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师范学院学院简介
伊犁师范学院是一所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管理的普通高等师范学校。学院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新疆省立伊犁专科学校,以后曾先后更名为阿合买提江专科学校、伊犁师范学校。1980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伊犁师范学院。2003年11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原伊犁教育学院整体并入伊犁师范学院。学院现有伊宁、奎屯两个校区,校本部坐落在享有“塞外江南”美誉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伊宁市,奎屯校区位于北疆交通枢纽奎屯市。
六十多年来,学院弘扬“品正学实”的校训,为边疆基础教育、尤其是为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一所在区内有一定影响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目前,学院有人文学院、中国语言学院(国际交流学院)、外语系、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育科学系、体育学院、文理系、基础部、生命与资源环境系、建筑工程系、艺术设计系、音乐与舞蹈系、职业技术学院等18个院(系)。学院以教师教育类专业为主,同时开设了部分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现有31个本科专业,涉及文学、理学、工学、史学、法学、管理学和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其中应用物理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被列入本科一批次招生;有中国语言文学、数学、物理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21个二级学科。
学院现有在编教职工1326人,其中专任教师798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60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教师274人,在读硕士、博士教师150人;全日制在校生12310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20人,本科生8108人,专科生3065人。学院面向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同时还常年招收留学生。
学院十分注重科研工作,在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哈萨克文化研究、基础数学研究和伊犁经济文化研究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优势和特色。目前,设有哈萨克文化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中亚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凝聚态物理与材料设计研究所(与南京大学共建)、资源与生态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共建)、园林科学研究所、阿依特斯艺术研究中心、伊犁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新疆唐加勒克研究会和新疆阿依特斯研究会也挂靠在学院。这些机构为凝聚学科队伍、构建科研创新体系和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搭建了平台。学院已建成近世代数、现代哈语、大学物理学、有机化学、文学概论等五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言)专业为国家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被评为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物理学、近世代数教学团队被评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学院与南京大学共建的“凝聚态相变与微结构实验室”被评为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010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凝聚态物理两个二级学科入选自治区重点学科,基础数学入选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
学院校园环境优美,现拥有办学用地1800余亩,规划用地1600亩,另有校办农场2000亩。教学设施完备,是理想的学习、科研场所。校园绿化面积达60%以上,被誉为花园式学校。学院有教学实验室9个,语音实验室座位和多媒体教室座位6846个,教学用计算机1450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190万元。校本部、奎屯校区均设有图书馆,总面积
学院坚持走开放式办学道路,先后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波兰、韩国等10余个国家的多所学校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一些交流合作项目。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院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为契机,大力实施“人才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进入了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学院各项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各族师生员工齐心协力,奋发图强,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将学院建设成为区内先进、部分学科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以教师教育为主导的教学型综合性大学。
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规模
2012年我院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80名。实际招生人数根据国家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我院鼓励考生以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凡第一志愿报考我院并被录取的考生全部公费就读。第二志愿报考我院并被录取的考生,择优享受公费生待遇。热忱欢迎全国各地考生报考我院。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6)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2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详见教育部网站)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工作分两步:
1、网上报名:报考2012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网报时间:
应届本科毕业生网上预报名时间为
网址:http://yz.chsi.cn或http://yz.chsi.com.cn
2、现场报名:
时间:
地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办公室及其所指定的报名地点。
各位考生务必先登录指定网址进行网报,填报报考信息,然后再到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报名(采集图像)。
重要提示:自2011年起教育部对拟录取考生学历信息进行审核,为不影响录取,考生本人必需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尤其是身份证号、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等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初试
1、准考证的打印
按教育部要求,2012年考生从网上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考生在规定时间内(
2、初试科目及考试时间:
3、初试成绩
考生的初试成绩通知单不再寄出,请考生届时登陆http://***查看相关信息。
五、复试及录取
1、复试
我院将根据教育部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结合报考我院各专业考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复试人员名单。我院复试工作一般安排在4月上至5月初进行,复试名单及复试相关信息届时请考生登陆http://***查看。
2、录取
我院根据初试、复试成绩并结合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健康状况等确定拟录取名单,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确定录取名单。我院将在2012年6月中旬发放录取通知书。
六、入学考试科目
1、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
(1)101政治(100分)
(2)201外语(英语)(满分100分)
(3)综合科目(300分)
307中医综合: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等(请参考教育部2012年[中医综合]指定考试大纲)
