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生报考须知
2009年中国戏曲学院硕士生报考须知
一、中国戏曲学院的招生单位代码为10049,报考点代码为1149。
二、中国戏曲学院除本院考点外,均未设置研究生报考点。
三、报考我院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应符合《中国戏曲学院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中所规定的报考条件。
四、非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考生,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已获得的学历证书原件,学校教务处开具并加盖公章的成绩单,且应符合所报考的考试方式规定的获得学历年限要求。
五、凡拟报中国戏曲学院的考生,在网上报名前,请务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或http://yz.chsi.cn),认真阅读《中国戏曲学院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查阅招生专业目录、了解报考信息以及北京市关于网上报名的全部公告信息。
不按公告要求报名,误填、错填报考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而导致不能考试或复试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六、报考的考生,应按照公告的要求,正确选择中国戏曲学院报考点。
七、网上支付:选择中国戏曲学院报考点的考生,提交网报信息后,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日期(
八、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后,不论是否已支付报考费,所填报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三项内容不能更改。其他已提交的网报信息,考生仍可在网上报名起止时间内,使用已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登录、修改。
请考生在提交信息和进行网上支付报考费前,务必认真核准所选择的“报考单位”、“报考点”和“考试方式”,错选报考点已进行网上支付交纳的报考费,将不予退还。错选报考点的考生若要正确报名,需要重新注册、报名和交费。
九、现场确认
所有考生均应到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网报信息:
⑴报考点现场确认时间:
⑵现场确认地点:考生到指定的报考点(公告1-4)确认网报信息和照相。
⑶确认程序:考生持本人身份证(现役军人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等部队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应届毕业生:需持学生证、学校教务处开具并加盖公章的成绩单;往届生:需持毕业证、学位证、毕业学校教务处开具并加盖公章的成绩单或人事档案所在部门加盖公章的毕业学校成绩单)、现役军人证件和网上报名系统给定的报名号,以及证件复印件,由报考点工作人员查验→ 考生确认本人网报信息 → 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十、关于报考费
依据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财政局京价(收)字〔2000〕94号,北京市物价局、北京市财政局京价(收)字〔2002〕072号文件规定,对在京报考硕士生的全国统考考生,初试收取报名费40元,考试费100元,共计140元(网上报名全部结束后,系统将根据考生报考专业的考试科目门数进行核算,对报考专业初试科目为3门的考生,返还25元到原网上支付的银行卡中)。
根据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设立高等学校教育考试收费项目的函》(京财综〔2007〕1310号)规定,硕士生招生单位(含免试生接收单位)可对复试考生(初试合格进入复试考生和免试生)收取复试费。具体标准将按照北京市物价局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考生未按要求,错选报考单位、报考点、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此时,考生若要正确报名,应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
已报名考生未参加考试,不退报考费。
中国戏曲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二○○八年九月九日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2009年度招生简章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2009年招收硕士研究生情况简介
学校介绍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环岛西侧,紧邻八达岭高速公路,东邻育新高教居住区,西邻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北邻城市轻轨及回龙观文化居住区。研究所周围道路宽阔,绿树成荫,交通、生活便利。
我所是中国地震局直属公益类非盈利性科研单位,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第四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一批学术造诣深、治学严谨、研究生培养经验丰富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
我所具有高级研究人员100人,中级研究人员120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高级专家30人。下设地壳动力学研究室、地震前兆观测理论与技术研究室、断层力学与形变观测研究室、地壳应力应变与岩石力学研究室、地震监测与预报研究室、综合减灾技术研究室、地震救援技术研究室、地震信息网络研究室研究室、武汉科技创新基地。
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主要有地壳动力学理论、地壳应力场和形变场、地震构造力学机理、地震预测理论与方法、地震前兆理论和观测技术、大地测量理论与观测技术、重力和固体潮理论与观测、遥感和卫星影像等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地震与地质灾害的机理与监测预警技术。
我所科技人员承担过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大科学工程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地震科学基金项目,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
我所与国内众多的研究所和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同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外研究所和大学也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关系。
联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德胜门外西三旗
电话:(010)62846716
传真:(010)62919559
联系人:窦淑芹、孙文欣
邮政编码:100085
E-mail:uspaa@126.com
研究生培养情况简介
我所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第一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玉泉路)学习基础课程,第二、三年回研究所参加导师项目的研究工作,编写毕业论文。
我所硕士研究生每月享受不低于600元的助学金(不含导师提供的科研补贴),研究生公寓2人一间,设施齐全,有厨房和卫生间。
统招硕士研究生毕业可以选择攻读博士或就业,就业方向为地震系统科研院所、省市地震局或社会相关专业岗位,就业方式为双向选择。
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是为了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2年(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有相应专业的本科主要课程进修成绩单、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并在工作中有较大贡献者;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考生所在单位应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作出全面鉴定。对有突出成绩或犯过错误的考生,应提供详实的资料。
(三)报名日期及地点
同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报名时间,网上报名
(四)报名手续
1.报考人员在规定的报名日期内在网上报名,并到报名点交验报考的有关证明材料,交纳报考费。
2.同等学历考生,需如实填写自学情况及工作实绩,由本单位签署意见后寄给我所招生办公室。
3.我所招办审查同意后,发准考证。
(五)考试
1.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日期:同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时间。
3.初试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二)、一门专业基础课。每门科目的时间为三个小时,政治理论和外国语满分为100分,数学(二)和专业基础课满分为150分。
4.全国统考的政治理论、外国语、数学(二)由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命题,专业基础课由我所命题。
5.初试均为笔试。
6.初试地点: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到本人所在的省(区、市)高校招生办公室指定的考场。
7.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待笔试后按实际情况确定。
8.对同等学历资格报考的考生,我所要加试两门大学本专业的专业课程(笔试)。
(六)体格检查
通过初试考生根据报名单位的要求,到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七)录取
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宁缺勿滥”的原则进行录取,根据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并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和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条件择优录取。
(八)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3年。
(九)导师简介
张景发 男,1962年12月生,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所地壳动力学室主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理事、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电器电子工程师研究协会会员(IEEE)。198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6月北京大学遥感与GIS研究所地图学专业博士后出站。1989年9月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从事遥感应用研究。主要研究领域为遥感图像处理技术及活动断裂带遥感应用分析、干涉成像雷达处理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应用。近年来发表遥感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论文近30篇。现指导博士研究生2人,已培养硕士生4人,现指导硕士研究生6人。
