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 文章列表

浙江财经学院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浙江财经学院概况

 

浙江财经学院地处经济发达、风景优美的浙江省杭州市,是一所教学严谨、管理规范、学风良好的高等学府。学校始建于1974年,1991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顺利通过国家教委组织的教学评价,200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荣获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体,经、管、文、法、理、工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特色明显,教育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省属财经院校。为浙江省培养与输送的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总数居全省高校首位,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点覆盖面居浙江省属高校前茅。

学校占地1430余亩,分下沙和文华两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16000余人。拥有财政学、产业经济学、会计学、金融学和企业管理等5个省级重点学科。学校下设11个二级学院、1个教学部、1个独立学院和1个成人教育学院,共有37个本科专业,1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硕士点布局涵盖了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和人文科学等三大学科门类。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3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800余人,具有正高职称教师110余人(兼职博士生导师7人),副高职称教师270余人,70%的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现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0人,省“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18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科技人员2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1人,有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致力于学术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年来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近40项,省部级项目200余项。先后有4人次获得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著作奖或论文奖,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哲学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国内权威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得国家和省级奖励近40项,为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2001年荣获教育部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浙江财经学院政府管制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和“产业经济学学科”分别被确立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浙江省省属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学校编辑出版的学报《财经论丛》是全国中文类和经济类核心期刊。

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德国、爱尔兰、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30多所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协作关系,并已获得招收留学生资格,开展了留学生教育。

浙江财经学院是一所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兴高等学府。学校恪守“进德修业、与时偕行”之校训,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依法治校、民主决策、尊重人才、教授治学,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改革求创新,以特色求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着力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浙江社会经济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高层次、综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学习年限

2.5

三、招生专业及招生名额

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四、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 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 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099 1 日,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在所报专业专升本或参加自学考试本科段,取得大学本科课程合格成绩5门以上(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

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含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5 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6)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3.年龄一般不超过 40 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卫生部规定的体检要求。

五、报名方式

1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将继续采用网上报名方式,考生首先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地址http://yz.chsi.com.cn;教育网地址http://yz.chsi.cn)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网上报名系统”,然后点击“进入网上报名”,并按要求完成网上报名操作。考生必须认真阅读教育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和我校发布的相关公告。网上报名后考生本人还必须到报名点进行现场电子摄像与本人签字确认网报信息。

2.具体的网上报名时间和现场确认时间以教育部通知为准。报名点由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确定。

六、初试

1.时间:初试日期由教育部规定。

2.地点:由考生所在省(市、自治区)教育考试院确定。

3.科目: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业务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七、复试

1.复试时间、地点、科目、方式由我校确定。

2.为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择优录取,我校研究生入学考试实行差额复试,具体办法以浙江财经学院研究生部网站2009年复试公告为准。

3.复试环节各专业均需笔试一门专业课(详见招生专业目录)。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在复试时还需加试两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八、体格检查

考生根据复试的通知,到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格检查。

九、录取

根据“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的原则进行录取。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可被录取为国家计划内硕士生(即公费生)或国家计划外硕士生(即自费生)。其中,国家计划内招生分定向或非定向两类,国家计划外招生分委托培养与自筹经费两类。招收定向、委托、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均须签订培养协议书。

十、学习期间待遇

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入学后均享受公费生待遇。

按教育部和财政部有关研究生奖学金制度的试行办法,非定向和自筹经费硕士生在学期间可享受普通奖学金。同时,我校还为表彰优秀研究生设立了多种奖学金。贫困生在我校学习期间可申请助学贷款,并优先申请研究生“三助”岗位。

此外,正泰集团和浙江中汇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分别在我校研究生中设立了正泰奖学金和中汇奖学金,用于奖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实践中表现突出、有较强的科研能力的优秀研究生。

十一、就业

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毕业后,必须回定向或委托单位工作。非定向、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后,采取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可按政策予以推荐。

十二、其它

1.现役军人报考硕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2.招收港、澳、台人士和外国来华留学硕士生的具体办法另订。

3.详细情况可查询浙江财经学院研究生部网站。

    址:杭州下沙高教园区学源街18

    编:310018

招生热线:057186754519  057187557338  057186754626(传真)

电子邮箱:yjszs@zufe.edu.cn

    址:http://yjs.zufe.edu.cn

十三、若教育部对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有变化,按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执行。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介绍

 

020203 财政学

财政学是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和国家特色专业,《财政学》课程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税制》课程为省级精品课程。该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地方财政、地方税体系、所得税理论与政策研究等领域居国内先进水平,在全国同类财经院校中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13人。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近年来先后在《经济研究》、《政治学研究》、《财政研究》、《税务研究》等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部,教材13部,获省部级奖10多项,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并有多项科研成果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纳。

 

120401行政管理

行政管理学为校级重点学科,注重学科前沿理论,融合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知识,力求视野开阔、理论深厚、基础扎实。在政府管制研究和行政文化建设研究领域形成了特色和优势。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3人,博士4人。近年来承担《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机制的研究》、《政治知识化与科学执政模式建设研究》等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以上课题1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

 

120404 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致力于培养系统掌握当代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运用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社会保障理论和政策、从事社会保障管理、设计社会保障政策和方案,并且能够把握国际国内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与发展前沿的高层次专业人才。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近年来先后完成或在研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出版学术专著7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120201 会计学

会计学科是浙江省唯一的A类会计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浙江省重点专业。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在会计准则、公司理财、审计理论与方法、法务会计等领域已形成特色。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35人,博士26人。主持国家级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其他各类课题100余项,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0余篇,出版各类学术著作20余部及浙江省规划教材10余部,获省部级奖、高校人文社科奖以及其他各类科研奖70余项。

 

020204 金融学

金融学专业作为浙江省重点专业,是我校首批硕士点之一,2004年金融学科被批准为浙江省重点学科,主干课程货币银行学被确定为省级精品课程。学院在资本市场运营、商业银行管理、国际金融、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在省内外有较大影响,部分研究成果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22人,博士29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3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入选8人。近三年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在《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管理科学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等国家权威性经济管理类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出版论著10部,部分优秀成果被国际ISTPEI等检索收录。

 

120202 企业管理

企业管理学科是浙江省重点学科,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为研究平台,侧重对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旅游规划与管理、房地产企业与项目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快乐理论、人本经济理论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29人,博士48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5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21项,成果转让5项,被采纳成果14项。近年来先后在《哲学研究》、《管理世界》、《新华文摘》、《中国工业经济》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出版专著16部、教材8部,获省部级奖8项。

