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3:网上支付注意事项
一、支付前的准备
1、考生所持的银行卡必须开通网上支付业务功能,进行网上支付前请务必做好准备。
2、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信易支付”平台(http://www.beijing.com.cn/payease/help/morehelp.jsp)所显示的银行卡种均可进行网上支付。考生应根据其提供的银行卡使用范围和地域,选择相关银行办理一张银行卡,存入报考费,存入金额一定要大于报考费(最好多出10元)。
3、办卡方法:凭本人身份证到办理个人储蓄业务的银行网点办理,并开通网上支付业务功能。具体详情,请参见http://www.beijing.com.cn/payease/help/bank_kaitong.jsp)。
4、考生在支付报考费前,如果没有网上支付经验,请一定先阅读各银行卡使用说明,必要时一边对照说明一边进行操作。
5、为方便考生支付报考费,2008年硕士生招生报名将继续开通电话支付报考费功能(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
二、网上支付
1、网上支付相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比较陌生,请在支付过程中,随时注意并记录支付平台和银行给出的提示信息,勤于查看使用说明,问题解答。
2、请使用IE浏览器,不要使用其它浏览器,以免因系统不兼容导致无法正常支付。
3、登录硕士生网上报名系统,点击“网上交费”。
4、按系统提示选择与自己的银行卡相对应的银行和相应卡种。
5、按要求正确、完整地填写所有信息,“确定”后,系统给出订单号和交易流水号等提示信息(请记住此号,以备查询),再点击“支付”后,等待系统处理(此时最好不要进行其他操作)。如果支付成功,系统将反馈支付已完成的信息。
6、支付时如果进行到某一步骤出现异常,严禁使用刷新和IE浏览器“返回”健,而应重新点击“网上交费”按钮,否则系统会一直报错。
7、如果重复支付几次提示的错误一样,可能由于IE缓存造成,可以在IE的工具菜单中选择“Internet选项”,点击 并操作“删除cookies” 和 “删除文件”的按钮后再重新支付。
8、如果因上网条件或网络传输等原因造成系统速度慢,请考生能够做到冷静,耐心等待,尽量不要重复点击,如果页面无法显示,可尝试刷新。
9、报名期间,报考人数量巨大,请尽量提前做好准备,提前报名,以免造成报名末期网络拥堵,影响报名。
三、网上支付后
如果向首信易支付问询支付结果,一定提供报名号或银行支付订单号,否则将无法查询。
如果系统没有提示支付失败或成功,考生最好能通过登录网上银行、电话、ATM、柜台等各种方式查询账户内余额,如果报考费已经支出,就不必着急了,可致电首信易支付查询处理。只要报名表上交费状态显示已交费即可。
如果发现支付未成功,则需要重新支付。
四、关于退费
考生未按要求,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此时,考生若要正确报名,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
已报名考生未参加考试,不退报考费。
因网上支付时操作不当,或因网络技术原因,造成同一报名号重复支付的,将退还重复支付部分的报考费。
退费原则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负责解释。
如果重复支付成功多次,请考生不用担心,除生效一笔之外其它重复支付的款项都会在报名结束后统一退款。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请不要急于在交完报名费后立即注销银行卡,否则将给退款造成麻烦。
退费方式:返回考生交费所用银行卡账户。符合退款条件的考生报考费,最迟将于2008年11月31日前退还完毕。退款到账通常需要1至7天,特殊情况有可能出现半个月左右时间。因此,考生可在退款工作完毕后一个月之内查询到账情况,发现问题请与首信公司联系。
电话:(010) 82020260,96102(24小时普通市话)
(010) 82652626 – 6576,6502,6639,6613,6612(早9点-晚9点)
2009年北京市硕士生报考须知
2009年北京市硕士生报考须知
一、报考2009年北京高等学校、科研机构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符合教育部《2009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各类考试方式所规定的报考条件。
二、非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考生,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已获得的学历证书原件,且应符合所报考的考试方式规定的获得学历年限要求。
三、经教育部批准的可自行组织单独考试的在京招生单位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以上招生单位2009年是否招收以单独考试方式报考的考生,请认真查阅该单位的招生简章和有关公告信息。
四、可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京高等学校有: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
以上两校2009年是否招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请认真查阅该校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有关公告信息。
五、可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在京招生单位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以上招生单位2009年是否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请认真查阅该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有关公告信息。
六、可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BA)研究生的在京招生单位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以上招生单位2009年是否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请认真查阅该单位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有关公告信息。
七、凡拟在北京市报名、考试的考生,在网上报名前,请务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认真阅读《2009年全国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以及北京市关于网上报名的全部公告信息(公告1-5)。
不按公告要求报名,误填、错填报考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导致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八、报考各类考试方式的考生,应按照公告1、2、3、4的要求,正确选择北京地区报考点。
九、报考京外招生单位的考生(不含报考专业应试考试科目“业务课2”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考生),应按公告1的要求选择接收京外考生报名的报考点。报名期间,将根据这些报考点的已报名交费考生人数,实时关闭相应报考点接收京外考生报名的功能,以对报考京外招生单位的考生进行分流。
十、报考京外招生单位,且报考专业应试考试科目“业务课2”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即:报考招生单位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业务课2考试科目代码第1位为“5”)的考生,必须选择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116)为报考点;其他报考京外招生单位的考生不得选择该考点,否则报考信息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还。
十一、网上支付:选择北京市各报考点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
十二、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三项内容不能更改。其他已提交的网报信息,考生仍可在网上报名起止时间内,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
请考生在提交信息和进行网上支付报考费前,务必认真核准所选择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错选报考点已进行网上支付交纳的报考费,将不予退还。错选报考点的考生若要正确报名,需要重新注册、报名和交费。
十三、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均应到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
⑴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⑵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指定的报考点(公告1-4)确认网报信息和照相。
⑶确认程序:考生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等部队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以及网上报名的报名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查验 → 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 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十四、关于报考费
依据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财政局京价(收)字〔2000〕94号,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财政局京价(收)字〔2002〕072号文件规定,对在京报考硕士生的全国统考考生,初试收取报名费40元,考试费100元,共计140元(网上报名全部结束后,系统将根据考生报考专业的考试科目门数进行核算,对报考专业初试科目为3门的考生,返还25元到原网上支付的银行卡中);对在京报考的推荐免试硕士生收取报名费40元;“单独考试”报考费按报考学校规定执行;“MBA联考”、“法律硕士联考”报考费收费标准,参照相应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的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设立高等学校教育考试收费项目的函》(京财综〔2007〕1310号)规定,硕士生招生单位(含免试生接收单位)可对复试考生(初试合格进入复试考生和免试生)收取复试费。具体标准将按照北京市物价局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考生未按要求,错选报考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此时,考生若要正确报名,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
已报名考生未参加考试,不退报考费。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八年九月九日