目前主要承担防震减灾重点地区遥感数据库、遥感在地震灾情信息获取中的应用、干涉成像雷达监测地表形变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马保起 男,1965年6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所地壳动力学室副主任。200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中国地震局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上岗资质、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地质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学、活动构造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1997年以来共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已培养硕士生1名,现指导硕士生3人。
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2项、中国地震局“十五”大城市活断层试验探测专题1项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断层活动性鉴定等工程项目多项。
张世民 男,1965年4月出生,博士,研究员。1985年与1988年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分别获学士、硕士学位,2007年获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专业博士学位。一直从事活动构造和工程地震研究工作。目前主要从事第四纪构造运动分期特征、大地震发震构造与复发行为研究。目前主持负责的项目是: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华北地区第四纪断层活动分期特征研究”,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地震防御与应急救援技术研究”中的二级课题“大地震复发周期与年平均发生率的评价技术”,中国地震局“十一五”重点项目“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制”中的二级课题“高震级档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综合评定”等。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以第1作者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地震学报》、《地震地质》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会员,《震灾防御技术》编委。
崔效锋 男,1963年4月出生,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专业, 1986年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构造物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构造物理学、地震学和地球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要致力于中国大陆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现为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地球物理学会会员。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1作者发表论文12篇。现指导硕士生2人。
目前承担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和中国地震局重点研究课题。
谢新生 男 1953年12月出生,研究员,1975年毕业于武汉地质学院地质力学专业。现为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委员、中国地震学会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目前主要从事地壳动力学及活动构造,在广义边界力条件下雁行构造力学解析、广义边界力条件下挤压带构造力学解析以及活动断裂研究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近五年在科学通报和地震学报刊物共发表论文6篇,曾获国家地震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次、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一次。
目前承担的主要任务为应用探槽及断错地貌调查活动断裂古地震参数。
雷建设 男,1969年5月生,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物理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2005年在日本爱嫒大学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中国地震学会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火山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和美国地球物理学会会员。自1998年以来,一直从事多尺度多震相地震层析成像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工作,包括地幔柱起源、俯冲板块机制、地震和火山发生机理等。发表论文共三十余篇,其中有十余篇SCI收录的论文发表在EPSL、PEPI、Tectonophysics和地球物理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获省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三等奖两项、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一等奖和“第五届李善邦青年优秀地震科技论文奖”二等奖各一项。
目前主要从事造山带壳幔精细结构及动力学和地壳强震孕育机理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优秀类”研究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及中央级公益性科研究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重大类”研究课题等资助。
王兰炜 男,1968年出生。1990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2000年在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工作。2000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获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并调入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作。2005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地壳应力研究所前兆观测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 参加的科研项目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目前主要从事地震电磁前兆观测技术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包括地电观测技术、电磁扰动观测技术以及地震前兆台站通信集成技术。
李 宏 男,1965年7月生,研究员。1988年中国矿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断层力学与形变观测技术研究室主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深层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岩石力学与应力应变测量技术、断层形变观测方法与技术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目前承担任务有中强地震活动区断层应力测量研究、地壳应力观测理论、测量方法与实验研究、形变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研究。
郭啟良 男,1954年生。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震地质学专业,获学士学位。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地应力测量技术、方法及其应用研究工作。目前主要致力于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岩体高压透水性测试以及岩体原地抗载能力测试的技术与应用研究工作。目前主持负责的项目有:财政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汶川8.0级大震区域构造应力场测量分析研究”,国家地震局应急科考项目“汶川大震前后震区地壳应力场的监测研究”等。获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1次。以第1作者在《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水利发电学报》、《岩土力学》、《中国地震》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震灾防御技术》编委。
刘耀炜 男,1957年7月生,研究员。现任地震监测与预报研究室主任。1982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震地质专业。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委员、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组长,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地震》等国内多个核心杂志编委。1992年首届中国地震局“科技新星”,1997年中国地震局跨世纪科技人才培养对象,1998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首批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03年“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人选。主要从事地震地下流体动力学、地震预报理论与方法研究工作。目前主持的“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专题和财政部“地下流体动力学实验室”设备修购等项目。1989年以来正式发表论文50余篇,编写论著6部,教材1部。获省部级一、二、三等奖6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8名,联合培
主要研究方向:地震地下流体动力学。研究领域为地下流体与强震前兆机理、观测技术与地震预测方法、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等。
杨选辉 男,1965年8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地震监测预报研究室副主任职务。2000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地球物理信号处理。近五年以来共发表论文5篇,专著1部。获省部级成果奖2项。现指导硕士生1人。
目前承担的任务主要是小当量事件识别方法研究及地震前兆数据共享等。
邱泽华 男,1959年9月出生,研究员,现任地震监测与预报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固体地球物理学专业博士。曾赴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留学一年。全国钻孔应力-应变台网观测技术管理组负责人,中国地震学会形变专业委员会委员。1994年发表专著《构造塌陷地震》。近十年来共发表论文30余篇。现指导硕士生3人。
目前主要从事观测应变与地震应力触发问题和地震机制问题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资助,同时主持中国地震局“十五”大城市活断层研究项目的子课题工作。