306西医综合:涵盖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内科学(包括诊断学)、外科学等(请参考教育部2012年[西医综合]指定考试大纲)
2、我院命题的考试科目(综合科目300分):
(1)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包含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四门课程。其中,中药学:50分,中药化学:100分,中药药剂学:75 分,中药鉴定学:75分)
(2)701中药学综合1(中药学、中药药理学,各占50%)
(3)702中药学综合2 (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各占50%)
(4)703中药学综合3 (分析化学,中药化学,各占50%)
(5)704中药学综合4(有机化学、中药药剂学,各占50%)
(6)705药学综合1(有机化学、天然药物化学,各占50%)
(7)706药学综合2(有机化学、药剂学,各占50%)
(8)707药学综合3(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各占50%)
(9)708药学综合4(包含药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三门课程。其中:药理学占50%,生理学、生物化学各占25%。)
以上各科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考试方式均为笔试。
七、体检
所有考生均需在复试期间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体检,具体见复试通知书要求。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高校招生体检标准执行。未达到体检标准者,一律不予录取。
八、调剂和录取
为使调剂工作规范有序,请按教育部有关规定进行网上申请,我院同意接收后再前来复试。具体要求以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为准。
九、其他事项
1、我院按专业招生,拟录取后进行师生双向互选,报名时考生只需填写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2、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报名、考试、成绩、调剂、录取等信息,可通过云南中医学院研究生处网页(http://***)招生栏目查看。如公布的信息有变化,以我院研究生处网页公布的信息为准。请各位考生及时登陆查阅最新信息。
3、报考咨询:云南中医学院研究生处招生办公室,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城雨花路1076号,邮编650500,电话和传真:0871-5919088。
关于您所报考专业的具体问题可向各学院进行咨询:
基础医学院:0871-5918082
临床医学院:0871-6280190
针灸推拿康复学院:0871-5919088
民族医药学院:0871-5919481
中药学院:0871-5918127
药学院:0871-5918127
云南中医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备 注 | |
001基础医学院(电话:0871-5918082) |
|
| |
100501 ▲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型学位) 01 中医藏象学说研究 02 情志致病机理及心身疾病防治研究 03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多学科研究 04 民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 05 中医药古籍整理及应用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等学力考生需具有在医药院校、医院工作经历2年以上。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①中医基础理论、②中医诊断学。 | |
100502 中医临床基础(学术型学位) 01《伤寒论》辨证论治规律的研究 02《金匮》杂病论治规律的研究 03《温病学》外感热病证治规律的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503 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型学位) 01中医临床医药文献整理及应用研究 02中医名家学术思想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03云南中医药文献整理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504 方剂学(学术型学位) 01心身疾病复方配伍规律研究 02方剂作用机理及物质基础研究 03妇科复方配伍理论及临床研究 04美容复方配伍规律及方证对应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505 中医诊断学(学术型学位) 01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 02中医病证规律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601▲中西医结合基础(学术型学位) 01中医药学与免疫、微生态相关性研究 02 中西医结合防治疾病机理研究 03中医治法与中药药效关系的研究 04中西医结合心身疾病防治规律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面向中医、西医类毕业生招生,同等 学力考生需具有在医药院校、医院工 作经历2年以上。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①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②生理学。 | |
002临床医学院(电话:0871-6280190) |
|
| |
100506 ▲中医内科学(学术型学位) 105118 ▲中医内科学(专业学位) 01中医心肺病的防治研究 02中医肾病的防治研究 03中医风湿病的防治研究 04中医脾胃病的防治研究 05中医津液病(糖尿病)的防治研究 06中医内科急症的防治研究 07中医肿瘤的防治研究 08中医脑病的防治研究 09中医肝胆病的防治研究 10中医老年病的防治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考生需具有医学背景学历。 非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按同等学力报考。 同等学力考生需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 2篇以上。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①中医基础理论、②中医诊断学。 | |
100507 中医外科学(学术型学位) 105119 中医外科学(专业学位) 01男性病的防治研究 02皮肤病的防治研究 03肛肠病的防治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508 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学位) 105120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 01骨伤科疾病的防治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509 中医妇科学(学术型学位) 105121 中医妇科学(专业学位) 01妇科疾病的防治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510 中医儿科学(学术型学位) 105122 中医儿科学(专业学位) 01儿科疾病的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511 中医五官科学(学术型学位) 105123 中医五官科学(专业学位) 01眼科疾病的防治研究 02耳鼻喉科疾病的防治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602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型学位) 105126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学位) 01中西医结合临床内科方向 02中西医结合临床外科方向 03中西医结合临床妇科方向 04中西医结合临床骨科方向 05中西医结合临床儿科方向 06中西医结合临床五官科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003针灸推拿康复学院 (电话:0871-5919088) |
|
| |
100512 ▲针灸推拿学(学术型学位) 105124 ▲针灸推拿学(专业学位) 01针灸临床应用研究 02推拿临床应用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考生需具有医学背景学历。 非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者按同等学力报考。 同等学力考生需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 2篇以上。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①中医基础理论、②中医诊断学。 | |
004民族医药学院 (电话:0871-5919481) |
|
| |
100513 ▲民族医学(学术型学位) 01民族医药基础理论及文献整理研究 02民族医药临床研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等学力考生需具有在医药院校、 医院工作经历2年以上。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①中医基础理论、②中医诊断学。 | |