浙江财经学院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财经学院概况
浙江财经学院地处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教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良好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74年,199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教学评价,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明显,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省属财经院校。为浙江省培养与输送的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总数居全省高校首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点覆盖面居浙江省属高校前茅。
学校占地1430余亩,分下沙和文华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16000余人。拥有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和企业管理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下设11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和1个成人教育学院,共有37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点布局涵盖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三大学科门类。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1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7人),副高职称教师270余人,70%的教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致力于学术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40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先后有4人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著作奖或论文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近40项,为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2001年荣获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浙江财经学院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产业经济学学科”分别被确立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报《财经论丛》是全国中文类和经济类核心期刊。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关系,并已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开展了留学生教育。
浙江财经学院是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高等学府。学校恪守“进德修业、与时偕行”之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依法治校、民主决策、尊重人才、教授治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求创新,以特色求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浙江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2.5年
三、招生专业及招生名额
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四、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6)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3.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报名方式
1.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继续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考生首先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地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地址http://yz.chsi.cn)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然后点击“进入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操作。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教育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和我校发布的相关公告。网上报名后考生本人还必须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电子摄像与本人签字确认网报信息。
2.具体的网上报名时间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报名点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确定。
六、初试
1.时间:初试日期由教育部规定。
2.地点:由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确定。
3.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七、复试
1.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我校确定。
2.为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择优录取,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差额复试,具体办法以浙江财经学院研究生部网站2009年复试公告为准。
3.复试环节各专业均需笔试一门专业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在复试时还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八、体格检查
考生根据复试的通知,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九、录取
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可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硕士生(即公费生)或国家计划外硕士生(即自费生)。其中,国家计划内招生分定向或非定向两类,国家计划外招生分委托培养与自筹经费两类。招收定向、委托、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均须签订培养协议书。
十、学习期间待遇
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入学后均享受公费生待遇。
按教育部和财政部有关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试行办法,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在学期间可享受普通奖学金。同时,我校还为表彰优秀研究生设立了多种奖学金。贫困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可申请助学贷款,并优先申请研究生“三助”岗位。
此外,正泰集团和浙江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分别在我校研究生中设立了正泰奖学金和中汇奖学金,用于奖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实践中表现突出、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优秀研究生。
十一、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工作。非定向、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后,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可按政策予以推荐。
十二、其它
1.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2.招收港、澳、台人士和外国来华留学硕士生的具体办法另订。
3.详细情况可查询浙江财经学院研究生部网站。
地 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号
邮 编:310018
招生热线:0571-86754519 0571-87557338 0571-86754626(传真)
电子邮箱:yjszs@zufe.edu.cn
网 址:http://yjs.zufe.edu.cn
十三、若教育部对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有变化,按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介绍
020203 财政学
财政学是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财政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税制》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该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地方财政、地方税体系、所得税理论与政策研究等领域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类财经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13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近年来先后在《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教材13部,获省部级奖10多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