陈连旺 男,1960年7月出生,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力学系力学专业,2003年获得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1983年8月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从事地壳动力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构造应力应变场演化图像、地震应力触发以及大陆构造变形机理。1999年以来发表论文5篇。现指导硕士生2人。
目前主要承担构造应力应变场演化的控制因素以及GPS资料在构造应力应变场研究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
朱守彪 男,1964年2月生,研究员,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科学学院固体地球物理专业, 获理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地震科学联合基金项目各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2项。近几年主要从事有限单元方法的理论及其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利用GPS资料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以及地震活动性研究等。近几年发表SCI(EI)收录论文10余篇。
吕悦军 男,1966年10月生。1989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震害防御技术》副主编、中国历史地震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等。入选中国地震局新世纪优秀人才百人计划。持有国家一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师资格证书。
主要从事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区划、抗震设防标准等方面的研究。目前是新一代中国地震区划图编制委员会编委、专题负责人;国家支撑项目专题负责人;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负责人。完成30余座海洋平台地震动参数研究工作5年来,主持完成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100多项,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王建军 男,1964年9月出生,研究员。1989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部工程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到中国地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作,一直从事地壳应力观测、断层形变监测、地震灾害防御、地震数据共享、网络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策划和主持多项大型前沿性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项目,解决了一些重大工程的重要技术问题,取得了在地震、水电、矿山等部门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主持编制了地震行业第一部技术方法类规范。
近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包括:(1)科技部社会公益研究专项—大中城市活断层及建筑物安全监测研究与示范;(2)《原地应力测量 水压致裂法和套芯解除法 技术规范》(DB/T14-2000)编制;(3)兖州鲍店煤矿地震监测系统建立和矿震研究;(4)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库坝区断层活动性监测与水库诱发地震研究;(5)开滦地震前兆观测与资料综合分析系统的建立及地震预报技术研究;(6)地震科学数据资源建设与标准规范制定、地壳所数据共享分中心建设;(7)地震网络计算应用系统地壳所分节点建设;(8)基于IPv6的地震传感器示范网络建设。
赵树贤 男,1962年12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综合减灾研究室副主任。1999年12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采矿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2002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出站。主要研究领域为地震仿真理论与技术。1998年以来共发表论文5篇。目前指导硕士生1人。
目前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地震活断层探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可视化及示范区新型高效地质灾害遥测台网技术系统研究。
田家勇 田家勇,男,副研究员,固体力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结构振动、波动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1996年、1998年、2002年分别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大学获得建筑工程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戴姆勒奔驰基金会的资助下,从2000年12月到2001年12月在德国Magdeburg大学力学所从事结构弹性波传播的相关研究工作。2002年11月到2004年11月,在日本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部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主要从事超声接触振动问题以及声弹法测量应力方面的研究工作。2004年11月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作,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谢富仁 男,1956年12月生,研究员,兼职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地质学会理事、构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理事、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198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构造地质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人事部颁发的“中青年突出贡献专家”。2000年获政府特殊津贴。1986年以来一直从事地震地质、地球动力学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活动构造、构造应力场与地震构造环境评价以及计算机技术在地学中的应用研究。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1995年以来共发表论文40余篇,现指导博士生2人,已培养硕士研究生4人,现指导硕士研究生4人。
目前承担任务有地壳应力状态与活断层地震危险性、危害性分析、青藏高原东南侧地壳应力环境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研究、地震机制与破裂过程重大点科研课题。
吴荣辉 男,1950年12月出生,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专业,1982年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地构造物理专业理学硕士学位,曾在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工作。1985年至1986年赴前苏联列宁格勒大学 进修。1988年至2003年先后在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科技监测司、中国地震局数据信息中心工作,2000年6月至2003年12月任中国地震局科技 委副秘书长,2004年调入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长。
陆 鸣 男, 1957年8月生,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力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分配到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毕业于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此后继续在该所从事科研工作;1992年调入国家地震局,从事震害防御、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工作,1998年调入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工作。近年来在国内重要刊物上发表2篇论文,出版2部专著,现已培养毕业硕士生1名。
目前从事结构动力学、生命线工程抗震、结构抗震与隔震、工程地震、震害预测及对策等研究及其技术应用工作。
杨树新 男,1963年12月出生,副研究员,现任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所科学技术处处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岩石圈应力专业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工程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获硕士学位。1987年7月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主要从事原地应力测量技术、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与工程局域地应力场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工作。近年来发表发表论文1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 现指导硕士生1人。
目前主要承担中国大陆地应力场数值模拟分析支持系统建设、中国大陆及工程场区地应力场分析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田家勇 男,副研究员,固体力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结构振动、波动理论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工作。1996年、1998年、2002年分别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北京大学获得建筑工程学士、固体力学硕士、博士学位。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在戴姆勒奔驰基金会的资助下,从2000年12月到2001年12月在德国Magdeburg大学力学所从事结构弹性波传播的相关研究工作。2002年11月到2004年11月,在日本大阪大学基础工学部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主要从事超声接触振动问题以及声弹法测量应力方面的研究工作。2004年11月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工作,继续从事超声接触振动和声弹法应力测量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年来,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被SCI收录14篇(有12篇被引用40次,其中他人引用22次),被EI收录16篇,被ISTP收录2篇。2000年和2002年分别获得戴姆勒奔驰基金会和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奖励基金。2006年和2000年分别获得第五届李善邦青年地震科技优秀论文奖和力学2000大会优秀论文奖。