 


020103 经济史

经济史是校级A类重点学科,为我校首批硕士学位点之一。该专业结合时代特性研究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在中国近代经济史、浙江民营经济史、近现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等领域的研究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博士3人。承担科研项目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项。

 

020104 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课程是省级精品课程。该学科在转型经济理论的研究中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制度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企业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已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9人,博士10人。承担科研项目20余项。近年来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经济学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著作12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5项。

 

020202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校级重点学科,近年来在学科与学位点建设、专业建设、梯队培养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发展成效。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梯队主力是博士博士后出站人员。该专业特色明显,近三年来围绕城市化及城市经营、城市群经济、区域现代化和区域土地管理等研究领域,完成了国家社科规划、科技部和教育部等项目的研究课题,承担了一批跨区域的招标课题和省部级项目。在《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经济学家》等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020205 产业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是浙江省A类重点学科,浙江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业经济学课程是国家级精品课程。本学科在垄断性产业的政府管制等领域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学科带头人王俊豪教授先后获 “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和 “薛暮桥价格研究奖”。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3人,博士20人。近几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50余篇,出版著作20余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10余项。

 

030107 经济法学

经济法学专业为校级重点学科,以经济法基础理论、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为主要研究方向,研究水平省内领先。现有教授5人,副教授2人,博士3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入选4人,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近年来,在《中国法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6部,教材22部,承担科研项目70余项,其中省部级项目19项,有10余项课题成果被采用,获省部级等各项科研成果奖励29项。

 

010105 伦理学

伦理学学科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在中西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公共伦理、经济伦理等领域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本学科已形成一个由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融贯中西古今、结构合理、各具特色和专长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8人。近三年来共出版专著6部,在《哲学研究》、《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

 


03050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主要研究如何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这一问题,形成了有一定特色的研究成果。该学科已形成一个以中青年学者为主体的、在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术群体与学科梯队,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9人,博士4人。目前承担科研项目1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8项。最近5年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8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

 

050103 汉语言文字学

汉语言文字学为校级A类重点学科,建有浙江财经学院语言文字研究所。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富。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5人,博士9人。在《中国语文》、《语言研究》、《古汉语研究》、《方言》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2部,获省厅级奖励10项。完成或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3项。中外比较、古今比较、普通话与方言比较、方言与方言比较,构成我校汉语言文字学跨语言跨文化的研究特色,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英语语言文学为校级重点学科,已在英语国家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语对比研究、修辞学、英语教学理论等主要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该专业现有教授7人,副教授20人,博士8人。近三年来先后在《外国文学》、《中国翻译》、《外语学刊》、《外语教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译著10部,专著5部。

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01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0571-86735880

020203财政学

01 财政理论与政策

02 税收理论与政策

03 地方财政

04 税收筹划

 

 

 

30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财政学

 

 

 

同等学力加试:

中国税制

财政支出学

 

 

 

 

120401行政管理

01 政府管制理论与政策

02 公共组织财务管理

03 行政管理理论与政策

 

 

14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公共管理学

④公共政策学

复试:政治学

 

 

 

同等学力加试:

①行政管理学

②西方行政思想史

 

120404社会保障

01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02 农村社会保障

03 劳动安全与工伤保险

 

 

13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公共管理学

④公共政策学

复试:社会保障学

 

同等学力加试:

西方经济学

社会学概论

 

002会计学院

0571-8755709687557093

120201会计学

01 会计理论与方法

02 成本管理会计

03 税务会计

04 审计理论与方法

05 公司理财

 

 

 

43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复试:会计学

 

 

同等学力加试:

财务管理学

审计学

 

 

003金融学院

0571-87557108

020204金融学

01 资本市场运营

02 商业银行管理

03 金融工程与金融风险管理

04 国际金融

 

 

43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金融学

 

同等学力加试:

金融市场学

国际金融

004工商管理学院(0571-87557117

120202企业管理

01 人力资源管理

02 公司战略管理

03 市场营销管理

04 旅游规划与管理

05 房地产企业与项目管理

 

 

 

31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管理学

复试:企业管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

微观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

005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0571-86735441

020103经济史

01 中国转型经济研究

02 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研究

03 浙江民营经济研究

 

 

6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中国近代经济史

 

 

 

同等学力加试:

发展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020104西方经济学

01 转型经济学

02 企业理论

03 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11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经济学说史

 

 

 

同等学力加试:

①经济学流派

新制度经济学

 

 

 

020202区域经济学

01 城市经营与管治

02 区域现代化与都市区发展

03 区域土地资源管理

 

 

 

12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区域分析与规划

 

 

同等学力加试:

①区域经济学

城市地理学

 

 

 

020205产业经济学

01 产业组织与竞争战略

02 产业结构理论与政策

03 产业布局与地区经济结构

 

 

32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数学三

④经济学

复试:产业经济学

 

 

同等学力加试:

企业理论

管制经济学

006法学院

0571-8755717286754658

030107经济法学

01 经济法基础理论

02 市场规制法

03 宏观调控法

 

 

 

12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

③法学综合(法理学、宪法学、民法学、商法学、民事诉讼法学)

④经济法学

复试:经济法基础理论

 

 

同等学力加试:

①民法学

②法理学

007人文学院

0571-86735882

010105伦理学

01中西伦理思想与当代中国道德建设

02 经济伦理

03 公共伦理

 

 

 

 

 

 

12

 

政治理论

英语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伦理学原理

复试(任选一门):西方哲学史(古、近代部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部分)

 

 

 

同等学力加试:

思想道德修养

法律基础教程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成果研究

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实践研究

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研究

 

11

 

①政治理论

英语

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基本成果

复试:中共党史

 

 

同等学力加试: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01 汉语方言学

02 汉语国际传播

03 近代汉语

 

 

11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或日语

③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

④古代汉语

复试:专业写作

 

同等学力加试:

①中国古代文学

②中国现代文学

008外国语学院0571-87557425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01 英语国家文学

02 英语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03 翻译理论与实践

 

 

 

 

12

 

①政治理论

②二外(日语或法语)

③综合英语

④专业综合

复试:专业综合

 

同等学力加试:

①基础英语

②翻译实践

 

 

* 表中招生人数根据2008年招生人数测算,实际招生数以2009年国家招生计划下达人数为准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业务课参考书目