120401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注重学科前沿理论,融合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知识,力求视野开阔、理论深厚、基础扎实。在政府管制研究和行政文化建设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近年来承担《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的研究》、《政治知识化与科学执政模式建设研究》等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120404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当代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从事社会保障管理、设计社会保障政策和方案,并且能够把握国际国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前沿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近年来先后完成或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120201 会计学
会计学科是浙江省唯一的A类会计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在会计准则、公司理财、审计理论与方法、法务会计等领域已形成特色。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35人,博士26人。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他各类课题100余项,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20余部及浙江省规划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奖、高校人文社科奖以及其他各类科研奖70余项。
020204 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作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是我校首批硕士点之一,2004年金融学科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主干课程货币银行学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在资本市场运营、商业银行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博士29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入选8人。近三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家权威性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论著10部,部分优秀成果被国际ISTP、EI等检索收录。
120202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研究平台,侧重对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房地产企业与项目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快乐理论、人本经济理论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9人,博士48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5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21项,成果转让5项,被采纳成果14项。近年来先后在《哲学研究》、《管理世界》、《新华文摘》、《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16部、教材8部,获省部级奖8项。
020103 经济史
经济史是校级A类重点学科,为我校首批硕士学位点之一。该专业结合时代特性研究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经济史、浙江民营经济史、近现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承担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020104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该学科在转型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已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10人。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经济学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
020202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在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专业建设、梯队培养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梯队主力是博士
020205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本学科在垄断性产业的政府管制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学科带头人
030107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以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水平省内领先。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6部,教材22部,承担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9项,有10余项课题成果被采用,获省部级等各项科研成果奖励29项。
010105 伦理学
伦理学学科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在中西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公共伦理、经济伦理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本学科已形成一个由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融贯中西古今、结构合理、各具特色和专长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8人。近三年来共出版专著6部,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一问题,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成果。该学科已形成一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4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最近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建有浙江财经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9人。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方言》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获省厅级奖励10项。完成或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3项。中外比较、古今比较、普通话与方言比较、方言与方言比较,构成我校汉语言文字学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特色,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已在英语国家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对比研究、修辞学、英语教学理论等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该专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8人。近三年来先后在《外国文学》、《中国翻译》、《外语学刊》、《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译著10部,专著5部。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01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0571-86735880) 020203财政学 01 财政理论与政策 02 税收理论与政策 03 地方财政 04 税收筹划 |
30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财政学 |
同等学力加试: ①中国税制 ②财政支出学 |
120401行政管理 01 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 02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03 行政管理理论与政策 |
14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公共管理学 ④公共政策学 复试:政治学 |
同等学力加试: ①行政管理学 ②西方行政思想史 |
120404社会保障 01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 农村社会保障 03 劳动安全与工伤保险 |
13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公共管理学 ④公共政策学 复试:社会保障学 |
同等学力加试: ①西方经济学 ②社会学概论 |
002会计学院 (0571-87557096、87557093) 120201会计学 01 会计理论与方法 02 成本管理会计 03 税务会计 04 审计理论与方法 05 公司理财 |
43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复试:会计学 |
同等学力加试: ①财务管理学 ②审计学 |
003金融学院 (0571-87557108) 020204金融学 01 资本市场运营 02 商业银行管理 03 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 04 国际金融 |
43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金融学 |
同等学力加试: ①金融市场学 ②国际金融 |
004工商管理学院(0571-87557117) 120202企业管理 01 人力资源管理 02 公司战略管理 03 市场营销管理 04 旅游规划与管理 05 房地产企业与项目管理 |
31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复试:企业管理学 |
同等学力加试: ①微观经济学 ②市场营销学 |
005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0571-86735441) 020103经济史 01 中国转型经济研究 02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03 浙江民营经济研究 |
