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办法
一、复试内容
1.资格审查、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2.英语测试(听力、口语)
3.专业课笔试科目测试
4.综合素质面试
5.体检
6.同等学力加试
二、复试程序
考生到行政楼107办公室(学校财务处现场办公)缴纳复试费100元(同等学力考生须另交100元加试费),凭财务处的收费凭证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行政楼105)提交相关材料,进行资格审查。资格审查通过后,到所报考的二级学院报到,进行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专业笔试及面试,英语口语、听力复试。复试结束后,考生统一在学校附属医院体检,体检费40元,考生体检时直接缴纳至学校附属医院体检中心。
三、时间安排
时 间 |
内 容 |
地 点 |
|
缴纳复试费、资格审查、思想政治品德考核 |
研招办(行政楼107、105)、各二级学院 |
|
综合素质面试 |
各二级学院 |
|
专业课笔试 |
各二级学院 |
|
英语听力、口语测试 |
外国语学院 |
|
体检 |
湖北民族学院 附属医院 |
|
同等学力加试 |
各二级学院 |
四、复试方式
1.资格审查:
(1)准考证、现场认证生成的考生信息表;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毕业证、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交验学生证、学校教务部门成绩证明材料,毕业证及学位证入学时再审验。
(4)以“双少”资格参加复试的考生需提前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下载委托(定向)培养协议书填写、盖章并于复试报到时上交。
(5)考生从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下载政审表,按要求填好后复试时交研究生处。
2.思想政治品德:对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工作学习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方面进行考核。考核分为合格、不合格两个等次。
3.专业课笔试科目由各专业所属学院根据我校2011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的考试科目组织命题,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左右,满分100分。
4.综合素质面试是对考生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综合知识、考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测试,采取随机抽题与导师提问相结合等形式进行考核,满分100分。
5.英语科目复试学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统一组织,难易程度参照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关于听力及外语口语的要求。听力测试时间为30分钟,满分70分;口语测试时间不少于10分钟,满分30分。英语复试总分100分。
6.体检统一安排在学校附属医院进行,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执行。考生请准备1张近期登记照,体检时贴在体检表上。
7.同等学力加试科目不少于两门,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难易程度应严格按本专业本科教学大纲的要求掌握,每门课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00分,60分及格。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
五、复试基本要求
1. 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达到教育部规定的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学术型)。
2.专业素质和能力
(1) 全面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以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
(2) 外语听说能力;
(3)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 综合素质和能力
(1) 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
(2) 本学科(专业)以外的学习、科研、社会实践(学生工作、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
(3) 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遵纪守法)、协作性和心理健康情况;
(4) 人文素养;
(5) 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六、复试总成绩
1. 复试总成绩=英语复试成绩×20%+专业课笔试成绩×40%+综合素质面试×40%。
2. 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3.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课程的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但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七、入学总成绩
入学总成绩=(初试总成绩÷5)×70% +复试总成绩×30%
八、复试的监督和复议
1. 本次复试工作在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集体决策、严格把关,确保本次复试工作政策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
2.严格执行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对复试过程和复试结果的公平、公正全面负责。加强对复试工作过程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纪违规事件。