 

020203 财政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财政学》,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财政学》,张雷宝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中国税制》,沈玉平、吴利群主编,浙江科技出版社,2004年。

 科目2:《财政支出学》,丛树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20401行政管理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二版),陈振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公共政策学》,宁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复试参考书目

《政治学概论》,孙关宏、胡雨春,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行政管理学概论》(第二版),张国庆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科目2:《西方行政思想史》,丁煌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0404社会保障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原理》(第二版),陈振明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公共政策学》,宁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3.复试参考书目

《社会保障概论》(修订版),孙光德、董克用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科目2《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0201会计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管理学》(第七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复试参考书目

《财务会计》,赵敏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财务管理学》,王庆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科目2:《审计学》,朱荣恩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020204金融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金融学》精编版黄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金融市场学》,张亦春、郑振龙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科目2:《国际金融》,姜波克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0202企业管理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管理学》(第七版),(美)斯蒂芬·P·罗宾斯  玛丽·库尔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复试参考书目

《企业管理概论》(第三版), 尤建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科目2:《市场营销学》,吴建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020103经济史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出版社,赵津编著,2006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发展经济学》,谭崇台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年。

科目2区域经济学》,冯云廷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

 

 

020104西方经济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经济学说史教程》(第二版),陈孟熙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第一版),张世晴、耿作石,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科目2

《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程恩富、胡乐明主编,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年。

 

 

020202区域经济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区域分析与规划》(第一版),崔功豪、魏清泉、陈宗兴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或其他同类教材)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区域经济学》(第一版),郝寿义、安虎森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或其他同类教材)科目2《城市地理学》,许学强、周一星、宁越敏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020205产业经济学

1.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或其他最新版本。

2.复试参考书目

《现代产业经济学》,王俊豪主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

3.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企业理论》,张仁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科目2《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王俊豪主编,商务印书馆,2001年。

 

 

030107经济法学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①《法理学》(第三版),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②《宪法学》(第二版),周叶中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民法学》(第三版),魏振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商法》,范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经济法》(第三版),杨紫煊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3.复试参考书目

《经济法》,同上。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民法学》,同上。

科目2:《法理学》,同上。

 

 

010105伦理学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叶敦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伦理学原理》,罗国杰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

3.复试参考书目

①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或其它同类教材)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思想道德修养》,罗国杰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科目2:《法律基础教程》,谷春德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0305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3.复试参考书目

《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1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全国高校“两课”示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科目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本书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050103汉语言文字学

1.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现代汉语》(增订本),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

3.复试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增订本),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王力主编,中华书局1999年。

③《语言学纲要》,叶蜚声、徐通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4.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科目2:《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晓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050201英语语言文学

1.二外参考书目

二外日语:《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日本光村图书出版株式会社编,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年。

二外法语:《大学法语简明教程》,薛建成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2.业务课一参考书目

《高级英语上、下册》,张汉熙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3.业务课二参考书目

《英国文学选读》,王守仁主编,高等教育出社,2005年。

《美国文学选读》,陶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③《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戴炜栋、何兆熊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④《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

4.复试参考书目

同业务课二。

5.加试参考书目

科目1:同业务课一。

科目2:《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著,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年。

 

2009年山西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人数

我院2009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规模数为50名(实际招生规模按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计划执行),包括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生,面向全国招收有志于中医药科学事业的报考青年。

二、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往届本科毕业生。

3、同等学力人员需具备以下条件:

1)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当年91日),除参加统一科目的考试外,还须在复试时加试两门所报专业的本科阶段主干课程,加试科目在复试时通知考生。录取后培养方式为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

2) 核心刊物发表中医药类专业文章至少一篇;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态符合国家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报名

1、报名形式:全国统一网上报名和现场报名相结合。

2、报名时间:2008年10月10日--31日 9:00--22:00

             应届本科生可提前报名:2008年9月18日--24日

3、报名地点:

网上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上报名程序请考生密切留意有关通知;现场报名地点由各省市招生办公室指定。

4、报名注意事项

1)备注栏填写所报考研究方向;

2)考生必须如实、准确填写报名信息,不得弄虚作假,一旦发现考生提交的报名信息不实或有误,影响正常考试和录取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四、考试科目

1、初试根据国家教育部规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考试科目为三门:政治(满分100分)、外语(英语,满分100分)、专业基础综合(满分300分):中医综合(涵盖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具体内容以2009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考试大纲为准。

2、复试要求及内容

1)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初试分数线要求;

2)考生资格认定合格;

3)体检合格;

4)复试包括:(1)专业课笔试考试:我院按照二级学科专业命题;(2专业与综合素质面试;3)英语口语、听力测试;(4)同等学力考生需加试两门本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课程在复试通知中注明。

五、考试时间

初试:20091月10日--11日

复试:20094月(具体时间以复试通知为准)

六、培养经费及学习期间待遇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包括:计划内(非定向)研究生、计划外(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

1、对第一志愿考生优先考虑公费指标,鼓励优秀本科生第一志愿报考山西中医学院。

2、国家计划内非定向硕士生,培养经费及学习期间待遇按当年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3、委托培养硕士生,在学期间的工资、医疗费等其他福利待遇由考生单位负责,并向我院交纳委托培养费每人每年8000元。

4、自筹经费硕士生每人每年缴纳培养费8000元,自筹经费生不发放生活补贴,但户口、党团关系、人事档案等可迁来我校。

5、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硕士生在录取前须签订协议书。

6、研究生就读期间,须按规定缴纳住宿费。

7、学校设有各类奖、助学金,学校拨出专款设立研究生“助教、助研、助管”三助岗位,为经济困难的同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七、山西中医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

联系部门:山西中医学院研究生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行政楼409):

联系地址:太原市晋祠路一段89号  邮编:030024  联系人:李老师 薛老师

联系电话(传真):0351--2272115

院系所、专业、研究方向、科目组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专业课考试科目(复试)

参考书目(复试)

000不区分院系所

50

 

 

 

 

 

 

100502中医临床基础

20

101政治理论②201英语③307中医综合

伤寒论

金匮要略

温病学

1、《伤寒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熊曼琪

2、《金匮要略》人民卫生出版社

黄仰模

3、《温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杨进

4、《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石学敏

5、《内经》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王庆其

6、《中医诊断》 科学出版社  王忆勤

7、《中医内科》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周仲瑛

8、《医古文》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蒋力生

9、《中医各家学说》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严世芸

10、《中医基础理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孙广仁

11、《针灸治疗学》  中国中医药 王启才

 