6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中国近代经济史 |
同等学力加试: ①发展经济学 ②区域经济学 |
020104西方经济学 01 转型经济学 02 企业理论 03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
11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经济学说史 |
同等学力加试: ①经济学流派 ②新制度经济学 |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 城市经营与管治 02 区域现代化与都市区发展 03 区域土地资源管理 |
12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区域分析与规划 |
同等学力加试: ①区域经济学 ②城市地理学 |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 产业组织与竞争战略 02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03 产业布局与地区经济结构 |
32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产业经济学 |
同等学力加试: ①企业理论 ②管制经济学 |
006法学院 (0571-87557172、86754658) 030107经济法学 01 经济法基础理论 02 市场规制法 03 宏观调控法 |
12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法学综合(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 ④经济法学 复试:经济法基础理论 |
同等学力加试: ①民法学 ②法理学 |
007人文学院 (0571-86735882) 010105伦理学 01中西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02 经济伦理 03 公共伦理 |
12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④伦理学原理 复试(任选一门):西方哲学史(古、近代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部分) |
同等学力加试: ①思想道德修养 ②法律基础教程 |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成果研究 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实践研究 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
11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成果 复试:中共党史 |
同等学力加试: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 汉语方言学 02 汉语国际传播 03 近代汉语 |
11 |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或日语 ③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 ④古代汉语 复试:专业写作 |
同等学力加试: ①中国古代文学 ②中国现代文学 |
008外国语学院(0571-87557425)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1 英语国家文学 02 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 翻译理论与实践 |
12 |
①政治理论 ②二外(日语或法语) ③综合英语 ④专业综合 复试:专业综合 |
同等学力加试: ①基础英语 ②翻译实践 |
* 表中招生人数根据2008年招生人数测算,实际招生数以2009年国家招生计划下达人数为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参考书目
020203 财政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①《财政学》,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②《财政学》,张雷宝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中国税制》,沈玉平、吴利群主编,浙江科技出版社,2004年。
科目2:《财政支出学》,丛树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0401行政管理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二版),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公共政策学》,宁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复试参考书目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胡雨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张国庆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科目2:《西方行政思想史》,丁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0404社会保障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二版),陈振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公共政策学》,宁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复试参考书目
《社会保障概论》(修订版),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科目2:《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0201会计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管理学》(第七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复试参考书目
《财务会计》,赵敏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财务管理学》,王庆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科目2:《审计学》,朱荣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020204金融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金融学》精编版,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金融市场学》,张亦春、郑振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科目2:《国际金融》,姜波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0202企业管理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管理学》(第七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复试参考书目
《企业管理概论》(第三版), 尤建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科目2:《市场营销学》,吴建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020103经济史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出版社,赵津编著,2006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发展经济学》,谭崇台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科目2:《区域经济学》,冯云廷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020104西方经济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二版),陈孟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第一版),张世晴、耿作石,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科目2:
①《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②《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程恩富、胡乐明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
020202区域经济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区域分析与规划》(第一版),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或其他同类教材)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区域经济学》(第一版),郝寿义、安虎森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或其他同类教材)科目2:《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020205产业经济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①《现代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②《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企业理论》,张仁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科目2:《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王俊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
030107经济法学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①《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②《宪法学》(第二版),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③《民法学》(第三版),魏振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④《商法》,范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⑤《民事诉讼法》(第三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经济法》(第三版),杨紫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复试参考书目
《经济法》,同上。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民法学》,同上。