李德文 男,1969年12月出生。现任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副研究员。200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地震地质学、活动构造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研究。1997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约20篇。已培养硕士生1名。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中科院重大方向性项目1项以及城市活断层探测、地震安全性评价等工程项目多项。
专业目录
专业及研究方向 |
指导教师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70801 固体地球物理学 |
|
|
|
01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
张景发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811遥感概论或812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
|
02活动构造 |
张世民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1普通地质学 |
|
03活动构造 |
马保起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1普通地质学 |
|
04活动构造 |
谢新生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1普通地质学 |
|
05防震减灾技术 |
王建军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814电子技术基础 |
|
06构造应力场 |
谢富仁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或807构造地质学 |
|
07构造应力场 |
崔效锋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或808普通物理学 |
|
08地球物理学 |
邱泽华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 |
|
09构造应力场 |
陈连旺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或808普通物理学 |
|
10结构震动与工程抗震 |
田家勇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3材料力学 |
|
11地球动力学 |
杨树新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或808普通物理学 |
|
12数字信号处理 |
杨选辉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 |
|
13地球动力学 |
朱守彪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或805弹性力学或806数值计算方法或807构造地质学 |
|
14计算机图形及其在地震行业中的应用 |
赵树贤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12地理信息系统概论 |
|
15地震学 |
雷建设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或808普通物理学 |
|
16构造应力场 |
李 宏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或808普通物理学 |
|
17地壳应力 |
郭啟良 |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1普通地质学或807构造地质学 |
|
18工程地震 |
吕悦军 |
① 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 语③302数学二④804地球物理基础或807构造地质学 |
|
19地下流体动力学 |
刘耀炜 |
① 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 语③302数学二④809水文地质综合或810地球化学 |
|
20地震电磁观测技术 |
王兰炜 |
① 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 语③302数学二④813 信号与系统 |
|
21结构抗震、隔震 22地球物理及信息网络技术 23活动构造 |
陆 鸣 吴荣辉 李德文 |
① 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 语③302数学二④802 结构力学或理论力学 ① 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 语③302数学二④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或814电子技术基础 ①101统考政治②201统考英语③302数学二④801普通地质学 |
|
2009年关于网上支付注意事项(公告5)
一、支付前的准备
1、考生所持的银行卡必须开通网上支付业务功能,进行网上支付前请务必做好准备。
2、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信易支付”平台(http://www.beijing.com.cn/payease/help/morehelp.jsp)所显示的银行卡种均可进行网上支付。考生应根据其提供的银行卡使用范围和地域,选择相关银行办理一张银行卡,存入报考费,存入金额一定要大于报考费(最好多出10元)。
3、办卡方法:凭本人身份证到办理个人储蓄业务的银行网点办理,并开通网上支付业务功能。具体详情,请参见http://www.beijing.com.cn/payease/help/bank_kaitong.jsp)。
4、考生在支付报考费前,如果没有网上支付经验,请一定先阅读各银行卡使用说明,必要时一边对照说明一边进行操作。
5、为方便考生支付报考费,2008年硕士生招生报名将继续开通电话支付报考费功能(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
二、网上支付
1、网上支付相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都比较陌生,请在支付过程中,随时注意并记录支付平台和银行给出的提示信息,勤于查看使用说明,问题解答。
2、请使用IE浏览器,不要使用其它浏览器,以免因系统不兼容导致无法正常支付。
3、登录硕士生网上报名系统,点击“网上交费”。
4、按系统提示选择与自己的银行卡相对应的银行和相应卡种。
5、按要求正确、完整地填写所有信息,“确定”后,系统给出订单号和交易流水号等提示信息(请记住此号,以备查询),再点击“支付”后,等待系统处理(此时最好不要进行其他操作)。如果支付成功,系统将反馈支付已完成的信息。
6、支付时如果进行到某一步骤出现异常,严禁使用刷新和IE浏览器“返回”健,而应重新点击“网上交费”按钮,否则系统会一直报错。
7、如果重复支付几次提示的错误一样,可能由于IE缓存造成,可以在IE的工具菜单中选择“Internet选项”,点击 并操作“删除cookies” 和 “删除文件”的按钮后再重新支付。
8、如果因上网条件或网络传输等原因造成系统速度慢,请考生能够做到冷静,耐心等待,尽量不要重复点击,如果页面无法显示,可尝试刷新。
9、报名期间,报考人数量巨大,请尽量提前做好准备,提前报名,以免造成报名末期网络拥堵,影响报名。
三、网上支付后
如果向首信易支付问询支付结果,一定提供报名号或银行支付订单号,否则将无法查询。
如果系统没有提示支付失败或成功,考生最好能通过登录网上银行、电话、ATM、柜台等各种方式查询账户内余额,如果报考费已经支出,就不必着急了,可致电首信易支付查询处理。只要报名表上交费状态显示已交费即可。
如果发现支付未成功,则需要重新支付。
四、关于退费
考生未按要求,错选报考点、报考单位、考试方式,或未按规定时间到报考点确认网报信息,报名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此时,考生若要正确报名,须在网上报名截止时间
已报名考生未参加考试,不退报考费。
因网上支付时操作不当,或因网络技术原因,造成同一报名号重复支付的,将退还重复支付部分的报考费。
退费原则由北京教育考试院研招办负责解释。
如果重复支付成功多次,请考生不用担心,除生效一笔之外其它重复支付的款项都会在报名结束后统一退款。所以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请不要急于在交完报名费后立即注销银行卡,否则将给退款造成麻烦。
退费方式:返回考生交费所用银行卡账户。符合退款条件的考生报考费,最迟将于2008年11月31日前退还完毕。退款到账通常需要1至7天,特殊情况有可能出现半个月左右时间。因此,考生可在退款工作完毕后一个月之内查询到账情况,发现问题请与首信公司联系。
电话:(010) 82020260,96102(24小时普通市话)
(010) 82652626 – 6576,6502,6639,6613,6612(早9点-晚9点)
200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专业代码、名称 及研究方向 |
指导 教师 |
招生 人数 |
考 试 科 目 |
备 注 |
020101★政治经济学 01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02微观经济学 03宏观经济学 04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05城市经济 06综合经济管理 07经济理论与实践 |
雍文远 袁恩桢 张道根 周振华 陈 宪 石良平 左学金 陈 维 蒋应时 沈开艳 |
12 |
①101英语(含听力) ②211政治经济学 ③311西方经济学 |
录取考生的研究方向应服从研究所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
020103★经济史 01企业与企业制度史 02中国近代经济史 03上海经济史 |
张忠民 樊卫国 陆兴龙 |
3 |
①101英语(含听力) ②213经济学(政经、西经各50%) ③313中国经济史 |
录取考生的研究方向应服从研究所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
020104★西方经济学 01宏观经济理论 02国际经济理论与政策 03宏观经济政策 04公共经济 05收入分配(发展经济学) 06数量经济 |
张幼文 徐明棋 金 芳 杨宇立 权 衡 朱平芳 韩清 |
5 |
①101英语(含听力) ②214国际经济学 ③314西方经济学1(含宏、微观) |
录取考生的研究方向应服从研究所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1人口经济与人口发展战略 02人口与社会保障 03生态经济学 |
左学金 梁中堂 胡苏云 周冯琦 |
4 |
①101英语(含听力) ②216经济学(政经、西经各50%) ③31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
录取考生的研究方向应服从研究所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
020105★世界经济 01经济全球化研究 02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03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研究 04欧洲经济 05国际金融 06国际投资 07国际政治经济学 |
禇葆一 张幼文 王新奎 伍贻康 徐明棋 连 平 金 芳 黄仁伟 潘 光 周建明 王少普 刘 杰 |
13 |
①101英语(含听力) ②231世界经济(含国 际经济学、世界 经济理论) ③ a.世界经济方向: 331 经济学(含宏、微 观) b. 国际政治经济学方向: 332国际政治经济学(含国际关系) |
录取考生的研究方向应服从研究所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产业结构 02产业发展 03产业政策 |
厉无畏 杨建文 王贻志 王 战 江上舟 万曾炜 陈家海 葛伟民 王大悟 张泓铭 王 振 靖学青 周冯琦 |
14 |
①101英语、103 日语(含听力)任选一 ②221产业经济学 ③321西方经济学2(含宏、微观) |
录取考生的研究方向应服从研究所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当代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0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0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 0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
童世骏 王才勇 徐觉哉 程伟礼 陆晓禾 胡振平 蒯大申 许 明 |
6 |