 

_ 01经典方证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同等学力加试2门专业课

中医诊断学

中医内科

_ 02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研究

 

_ 03外感热病临床与实验研究

 

_ 04经方临床应用及其机理研究

 

 

 

100503中医医史文献

10

内经

 

 

_ 01中国传统文化与黄帝内经研究

 

同等学力加试2门专业课

医古文

中医各家学说

_ 02《内经》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

 

_ 03中医药文献资源信息化、数字化

 

_ 04中医学术发展规律及流派研究

 

 

 

100512针灸推拿学

20

针灸学

 

 

 

_ 01针刺效应的基础研究

 

同等学力加试2门专业课

中医基础理论

针灸治疗学

_ 02腧穴配伍作用的研究

 

_ 03腧穴诊断技术的研究

 

_ 04“新九针”的开发应用研究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二○○九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介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简称日化院)是我国最早从事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研究开发的部属科研机构。它是由解放前的中央工业试验所(上海)几经变迁,59年迁至北京,63年定名重组,69年迁至太原而成。全院占地82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
全院现有职工48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6人。技术人员中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6人。1995年以来日化院多次获科技部、轻工业部(中国轻工总会)和山西省“科技先进单位”称号。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山西省评为经济结构调整先进单位。
全院设有四个工程研究部、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中心、市场贸易部和其它配套部门。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及洗涤剂标准化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表面活性剂专业委员会均设在日化院。日化院直属单位有:中国日化院上海分院(上海金山)上海发凯化工公司以及太原发凯化工公司。
日化院作为我国较早从事研究生培养的科研院所,具有独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联合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每年招收应用化学、工业催化专业12-14人,目前读人数为硕士生36人,博士生10人。日化院同时具有乙级工程咨询、乙级工程设计资格和一、二类压力容器的设计权。编辑出版的《日用化学工业》、《日用化学品科学》已向国内外发行多年,其主要学术论文均为《美国化学文摘》(CA)等杂志收录。 在科研硬件设施方面,日化院拥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和测试手段,拥有近百台套本专业的试验装备和成套中试设备,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设施。图书馆馆藏图书10万余册,各种资料4000余种、期刊45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百余种,是国内收藏日化行业图书资料最早最全的专业图书馆,新近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可利用Internet网进行资料联机查询。
在科学研究方面, “九五”以来,有18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获部、省以上各种奖励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多部专著。日化院十分重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及科技市场的开发。“九五”以来与国内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家企业签订了“四技”合同近400个,其中70%以上的合同使日化院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得到应用,为我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日化院始终注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独联体、捷克、巴基斯坦、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往来。在与国外技术合作中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积极支持。先后派遣了出国考察或出席国际会议以及进修、留学人员200多人次。同时也邀请了数十位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和短期工作并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个代表团。从1990起日化院先后在太原、上海、西安、南京、杭州、成都、深圳、广州、上海举办了九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与会者除国内各大公司、高校、院所代表外,还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地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近期日化院正在同美国、英国、丹麦、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有关公司进行合作,在表面活性剂/洗涤剂领域共同进行开发与研究。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正在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具有一流科研水平的现代科技型企业,热忱欢迎有志于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研究开发的人士报考我院硕士学位研究生。
                                            说  明
1、日化院09年招收14名研究生(其中有2名自费生),专业为应用化学10人、工业催化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8人。目标是培养在表面活性剂合成、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化学工程等专业方面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专门人才。
2、对同等学力报考者,在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专业要求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3、研究生毕业后,除委培生、定向生外,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面向全国择业;
4、单位名称: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单位代码:83704
   地   址: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邮政编码:030001
   联系电话:0351—2023734           联系人:张玉荣
   电子邮件:zyr031024@163.com
   网址:www.ridci.cn
5、硕士生考试科目参考书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 徐寿昌编      高教出版社出版
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编    高教出版社出版
化工原理 天津大学编    天津科技出版社
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编    高教出版社出版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二○○九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应用化学(081704)               10人
1、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与工程   ①政治 ②英语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有机化学或化工原理
2、表面活性剂应用工艺与工程   ①政治 ②英语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有机化学或化工原理
3、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的物理化学  ①政治 ②英语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有机化学或分析化学
4、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的分析化学  ①政治 ②英语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分析化学
工业催化(081705)               4人
1、表面活性剂工业催化            ① 政治 ②英语 ③数学二 ④有机化学或化工原理
2、新催化材料                      ① 政治 ②英语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化工原理



北京理工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欢迎各位有志青年报考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2009年我校将从多方面增加资金投入,实施新的研究生奖助学金资助体系,加大资助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研究生教育中的激励机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报考条件
    (一)参加全国统考,须符合下列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下列三种类型考生须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报考时必须已在国家核心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a)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月1日,下同);(b)国家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c)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
    (4)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5)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4. 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自筹经费研究生人员的年龄可适当放宽;
    5.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单独考试
    我校原则上接收与我校签定省校合作协议或人才培养协议的相关系统内的在职人员报考,详细的报考要求和报考专业见我校2009年单独考试招生简章。
    (三) “MBA”联考
    1. 符合(一)中第1、2、4、5各项的要求;
    2. 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四) 推荐免试
      推荐免试生须在2008年9月22日前与报考学院联系,具体要求见“北京理工大学接收外校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办法”(见后)。
二、报名
     1. 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提交报考信息和现场信息确认、交费、照相相结合的方式,所有报考人员(含推免生)都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时间内登录指定的网站进行报名,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凭报名号到报名点进行信息确认、交费和照相。报名的具体安排和要求请于9月中旬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查询。
     2. 网上报名时须按照规定选择报名点,强军计划、“MBA”联考、在京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和报考艺术学学科的考生必须选择北京理工大学报名点报名,推免生和在外埠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须选择推荐学校或当地省(市、区)招办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3. 考生须认真核对网上提交的报名信息并牢记网上报名生成的报名号和密码,如因提交信息有误产生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4. 报考人员的资格审查在复试时进行。考生在报名前须认真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被取消复试资格,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三、考试
     1. 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具体时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
     2. 初试地点:选择我校报名点的考生在我校参加考试;选择外埠报名点的考生在报名点指定的考试地点参加考试。
     3. 复试时间、地点、科目及方式由我校自定,在复试前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公布。对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我校的考生(不含MBA联考),在复试时需加试两门本科主干课程,并对其实验技能进行考查。
     4. 考生须在3月中下旬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查询复试的有关信息及安排,并在复试前通过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打印报考登记表,此表需在复试时交给报考学院。
     5.复试成绩不及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四、体格检查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具体时间、地点、要求在复试前见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站通知。
五、录取
     学校根据考生的初试成绩、复试成绩、思想政治表现、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
六、考前辅导及相关资料
     1. 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研辅导班。
     2. 我校研招办为考生提供过去两年部分专业课往届试卷,其中外国语学院的往届试卷不提供,详情请登录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我校研招办不提供业务课参考书目,考生可直接与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出版社联系购买。
     3.我校自命题考试科目大纲通过网络公布,考生可直接登录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
七、其它
     1. 我校的招生信息实行网上发布,考生的初试成绩单、报考登记表和选择北京理工大学报名点报考我校考生的准考证将由考生自行从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下载,我校将不再邮寄;选择外埠报名点报考我校考生的准考证将由研招办按照考生网上报名登记的地址邮寄给考生本人。
     2. 考生网上登记的地址或联系方式有变动时,应在2009年5月通过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的个人信息修改系统进行更新,具体更新时间见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通知。如因考生地址或联系方式不详等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
     3. 报考MBA联考青岛报考点的考生须在备用信息中填写“青岛”。
     4. 强军计划考生须在备用信息中注明考生单位所属大军区名称(如北京军区等)。
八、专业目录中公布的招生人数 (含推免生) 仅供参考,具体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确定。