科目2:《法理学》,同上。
010105伦理学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叶敦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伦理学原理》,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复试参考书目
①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思想道德修养》,罗国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科目2:《法律基础教程》,谷春德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复试参考书目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全国高校“两课”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科目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①《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②《现代汉语》(增订本),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3.复试参考书目
①《现代汉语》(增订本),黄伯荣、廖序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②《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③《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科目2:《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1.二外参考书目
①二外日语:《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②二外法语:《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2.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高级英语上、下册》,张汉熙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3.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①《英国文学选读》,王守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社,2005年。
②《美国文学选读》,陶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③《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④《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
4.复试参考书目
同业务课二。
5.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同业务课一。
科目2:《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
2009年山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人数
我院2009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规模数为50名(实际招生规模按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执行),包括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生,面向全国招收有志于中医药科学事业的报考青年。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3、同等学力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当年9月1日),除参加统一科目的考试外,还须在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专业的本科阶段主干课程,加试科目在复试时通知考生。录取后培养方式为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2) 核心刊物发表中医药类专业文章至少一篇;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态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报名
1、报名形式:全国统一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
2、报名时间:2008年10月10日--31日 9:00--22:00
应届本科生可提前报名:2008年9月18日--24日
3、报名地点:
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程序请考生密切留意有关通知;现场报名地点由各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
4、报名注意事项
1)备注栏填写所报考研究方向;
2)考生必须如实、准确填写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或有误,影响正常考试和录取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四、考试科目
1、初试: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科目为三门:政治(满分100分)、外语(英语,满分100分)、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中医综合(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具体内容以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为准。
2、复试要求及内容:
1)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初试分数线要求;
2)考生资格认定合格;
3)体检合格;
4)复试包括:(1)专业课笔试考试:我院按照二级学科专业命题;(2)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3)英语口语、听力测试;(4)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两门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课程在复试通知中注明。
五、考试时间
初试:2009年1月10日--11日
复试:2009年4月(具体时间以复试通知为准)
六、培养经费及学习期间待遇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包括: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
1、对第一志愿考生优先考虑公费指标,鼓励优秀本科生第一志愿报考山西中医学院。
2、国家计划内非定向硕士生,培养经费及学习期间待遇按当年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委托培养硕士生,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费等其他福利待遇由考生单位负责,并向我院交纳委托培养费每人每年8000元。
4、自筹经费硕士生每人每年缴纳培养费8000元,自筹经费生不发放生活补贴,但户口、党团关系、人事档案等可迁来我校。
5、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硕士生在录取前须签订协议书。
6、研究生就读期间,须按规定缴纳住宿费。
7、学校设有各类奖、助学金,学校拨出专款设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岗位,为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七、山西中医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联系部门:山西中医学院研究生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行政楼409):
联系地址: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 邮编:030024 联系人:李老师 薛老师
联系电话(传真):0351--2272115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专业课考试科目(复试) |
参考书目(复试) |
000不区分院系所 |
50 |
|
|
|
|
|
| ||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
20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7中医综合 |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
1、《伤寒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熊曼琪 2、《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仰模 3、《温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进 4、《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石学敏 5、《内经》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王庆其 6、《中医诊断》 科学出版社 王忆勤 7、《中医内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周仲瑛 8、《医古文》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蒋力生 9、《中医各家学说》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严世芸 10、《中医基础理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孙广仁 11、《针灸治疗学》 中国中医药 王启才 |
|
| |||
_ 01经典方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
|
同等学力加试2门专业课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 | ||
_ 02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研究 |
| |||
_ 03外感热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
| |||
_ 04经方临床应用及其机理研究 |
| |||
|
| |||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
10 |
内经 | ||
|
| |||
_ 01中国传统文化与黄帝内经研究 |
|
同等学力加试2门专业课 医古文 中医各家学说 | ||
_ 02《内经》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 |
| |||
