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院校资讯 > 正文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聚焦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培养新时代工程技术人才

2025-08-13

近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二工大”)在研究生教育领域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特别是在智能制造和数字化转型方面,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工程技术人才。这些改革措施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

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上海二工大研究生院近期发布了《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研究生培养计划》,该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课程体系创新

  • 增设《智能制造系统》、《工业大数据分析》等前沿课程

  • 强化实践环节,与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学习

  • 引入虚拟仿真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1. 导师团队建设

  • 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兼职导师,实行双导师制

  • 加强导师培训,提升指导能力

  • 建立导师评价机制,确保培养质量

  1. 科研平台共享

  • 整合校内实验室资源,建设智能制造创新中心

  • 与知名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如与上海电气合作的“智能装备实验室”

  • 设立专项基金,支持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

二、改革的背景与意义

上海二工大校长俞涛教授指出:“随着全球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培养具备智能制造和数字化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正是为了响应这一趋势,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据统计,近年来智能制造领域的就业需求持续增长,但相关人才供给不足。上海二工大的这一改革有望缓解这一矛盾,为行业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三、师生与社会的反响

该计划公布后,在校内外引起了热烈反响:

  1. 学生群体

  • 机械工程学院研究生张同学:“新的课程设置更贴近行业需求,对未来就业很有帮助。”

  • 电子信息学院研究生李同学:“双导师制让我们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技能。”

  1. 教师群体

  • 智能制造研究所王教授:“改革将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 计算机学院刘教授:“数字化转型是未来的方向,我们的教学也要紧跟时代步伐。”

  1. 企业界

  • 某智能制造企业人力资源总监:“我们非常欢迎这种改革,希望与学校开展更多合作。”

  • 行业协会代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值得推广。”

四、配套支持措施

为确保改革顺利实施,上海二工大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

  1. 设立专项奖学金,鼓励优秀研究生

  2. 建设数字化教学平台,提升教学资源

  3. 加强国际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经验

  4. 建立校企合作基地,提供实习机会

五、未来展望

上海二工大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智能制造与数字化转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推广到更多学科领域,形成完整的培养体系。研究生院院长陈东辉表示:“我们将持续优化培养方案,确保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程技术人才。”

教育专家认为,上海二工大的这一改革不仅提升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生教育将面临更多挑战和机遇,上海二工大的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