九、本简章中如有内容与教育部最新政策相冲突,我校将按照教育部最新政策执行。

武汉大学2009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简章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重点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十大学科门类,有28个一级学科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3个学科专业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85个学科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29个,博士生导师1100余人,硕士生导师2200余人。

一、招生计划

2009年我校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5000人,各培养单位招生人数将在录取时根据国家下达的正式招生计划和考试情况做适当调整。我校参加“国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工作,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60名(专业不限),主要面向西部12个地区,按照“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要求,采取“自愿报考、统一考试、适当降分、单独统一划线”等特殊措施招收学生。

入学形式有统考、联考、推荐免试和单独考试(限集体报名)。

二、学习年限:实行以2年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最长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

三、报考条件

(一)统考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2年或2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200991,下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者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国家英语四级合格证书或英语四级成绩报告单(成绩在425分以上);

2)在省级及以上学术杂志上发表过2篇属于所报考的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其中第一作者的论文不少于1篇;

3)取得报考专业大学本科主干课程8门以上(必须由教务部门出具成绩证明或出具本科自学考试成绩通知单)。

同等学力考生不得跨学科、专业报考。

4. 自学考试考生、网络教育考生须拿到毕业证后方可报考。

(二)联考

1MBA联考”: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大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2.“法律硕士联考”:须符合统考报考条件的各项要求,同时在高校学习的专业必须为非法学专业。

(三)单独考试

 1.大学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并为本单位委托培养的在职人员。

 2.单独考试仅以对系统、行业、地区办班的形式对外招生。

(四)推荐免试生

关于我校接收推荐免试生的条件,请到研究生院网站(http://www.gs.whu.edu.cn)查询。

(五)其它要求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能报考委托培养硕士生。

3.在校研究生报考需征得所在学校同意。

4.考生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考生年龄不限。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

四、报名

1.考生报名前请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上述要求,报考资格审查将在报名及复试阶段进行。不符合报考条件者,将取消考试资格。

2.报名工作继续采用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具体时间、程序、地点请届时上网查询。

五、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

1.初试

1)初试时间:以教育部文件为准,具体时间和考场见《准考证》(外考点准考证一般提前一个月发放,本考点准考证一般提前半个月发放)。

2)初试科目:

除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及MBA以外,其他学科门类的初试科目均为四门。政治理论(100分)、外国语(100分,不含听力)、专业基础课(150分)、专业课(150分)。

按照教育部规定,从2009年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含软件工程)四门考试科目均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三个学科门类初试科目为三门(其中第三门满分为300分),其中历史学门类的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及医学门类的部分综合考试科目由我校自行命题,其余二级学科、专业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我校自行命题的医学类综合考试科目有以下六种:

①口腔综合:题型均为选择题,内容包括:口腔生物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材料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

②卫生综合:内容包括:卫生学、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

③生物综合:内容包括: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④医学综合:内容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

⑤药学综合:内容包括:药物分析、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

⑥护理综合:考试大纲由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医药科工作委员会编写。

初试所有科目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

2.复试

1)复试时间:20093月—4

2)复试内容:

①外语听力口语测试

②以专业课笔试、综合面试等形式对考生的学科背景、基本素质、操作技能、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

③对符合复试基本要求的同等学力考生须笔试两门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

复试具体时间和内容、形式以报考学院通知为准。

六、调剂复试

调剂复试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教育部文件和我校当年硕士生复试录取工作通知中的规定为准。

七、录取

1根据初试、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2.录取类别为“普通”、“委培”、“定向”(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和强军计划)。

3我校在复试阶段对考生进行体检,体检结果不符合标准者不予录取,

八、研究生奖助体系

1. 我校是实行培养机制改革的试点单位,有关研究生奖助体系具体内容及申请办法,见《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系列文件及政策解答》。

2.学校还可为困难学生协助办理助学贷款。

九、就业

按照“市场引导、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原则落实就业单位,委培及定向生回原委培、定向单位就业。

十、其他

1.继续接收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生,详情请上网查询(http://www.gs.whu.edu.cn

2.在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所有专业中实行“14硕博连读方案,学制5年。

3.我校将在网上及时发布研究生招生信息,请考生在初试、复试、录取等阶段随时上网查询(武汉大学网址:http//www.whu.edu.cn;或研究生院网址:http//www.gs.whu.edu.cn)。

4.考生可从网上下载《武汉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有关考试范围、参考书目等事宜请上相关学院网站查询或电话咨询。

5.未尽事宜请考生直接与报考学院联系。有关工作人员和电话附后,欢迎垂询。

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 校 概 况

    河南财经学院成立于1983年,是河南省省属唯一一所财经类本科院校。学科分布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6个学科门类。学校于1984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5年来向社会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办学条件  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27.78万平方米,2004年,经省政府批准,学校在郑州市郑东新区规划建设新校区。学校教学设施完备,现拥有各类实验室59个;图书馆建筑面积10612平方米,图书文献总量142万余册;建有外语调频发射台、英语自主学习机房、计算机网络系统等现代化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配备齐全;校园网设备先进;体育场馆总面积74765.07平方米,设施齐全,器材充足。

