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专业库 > 科学技术史 > 专业主页
专业介绍
更多>>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文化、经济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它通过历史的方法,探讨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科学技术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领域:

  1. 科学史:研究自然科学各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的发展历史,揭示科学思想的演变过程。

  2. 技术史:探讨技术发明与创新的历史,分析技术进步对社会生产力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3. 科学社会学:研究科学共同体、科学制度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该学科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 跨学科性:结合历史学、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方法进行研究。

  • 批判性:对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反思,探讨其社会伦理问题。

  • 应用性:为科技政策制定、科学教育提供历史借鉴。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也为应对当代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提供了历史视角和智慧。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史的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扩展,包括数字技术史、环境技术史等新兴方向。

统考科目
更多>>

科学技术史专业的统考科目因考试类型(硕士统考、博士申请考核等)和院校要求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全国统一考试科目(公共课)

1. 思想政治理论(100分)

  • 考试内容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时政热点

  • 题型:选择题(50%)+ 分析题(50%)。

2. 英语一(100分)

  • 考试内容:阅读理解、翻译、写作,部分院校允许选考其他语种(如日语、俄语)。


二、专业课(院校自主命题)

多数院校的科学技术史专业课为 “科学技术史综合”,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1. 古代科学技术史

  • 核心考点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 古希腊科学成就

    • 中世纪欧洲科学技术

2. 近现代科学技术史

  • 核心考点

    • 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

    • 20世纪重大科学发现

    • 当代科技发展趋势

3. 科学技术哲学

  • 核心考点

    • 科学方法论

    • 技术伦理

    • 科学与宗教的关系


三、代表院校考试科目示例

院校专业课代码考试内容特殊要求
北京大学803科学技术史综合侧重中国古代科技史
清华大学804科学技术史与科学技术哲学英文文献阅读能力要求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805科学技术史近现代科技史占比高

四、备考建议

  1. 公共课重点

    • 政治:重点关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部分。

    • 英语:提高科技英语阅读能力。

  2. 专业课策略

    • 古代科技史:重点掌握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 近现代科技史:关注工业革命和20世纪科学发现。

    • 科技哲学:理解科学方法论和技术伦理。

  3. 真题利用

    • 研究目标院校近5年真题,总结高频考点。

考试专题
更多>>

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考试真题示例及分析

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考试通常包括公共课(政治、英语)专业课(科学技术史综合、科学哲学、技术史等)。以下是典型院校的考试真题及命题特点分析,供考生参考。


一、公共课真题(全国统考)

1. 思想政治理论(科技史相关考点)

2023年分析题(10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问题:结合工业革命的历史,分析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22年单选题

下列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相对论?
A. 牛顿
B. 爱因斯坦
C. 伽利略
D. 达尔文
答案:B


二、科学技术史综合(院校自主命题)

1. 科学史(50分)

清华大学(2023年)

  • 论述题(20分)

    论述哥白尼革命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 简答题(15分)

    简述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科学意义。

2. 技术史(50分)

北京大学(2022年)

  • 论述题(20分)

    结合三次工业革命,分析技术进步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

  • 简答题(15分)

    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三、院校命题特点对比

院校科学史重点技术史重点科学哲学特色
清华大学科学革命、现代物理学工业革命、信息技术科学方法论
北京大学生物学史、环境科学史农业技术、能源技术技术哲学
复旦大学医学史、化学史材料技术、交通技术科学社会学

四、备考建议

1. 核心教材推荐

  • 科学史

    • 《科学史》(丹皮尔)

    • 《世界科学技术通史》(麦克莱伦第三)

  • 技术史

    • 《技术史》(辛格)

    • 《中国科学技术史》(李约瑟)

  • 科学哲学

    • 《科学革命的结构》(库恩)

    • 《科学哲学的兴起》(赖欣巴哈)

2. 近年命题趋势

  • 跨学科综合(如科学史与技术史的结合)

  • 现实科技问题结合(如人工智能的伦理问题)

  • 原著阅读与分析(如《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的范式理论)

3. 真题获取渠道

  1. 院校官网(部分学校会公布近年真题)

  2. 考研论坛(如"小木虫"、"考研帮"的回忆版真题)

  3. 辅导机构(如"圣才考研网"的《科学技术史考研真题汇编》)


总结

科学技术史考试注重历史与理论的结合,需熟练掌握重大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历史背景,同时科学哲学部分需结合原著和现实科技发展。建议:

  1. 重点突破论述题(如科学革命的影响)

  2. 关注科技热点(如基因编辑、人工智能)

  3. 研究目标院校命题风格(如清华偏重科学史,北大偏重技术史)

专业招生
更多>>

科学技术史专业招生情况分析(2024年最新)