3.实行监督制度和巡视制度。由学校纪检部门对复试工作进行全面、有效监督,选派专门人员到复试现场巡视,或派出监察员对有些考场进行现场监察。
4.实行信息公布制度。复试基本分数线、复试要求及程序、复试考生成绩、录取名单等重要信息及时公布。
5. 实行复议制度。保证投诉、申诉渠道畅通,对投诉和申诉问题经调查属实的,由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复试小组进行复议。
6.与本次参加复试的考生有亲属关系的工作人员应主动回避。
复试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
复试单位联系方式一览表
复试单位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 |
吴老师 |
027-68890070 |
基础医学院 |
|
027-68890123 |
临床医学院 |
陈老师 |
027-68889091 |
针灸骨伤学院 |
张老师 |
027-68889112 |
药学院 |
李老师 |
027-68890101 |
附属医院 |
王老师 |
027-88929117 |
信息工程学院 |
曾老师 |
027-68890145 |
管理学院 |
杨老师 |
027-68890278 |
护理学院 |
胡老师 |
027-68889402 |
外语系 |
刘老师 |
027-68890117 |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 |
总值班室 |
027-68878100 |
湖北省中山医院 |
别老师 |
027-83743168 |
武汉市一医院 |
张老师 |
13871373574 |
武汉市中心医院 |
梅老师 |
13720178675 |
武汉市三医院 |
|
13971336862 |
武汉市普爱医院 |
廖老师 |
15827329835 |
武汉市中医医院 |
|
02782852235 |
武汉市儿童医院 |
余老师 |
02782433245 |
江汉大学 |
黄老师 |
13871158856 |
武汉市医疗救治中心 |
韩老师 |
13476807566 |
请考生尽可能在规定时间内选报导师,并及时与上述单位老师联系和咨询,熟悉和了解乘车路线及复试相关事宜。
湖北中医药大学研招办
确认考生本人复试归属单位原则
1.确认选报导师的所在单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相关院(系)的考生(护理学院除外),复试单位归属相应的院(系)。
2.确认选报导师的所在单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的考生复试单位归属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3.确认选报导师的所在单位为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但为骨伤相关研究方向的考生复试单位归属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4.确认选报导师的所在单位为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但为针灸相关研究方向的考生复试单位归属湖北中医药大学针灸骨伤学院。
5.报考武汉市区内各联培单位导师的考生复试归属单位为相应的联培单位。
6.报考武汉市区以外各联培单位导师的考生复试归属单位按所报专业归属,具体如下:
所报专业 |
复试归属单位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医学检验与技术学院 |
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中医诊断学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基础医学院 |
中医临床基础 |
临床医学院 |
中医内科学 中医骨伤科学 中医妇科学 中医儿科学 中西医结合临床 |
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 |
药学、中药学 |
药学院 |
针灸推拿学 |
针灸骨伤学院 |
研究生处
2011年4月7日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硕士生复试通知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硕士生复试通知
各位考生:
请符合国家复试基本要求的一志愿考生(复试名单见附件)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要求来我校报到、复试。具体安排如下:
一、复试时间安排
二、复试具体要求
1、请各位考生复试报到时携带本人准考证、学历证、学位证、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原件到黄家湖校区明德楼B座201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报到;
2、复试考生需缴纳复试考务费,同等学力考生交150元/生,非同等学力考生交100元/生,报到时有财务处工作人员收取;
3、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都要求体检,请考生空腹到我校黄家湖校区校医院(黄家湖校区北门旁,联系电话02768890120)体检,体检费用自理,建议考生若体检排队较长也可先完成报到手续后再体检;
4、选报导师将于
5、考生须凭有效身份证件、准考证和我办发放的复试通知书参加复试,否则工作人员有权拒绝考生复试。
6、推荐免试硕士生已经复试,不需要参加本次复试。
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流程
各位考生:
根据我校复试办法的要求及日程安排,我校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第一批复试将于
1.选报导师:截止时间
2.体检:考生须空腹到我校校医院(黄家湖校区,联系电话:02768890120)体检,体检时需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和一寸照片一张。统一体检时间为
2.复试报到:
复试报到流程:
①验证:需核验准考证原件、身份证原件、学生证原件、本科毕业证原件。验证完成后发放复试缴费通知单;
②缴费:考生凭缴费通知单到缴费点缴费,缴费后领取财务工作人员签章的存根;
③领取复试通知书:考生凭缴费存根领取复试通知书,请在复试通知书上填写考生姓名、准考证号并粘贴照片,交工作人员审核盖章。盖章后的复试通知书是参加复试各阶段的重要凭证,请妥善保管并随身携带。如有遗失,须重新验证、缴费方能补办。
3.外国语复试:复试时间
4.专业复试:复试时间
5.结果公示:复试结果公示时间
请留意我校网站最新研招信息。
祝各位考生复试成功!