师资队伍  学校尊师重教,唯才是举,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有教职工1240人,其中专任教师777人,教授90人,副教授22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0人、硕士学位教师38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省管优秀专家12人,河南省555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2人,河南省创新人才、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66

学科专业  学校现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2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含MBA)。学校财经教育资源优势突出,基本形成了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有产业经济学、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会计学等4个省级重点学科,26个校级重点学科。

科学研究  学校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强化理论实际结合,积极开展地方性、应用性、政策性研究,科研实力和学术影响日益增强。近三年,学校获批的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18,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2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285,其中核心期刊100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290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励38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8项。李小建教授在国际著名期刊发表跨国公司与中国区域发展、欠发达农区发展的系列论文,引起国际同行关注;杨承训教授完成的《科技主导经济发展规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研究》等多项成果,受到中央高层和理论界广泛重视。学校主办的“河南经济论坛”、“博士论坛”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活跃学术气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建有河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经济研究中心”,设有58所研究机构。学报《经济经纬》连续多次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教学改革与建设  学校以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完善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加强多媒体教学建设,稳步推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精心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校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名牌(特色)专业建设点;8门省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优秀课程,3门省级网络课程;承担国家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3项。

人才培养与成效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余名。质量跟踪调查显示,毕业生在社会各界,特别在经济界有较大的影响,用人单位对历届毕业生的满意度达95%以上。学校享有“读经管专业,选财院;要经管人才,找财院”的良好社会声誉。

学校秉承“明德、博学、经世、笃行”的校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根植中原文化沃土,依托学科专业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积累和培育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现在正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按照内抓机制、外引资源、拓展空间、科学发展的办学思路,实施学术兴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发展强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的财经大学而努力奋斗。

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深造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本科毕业的在职人员和同等学力者报考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

  招 生 概 况

    一、人数

2009年我校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315人,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当年下达的规模数为准。我校将根据当年的考试情况适当调整各专业招生计划。

二、条件

()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高职高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者。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 再次报考硕士生,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自考生和网络教育学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期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三)对考生的其他要求

1、同等学力考生还应达到以下学业要求:①不能跨专业门类报考;②须进修过所报考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并出具成绩单或其他相应证明;③须以第一作者发表过所报考专业的学术论文(CN刊物正式发表)1 篇(含1篇)以上(以上材料原件须在现场确认信息之前向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出具,否则不发放准考证)。

2、所有军队院校毕业生均不能跨学科门类报考。

3、报考我校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须参加全国联考。考生报考条件为: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高职高专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三、报名

1、网上报名:考生必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教育部指定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

备注:考生自行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www.chinayz.com.cn

2、现场确认:考生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到自己网上报名所选择的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应届毕业生加学生证)、现役军人证件和网上报名编号进行现场照相、缴费和确认报名信息。只在网上报名,没有进行现场确认的考生,本次报考无效。

四、考试

入学考试分为初试和复试。

(一)初试

教育部统一安排,时间、地点、科目以准考证为准。

(二)复试

在初试合格的基础上进行,复试时间将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上通知。

复试内容包括专业课笔试(MBA考生为政治理论)、面试、英语口语、听力以及同等学力加试,详细情况将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上通知。

五、科目

(一)外语统考科目限报英语。

(二)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中,考试科目代码为“6××”和“8××”和“360”的采用自命题,其他均使用全国统一命题。

六、复审

对考生的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报到时进行,参加复试的考生必须携带本人身份证(应届本科生同时还要学生证)和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应届本科毕业生在入学报到时检查毕业证书原件,交复印件),对不符合报考资格者将取消复试和录取资格。

七、体检

考生在复试时按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进行体格检查。凡不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的考生不予录取。

、学制

3年。

类别

(一)非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或学业奖学金支付、人事档案调至我校。

(二)定向:培养费由国家负担或学业奖学金支付。

(三)委托培养:培养费由委托单位负担。

(四)自筹经费:本人负担部分培养费。

四种录取类别均须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入学考试。对于定向、委托和自筹经费培养的硕士生,须在入学前由考生与用人单位、我校签订相应的定向、委托或自筹经费培养硕士生协议书,非定向生人事档案调至我校。

十、录取

学校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考生入学成绩(含初试和复试)并结合政治思想表现、身体素质等情况确定录取名单。思想品德考核不合格和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十一、就业

录取为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的考生,毕业后回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工作;非定向和自筹经费考生,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项选择”的方式。

十二、其它

(一)考生报考资格审查工作在复试阶段进行。报考前,请考生务必认真核对是否符合我校公布的报考要求,如在资格审查时发现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复试时将不予录取,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报名采取网上报名采集考生信息方式进行,望广大考生在报名前认真查阅我校2009年招生专业目录,并提前做好报名准备。

(三)实行网上报名后,考生不再邮寄报名表。为确保报考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考生网上报名时要认真如实填写各个栏目,特别是学校代码、考试科目代码、研究方向代码等。为了确保我校能将考生准考证(约考前一个月左右发放)、复试通知(每年3月下旬发放,由考生从河南财经学院研究生处网站自行下载)、录取通知书(每年7月初发放)等及时发放到考生手中,请考生务必在“通讯地址”栏内写清楚本人的详细地址。如果考生的准考证、复试通知和录取通知书不需要邮寄,请在“通讯地址栏内只写‘自取’即可”。

(四)我校坚持德、智、体、美全面衡量,加大复试力度,择优录取原则。严禁一切弄虚作假行为,一经查证有违纪违规现象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五)2009年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研究生收费标准以物价局批文为准。

(六)同等学力加试的科目,在考生初试合格后复试时进行。

(七)我校研招办不提供邮购参考书业务,参考书由考生自己准备。

(八)请考生及时关注河南财经学院研究生处网站http://www3.hnufe.edu.cn/gljg/yjsc/),有关我校研究生招生的各种信息均在此网站公布。

(九)我校研招办招生咨询电话为0371-63519063(工作日每周二上午830——1130咨询),联系人:卫思祺

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请登陆河南财经学院校园网查询.