_ 03中医药文献资源信息化、数字化 |
| |||
_ 04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及流派研究 |
| |||
|
| |||
100512针灸推拿学 |
20 |
针灸学 | ||
|
| |||
_ 01针刺效应的基础研究 |
|
同等学力加试2门专业课 中医基础理论 针灸治疗学 | ||
_ 02腧穴配伍作用的研究 |
| |||
_ 03腧穴诊断技术的研究 |
| |||
_ 04“新九针”的开发应用研究 |
|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2009年研究生招生考试参考书目
包头医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 |
考试范围 |
6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9年版 杨耕、陈光达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或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1994年版 肖前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605生物综合(1) |
《生物化学》第六版周爱儒主编《医学细胞生物学》第三版宋今丹主编《医学微生物学》第六版周正任主编《医学遗传学》陈竺主编 《生理学》第六版姚泰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
606生物综合(2) |
《生物化学》第一版魏述众主编 《微生物学》第一版沈萍主编 《遗传学》(上下册)第二版刘祖洞主编 《细胞生物学》第一版翟中和主编 《生物物理学》第一版 赵南明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607卫生综合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五版吴坤主编 《卫生统计学》第五版方积乾主编 《流行病学》第五版李立明主编 《环境卫生学》第五版杨克敌主编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五版 金泰廙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 |
835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周爱儒主编 |
836生理学 |
《生理学》第六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姚泰主编 |
837分子生物学 |
《分子生物学》第二版 朱玉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38邓小平理论 |
《邓小平理论》1999年版或同类教材 田克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二指定参考用书
专业名称 (代码) |
业务课二考试科目 (代码) |
参 考 书 目 |
作 者 |
出 版 社 | |
政治经济学 (020101) |
经 济 学 (801)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西方经济学 |
《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
张丰兰、 曹子勤主编 高鸿业主编 |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
财政学 (020203) |
经 济 学 (802) |
西方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
高鸿业主编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
统计学 (020208) | |||||
会计学 (120201) |
管 理 学 (803) |
管理学 西方经济学 |
《管理学》 《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
周三多主编 高鸿业主编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版 |
企业管理 (120202) |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二○○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介
|
北京理工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九、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桂林医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桂林医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人数
2009年我校拟计划招收硕士生200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规模数为准。我校将根据当年的考试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采取学校宏观控制招生总数,各院系、专业之间根据合格生源情况相互调剂招生人数的原则。
二、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A.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必须在录取当年9月以前获得学士学位,入学注册时要验原件)。
B.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往届毕业生和毕业2年或2年以上的成人高校本科生(均须获得学士学位)。
C.毕业不满2年的成人本科毕业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获得学士学位)报考我校全国统考硕士生时,以同等学力报考。
D.国家承认学历(国民教育系列全脱产学习)的大专毕业生、成人本科毕业生(无学士学位证)报考我校全国统考硕士生时,必须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大学专科毕业后在所报考相近专业工作2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
(2)在省部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过2篇论文(第一作者)并获得厅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为主要完成人即前三名)一项以上;
(3)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或我校规定的四级分数线;
(4)已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成绩8门以上(必须由大学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5)有2名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书。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三、招生类型
1、我校招收统考生:包括国家计划内定向、非定向及国家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等4种类型 。计划内定向、非定向研究生属于国家计划内招生,培养经费由国家向培养单位提供。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的培养经费由单位或个人向培养单位交纳。收费问题标准及要求按照国家有关最新政策执行。
2、定向生和委托培养生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考生人事档案与户口不转入我校,须在录取前由用人单位与我校签订培养协议。
四、报名
1、网上报名:考生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教育部指定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逾期不再办理。
备注: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www.chinayz.com.cn/)
2、现场确认:在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与网报报考点一致)规定的时间和地点,考生凭身份证、网报号码,应届生还需出示学生证,军人出示军官证,在报考点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像。
五、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教育部统一安排,以准考证为准,考试科目为:
政治理论: 101政治理论(统考)
外国语: 201英语(统考)
专业基础综合:306西医综合 (统考)
(二)复试
在初试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复试时间将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页上另通知。
复试分为:
1、专业基础课笔试,考试科目请看《桂林医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2、专业课笔试,考试科目请看《桂林医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3、英语口语测试:
英语口语测试主要考查考生运用外语知识与技能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从发音的正确性,使用语言的准确性、流利程度以及得体性几个方面全面测试考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导师面试:
采用口试、笔试、实验操作或临床技能的考核等多种形式对考生的基本素质及基本技能和专业外语进行考查。
六、录取
学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考生入学考试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政治思想表现、本人素质以及身体健康情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
对考生的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报到时进行,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应届生同时还要学生证)和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入学报到时检查毕业证原件,交复印件),对不符合报考资格者将取消复试资格。
七、招生咨询
1、有关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各阶段信息(报名、考试、录取等)将在网上公布,网址:http://www.glmc.edu.cn/ 请考生注意上网查询。
2、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环城北2路109号桂林医学院研究生处
邮编: 541004
联系电话: 0773-5893516
传 真: 0773-5893516
联 系 人:李老师 邓老师
Email:gyyjsc@glmc.edu.cn
桂林医学院研究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