①101英语、102俄语、103日语、104德语、105法语(含听力)任选一门 ②235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历史 ③335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录取考生的研究方向应服从研究所的需要作适当调整 |
2009年接收硕士推荐生
上海社会科学院关于接受2009年推免硕士研究生的通知
各位应届本科毕业生:
我院自今年起将加大硕士研究生招生中推免生比例,各校凡有资格推免的应届毕业生,均可向我院研究生招生办申请。
1. 申请截止时间
2. 复试时间初步定于
3. 申请材料:在读学校的免试申请表及本院推免表(请在附件中下载)。
4. 推免程序:推免生可以直接和上海社科院研招办联系,也可以直接和各研究所联系(各研究所联系电话请在附件中下载)。
5. 进入推免复试的推免生请于10月15日后访问我部网站,根据复试名单进入复试程序。
6. 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系招生办公室。
联系电话:021-53838850
联系人: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招办
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
|
专业、 研究方向 招生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111哲学研究所 |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招生数 3) 01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 02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学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51中西哲学史 ④8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
参考书目: 651中西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哲史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西方哲学史简编》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5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恩格斯;《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
010102中国哲学 (招生数 3) 01先秦哲学 02周易 03中国佛学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52中国哲学 ④85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
| |
参考书目: 652中国哲学:《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哲史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解读周易》,周山著,上海书店2002年版。 85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辨证唯物主义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肖前、李锦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 |||
010103外国哲学 (招生数 3) 01西方哲学 02中西哲学比较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53中西哲学史(含西方哲学史) ④853西方现代哲学 |
报考西方哲学研究方向的考西方哲学史 报考中西哲学比较研究方向的考中西哲学史 | |
参考书目: 653 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史简编》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中西哲学史:《中国哲学史》,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哲史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53西方现代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新编》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本体论研究》俞宣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 |||
010104逻辑学 (招生数 2) 01逻辑和科学方法论 02逻辑与科学认识论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54形式逻辑(含中国逻辑) ④854西方哲学 |
| |
参考书目: 654形式逻辑:《形式逻辑》金岳霖主编,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854西方哲学:《西方哲学史》上下卷,全增瑕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985年版;《现代西方哲学》刘放桐编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
112 宗教研究所 |
010107宗教学 (招生数 2) 01宗教学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55宗教学原理 ④855世界文化史 |
|
参考书目: 655宗教学原理:《宗教学原理》罗竹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1991年版、2001年版3版。 855世界文化史:《世界文化史》顾銮斋、裔昭印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 |||
211经济研究所 |
020101政治经济学 (招生数 20) 01现代金融与现代服务业 02大都市经济发展与治理 03收入分配与发展政策 04社会政策与保障体系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11经济学专业基础理论 |
经济学专业基础理论(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 、经济史、经济思想史、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5个专业中共2名在入学1年后经考核可硕博连读 18名只招上海生(不提供住宿) |
参考书目: 911经济学专业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卫兴华、林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陈东琪、李茂生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4版。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2版)教育部高教司组编,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经济学原理》,曼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 |||
020102 经济思想史 (招生数 2) 01中国伦理经济思想史 02中国现代经济理论发展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12中国经济思想史 |
| |
参考书目: 912中国经济思想史:《中国经济思想简编》;《中国经济思想简介》(上、中、下)叶世昌著;《新中国经济理论史》赵晓雷著。 | |||
020103 经济史 (招生数 2) 01企业制度与企业发展 02金融史 03上海城市经济发展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13中国经济史 |
中国经济史:(古代20%、近代60%、现代20%) | |
参考书目: 913中国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刘克祥、陈争平,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经济通史》上、下册,朱伯康、施正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赵德罄,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1999年版。 | |||
020104 西方经济学 (招生数 4)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14西方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含宏、微观、国际经济学) | |
参考书目: 914西方经济学:《经济学》,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国际经济学:Paul. R. Krugman/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Fif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
216 人口 研究所 |
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招生数3) 01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02人口经济学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16人口经济学 |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含人口理论基础) |
参考书目: 916人口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杨河清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社会保障概论》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
215世界经济研究所 |
020105 世界经济 (招生数 10) 01跨国公司 02国际投资 03经济全球化 04经济区域化与一体化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31世界经济 |
世界经济:(含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 其中2名在入学1年后经考核可硕博连读 8名只招上海生(不提供住宿) |
参考书目: 931世界经济:《宏观经济学》欧阳明、袁志刚,上海人民出版社;《微观经济学》周惠中,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界经济学》张幼文等著,上海财大出版社2006年版;《国际经济学》:Paul. R. Krugman/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Fif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
020204 金融学 (招生数 8) 01国际金融 02货币银行学 03金融市场 04证券投资 05欧洲金融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32金融学 |
金融学:(含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 6名只招上海生(不提供住宿) | |
参考书目: 932金融学(含国际金融、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易纲、张磊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货币银行学》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货币银行学》易纲、吴有昌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国际金融新纲》(第3版)姜波克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 |||
225部门经济研究所 |
020201 国民经济学 (招生数 2) 01国民经济学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21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国民经济学 |
