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院校资讯 > 正文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25年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聚焦‘数字人文与区域发展’融合,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5-09-07

2025年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宣布推出‘数字人文与区域发展’研究生培养创新计划,这一举措迅速成为学术界和区域发展领域的热点新闻。该计划旨在利用数字技术推动人文社科研究与区域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计划核心内容与创新点

根据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5年研究生培养改革方案》,该计划包括以下关键要素:

  1. 跨学科课程整合

  • 开设‘数字技术+人文社科’核心课程,涵盖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应用、区域经济学等

  • 必修课程包括《数字人文导论》和《成渝经济圈发展研究》,强化实践导向

  • 开发20余门特色选修课,如《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智慧城市与社会治理》

  1. 双导师制与产学研合作

  • 为研究生配备学术导师和行业导师,来自高校、政府和企业界

  • 建立与四川省发改委、成都市政府的合作平台,推动实地调研和项目实践

  • 首批合作单位包括腾讯成都研究院、四川大学等,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

  1. 科研与服务平台建设

  • 整合院内数字人文实验室和区域发展研究中心资源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究生参与‘数字成渝’相关课题,如交通一体化、文化传承创新

  • 与本地企业共建数据共享平台,促进研究成果转化

  1. 学位与评价机制改革

  • 引入实践报告和项目成果作为学位论文替代选项

  • 建立跨学科学位评审委员会,确保培养质量

  • 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论文或参与政策咨询报告

二、背景与战略意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张伟表示:‘在数字时代,人文社科研究必须拥抱技术变革。这项改革是响应国家‘数字中国’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培养既懂技术又懂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数据显示,近年来四川省数字产业增长率超过15%,但高端人才缺口仍较大。此计划有望缓解这一矛盾,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三、各方反响与评价

计划公布后,引发广泛关注:

  1. 学生反馈

  • 研究生王同学:‘课程设置很实用,能直接应用到区域发展中,就业前景看好。’

  • 新生李同学:‘需要加强数字技能学习,但学院提供免费培训,支持很到位。’

  1. 教师观点

  • 经济学教授刘老师:‘促进学术与实务结合,输出更多接地气的研究成果。’

  • 数字人文专家陈老师:‘推动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具有文化传承和创新双重意义。’

  1. 社会与企业界

  • 成都市科技局官员:‘契合地方发展需求,有望成为人才孵化基地。’

  • 本地企业代表:‘急需这类人才,我们计划增加招聘名额。’

四、支持措施与实施保障

为确保计划顺利推进,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推出多项配套政策:

  1. 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课程开发和奖学金

  2. 建设数字技术实训中心,提供软硬件支持

  3. 与国内外高校开展交换项目,拓宽国际视野

  4. 建立快速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培养方案

五、未来展望与挑战

根据规划,到2026年,该计划将覆盖全院研究生,并逐步扩展到其他社科机构。预计到2028年,形成可复制的‘数字+区域’培养模式。

专家认为,此改革有助于提升四川省社科研究的应用价值,但面临师资整合、课程标准化等挑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探索,或将为全国地方社科院研究生教育提供新范式。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