105125 ▲民族医学(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07中医综合或306西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等学力考生需从事本专业临床工作5年以上,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 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第一作者) 2篇以上。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①中医基础理论、②中医诊断学。 | |
005中药学院(电话:0871-5918127) |
|
| |
100800 ▲中药学(学术型学位) 01临床中药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1中药学综合1(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各占50%)或 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面向中药学、药学、中医学、医学类毕业生招生。同等学力考生需具有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工作经历2年以上。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①生物化学、②生理学。 | |
02中药药理与应用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1中药学综合1(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各占50%)或 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03民族药研究开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1中药学综合1(中药学、 中药药理学,各占50%)或 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04天然产物活性及机制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1中药学综合1(中药学、中药药理学,各占50%)或707药学综合3(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各占50%)或306西医综合或307中医综合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05中药资源开发与利用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2中药学综合2 (分析化学, 药用植物学,各占50%) 复试以面试为主 |
面向中药学、药学、化学化工、生物类毕业生招生。同等学力考生需具有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工作经历2年以上。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①生物化学、②无机化学。 | |
06中药化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3中药学综合3 (分析化学, 中药化学,各占50%)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07 中药药剂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4中药学综合4(有机化学、 中药药剂学,各占50%)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5600▲中药学(专业学位) 00不区分研究方向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包含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四门课程,中药学:50分, 中药化学:100分,中药药剂学:75 分,中药鉴定学:75分)。 复试以面试为主 |
面向中药学、药学、化学化工、生物类毕业生招生。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 ①生物化学、②无机化学。 | |
006药学院(电话:0871-5918127) |
|
| |
1007 药学 100701 药物化学(学术型学位)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5药学综合1(有机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各占50%) 复试以面试为主 |
面向药学、化学、生物学、中药学类毕业生招生。 同等学力考生需具有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工作经历2年以上。 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科目为:①生物化学、②无机化学。 | |
100702 药剂学(学术型学位)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6药学综合2(有机化学、 药剂学,各占50%)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703 生药学(学术型学位)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7药学综合3(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各占50%) 复试以面试为主 |
同上 | |
100706 药理学(学术型学位)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 ③708药学综合4(包括药理学、 生理学、生物化学三门课程。其中:药理学占50%,生理学、生物化学各占25%) 复试以面试为主 |
面向全日制本科毕业生药学、中药学、中医学、医学类、生物学毕业生招生。 | |
注:▲为省级重点学科
考试科目范围
初试科目 701中药学综合1 中药学 《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月第2版) 高学敏主编(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3月) 侯家玉主编(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702中药学综合2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6月第1版)黄世德、梁生旺主编 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8月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姚振生主编 703中药学综合3 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6月第1版)黄世德、梁生旺主编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3月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匡海学主编 704中药学综合4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吉卯祉主编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十一五国家级本科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张兆旺主编 350中药专业基础综合 中药学 《中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月第2版) 高学敏主编(供中医药类专业用) 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3月第2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匡海学主编 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 张兆旺主编 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5月第2版) 康廷国主编 705药学综合1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吉卯祉主编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6版) 吴立军主编 706药学综合2 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中国科学院教材建设专家委员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第2版)吉卯祉主编 药剂学 《药剂学》(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8月第6版) 崔福德主编 |
707药学综合3 天然药物化学 《天然药物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吴立军主编 生药学 《生药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人民卫生出版社 蔡少青主编 708药学综合4 药理学 《药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第2版)吕圭源主编 生理学 《生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3月第3版)施雪筠主编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第2版)王继峰主编 |
加试科目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中药出版社 孙广仁主编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朱文峰主编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 《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杨黎青主编 2009年2月第2版 生理学 《生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施雪筠主编 ( 2007年 3月第3版)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7年第2版) 王继峰主编 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21世纪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科学出版社 铁步荣、邵丽心等主编(2002年2月第1版) |