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硕士生复试名单
考生编号 |
姓名 |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105071000410004 |
邓露 |
105118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010 |
鲁剑梅 |
105118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021 |
何川 |
105121 |
中医妇科学 |
105071000410025 |
谢锦 |
105121 |
中医妇科学 |
105071000410027 |
李云飞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29 |
谭彩玲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35 |
李娜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36 |
田娟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37 |
张曹舸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39 |
喻昭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40 |
孙永胜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42 |
徐健民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45 |
张虹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46 |
王钏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47 |
吴常征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48 |
孙小卉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52 |
舒思明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53 |
魏绪强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54 |
涂赢赢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057 |
周芳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58 |
许方雷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59 |
陈晓光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60 |
黄超群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61 |
陈秀龙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62 |
杨帆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64 |
夏东俊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66 |
王凡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72 |
吕琨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74 |
张利芳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75 |
俞凡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78 |
黄进成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79 |
王威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80 |
张辉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82 |
张冬冬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84 |
朱娜娜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92 |
赵芬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95 |
李其爱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96 |
林玲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099 |
黄洁 |
100208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105071000410116 |
田黎黎 |
100208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105071000410140 |
明浩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43 |
段白露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44 |
岑洋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45 |
林腊梅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63 |
马欣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64 |
李姣洁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66 |
周波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67 |
蔡红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70 |
林云崖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76 |
黎应新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78 |
方宇林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10194 |
蔡绍明 |
100508 |
中医骨伤科学 |
105071000410204 |
程智涛 |
100508 |
中医骨伤科学 |
105071000410208 |
张晓金 |
100509 |
中医妇科学 |
105071000410212 |
刘倩妮 |
100509 |
中医妇科学 |
105071000410213 |
毛愿舒 |
100509 |
中医妇科学 |
105071000410222 |
黄金铃 |
100509 |
中医妇科学 |
105071000410224 |
张小红 |
100509 |
中医妇科学 |
105071000410235 |
唐萁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39 |
严琴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40 |
罗琴琴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45 |
李念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49 |
崔翔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53 |
马冉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60 |
金双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62 |
蔡滨彬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66 |
高瑜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68 |
王龙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70 |
姚沛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72 |
叶金甜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73 |
张燕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79 |
黄琪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83 |
王婷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87 |
杨柳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88 |
张铭铭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89 |
康慧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90 |