参考书目: 921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国民经济学;参考书:现今大学通用教材。 | |||
020202区域经济学 (招生数 4) 01区域经济理论 02区域发展战略 03城市经济管理 04房地产研究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22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区域经济学 | |
参考书目: 922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区域经济学;参考书:现今大学区域经济学通用教材。 | |||
020203 财政学 (招生数 2) 01国有资产管理 02财政理论与政策 03金融风险管理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23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财政学 | |
参考书目: 923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财政学;参考书:《国有资产管理教程》吕建永主编;现今大学通用教材。 | |||
020204 金融学 (招生数 2) 01金融学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20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金融学 | |
参考书目: 920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金融学;参考书:现今大学通用教材。 | |||
020205 产业经济学 (招生数 20) 01产业经济学与中国产业发展 02产业理论与产业发展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25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产业经济学 其中2名在入学1年后经考核可硕博连读 18名只招上海生(不提供住宿) | |
参考书目: 925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产业经济学;参考书:《产业经济学》杨建文、周冯琦主编,学林出版社2004版;现今大学产业经济学通用教材。 | |||
020206国际贸易学 (招生数 2) 01 国际贸易学 02 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03 世界贸易组织研究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26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国际贸易学国际贸易学研究方向参考书为《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 其它研究方向用“参考书目”中的所有书。 | |
参考书目: 926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国际贸易学;参考书:现今大学通用教材。《经济学》,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国际经济学:Paul. R. Krugman/Maurice Obstfel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 Fif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国际贸易》海闻 P.林德特 . 王新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克鲁格曼国际贸易新理论》保罗.克鲁格曼“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出版《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华夏出版社”2002年版。 | |||
020208 统计学 (招生数 2) 01国民经济核算 02经济应用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28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统计学 | |
参考书目: 928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统计学;参考书:《统计学教程》(修订本)刘汉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统计学》郑德如主编,立信会计出版1998年版。 | |||
020209 数量经济学 (招生数 2) 01应用数量经济 02投资决策与管理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929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数量经济学 | |
参考书目: 929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数量经济学;参考书:现今大学通用教材。 | |||
120201会计学 (招生数 2) 01会计学 02审计学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820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会计学 | |
参考书目: 820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会计学;参考书:《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或全国现今通用教材。 | |||
120202 企业管理 (招生数2) 01企业管理学 02国有经济管理 03管理思想史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821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市场学 | |
参考书目: 821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市场学;参考书:《营销管理:分析、计划和控制》(美)菲利浦-科特勒著中文版。 | |||
120203 旅游管理 (招生数 2) 01酒店管理 02旅游规划 03旅游管理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822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旅游经济学 | |
参考书目: 822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旅游经济学;参考书:《新编旅游经济学》王大悟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 |||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 (招生数 2) 01中小企业管理 02农村区域规划 03农村合作经济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03数学三 ④823经济学(含宏、微观) |
复试:农业经济学 | |
参考书目: 823经济学(含宏、微观):《经济学》萨缪尔逊最新版本。复试:农业经济学;参考书:《农业经济学》(第4版),朱道华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版。 | |||
311法学研究所 |
030101 法学理论 (招生数 3)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711法学概论 ④811法学基础理论 |
法学基础理论:法学基础理论(含中外法律思想史) |
参考书目: 711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李双元、吴祖谋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法学概论》(第3版)张云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811法学基础理论(含中外法律思想史):《法学基础理论》、《中外法律思想史》、《现代西方哲学》国家最新教材。 | |||
030103 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招生数 3)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712法学概论 ④81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
| |
参考书目: 712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李双元、吴祖谋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法学概论》(第3版)张云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81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宪法》周叶中主编,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行政法学》罗豪才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行政诉讼法学》应松年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
030104 刑法学 (招生数 3)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713法学概论 ④813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 |
| |
参考书目: 713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李双元、吴祖谋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法学概论》(第3版)张云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813刑法学与刑事诉讼法学:《刑法新教程》赵秉志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徐静村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 |||
030105民商法学 (招生数 10)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214德语 ③714法学概论 ④814民商法学 |
8名只招上海生(不提供住宿) | |
参考书目: 714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李双元、吴祖谋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法学概论》(第3版)张云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814民商法学:(《民法学》(第2版)王利明主编,2006年3月版;《经济法学》(第2版)潘静成、刘文华主编,2005年1月版;《民事诉讼法学》(第2版)江伟主编,2004年版);均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商法教程》覃有土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商法原理》官欣荣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2004年后的版本。 | |||
030109 国际法学 (招生数 10)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715法学概论 ④815国际法与国际经济法 |
8名只招上海生(不提供住宿) | |
参考书目: 715法学概论:《法学概论》李双元、吴祖谋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5月版;《法学概论》(第3版)张云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版。 815国际法与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王传丽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国际法》王铁崖主编,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国际投资法》(第2版)余劲松主编,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国际私法》 黄进主编,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国际贸易法》(第2版)王传丽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 |||