天津农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一、招生计划

2009年我校预计招收硕士研究生47名(含国家计划、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生)。各专业的招生人数采取学校宏观控制,根据生源情况相互调剂的原则(最后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计划为准)。

二、报考条件

1.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 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国家承认学历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含应届生和往届生,不限工作年限); 国家承认学历的专科毕业生,毕业2年(从专科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91)或2年以上,并达到大学本科同等学力者(英语达到国家四级水平并通过八门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考试 );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以同等学力考生报考; 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作为我校自筹经费硕士生。

同等学力考生不允许跨学科报考,并在复试时加试2门所报专业本科主干课程。

3. 考生的年龄一般不超过40岁;报考自筹经费硕士生的人员年龄不限。

4.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考试科目

水产养殖学科第四单元考试科目按照《关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产学科基础综合考试科目实行联考的通知》(教学司函[200888号)和《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水产学科基础综合考试科目及参考大纲》要求设置,参加联考。其他考试科目均采用教育部考试管理中心命题的全国统一考卷。

四、报考时间及方式

2009年度全国报名工作采用网上报名的方式,请全国所有报考我校的考生随时关注您所选考点发布的报名时间和方式信息。凡在天津参加考试的考生,请于20089月以后关注我校在校园网上发布的有关报名工作信息,并请及时进行网上报名。其他相关工作我们会尽早在网上发布。

报名工作时间性很强,请广大考生务必多关注并按时报名,过期无法补报。

五、注意事项

1. 硕士研究生报名实行网上报名,考生注意不要错过网报时间,并按规定时间、地点确认报名信息。

2. 考生在报名时,只填写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录取进校后再进行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

3.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户口迁移实行自愿原则,考生自主决定。有些城市落户要求毕业生户口迁出地为毕业院校所在地,不迁户口的考生在就业时由于户口问题而影响就业的,学校不承担责任。

4. 考生报名时应认真了解报名须知,如实填写相关内容,如发现考生填写虚假材料,后果自负。

5. 考生在网上报名及现场报名时必须明确写出详细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以便学校能及时准确地发放准考证及各项通知。为方便我校与考生联系,另请考生在报名时一定认真填写联系电话。

六、联系方式

学校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天津农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

邮政编码:300384

E-mail tjauzb@126.com

咨询电话:(02223799551

 

2009年硕士招生全国网上报名流程

                                                 2009年网报流程图

2008年09月08日 17:07 来源: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注:
    ① 建议教育网用户登陆
http://yz.chsi.cn;公网用户登录http://yz.chsi.com.cn,访问速度会有差异
    ② 免费注册,请牢记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每个注册帐户只能进行一次网上报名,即对应一个报名号,请不要多次注册,重复填报。并且注册用户直接与报名号对应,是查询报名号的唯一方法,在后期的调剂系统中继续使用
    ③ 请不要开启有网页拦截功能的软件;招生单位、报考专业、考试方式要慎重选择,一旦生成报名号后则不可以修改;如确实需要修改,只能重新注册、重新填报,原有帐号所对应的报名号现场不确认则自动作废
    ④ 填报信息时,请认真阅读报名页面右侧的提示信息,准确填报,带*的文本框为必填内容,身份证等使用半角英文输入法输入
    ⑤ 填报信息时,请认真阅读报名页面右侧的提示信息,父母信息和学习经历均至少要填写一项
    ⑥ 报名过程中,请认真阅读各省市招办、招生单位和报考点发布的网报公告,由于违反公告造成无效报名考生自行负责
    ⑦ 牢记网报系统生成的报名号,报名号是考生在报考点现场确认和照相的重要信息,如遗失,可凭考生注册的用户名和密码进入网报系统查询
    ⑧ 在北京地区报考点报考的考生,需要通过网上支付报名费;
    ⑨ 修改或查询自己的报名信息,其中招生单位、考试方式及报考点信息是不可修改的内容;请在网报结束前登录确认所填信息,建议将所有信息保存;在北京地区报考点报考的考生请检查网上支付是否成功
    ⑩ 在预报名期间报名信息是有效数据,不需要重复填报

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青岛科技大学2009年拟招收60名博士研究生(含委培、自筹经费生)。具体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的招生规模数为准。

一、报名时间: 2009年3月12009年4月10,考试时间:20094月下旬(具体日期以准考证为准),初试合格后,考生于复试前一天持准考证到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到,参加复试。

二、报名地点:本市考生可携带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的原件及复印件、报名材料等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名,外地考生可凭上述证书复印件函报。

三、报考条件按教育部2009全国博士生招生规定执行。应届硕士毕业生须由所在学校开具学历证明,报名费200元(函报需另加20元邮资),同等学力考生另加200元加试费。

四、同等学力考生报考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本科毕业并获学士学位,连续工作6年以上;2、需提供进修相同或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在国家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发表2篇以上与所报专业相近的学术论文原件、复印件或获得省级及以上与所报专业相关的科技成果奖一等奖列首位的证明材料。

五、有关招生的具体情况请上网查询或与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简章备索。

六、欢迎访问我校网站:http://grad.qust.edu.cnE-mail: kdyjs@qust.edu.cn

联系电话及传真:崂山校区:053288958383;四方校区:053284022989


地址:四方校区:青岛市郑州路53 邮编:266042;崂山校区:青岛市松岭路69 邮编:266061

电话及传真:0532-84022989(四方); 0532-88958383(崂山) 联系人:老师   单位代码:10426

001化工学院(联系电话:0532-84022879;网址:http://hg.qust.edu.cn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81701化学工程

01过程系统工程

 

 

 

02传质与分离工程

 

03化学反应工程

04传递过程(多相流体的流动与分离)

05能源与环境化学工程

06生化分离工程

07生物制药工程

 

 

08材料化学工程

 

 

 

09精细化学工程

 

 

 

 

郑世清

项曙光

 

 

李建隆

陈学玺

郭庆杰

李建隆

郭庆杰

刘均洪

刘均洪

 

武玉民

 

 

于世涛

刘福胜

 

10

 

1001英语②2001化工热力学③3001化工系统工程、3002分离工程、3003化学反应工程、3004化工传递过程、3005工程数学 选一

 

 

 

 

 

 

 

 

1001英语②2002生化分离工程③3006高等生物化学、3007生物反应及反应器理论 选一

 

1001英语②2001化工热力学③3003化学反应工程、3004化工传递过程、3008应用胶体化学 选一

 