张钰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91 |
陈阳阳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92 |
余乐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94 |
李昂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97 |
沈沉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299 |
罗飞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304 |
龚元勋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308 |
吴地鑫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317 |
付晓平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10323 |
潘微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25 |
赵继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26 |
柳健雄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32 |
胡翠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38 |
杨道阔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39 |
邹文静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47 |
赵康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48 |
赵姗姗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49 |
卢文科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59 |
冯琼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72 |
毛娇娇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75 |
覃伟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77 |
韩旭庆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78 |
苏娜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79 |
范绪锋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82 |
黄成龙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92 |
何欣芙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95 |
谌芬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398 |
徐林林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10429 |
余道宏 |
100701 |
药物化学 |
105071000410430 |
王明彦 |
100701 |
药物化学 |
105071000410437 |
汪姗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38 |
杨瑞玲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42 |
李雪梅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43 |
张磊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44 |
都胜男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50 |
柯敏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51 |
樊荣丹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54 |
彭秀菊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56 |
谭建玲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57 |
熊驰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59 |
张樱子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61 |
李凯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65 |
赵倩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66 |
徐彬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67 |
刘泽干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10472 |
范玥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10473 |
蒋燚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10474 |
胡华胜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10475 |
董远文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10477 |
杨希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10478 |
韩颖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10482 |
郑露露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10487 |
程振玲 |
100706 |
药理学 |
105071000410488 |
欧阳萌 |
100706 |
药理学 |
105071000410494 |
孔菲菲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495 |
卢燕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498 |
卢华杰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00 |
邵晓虹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02 |
窦智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04 |
王龙飞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07 |
卢莹莹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09 |
曹阳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10 |
夏露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13 |
胡长明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14 |
戴琪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18 |
季光琼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22 |
聂磊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24 |
黄晓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26 |
宋烨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27 |
袁明洋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30 |
李芳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31 |
刘常丽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32 |
熊永兴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33 |
喻珊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34 |
朱毅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37 |
李明明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38 |
付琴琴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40 |