312 信息研究所 |
030203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招生数 2) 01当代社会主义思潮和流派 0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46科学社会主义原理 ④846社会主义思想史 |
|
参考书目: 646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高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46社会主义思想史:《社会主义流派史》(修订本)徐觉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概论》杜康传、李景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
120502 情报学 (招生数 3) 01情报学理论与方法 02信息资源管理 03城市信息化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752信息管理基础 ④952信息管理技术与方法 |
| |
参考书目: 752信息管理基础:《信息管理学基础》 马费成,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信息经济学》 乌家培、谢康、王明明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年版。 952信息管理技术与方法:《数据库系统概论(第3版)》 萨师煊、王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信息分析与预测》 查先进,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 |||
531新闻研究所 |
050301 新闻学 (招生数 3) 01传媒管理 02新闻传播法 03网络传播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94新闻理论与新闻史 ④894新闻业务(含采、写、编) |
|
参考书目: 694新闻理论与新闻史:《新闻学概论》李良荣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黄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当代世界新闻事业》李良荣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现代大众传播学》张国良著,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94新闻业务(含采、写、编):《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当代新闻写作》周胜林,尹德刚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当代新闻编辑》张子让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 |||
315社会学研究所 |
030301 社会学 (招生数 3) 01社会转型与社会发展 02社会政策 03家庭婚姻 04信息社会学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48社会学原理 ④848社会学研究方法 |
|
参考书目: 648社会学原理:《现代社会学》第2版,吴增基等主编,上海人民出版1997、2001、2002年版。 848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 |||
326 世政院 |
030206 国际政治 (招生数 3) 01国际政治经济学 02当代国际政治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47国际关系史 ④847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中国外交 |
|
参考书目: 647国际关系史:《战后国际关系史纲,1945--1987》俞正梁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当代国际关系》颜声毅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47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中国外交:《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崛起的时间与空间》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世界经济学》张幼文等著,上海财大出版社2006年版。 | |||
030207 国际关系 (招生数 3)01国际关系理论 02国际战略研究 03亚太国际关系(美、日、朝鲜半岛、东盟)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49国际关系史 ④849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中国外交 |
| |
参考书目: 649国际关系史:《战后国际关系史纲,1945--1987》俞正梁等,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年版;《当代国际关系》颜声毅等,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49当代国际政治经济关系和中国外交:《西方国际政治学历史与理论》王逸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崛起的时间与空间》黄仁伟,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世界经济学》张幼文等著,上海财大出版社2006年版。 | |||
511文学研究所 |
050101 文艺学 (招生数 3)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91文艺理论 ④891中外文论 |
|
参考书目: 691文艺理论:《文艺学导论》吴中杰(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上海古籍出版社。 891中外文论:《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温儒敏,北京出版社;《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胡经之、张守映,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 |||
050105中国古代文学 (招生数 3)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92中国古代文学 ④892中国古代文论 |
| |
参考书目: 692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史》章培恒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六卷本)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892中国古代文论:《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国历代论文选》(四卷本),郭绍虞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 |||
050106 中国现当代文学 (招生数 3)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93文艺理论 ④893中国现当代文学 |
| |
参考书目: 693文艺理论:《文艺学导论》吴中杰(修订本)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批评史》王运熙,上海古籍出版社。 893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大学出版社。 | |||
615 历史研究所 |
060101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招生数 2) 01中国社会发展史理论 02区域史理论与区域史研究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
|
复试用参考书: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钱杭等,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 |||
060102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招生数 2) 01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02专门史 03中国近现代史 04中国古代史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719历史考古学 |
参考用书目: 专门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三个研究方向的初试参考书,参见专业复试用参考书或咨询历史研究所。 | |
参考书目: 712历史考古学:《新中国考古五十年》,文物出版社1999年版;《新中国的考古 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博物馆陈列文本设计:《中国博物馆学基 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 |||
060104 历史文献学 (招生数 2) 01近代文献学 02古代文献学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
| |
复试用参考书: 《中国近代史文献必备书目》姚佐绶等,中华书局1996年版;《清史史料学初稿》冯尔康,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梁启超,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版;《中国目录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005年版;《中国历史文献学》谢玉杰等,民族出版社,1999年版。 | |||
060105 专门史 (招生数 2) 01上海史 02近代史 03社会史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
| |
复试用参考书: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近代史》蒋廷黻;《上海史》唐振常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近代上海城市研究》张仲礼主编;《上海通史总论》熊月之,上海人民出版社。 | |||
060106中国古代史 (招生数 2) 01中外关系史 02经学与经学史 03中国古代经济史 04明清史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
| |
复试用参考书: 《中国历史通论》王家范,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张维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先秦两汉经济史稿》李剑农;《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胡如雷,三联书店1979年版。 | |||
060107中国近现代史 (招生数 2) 01中国近现代社会变迁 02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 03中国近现代政治史 04中国近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变迁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
| |