广州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一大学科门类,有43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4个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44个二级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333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2个,博士生导师1200余人,硕士生导师2400余人。
一、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能力的高层次学术型专门人才以及具有较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招生计划及考试方式
2012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6000 名(含拟接收推荐免试生1500名),其中: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约 3600 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约 2400 名,各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将在录取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我校参加“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生工作。“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 主要面向西部12个地区招收硕士研究生约 70 名(专业不限),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高层次人才强军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名。
考试方式有统考、联考、推荐免试和单独考试。
三、学习年限
(一)学术型研究生学习年限
1、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法语专业、国际软件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学术型研究生继续实行以2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
2、其他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学术型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
1、法律(法学、非法学)、建筑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
2、工商管理、口腔医学等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3年;
3、其他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2年。
(三)硕士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生。
四、报考条件
(一)报名参加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取得国家英语四级合格证书或英语四级成绩报告单(成绩在425分以上);
②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杂志上发表过2篇属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1篇;
③通过8门以上相关专业本科主干课程的考试(需提供由教务部门出具的成绩证明或由有关部门出具的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④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考试的报考条件按下列规定执行:
1、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不得报考)。
2、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2)在高校学习的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方可报考)。
3、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4、报名参加除法律(非法学)、法律(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的其它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
五、单独考试
(一)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4、5各项的要求。
(二)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三)单独考试限集体报名,仅以对系统、行业、地区办班的形式对外招生(《单独考试招生简章》将另行发布)。
六、推荐免试生
除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及工程硕士中的项目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外,其它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
关于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生的具体条件和安排,请到研究生院网站(http://www.gs.whu.edu.cn)查询。
七、报名
(一)考生报名前请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及复试阶段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二)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具体时间、程序、地点请届时上网(http://www.gs.whu.edu.cn)查询。准考证由考生自行在报名系统中下载打印。
八、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一)初试
1、学术型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一般为四个单元。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即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2、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初试科目一般为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四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文物与博物馆、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初试科目设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基础课三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初试科目设外国语、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两个单元,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3、初试时间: 2012 年元月7日至8日
初试所有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二)复试
1、复试时间: 2012 年 3 月— 4 月
2、复试内容:
(1)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2)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3、对同等学力考生除复试外,还必须加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报考法律(非法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或旅游管理的同等学力考生可以不加试。
4、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会计、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硕士思想政治理论考试由培养单位在复试中进行。
5、复试笔试科目、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均在招生专业目录备注中注明。
6、复试具体时间、地点、内容和形式以报考学院通知为准。
7、体检工作在复试阶段进行。体检结果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要求的考生方能录取;对体检有疑问的考生须在一周内进行复检,复检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外校推免生入学时须补办体检手续。
九、调剂复试
调剂复试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教育部文件和我校当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录取有关规定为准。
十、录取