付聪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46 |
解小霞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51 |
张兴珍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55 |
杨小金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56 |
王瑞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57 |
陈敏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58 |
黄蕾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59 |
泮剑英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60 |
苏文炀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61 |
方志兴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63 |
鲁云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64 |
朱丽玲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65 |
黄婕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66 |
张方蕾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71 |
盛昌翠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72 |
肖波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74 |
李佩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77 |
陈斯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88 |
刘洋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89 |
周敏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10592 |
王雯璟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20610 |
孙玉洁 |
100502 |
中医临床基础 |
105071000420616 |
侯琴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619 |
崔楠楠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20629 |
郑小利 |
105118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631 |
黄孟麟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638 |
束秉钧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640 |
彭芬芬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20641 |
周蕾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20648 |
杨天颖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20655 |
牛志尊 |
100501 |
中医基础理论 |
105071000420656 |
张杰 |
100501 |
中医基础理论 |
105071000420660 |
于雯娟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661 |
陈莉杰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663 |
赵前思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20664 |
李凌龙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665 |
李春英 |
100509 |
中医妇科学 |
105071000420670 |
徐平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671 |
梅启元 |
105120 |
中医骨伤科学 |
105071000420679 |
李强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20684 |
陆媛媛 |
100702 |
药剂学 |
105071000420686 |
赵玉 |
105122 |
中医儿科学 |
105071000420689 |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691 |
胡龙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704 |
林毅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709 |
严凌凌 |
100502 |
中医临床基础 |
105071000420711 |
杨吉勇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713 |
任满艳 |
100509 |
中医妇科学 |
105071000420714 |
杜毅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20717 |
沈羽思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20721 |
裴久国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20725 |
佐志刚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726 |
梁鹏飞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727 |
王祥强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734 |
胡洁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738 |
阮龙飞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20739 |
李影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20743 |
全宇春 |
105118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744 |
廖娇 |
105118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751 |
周焕娇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20752 |
梁艳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20758 |
张锐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20759 |
徐思思 |
100800 |
中药学 |
105071000420774 |
陈丽枚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20780 |
卫杰 |
105120 |
中医骨伤科学 |
105071000420790 |
许都 |
100508 |
中医骨伤科学 |
105071000420806 |
吴威 |
100602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813 |
钟石磊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819 |
陈明超 |
105118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820 |
何婧娴 |
105118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829 |
李春燕 |
100704 |
药物分析学 |
105071000420830 |
梁飞 |
100512 |
针灸推拿学 |
105071000420832 |
郑安锐 |
100506 |
中医内科学 |
105071000420836 |
吴玲 |
105126 |
中西医结合临床 |
105071000420837 |
张艺 |
105124 |
针灸推拿学 |
说明:专业代码前三位为105的属全日制专业学位型,专业代码前三位为100的属学术型。
湖北中医药大学研招办
广州美术学院2011年已停止接收调剂生
甘肃政法学院关于2011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有关事宜的通知
各位考生:
2011年我校硕士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已经划定,现将复试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复试通知
第一志愿报考我校2011年硕士研究生上线考生和所有进入复试的调剂考生不再寄发书面复试通知,待复试报到时统一发放。