复试用参考书: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中国近代史大纲》蒋廷黻,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近代史纲》(上、下)郭廷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中国文化史》(上、下)柳治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版;《国史大纲》(上、下)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 |||
618欧亚研究所 |
060108 世界史 (招生数 3) 01犹太学与中东研究 02欧州研究 03俄罗斯中亚研究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313历史学专业基础 |
|
复试用参考书: 世界史:《世界史简编》刘明翰、海恩忠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犹太文明》潘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战后国际关系:《当代国际危机研究》潘光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从丝绸之路到亚欧会议》潘光、余建华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 | |||
353邓中心 |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招生数4) 01当代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02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0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术史 04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7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历史 ④816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
|
参考书目: 716《德意志意识形态》、《巴黎手稿》、《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均为人民出版社出版)。 816《毛泽东选集》、《邓小平选集》、《江泽民文选》(均为人民出版社出版)、《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十七大报告》(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冯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华东师范大学,1997年版)。 |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招生信息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面向全国各高校的地球物理、地质学、物理、数学、土木工程、电子及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招生.
热诚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我所博士、硕士研究生!
期待更多的青年学子和优秀人才加入到国家地球物理和防震减灾科研队伍中来,一起共同攀登地震事业高峰!
招生详情请查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院校信息介绍、招生简章及招生专业目录
或登陆研究所网站: www.***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 肖春艳 封长华
电 话:010-68415364或010-68729139
传 真:010-68729393
E-mail: yanzhaoban@***
公告1:北京市报考点选择规定
一、报考 京内 招生单位的考生,应按以下规定选择报考点:
报考京内招生单位各类考试方式的考生,应选择报考单位指定的报考点(参见公告2、公告3、公告4)。
报考“推荐免试”考试方式考生,取得推荐免试资格后,由推荐学校发给报考校验码,选择接收单位(报考单位)指定的报考点进行网上报名。
二、报考 京外 招生单位的考生,应按以下规定选择报考点:
1、报考“全国统考”、“推荐免试”考试方式的考生(不含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京外中科院系统、报考应试考试科目“业务课
110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1107北京理工大学、1108北京科技大学、1110北京化工大学、1133中国传媒大学、1153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1154 北京联合大学、1166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116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东教学区)。
报名期间,将根据以上报考点已报名交费考生人数,实时关闭相应报考点接收京外考生报名的功能,以对报考京外招生单位的考生进行分流,请考生注意实时的网报公告。
报考京外招生单位,且报考应试考试科目“业务课2”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的专业(即:报考招生单位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中,业务课2考试科目代码第1位为“5”)的考生,必须选择1116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为报考点;其他报考京外招生单位的考生不得选择该考点,否则报考信息无效,已支付的报考费不退还。
2、报考“法律硕士联考”考试方式的考生可就近选择下列报考点:
1153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1154 北京联合大学、1166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3、报考京外招生单位“单独考试”、“MBA联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不应选择北京市的报考点,应选择报考单位所在地省级招办公告指定的报考点。
4、报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京外中国科学院系统(不含“单独考试”、“MBA联考”)的考生,必须选择 1188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0号中科院中关村青年公寓园区6号楼)作为报考点。
公告2:报考单位-北京报考点一览表(含地球所)
● 报考京内招生单位(84001-90115) → 应选择的指定报考点
84001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4201 中国艺术研究院 → 1181 中国艺术研究院
8450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1125 首都医科大学
84502 中国中医科学院 → 1183 中国中医科学院
84503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11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84504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 1131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84508 中日友好临床医学研究所 → 1126 北京中医药大学
84512 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 1123 北京协和医学院
84901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 1105 北京工业大学
8510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1176 中国农业科学院
85304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研究中心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5401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 118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8540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 118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85405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 → 118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85407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 118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85801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 1110 北京化工大学
86001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 → 1188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86301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1163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86402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 1104 北京交通大学
86403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87102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03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10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11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12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7120 首都儿科研究所 → 1107 北京理工大学
89611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 1128 首都师范大学
90001 国防大学 → 1191 国防大学
90018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 1193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90023 解放军艺术学院 → 1153 中国政法大学
90024 后勤指挥学院 → 1194 后勤指挥学院
90033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 1197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90034 装甲兵工程学院 → 1192 装甲兵工程学院
90044 空军指挥学院 → 1195 军医进修学院
90101 军事科学院 → 1191 国防大学
90105 防化研究院 → 1193 防化指挥工程学院
90106 军事医学科学院 → 1199 军事医学科学院
90107 海军装备研究院 → 1128 首都师范大学
90109 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 → 1191 国防大学
90110 北京跟踪与通信技术研究所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0111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 1128 首都师范大学
90114 北京系统工程研究所 → 110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90115 军医进修学院 → 1195 军医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