(一)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入学考试的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二)录取类别分为:“普通”、“自筹”、“委培”、“定向”(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强军计划)。
(三)被录取的新生如保留入学资格,需本人提出申请,经培养单位同意、研究生院审批后,可参加工作1至2年,再入学学习。
十一、“硕博连读1+
为提
十二、“直博生”选拔
我校从2012年开始启动“直博生”招生,即:从国内“985工程”高校或经教育部批准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中选拔部分具有学术型推荐免试资格的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取得博士研究生入学资格的招生方式,其具体实施办法将另行发布。
十三、收费标准及奖助体系
(一)培养费
1、3年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万元/人·年,2年制学术型研究生的学费标准为:1.1万元/人·年;
2、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费标准(详见下表)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和学费标准
序号 |
专业学位名称 |
学制 |
收费标准(元/年) |
1 |
教育、汉语国际教育、中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工程(共20个领域) |
2年 |
11000 |
2 |
社会工作、应用统计 |
2年 |
12000 |
3 |
文物与博物馆 |
2年 |
13000 |
4 |
工程管理、项目管理 |
2年 |
13000-15000 |
5 |
翻译、出版、图书情报、金融、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会计、旅游管理、艺术、新闻与传播 |
2年 |
15000 |
6 |
软件工程 |
2年 |
20000 |
7 |
公共管理 |
2年 |
20000-30000 |
8 |
口腔医学 |
2-3年 |
11000/10000 |
9 |
工商管理 |
2-3年 |
40000/29000-33000 |
10 |
建筑学、临床医学 |
3年 |
10000 |
11 |
法律(法学、非法学) |
3年 |
14000-20000 |
(二)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800﹣1200元/人·年
(三)奖助学金
1、基本奖学金
学校按照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委培生、定向生)总人数的一定比例设立基本奖学金(即:冲抵全额或半额学费)。基本奖学金设置比例及额度见下表:
研究生基本奖学金设置比例及额度
类型 |
等级 |
获奖面 |
额度 |
学术型硕士生 |
一等 |
40% |
冲抵全额学费 |
二等 |
40% |
冲抵半额学费 | |
专业学位硕士生 |
一等 |
15% |
冲抵全额学费 |
二等 |
20% |
冲抵半额学费 |
2、普通奖学金
所有全日制普通类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可享受普通奖学金300元/月,全年按10个月发放。
3、优秀奖学金
我校在校学习的二、三年级硕士研究生可以参加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分甲、乙、丙三个等级:
硕士研究生甲等奖学金为每年3000元/人,占参评总人数的4%;乙等奖学金为每年2000元/人,占参评总人数的7%;丙等奖学金为每年1000元/人,占参评总人数的9%。
4、设置助教、助研、助管工作岗位
为缓解部分研究生就学期间的经济压力,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积极性,增强研究生自教自管和实践创新能力,学校和培养单位每年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定比例的助教、助研、助管简称(“三助”)岗位,其中助管工作劳酬资助标准一般为10元/小时,助教、助研工作劳酬资助标准由聘用单位或聘用者根据聘用研究生实际工作情况确定,但不低于助管工作劳酬的资助标准。
5、研究生专项奖学金(略)
学校还可为困难学生协助办理助学贷款。
十四、就业
学生毕业后,按照“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原则落实就业单位,委培及定向生回原委培、定向单位就业。
十五、其他说明
(一)我校将在网上及时发布研究生招生信息,请考生在初试、复试、录取等阶段随时上网查询(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网址:http://www.gs.whu.edu.cn )。
(二)考生可从网上下载《武汉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有关考试范围、参考书目等事宜请上相关学院网站查询或电话咨询。
(三)为避免因学籍或学历问题影响报考和录取,请考生在入学考试前自行在教育部学信网(http://www.chsi.com.cn )上进行学籍(应届生)或学历(往届生)查询,并将查询结果打印备查。
(四)信息查询及联系方式
武汉大学代码:10486
联系部门: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工作处
地址: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邮政编码430072)
电话(传真):027﹣68754125
研究生院招生信息网:http://yzb.whu.edu.cn/recruitWeb/
(五)未尽事宜请考生直接与报考学院联系。有关工作人员和电话附后,欢迎垂询。
附件:1.各培养单位联系方式
武汉大学2012年工商管理硕士(MBA)招生简章
一、项目简介
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与品牌价值的MBA项目之一,始于1993年的武汉大学MBA教育始终秉承“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校训,坚持以“凝聚精英、集聚智慧、重构未来、升华人生”作为其价值链的起点,以“专业导向、能力导向、素质导向、市场导向”贯穿其价值链始终,以“人文武大,管理珞珈”凸显其价值链的核心优势,籍此,努力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国际视野与本土创新精神兼备、商业能力与社会责任并举的管理精英与未来组织领袖。
近二十年来,武汉大学MBA教育始终坚持“谋新求变,止于至善”,充分整合优势资源与能力禀赋,不断创新与完善培养体系,藉此积淀项目特色与提升品牌价值。2010年10月,武汉大学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17家MBA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
二、招生方式
2012年,武汉大学MBA招生采取先“面试”后“统考”的方式进行。即:凡报考武汉大学MBA的考生,均须参加由武汉大学自行组织的提前面试(含背景评估及结构化测评等),然后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类联考);凡参加提前面试取得合格证的考生,统考成绩达到“国家线”,即可按提前面试成绩排序依次录取。
三、招生计划
2012年,武汉大学MBA项目计划招生450人。
四、报考条件
(一)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共同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相关条例。
(三)大学本科毕业后具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后具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并具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五、报考类别与学习方式
武汉大学2012级MBA学员全部招收委托培养生,其学习方式分为:周末学习(限武汉教学点在职班学员)、集中学习(限深圳、上海、南宁、苏州等异地教学点在职班学员)、周末学习+集中学习(限武汉点英语实验班学员)等三种学习方式,考生报考时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前两种学习方式中选择一种(武汉英语实验班学员须在所有学员入学后再另行选拔)。
考生在网上填报申请时即确定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以考生的第一志愿为准,第一志愿人数如未达到开班最低40人的要求,则以第二志愿为准,依此类推。
六、招生流程
2012年,武汉大学MBA招生将继续注重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与潜能,更加重视招收与武汉大学MBA培养目标相符的优秀考生,并采用“网上申请——提交书面材料——公布面试名单——现场资格审查——背景评估——结构化测评(上机测试+英语、政治、管理综合面试)——提前面试成绩排名——合格证发放——全国联考——择优录取”的流程进行(参见附件1),具体如下:
(一)网上申请
考生网上申请时间为
(二)提交书面材料
书面材料包括:(1)申请人最近名片1张;(2)申请人1寸免冠报名照1张(备用);(3)成绩单(高等教育阶段第一学历与最高学历学位完整成绩总表,学历为专升本,则须提供专科及本科2份成绩单,本科成绩单须记录完整成绩,成绩单须由毕业院校教务部门或学校档案馆出具,或由考生人事档案所在部门出具并加盖档案主管部门公章);(4)公司组织结构图(格式见附件2);(5)《学生职业规划》(格式见附件3);(6)两封推荐信(格式见附件4,推荐信须由专家本人亲自填写并密封签字,其中至少有一位专家是考生所在单位中层以上管理者)。
书面材料提交方式:申请者可将书面申请材料递送或邮寄至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MBA教育中心招生咨询办公室A110(邮编:430072,电话027-68752891、68752309)。
书面材料提交时间:
(三)公布面试名单
根据考生的网上申请及其提交书面材料的情况,学校将于
(四)现场资格审查
学校将对进入面试环节的考生的书面材料进行现场审查与确认,考生申请表将由MBA教育中心招生工作办公室根据网上填报信息现场打印,并由申请者本人现场签字确认。