1001英语②2003工业有机合成③3009催化剂制备与表征、3010高等有机化学 选一

 

 

①、②必考③选一

 

 

 

 

 

 

 

 

 

 

①、②必考③选一

 

 

①、②必考③选一

 

 

①、②必考③选一

 

 

002高分子学院(联系电话:0532-84022763;网址:http://gfz.qust.edu.cn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7030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01高分子材料制备、结构与性能

080502材料学

01功能与特种高分子材料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01高分子材料改性、复合与成型加工

02塑料高性能化

 

 

宗成中

 

张军

 

赵树高

刘光烨

6

 

 

6

 

6

1001英语②2004高聚物结构与性能③301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3012功能高分子材料 选一

 

 

 

 

①、②必考③选一

003机电学院(联系电话:0532-88959061;网址:http://jd.qust.edu.cn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80203机械设计及理论

0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机械的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02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及其计算机辅助设计

03结构仿真及可靠性分析与预测

04轮胎结构设计软件与开发

080502材料学

01宽带系半导体一维纳米材料的合成、物性及应用研究

0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03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处理的研究

 

080503材料加工工程

01功能纳米材料开发技术及其在橡胶、塑料中的应用

02金属材料表面工程技术

 

080706化工过程机械

01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的研究

02强化传热

03传热数值模拟

04强化传热新技术及其设备的研究

05相分离技术与设备

06工程材料力学行为研究与应用

 

 

汪传生

 

常德功

王永岩

马连湘

 

李镇江

李镇江

赵程

 

 

李镇江

赵程

 

 

汪传生

马连湘

马连湘

李庆领

李建隆

王永岩

6

 

 

 

 

 

 

 

 

 

2

 

 

 

 

 

 

 

2

 

 

 

 

 

6

 

1001英语②2005计算机辅助设计③3013聚合物加工原理、3014高等机械原理、3015静、动态有限元、3016高等传热学 选一

 

 

 

 

 

 

1001英语②2007材料现代测试方法基础、2008高等物理化学 选一③3018物理冶金学原理、3019表面工程学、3020综合化学(含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1001英语②2007材料现代测试方法基础、2008高等物理化学 选一③3018物理冶金学原理、3019表面工程学、3020综合化学(含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1001英语②2005计算机辅助设计、2006热物理测试方法 选一③3013聚合物加工原理、3015静、动态有限元、3016高等传热学、3017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

 

①、②必考③选一

 

 

 

 

 

 

 

 

①、②必考③选一

 

 

 

 

 

 

①、②必考③选一

 

 

 

 

①、②必考③选一

 

005化学院(联系电话:0532-84022681;网址:http://hx.qust.edu.cn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81704应用化学

01化学及化工过程中的分析测试技术

02界面化学及其应用

03精细有机化学品研究

 

04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张书圣

赵常志

李再峰

许良忠

李明

建方方

10

 

1001英语②2008高等物理化学③3010高等有机化学、3023胶体及界面化学、3024电化学分析、3025材料化学、3026高等无机化学 选一

 

 

 

 

①、②必考③选一

 

006材料学院(联系电话:0532-84022814;网址:http://cl.qust.edu.cn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指导教师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备注

080502材料学

01纳米材料制备、结构表征与性能应用

02材料化学及应用

03功能无机非金属材料

 

杜芳林

陈克正

胡正水

张永恒

6

 

1001英语②2007材料现代测试方法基础③3021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3022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①、②必考③选一

 

 

 

青岛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初试参考书目:

代码

考试科目名称

考试参考书目

1001

英语

2001

 

化工热力学

《流体相平衡的分子热力学》 骆赞椿等译 化学工业出版社 《流体的分子热力学》胡英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生化分离工程

《生化分离工程》 孙彦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3

工业有机合成

《工业有机合成基础》 杨锦宗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马德柱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2005

计算机辅助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孔庆复编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热物理测试方法

《热工参数测量与处理》吕学德 第二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材料现代测试方法基础

《材料结构表征及应用》吴刚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高等物理化学

《物理化学》(第三版)王光信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001

化工系统工程

《实用化工系统工程》杨友麒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姚平经编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002

分离工程

Separation Processes PrinciplesJ.D.Seader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影印)《Separation ProcessesC.J.King编著 Mebraw-Hill

3003

化学反应工程

《反应器分析与设计》弗罗门特等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学反应工程》 陈甘棠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3004

化工传递过程

《传递现象》袁一等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3005

工程数学

《数值分析》李庆杨、易大义、王能超编著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数理统计》腾素珍编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006

高等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 沈同等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3007

生物反应及反应器理论

《生物反应器工程》 张元兴编著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3008

应用胶体化学

《应用胶体化学》 侯万国等编  科学出版社

3009

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固体酸与精细化工》于世涛、刘福胜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3010

高等有机化学

《基础有机化学》  邢其毅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3011

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基础

《橡胶及塑料加工工艺》 华南理工大学等合编  张海、赵素合主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3012

功能高分子材料

《功能高分子与新技术》  何天白、胡汉杰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3013

聚合物加工原理

《聚合物加工原理》Z.塔德莫尔等编著 耿孝正等译 化学工业出版社;《聚合物加工工程》赵素合、张丽叶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挤出过程计算机模拟》朱复华、江顺亮 机械工业出版社

3014

高等机械原理

《高等机械原理》 楼鸿棣  高等教育出版社

3015

静、动态有限元

《弹性和塑性力学中的有限单元法》 谢贻权等主编 机械工业出版社

3016

高等传热学

Heat Transfer 8edJ.P.HolmanMcGRAW-HillINC 《高等传热学》 陈俊国等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3017

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

《动量热量与质量传递》 王绍亭、陈涛  化学工业出版社

3018

物理冶金学原理

《金属学》,胡赓祥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

3019

表面工程学

《表面工程学》曾晓雁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3020

综合化学(含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有机化学》杨丰科 等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物理化学》(第二版) 王光信 等编 化学工业出版社

3021

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

《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 张立德、牟季美著 科学出版社 2001;《纳米材料制备技术》 王世敏、许祖勋等编著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2

3022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徐如人、庞文琴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023

胶体及界面化学

《胶体与界面化学》 陈宗淇编  高教出版社 2002

3024

电化学分析

《电分析化学》 蒲国刚编 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3025

材料化学

《现代材料化学》 刘光华编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3026

高等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 (第三版)  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编  高教出版社 2003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