我校实行差额复试,具体办法参见《甘肃政法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
二、复试安排
我校复试时间为
1.报到
报到时间:
报到地点:甘肃政法学院(兰州市安宁西路6号)学校办公楼7楼710室。
2.准备材料
报到时考生须提供以下材料(除原件外,其余材料请按A4幅面纸张准备):
(1)在我校研招网下载填写完整并密封完好的《甘肃政法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政治表现情况审查表》1份;
(2)“准考证”及近期1寸免冠照片一张(体检表用);
(3)“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4)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1份;
(5)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加盖学校教务部门印章)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所在单位印章);
(6)考生自述材料(主要包括考生本人学习工作经历和证明自己研究潜能的各种背景材料,如正式发表的文章、科研成果鉴定书、获奖证书、参加过的研究项目等,字数不限);
(7)在我校研招网下载并按要求填写好《甘肃政法学院2011年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1份。
3.复试方式和内容
(1)复试方式和内容详见《甘肃政法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办法》。
(2)同等学力考生和跨专业考生(法律硕士<非法学>除外)除与其他考生一样参加外语口语测试和面试外,还须加试2门本专业本科主干课程,具体加试科目以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为准。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每门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100分。具体加试科目以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为准。
(3)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学[2006]4号),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同等学力加试等科目中有一项不及格则复试不合格,不予录取。
(4)参加复试的考生须交复试费每一科目30元,体检费40元。
三、体检
所有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期间必须根据学院安排的体检时间到校医院进行体检,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执行。报考我校公安类专业方向考生除应达到规定的体检要求外,还需符合我校对公安类专业方向考生提出的体检要求,不参加体检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四、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对复试考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是保证入学新生政治素质的重要工作环节。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工作学习态度、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信守信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录取
1.若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考试违纪、作弊、身体或思想品德状况等不符合录取要求,或者弄虚作假取得初试、复试及录取资格,一律不予录取。
2.复试不合格者,以及其他不符合报考我校规定的录取条件的考生,不予录取。
3.凡确定为定向、委培或自筹经费的考生,在复试后要及时领取并签定定向、委培或自筹经费协议,否则不予录取。
六、其他
考生参加复试食宿费、往返路费、复试报考费、体检费等均由考生自理。
甘肃政法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预报名系统开通
军医进修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安排
一、复试原则与方法
研究生复试坚持科学选拔、客观评价、公平公正、宁缺勿滥的原则,德、智、体全面衡量,突出对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考核,择优录选,确保质量。
复试采取等额或差额复试的方式进行,同时参加体检和心理测评。复试成绩按比例计入考生的总成绩。复试原则上按120%左右的比例实行差额复试,达不到此比例的按实际上线数量等额复试。未参加复试或复试不及格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
二、组织管理
院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研究生招生复试工作;政治部干部处负责复试方案的拟制及各项组织协调事宜;各院系所按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成立由若干(每个小组至少5名)专家组成的复试小组(成员必须为已被任命为副高职务以上的专家),具体实施对考生的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面试考核。
三、复试分数线
根据教育部文件通知,2011年全国统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合格线(国家基本标准)现已公布,情况如下:
专业类别 | 总分 | 英语/政治 | 业务课 | 备注 |
理学 | 295 | 40 | 60 | |
工学 | 300 | 40 | 60 | |
中医学 | 270 | 35 | 105 | |
医学(不含中医) | 300 | 40 | 120 | 含专业学位、 科学学位 |
经研究,我院今年复试分数线按如下标准执行:
1、军队考生复试执行国家线,达到国家初试合格线考生均可复试;
2、地方考生复试执行国家线,达到国家初试合格线考生均可复试;
3、国防生考生复试线按总分340分、单科成绩为国家线执行。
注: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达到复试线均可参加复试,不再另发通知。调剂考生复试与一志愿考生复试一并举行,我院会通过研招网调剂平台向调剂考生发放复试通知。
四、复试对象
主要包含两类: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上线生,以及部分上线数不足的专业,从报考其它医学院校调剂至我院的上线生。
五、复试内容及分值比例
复试内容共包括以下五个部分,共100分,60分为及格。
(1)外语听力测试,占复试总成绩20% ;
(2)外语口语水平测试,占复试总成绩20% ;
(3)专业知识笔试,占复试总成绩30% ;
(4)综合面试,占复试总成绩30% ;
(5)体检和心理测评,“一票否决”。
根据教育部规定,复试成绩在总成绩中须占30%至50%,依据往年惯例,参照军队和地方其他高校做法,今年的总成绩按以下方式计算:
初试成绩的权重为70%;复试成绩的权重为30%。总成绩=初试成绩X70%+复试成绩X30%,复试成绩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六、复试时间安排和要求
根据实际,我院今年硕士研究生复试于
(1)
(2)
(3)
(4)
(5)
英语考核由医院统一组织实施,专业知识笔试和综合面试以科室为单位组织实施。专业知识笔试主要考核考生对本学科(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利用所学理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本学科发展动态的了解及在本专业领域发展的潜力。综合面试着重考查考生的政治思想、社会实践、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以及学生对本专业常见疾病的诊治处理能力等。综合面试着重考查考生的政治思想、社会实践、综合素质、科研能力和水平以及学生对本专业常见疾病的诊治处理能力等。
六、体检要求
所有复试考生均需参加体检,体检参照国家教育部和军队相关规定,考生体检时须交纳体检费用285元/人,如发现未参加体检或冒名顶替现象,将取消考生录取资格。
七、其他注意事项
1、今年我院将面向所有地方自筹经费生设立“优秀考生奖学金”:
一等优秀考生奖学金:成绩370分以上,给予15000元奖金;
二等优秀考生奖学金:成绩360分以上,给予10000元奖金;
三等优秀考生奖学金:成绩350分以上,给予5000元奖金。
2、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准考证,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应届生带学生证),部队考生必需持有师级政治机关同意本人报考脱产研究生的介绍信。请所有参加复试考生按上述规定时间到解放军总医院报到,验证并查看专业复试时间安排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28号解放军总医院(地铁一号线五棵松站下车,东南出口出站)。联系电话:010-66936144。
解放军总医院政治部干部处
二O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11年研究生复试工作办法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2011年研究生复试工作办法