考生须携带下列证件原件及其复印件参加现场资格审查:(1)本人身份证;(2)高等教育阶段所有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3)收入证明(应为
考生的下列证件原件须现场提交查验:(1)英语或小语种证书原件;(2)考生若创业,需提供公司营业执照、验资报告或股份协议、最近一年的年审报表;(3)若有海外非短期经历,需提供护照原件及其它证明材料(学习证明或单位证明);(4)若获地市级以上奖励、职业资格证书及职称等,需提供奖状或证书原件。
现场资格审查不通过者,不能进入招生流程的下一步程序。
(五)背景评估
MBA教育中心将根据考生提交的书面材料对考生进行背景评估。背景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考生的教育背景、工作背景及外语水平等,其中,考生的创业经历、海外工作或学习经历以及各种专利及奖励等将作为背景评估中的附加分项目。
(六)结构化测评
1. 内容。
结构化测评包括上机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与结构化面试。
上机职业能力倾向测试采取“人—机”对话方式,主要考察考生的心理素质、管理潜质与管理能力等
结构化面试内容包括管理综合、英语与政治。其中,管理综合面试旨在对考生的背景与经历、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及管理潜能等作出综合评价;英语面试旨在测试考生的英语情景听说读写能力;政治面试旨在考察考生的政治知识及时局形势观察与分析能力。
2. 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1年9月24~10月9日。
地点:武汉市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深圳市科技园武汉大学产学研大楼(限深圳及深圳周边地区考生)。
(七)提前面试成绩排名与合格证发放
1. 提前面试成绩计算办法。
提前面试成绩=背景评估×25%+上机职业能力倾向测试×10%+英语面试×20%+管理综合面试×45%
政治面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但须“合格”。如果考生的上机职业能力倾向测试成绩与英语面试成绩中有一项成绩位居所有考生相应单项成绩排名的后5%,则考生不能取得提前面试成绩。
2. 提前面试成绩排名与合格证发放公告。
根据提前面试成绩排名的高低,并按照计划招生人数1:2的比例依次发放合格证。2012年武汉大学MBA计划招生450人,因此,最多可发放900个提前面试合格证。
考生可于
(八)全国联考
1. 全国联考网上报名。
2011年10月进行全国联考网上报名(以教育部及我校研究生院通知为准),报名与查询网址: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2.全国联考现场确认。
时间:2011年11月左右。
地点:武汉大学。
考生凭本人身份证、学历证书到我校指定的地点进行现场确认。
3.全国联考科目及时间与地点。
参加教育部统一组织的全国联考,考试科目为:英语(满分值100分)、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值200分)。
考试时间在2012年1月左右(届时以教育部安排为准),考试地点详见准考证。
(九)录取
1. 录取原则。
按照“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工作。
2. 录取依据及办法。
依据考生第一志愿报考武汉大学MBA,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管理类联考),其成绩达到MBA国家分数线,按提前面试成绩排名从高到低依次录取,最多录取450人。
拟录取名单在MBA国家分数线划定之后2-3周左右公布。
未被武汉大学录取、但全国联考成绩达到国家分数线的考生,可以申请调剂至其他MBA招生院校。调剂手续须自行办理,具体请届时留意武汉大学MBA教育中心网站公告。
3. 录取手续。
所有初录考生均须政审合格,政审材料(思想品德考核表)由考生所在单位的党委、政治部或者人事部出具,一般要求盖考生所在单位党组织的印章。
所有初录考生要求与学校以及委培单位签订三方合同,委培合同的单位公章须与考生在全国联考网报时所填写的单位一致。如果考生出现单位异动,则须提交原单位离职、新单位入职证明。无委培单位的考生不予录取。
思想品德考核表、委培合同及相关材料将于2012年6月初寄发给考生。在考生政审合格且委培合同事宜处理完毕之后,学校即可向考生发放录取通知书,拟定2012年6月底7月初邮递录取通知书。
七、收费标准
(一)面试费用
面试费用含现场资格审查、背景评估、上机职业能力倾向测试、英语面试、管理综合面试、政治面试等费用。面试费用在现场资格审查时交付,收费标准为600元/人。
(二)学费标准
获得武汉大学2012年入学资格的MBA学员,根据参加武汉大学MBA学习的教学点的不同而缴纳不同的学费,具体标准如下:
学习形式 |
计划学制 |
收费标准(元/年) |
教学地点 |
备注 |
周末学习 |
3年 |
29000 |
武汉 |
武汉在职班 |
周末学习+集中学习 |
2.5年 |
40000 |
武汉 |
武汉英语实验班 |
集中学习 |
3年 |
33000 |
深圳 |
深圳在职班 |
集中学习 |
3年 |
30000 |
上海 |
上海在职班 |
集中学习 |
3年 |
30000 |
苏州 |
苏州在职班 |
集中学习 |
3年 |
29000 |
南宁 |
南宁在职班 |
特别说明:学费可能会因各种因素有所调整,最终以物价部门审核、学校财务部门公布的收费标准为准。
八、情况说明
(一)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产生的问题由考生与所在单位自行协商,若因此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招生单位概不负责。
(二)对于在报考时填写虚假信息以及在考试中有舞弊等违纪行为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发现查实,我校将根据有关规定对考生作出严肃处理,或取消考生的报考资格(当年考试作弊的考生下一年度不允许报考),或取消考生的录取资格或学籍。
九、信息查询与咨询
(一)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就业工作处
网址:http://www.gs.whu.edu.cn/;
电话(传真):027-68754125;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研究生院104室 ,邮编:430072。
(二)武汉大学MBA教育中心
网址:http://mba.whu.edu.cn;
在线报名:http://mba.whu.edu.cn/online;
电话:027-68752309 027-68752891;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A110室,邮编:430072。
2、公司组织结构样图
3、学生职业规划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统一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者(大专毕业生需工作两年以上)。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应届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同意,在职人员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他人员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
二、学习年限
脱产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学费
非定向培养研究生为公费生;在职定向委培研究生学费由所在单位或学生本人承担。
四、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招生专业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拟招生导师 |
000不区分院系所 |
16人 |
|
|
0708 地球物理学 |
7人 |
|
|
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 |
|
|
|
_ 01地震学 |
3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地球物理学基础或802地震学 |
张元生 王庆良 万永革 |
_ 02 电磁学 |
1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3电动力学或804电磁场理论 |
杜学彬 |
_ 03 地电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3电动力学或804电场理论 |
杜学彬 | |
_ 04 地球内部物理学 |
2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地球物理学基础 |
沈旭章 徐朝繁 |
_ 05地震综合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
1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地球物理学基础或802地震学 |
杨立明 |
0709地质学 |
9人 |
|
|
070904构造地质学 |
|
|
|
_ 01结构抗震 |
1人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01结构力学 |
石玉成 |
_ 02岩土地震工程 |
3人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0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903工程地质学 |
吴志坚 袁中夏 孙军杰 |
_ 03 活动构造 |
4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04构造地质学 |
袁道阳 何文贵 刘洪春 沈 军 |
070905第四纪地质学 |
|
|
|
_ 01历史与考古地震 |
1人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04构造地质学 |
郭安宁 |
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报考我所!