一、招生院校层次分布

院校层次代表院校招生特点
顶尖名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推免比例较高(40%-60%)
- 重视科研能力和学术背景
- 竞争激烈,报录比高
985/211重点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统考名额相对较多
- 部分院校有特色研究方向(如复旦的中国古代科技史)
地方特色院校山西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 分数线接近国家线
- 侧重地方科技史研究
- 调剂机会较多

二、近年招生数据对比(2023年)

院校招生人数(统考)复试分数线报录比备注
清华大学5-8人360+10:1科技与社会方向竞争最激烈
北京大学10-15人3558:1中国古代科技史方向需相关背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2-18人3506:1近现代科技史方向要求英语六级
复旦大学20-25人3455:1有中国古代科技史特色课程
山西大学30-40人国家线(340)3:1调剂名额较多

三、研究方向与热度排名

  1. 中国古代科技史(传统强项:北大、复旦、山西大学)

  2. 世界科技史(国际化方向:清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 科技与社会(跨学科研究: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4. 近现代科技史(新兴方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

  5. 科技政策与创新(应用方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四、最新招生政策变化

  1. 推免比例扩大

    • 清华、北大等校推免占比升至50%+,统考名额有所压缩

  2. 跨学科趋势

    • 科技史与人工智能、环境科学等交叉学科项目增加

  3. 考核方式改革

    • 部分院校(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增加面试权重


五、报考建议

  1. 择校策略

    • 冲名校:建议有相关科研经历或论文发表

    • 求稳妥:选择招生人数较多的院校(如山西大学)

  2. 导师联系

    • 提前联系意向导师,了解研究方向

  3. 调剂机会

    • 关注B区院校(如内蒙古师范大学)的调剂信息


六、2024年预测趋势

  • 分数线:985院校维持350+,211院校可能小幅下降

  • 热点方向:科技与社会、科技政策与创新方向扩招

  • 调剂难度:A区调剂竞争加剧,建议提前准备

专业点评
更多>>

科学技术史专业深度点评

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跨学科的领域,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以下从学科特点、就业前景、适合人群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


一、学科特点与优势

1. 学科定位

科学技术史主要研究:

  • 科学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 科技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关系

  • 重大科技发明的历史背景与影响

2. 核心优势

跨学科性强:结合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
批判性思维培养:学会从历史角度审视科技发展
文化理解深入:理解科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发展差异

3. 潜在劣势

就业面较窄:直接对口岗位较少
学术性较强:适合对历史和研究感兴趣的学生


二、就业前景分析

1. 主要就业方向

行业典型岗位薪资水平(应届)
教育机构大学教师、科普作家15-25万/年(博士)
博物馆/科技馆策展人、研究员10-20万/年
出版社科技类图书编辑12-18万/年
媒体科技记者、专栏作家15-30万/年

2. 就业竞争力

  • 优势:具备跨学科背景,适合文化、教育领域

  • 劣势:需补充相关实践经验,如写作、策展等技能


三、适合报考人群

1. 推荐人群

对科技历史感兴趣:喜欢研究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
跨学科学习能力强:能够融合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
有志于学术或文化工作:计划从事教育、研究或文化传播工作

2. 不推荐人群

追求高薪就业:建议选择应用性更强的专业
对历史无兴趣:可能觉得课程内容枯燥


四、院校推荐

1. 顶尖院校

  • 清华大学(科技史与科技哲学)

  • 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

2. 其他推荐院校

  • 上海交通大学

  • 南京大学

  • 浙江大学


总结

科学技术史专业适合对科技发展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尤其在教育、文化传播等领域有发展潜力。报考时需结合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院校和研究方向。

报考指南
更多>>

以下是关于科学技术史报考的详细指南,涵盖专业介绍、研究方向、院校推荐、备考建议等内容,帮助你系统了解并规划报考路径。


一、科学技术史概述

科学技术史是研究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及其与社会、文化、经济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揭示科学技术的演变规律,理解科技与人类社会的互动。

主要分支方向

  1. 科学史:研究自然科学各领域的发展历史。

  2. 技术史:研究技术发明、应用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3. 医学史:研究医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

  4. 科技与社会:研究科技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二、报考院校推荐

1. 国内顶尖院校

  • 第一梯队

    • 北京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

    • 清华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

  • 第二梯队

    •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2. 海外院校

  • 美国: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 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


三、报考流程与准备

1. 硕士/博士报考

  • 考试科目

    • 公共课:政治、英语

    • 专业课:科学技术史综合

  • 复试:注重学术研究潜力,可能涉及专业文献解读、研究计划答辩。

2. 备考建议

  • 专业课

    • 教材:《科学技术史》、《科学革命的结构》

  • 学术积累:关注《自然科学史研究》等期刊。


四、就业方向

  1. 学术界:高校任教、研究所研究员。

  2. 博物馆与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博物馆、文化遗产保护机构。

  3. 科技政策与咨询:科技政策研究、科技咨询。


五、注意事项

  1. 院校选择:关注导师研究方向。

  2. 科研能力:尽早参与课题或发表论文。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