京食品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与北京市多家大型食品生产企业和质检机构紧密合作,开展了多项科学研究活动,如北京红叶葡萄酒庄园、北京三元食品公司、天源食品公司、北京市第五肉联厂、北京市昌平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等,为食品加工与安全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095112 农业信息化

北京农学院农业信息化是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新增的专业硕士点,是适应农业现代化需要而获得学校大力支持发展的最新学科之一。现有教授5名,副教授11名。教师目前主持在研项目均是针对北京市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农业信息监测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农业网络与安全等为主的技术应用基础或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共有实验室面积2300平米,拥有现代化的、满足实验实践教学需要的信息技术仪器设备。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在广泛与郊区合作的基础上,在延庆、门头沟等区县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在北京农林科学院信息研究所,中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东软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同时通过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兄弟院所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实现科研与教学的相互促进,为农业信息化学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农业信息化学科有计算机应用、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及信息资源管理3个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现代农业的农业信息监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精准农业、农业网络与安全等研究,以开展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为主,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北京、重在应用的教育理念,培养高层次、多学科、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我校硕士生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

(初试分数线)

我校硕士生进入复试最低分数线与国家A类地区分数线持平。作物遗传育种、果树学、蔬菜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6个专业走国家A类地区“农学”类分数线,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专业走国家A类地区“工学”类分数线,农业经济管理专业走国家A类地区“管理学”类分数线;专业学位作物、园艺、植物保护、养殖、农村区域与发展、林业、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信息化走国家A类地区“农业推广硕士”类分数线,兽医硕士走国家A类地区“兽医硕士”类分数线。

2010年进入复试基本分数:

报考学科门类(专业)

 

A类考生*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农学[09]

260

32

48

工学[08](不含照顾专业)

275

36

54

管理学[12](不含MBA专业[120280])

330

46

81

农业推广硕士[04701]

260

32

48

兽医硕士[4802]

260

32

48

2009年进入复试基本分数:

报考学科门类(专业)

 

A类考生*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农学[09]

260

32

48

工学[08](不含照顾专业)

275

37

56

管理学[12](不含MBA专业[120280])

315

47

71

2008年进入复试基本分数:

报考学科门类(专业)

 

A类考生*

总分

单科(满分=100分)

单科(满分>100分)

农学[09]

275

39

59

工学[08](不含照顾专业)

300

44

66

管理学[12](不含MBA专业[120280])

330

54

8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院2011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证及学士学位证明材料应在正式录取前提交);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同等学力报考人员(毕业2年或2年以上)应业务成绩突出,并提供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核心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1篇(第一作者),以及大学本科主干课程5-7门考试合格成绩单;

4、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三、报名时间

全国统一网上报名(时间具体可查看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或咨询北京市高招办)。

 

四、报名地点

在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办确定的报名点。

 

五、报名事项

1、考生在规定的报名日期内到报名点交验报考的有关证明材料,交纳报考费,网上报名确认后方能有效。

2、考生应在报名确认前,查看我院接收推免生公示名单中已接收推免生的导师,若所报导师已接收推免生,请确认时及时变更导师。

3、经审查合格后,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网上打印准考证。

 

六、入学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由教育部统一安排,不在该规定日期举行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3、初试科目:政治理论、外语、数学和1门专业基础课。每门科目的考试时间为3小时,政治理论、外语科目的满分为100分,数学和专业基础课满分为150分。

4、初试命题:初试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专业基础课由我院自行组织命题。

5、初试地点:各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

6、复试时间、地点及方式:待初试成绩公布后通知考生。

 

七、录取和学制

根据考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学制2.5年,在职生学习年限可适当延长半年至一年。

 

八、学习期间待遇

1、根据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办理。

2、我院在读研究生可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生活费和课题资助的勤工助学酬金。

 

九、毕业与就业

1、我院招收的硕士学位研究生均为统招生、委培生或在职生,统招生毕业后自主就业,委培生回原单位工作。

2、我院2011硕士招收计划为35 人(含免试推荐生810人),具体招收人数视报考情况确定。

十、联系方式

网址:  www.iwhr.com   电话:  01068786582   联系人:宋晖

中国水科院关于招收2011年高校推荐免试生公告

    为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做好招收高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工作力度。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2011年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教学[2010]24号)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教学〔200614号)的精神,结合我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需求。经院研究,现将我院2011年招收高校推荐免试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公布如下:

 

    一、接收推荐免试生的范围

    全国各高校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我院只接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二、接收推荐免试生流程

    1、申请者于20109201010前为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供以下申请材料:

    1)《中国水科院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2)本科历年成绩单,加盖所在学校教务处公章。

    3)所在学校教务处出具的推免资格证明。

    4)国家英语四、六级证书复印件。

    5)发表的论文、文章和奖励证书复印件(复试时提供原件)

    2、我院将对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进行审查、评议,并于复试前在网上公布参加复试人员名单和复试时间,院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统一复试。

    3、我院对通过复试并同意接收为推荐免试生的申请人经公示后,发放接收函。

    4、拟接收推荐免试生凭接收函到本科就读学校领取经当地省市招办盖章的《推免生登记表》(推荐免试生专用)和推荐免试生校验码,并在国家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缴费、照相。同时将《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寄送到中国水科院研招办。无《全国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或未办理正式报名手续的申请者不能被我校正式录取。

    三、招生计划:本年度拟接收810

    四、复试科目

    (一) 笔试

    1、高等数学(100分制,60分为及格)

    2、基础英语(100分制,60分为及格)

    (二)面试(100分制,60分为及格)

    1、英语口试(30%)

    2、综合测试(70%)

    五、联系方式

    北京市海淀区车公庄西路20号中国水科院研招生办

    邮编:100048

    联系电话:010-68786582

    电子邮箱:songhui@iwhr.com

    附件:中国水科院推荐免试研究生申请表

 

中国水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一○年九月十三日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