学校代码:85403 邮编:730000
地 址: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电话:0931-8272399
联系部门: 兰州地震研究所研招办 传真:0931-8275261
联系人: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
201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者,可以报名参加国家统一考试: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道德品质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历者(大专毕业生需工作两年以上)。
3、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4、应届毕业生须经所在学校同意,在职人员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其他人员由人事档案所在单位同意。
二、学习年限
脱产硕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三、学费
非定向培养研究生为公费生;在职定向委培研究生学费由所在单位或学生本人承担。
四、招生专业目录
院系所、招生专业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拟招生导师 |
000不区分院系所 |
16人 |
|
|
0708 地球物理学 |
7人 |
|
|
070801固体地球物理学 |
|
|
|
_ 01地震学 |
3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地球物理学基础或802地震学 |
张元生 王庆良 万永革 |
_ 02 电磁学 |
1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3电动力学或804电磁场理论 |
杜学彬 |
_ 03 地电学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3电动力学或804电场理论 |
杜学彬 | |
_ 04 地球内部物理学 |
2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地球物理学基础 |
沈旭章 徐朝繁 |
_ 05地震综合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 |
1人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801地球物理学基础或802地震学 |
杨立明 |
0709地质学 |
9人 |
|
|
070904构造地质学 |
|
|
|
_ 01结构抗震 |
1人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01结构力学 |
石玉成 |
_ 02岩土地震工程 |
3人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02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或903工程地质学 |
吴志坚 袁中夏 孙军杰 |
_ 03 活动构造 |
4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04构造地质学 |
袁道阳 何文贵 刘洪春 沈 军 |
070905第四纪地质学 |
|
|
|
_ 01历史与考古地震 |
1人 |
①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2数学二④904构造地质学 |
郭安宁 |
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报考我所!
学校代码:85403 邮编:730000
地 址:兰州市东岗西路450号 电话:0931-8272399
联系部门: 兰州地震研究所研招办 传真:0931-8275261
联系人:
二〇一一年九月八日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12年我院计划招收研究生30名。具体招生计划数以最终国家下达计划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考生通过互联网登陆报名网站(网址:http://yz.chsi.com.cn),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报名:在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内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到各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相。
四、考生资格审查
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五、初试与复试
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三个专业2012年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外语为全国统考,专业基础综合为我院自行命题。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还须进行专项运动技能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还将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以上方可录取。复试时间、地点、考试科目待初试成绩公布后通知考生(可在网上获取信息)。
六、其它
1、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2、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否则将影响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单位代码:10242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号 邮政编码:150008
联系部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生办
电话:0451-82708156(传真)
E-mail:wang-hai-liang@163.com 网址:http://www.hrbipe.edu.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
招生人数 |
初 试 科 目 |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02.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 03.竞技体育管理 04.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05.滑雪旅游 |
7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体育保健学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02.速度滑冰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滑雪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4.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5.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6.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7.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8.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9.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0.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2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
各学科专业参考书目录
专业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出版社及版次 |
作者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体育基本理论 及体育管理学 |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
周西宽主编 |
《实用体育管理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 ||
运动人体科学 |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解剖学 |
《运动生理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运动解剖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训练学 |
《运动生理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运动训练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12年我院计划招收研究生30名。具体招生计划数以最终国家下达计划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报名方式、时间及地点
1、网上报名:报名时间以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为准。考生通过互联网登陆报名网站(网址:http://yz.chsi.com.cn),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
2、现场确认报名:在教育部统一规定时间内考生携带有效身份证件、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到各省级招办指定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并进行缴费、照相。
四、考生资格审查
我院将在复试时对考生学历证书、学生证等报名材料原件及考生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教育部规定者,不予复试。
对弄虚作假者(含推免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录取资格、入学资格或学籍。
五、初试与复试
我院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三个专业2012年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3门:政治、外语为全国统考,专业基础综合为我院自行命题。复试时进行专业笔试和面试,英语听力口语测试,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还须进行专项运动技能考试,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还将进行身体素质测试(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不计入复试总成绩)。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笔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以上方可录取。复试时间、地点、考试科目待初试成绩公布后通知考生(可在网上获取信息)。
六、其它
1、考生报名时不再出具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证明材料。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招生单位无法调取考生档案,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我院不承担责任。
2、考生请在网上准确、详细填报本人的通讯地址和联系方式。否则将影响准考证、录取通知书及时递达。
哈尔滨体育学院2012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单位代码:10242 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大成街1号 邮政编码:150008
联系部门:哈尔滨体育学院招生办
电话:0451-82708156(传真)
E-mail:wang-hai-liang@163.com 网址:http://www.hrbipe.edu.cn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代码、名称 |
招生人数 |
初 试 科 目 |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02.社会体育理论与实践 03.竞技体育管理 04.体育产业经营管理 05.滑雪旅游 |
7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611体育基本理论及体育管理学 |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体育保健学 |
3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612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解剖学 |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冬季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理论与实践 02.速度滑冰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3.滑雪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4.田径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5.篮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6.排球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7.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8.艺术体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09.健美操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10.武术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 |