一、复试原则
结合市政工程专业特点,决定采用笔试、面试二者结合的方式,并对考生进行英语口语及听力测试。复试成绩和初试成绩按权重相加,得出入学考试总成绩,复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权重50%。
二、复试内容
1、专业课笔试(100分):时间90分钟
专业方向及考试内容如下:
道路工程方向:道路材料
桥梁结构方向:结构力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方向:胶凝材料学
2、外语考试(100分):时间30分钟
口语50分、听力50分。
3、综合面试(100分):时间不少于20分钟
包括专业素质和能力(大学阶段学习情况及成绩,对本学科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掌握程度,)、综合素质和能力(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等,事业心、责任感、纪律性和心理健康情况,人文素养,举止、表达和礼仪等)。
要求:复试试题(包括笔试、面试)及答案在启用前均系国家机密材料。复试小组须对每位考生的面试情况进行现场记录,与专业笔试答卷一起妥存备查。复试总分及单项成绩及格才能被录取。
三、复试时间安排及提供材料
1、4月13日上午:专业课笔试;英语听力,口语考试。
2、4月13日下午:综合面试
3、4月14日上午:北京市体检中心空腹体检
4、4月18日左右:公布复试结果(电话通知)。
注:复试学生需提供以下材料:
1、 准考证、身份证原件、初试成绩单.
2、 学历证书原件(应届生交验学生证,入学时交验毕业证书)
3、 本科课程成绩单。
4、 重要奖励证明、证书复印件。
联系人:谢绮 电话:010-68334262
纪检监察部门电话:68310686 负责人:王燕玮
北京教育考试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2010年研究生招生专用监督电话:82837219
2011年4月7日
2011年硕士复试名单(1)
考生姓名 | 复试专业 |
王志超 | 森林培育 |
李国清 | 森林保护学 |
沈成 | 森林工程 |
吴迪 | 生态学 |
唐夫凯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姚爱冬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林业经济管理 | |
白清玉 | 林业经济管理 |
卢雯皎 | 林业经济管理 |
林业经济管理 | |
唐小东 | 应用化学 |
孙祥玲 | 应用化学 |
宋晓丽 | 应用化学 |
别士霞 | 制浆造纸工程 |
王金表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
俞娟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
司展 | 林业环境能源化学与工程 |
贺小亮 | 林业环境能源化学与工程 |
颜秀 | 植物学 |
张艳娇 | 生态学 |
程涛 | 土壤学 |
吴立栓 | 林木遗传育种 |
张建伟 | 林木遗传育种 |
曾宪君 | 林木遗传育种 |
戴前莉 | 林木遗传育种 |
孙圣 | 林木遗传育种 |
王宏翔 | 森林培育 |
唐丽清 | 森林培育 |
李焕勇 | 森林培育 |
彭博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张晓丽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董志玲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张德文 | 材料加工工程 |
张刚 | 材料加工工程 |
谢雪霞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张方达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刘亚娜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夏捷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孙龙祥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高利祥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薄燕 | 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
刘一楠 | 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
陈廷建 | 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
何兴波 | 森林培育 |
张嘉嘉 | 森林培育 |
吴敏 | 森林培育 |
郭慧媛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侯俊杰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徐双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原野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王盎 | 生态学 |
武锋 | 生态学 |
施琼 | 林木遗传育种 |
刘艳丽 | 林木遗传育种 |
袁洁 | 森林培育 |
吴忠锋 | 森林培育 |
张金浩 | 森林培育 |
胡文强 | 森林培育 |
杜鹏珍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王致远 | 生态学 |
朱妮妮 | 生态学 |
刘泽彬 | 生态学 |
孙浩 | 生态学 |
冯源 | 生态学 |
韩黎阳 | 生态学 |
李苗苗 | 环境科学 |
崔贝 | 森林保护学 |
马建伟 | 森林保护学 |
魏柯 | 森林保护学 |
魏可 | 森林保护学 |
郭艳茹 | 生态学 |
王凯松 | 生态学 |
桑健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钱鑫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吴庆珂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林丽媛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陈珊 | 生态学 |
童龙 | 生态学 |
李谦 | 生态学 |
吴亚丛 | 生态学 |
王婉 | 生态学 |
王蒙 | 生态学 |
刁松锋 | 林木遗传育种 |
李雷 | 森林培育 |
邓全恩 | 森林培育 |
汪庆兵 | 森林培育 |
张丹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任文涵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王昊 | 木材科学与技术 |
张春娟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
许敏敏 | 木基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
陈颖 | 林木遗传育种 |
周建梅 | 森林培育 |
李芸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公丕涛 | 土壤学 |
李雪蕾 | 森林培育 |
董禹然 | 植物学 |
张念念 | 生态学 |
唐翊峰 | 生态学 |
胡金燕 | 林产化学加工工程 |
刘高慧 | 森林培育 |
陈海游 | 森林保护学 |
毕猛 | 森林保护学 |
梁晨 |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陈刚 | 森林经理学 |
刘鲁霞 | 森林经理学 |
白静 | 森林经理学 |
覃阳平 | 森林经理学 |
赵磊 | 森林经理学 |
尹惠妍 | 森林经理学 |
孙斌 | 森林经理学 |
范应龙 | 森林经理学 |
马浩然 | 森林经理学 |
余黎 | 森林经理学 |
张雪芹 | 森林经理学 |
刘佳 | 风景园林硕士 |
卢春丽 | 风景园林硕士 |
周莉丽 | 风景园林硕士 |
刘恩桃 | 风景园林硕士 |
许璐 | 风景园林硕士 |
李星 | 风景园林硕士 |
杜红玉 | 风景园林硕士 |
刘鸣 | 风景园林硕士 |
黄甜 | 风景园林硕士 |
张玮 | 风景园林硕士 |
曹雪 | 风景园林硕士 |
刘晓萍 | 风景园林硕士 |
周雪 | 风景园林硕士 |
邸杰 | 风景园林硕士 |
高冠娇 | 风景园林硕士 |
孙瑛 | 风景园林硕士 |
邬玲 | 风景园林硕士 |
林蔚 | 风景园林硕士 |
李洁 | 风景园林硕士 |
郑晓春 | 风景园林硕士 |
郭恒 | 风景园林硕士 |
李泽 | 风景园林硕士 |
杨桦 | 风景园林硕士 |
孙睿霖 | 风景园林硕士 |
熊丹霞 | 风景园林硕士 |
张晶 | 风景园林硕士 |
高聪 | 风景园林硕士 |
姜远 | 风景园林硕士 |
牛苗苗 | 风景园林硕士 |
沈子茜 | 风景园林硕士 |
李振 | 风景园林硕士 |
王靖 | 风景园林硕士 |
高善鑫 | 风景园林硕士 |
薛雯 | 风景园林硕士 |
付卓群 | 风景园林硕士 |
陈斐 | 风景园林硕士 |
于洋 | 风景园林硕士 |
张雯皓 | 风景园林硕士 |
吴攀 | 风景园林硕士 |
吴茜 | 风景园林硕士 |
干婧 | 风景园林硕士 |
姜文哲 | 风景园林硕士 |
武赟 | 风景园林硕士 |
董治坚 | 风景园林硕士 |
肖红涛 | 风景园林硕士 |
张英璐 | 风景园林硕士 |
赵白华 | 风景园林硕士 |
郭廷栋 | 风景园林硕士 |
陈松雨 | 风景园林硕士 |
程逸楠 | 风景园林硕士 |
邓茜梅 | 风景园林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