20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 ③613运动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 |
各学科专业参考书目录
专业 |
考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出版社及版次 |
作者 |
体育人文社会学 |
体育基本理论 及体育管理学 |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
周西宽主编 |
《实用体育管理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版 |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审定 | ||
运动人体科学 |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解剖学 |
《运动生理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运动解剖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运动生理学 及运动训练学 |
《运动生理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版 |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运动训练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
全国体院通用教材 |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2年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学 校 概 况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的安徽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1958年,郭沫若先生亲题校名。学校座落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学校设南、北两个校区,校园环境优雅,是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安全文明校园、合肥市花园单位。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省级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单位、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安徽省毕业生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高校后勤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设有14个教学系(院),现有49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管、理、文、法等八大学科门类。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5000多人,研究生400人,继续教育在籍学生10000余人。教职工11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3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400人,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导师90多人。 学校现有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工程力学二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材料工程2个领域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4个教育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图书馆面积 学校在建筑与地下空间结构、工程防灾和减灾技术、徽派建筑、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技术、先进建筑材料以及水污染控制等重点领域,开展重大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为推动区域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发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级课题近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5项;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多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土木工程等6个土建类专业全部通过国家高等学校专业教育评估。 学校现有建筑节能研究院、建筑科学研究中心、徽派建筑研究所等23个科研机构,拥有建筑设计研究院(甲级)、规划设计研究院(甲级)、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乙级)、装饰工程公司(设计甲级、施工一级)、新材料技术防水工程公司(二级)、质量检测公司等校办产业,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基地。 学校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已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美国休斯顿大学明湖分校、韩国韩瑞大学、韩国顺天乡大学等,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在学生联合培养、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学校坚持“进德、弘毅、博学、善建”的校训,坚持“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依托建筑业、服务城镇化”的办学定位和“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的办学理念,秉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办学传统,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把学校建成一所“高水平有特色建筑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热烈欢迎有志青年报考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研究生! 二、招 生 章 程 学校2012年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240名(最终的计划以教育部下达指标为准),其中学术型学位硕士研究生160人,另外招收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材料学领域)80名。 一、培养目标 1、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爱国守法,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本门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管理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一种职业学位,它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但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二、报考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报考我校学术型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参加国家组织的硕士研究生全国统一入学考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6、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 三、报名方法、时间、地点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区、市)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手续。 (一)网上报名:报考2012年硕士生一律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1.网上报名日期: 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为 2.考生自行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本人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凡不按要求报名、网报信息误填、错填或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在上述报名日期内,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 3.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时注意事项: (1)考生只填报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进入复试基本分数要求后,考生可通过学校研究生处网页或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学校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根据自己的成绩再填报调剂志愿。 (2)考生要准确填写个人信息,对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规、作弊所受处罚情况。 (3)所有非应届毕业生需在网报备注栏内填写本人毕业证书编号、学位证书编号;应届本科毕业生需填写本人学号。 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对各类证书编号予以网上核查。如考生在报名时采取弄虚作假手段而取得报考、录取资格的,一经发现,不论进入招生工作的哪一阶段,均取消其资格,并采取通知所在单位(就读院校)等形式予以公告。 (4)考生需填写完整联系方式,包括:本人固定电话、本人移动电话等;完整的通讯地址(含省、市(县)、单位、邮箱号等)、邮政编码。因考生联系方式不全、变更或错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二)、现场确认 1、现场确认时间: 2、现场确认内容: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考生所在地高校招生办设置的报考点办理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现场图像采集、交纳报名费等手续。 3.现场确认程序 (1)考生提交本人有效身份证件(限“居民身份证”、“军官证”、“文职干部证”、“军校学员证”)、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凭已经取得的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办理网上报名现场确认手续。 考生本人对网上报名信息要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2)考生按规定缴纳报考费(考生办理报考手续缴纳报考费后,不再退还)。 (3)报考点按规定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四、考试 1、初试日期与地点: (1)时间: (2)地点:在考生所在省市招生办确定的初试地点考试。 2、初试科目: 我校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为4门(详见学校研究生处网页招生简章附件1、附件2),各科考试时间为3小时(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景观规划设计为6小时),其中政治理论、外国语的满分值各为100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满分值各为150分。 3、复试:初试合格的考生,参加学校组织的统一复试。复试的时间、地点、科目另行通知。复试科目考试形式及具体内容由学校根据各专业的培养要求,结合其它知识和能力的考核决定(复试课程及参考书目见附件)。 五、录取 1、根据考生入学考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和业务素质择优录取。考生入学时须进行体格检查,未达到高校体检标准者,取消入学资格。 2、凡属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的考生,在正式录取之前,须由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及拟录取的研究生三方签订自筹经费或委托培养协议书。 六、学习年限 学校招收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脱产攻读学位。 注:以上招生简章内容若与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今后颁布的规定有不符之处,须按国家有关部门及教育部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通讯地址:合肥市金寨路856号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邮政编码:230022; 单位代码:10878; 联系电话:0551—3513085; 联系人: Email:xkb@aiai.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