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 ||||
考试科目及代码 | 参考书名 | 编著者 | 出版社及版本 | |
360 | 高等数学 | 高等数学 | 刘长文、杨逢建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线性代数 | 梁保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602 | 普通生物化学 | 基础生物化学 | 郭蔼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603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叶孟兆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606 | 生物统计学 | 生物统计学(第二版) | 杜荣骞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607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01 | 普通昆虫学 | 普通昆虫学 | 彩万志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803 | 植物生理学 | 植物生理学(第五版) | 潘瑞炽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植物生理学 | 王忠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807 | 水力学 | 水力学 | 邱秀云 | 新疆电子出版社 |
水力学(上下册) | 吴持恭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水力学 | 李炜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
809 |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上下册) | 孙训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10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第七版) | 孙桓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11 | 汽车构造 | 汽车构造(第五版) | 陈家瑞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812 | 交通工程 | 交通工程总论 | 徐吉谦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813 | 数据结构及操作系统 | 数据结构(C语言版) | 严蔚敏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二版) | 张尧学、史美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814 | 普通生态学 | 生态学 | 李博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15 | 环境学概论 | 环境学概论 | 刘培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16 | 动物生理学 | 家畜生理学(第四版) | 陈杰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817 | 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工程原理 | 食品微生物学 | 何国庆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食品工程原理 | 杨同舟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823 | 生态学与测树学 | 测树学(第三版) | 孟宪宇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生态学 | 李博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824 | 城市生态学与植物学 | 城市生态学 | 宋永昌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植物学 | 陆时万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826 | 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含宏观和微观)第三版 | 高鸿业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27 | 土地经济学 | 土地经济学 | 毕宝德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29 | 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 | 王镜岩、朱圣庚、余长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30 | 普通生物学 | 普通生物学 | 陈阅增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31 | 地质地貌学与基础土壤学 | 地质地貌学 | 梁永亮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基础土壤学 | 熊顺贵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832 | 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壤地理学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 邬伦 | 科学出版社 |
土壤地理学 | 张凤荣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新疆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及代码 | 参考书名 | 编著者 | 出版社及版本 | |
334 | 兽医基础 (含动物生理学、兽医临床诊断) |
家畜生理学(第四版) | 陈杰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兽医临床诊断学(第三版) | 施炎 | 东北农业大学出版社 | ||
336 | 农业知识综合一(植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农业生态学、土壤学 选三) | 植物学(上、下册) | 陆时万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植物生理学(第五版) | 潘瑞炽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植物生理学 | 王忠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遗传学 | 李惟基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农业生态学(2003年版) | 陈阜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
土壤学(2002年版) | 黄昌勇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337 | 农业知识综合二 (动物遗传学、动物生理学、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 选三) |
动物遗传学 | 李宁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家畜生理学(第四版) | 陈杰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动物营养学(第二版) | 杨凤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饲料与饲养学 | 韩友文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动物繁殖学(第三版) | 张忠诚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338 | 农业知识综合三 (含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农业机械与装备) |
理论力学 上、下册 | 郭应征 周志红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材料力学 上、下册 | 范钦珊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机械设计(第七版) | 濮良贵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农业机械学 (上、下册,第二版) | 北京农业工程大学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339 | 农业知识综合四 (含农村政策学、农业经济管理、管理学) |
农业政策学 | 钟甫宁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农业经济管理通论(1995年版) | 刘光远、陈彤 | 新疆人民出版社 | ||
农业经济学(2000年版) | 朱道华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管理学 | 周三多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360 | 高等数学 | 高等数学 | 刘长文、杨逢建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线性代数 | 梁保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602 | 普通生物化学 | 基础生物化学 | 郭蔼光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603 | 有机化学 | 有机化学 | 叶孟兆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607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 | 翟中和、王喜忠、丁明孝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608 | 动物生理学 | 家畜生理学(第四版) | 陈杰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801 | 普通昆虫学 | 普通昆虫学 | 彩万志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803 | 植物生态学 | 植物生态学 | 曲仲湘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07 | 水力学 | 水力学 | 邱秀云 | 新疆电子出版社 |
水力学(上下册) | 吴持恭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水力学 | 李炜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
809 | 材料力学 | 材料力学(上下册) | 孙训芳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10 | 机械原理 | 机械原理(第七版) | 孙桓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11 | 汽车构造 | 汽车构造(第五版) | 陈家瑞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812 | 交通工程 | 交通工程总论 | 徐吉谦 | 人民交通出版社 |
813 | 数据结构及操作系统 | 数据结构(C语言版) | 严蔚敏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二版) | 张尧学、史美林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814 | 普通生态学 | 生态学 | 李博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15 | 环境学概论 | 环境学概论 | 刘培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16 | 动物学 | 普通动物学 | 张训蒲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817 | 食品微生物学与食品工程原理 | 食品微生物学 | 何国庆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食品工程原理 | 杨同舟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823 | 生态学与测树学 | 测树学(第三版) | 孟宪宇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生态学 | 李博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
824 | 城市生态学与园林树木学 | 城市生态学 | 宋永昌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园林树木学 | 陈有民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
826 | 经济学 | 西方经济学(含宏观和微观)第三版 | 高鸿业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27 | 土地经济学 | 土地经济学(第五版) | 毕宝德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829 | 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上下册第三版) | 王镜岩、朱圣庚、余长法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832 | 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壤地理学 | 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 | 邬伦 | 科学出版社 |
土壤地理学 | 张凤荣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983 | 森林培育学 | 森林培育 | 沈国舫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984 | 蔬菜栽培学 | 蔬菜栽培学(总论) | 浙江大学编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蔬菜栽培学(各论) | 山东农大编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
985 | 果树栽培学 | 果树栽培学(总论各论)(北方本第二版) | 河北农大编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86 | 自然地理学 | 自然地理学 | 潘树荣、伍光和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87 | 土地资源学 | 土地资源学 | 常庆瑞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988 | 作物栽培学 | 作物栽培学 | 王荣栋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89 | 害虫综合治理 | 害虫综合治理 | 陈杰林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90 | 农业机械化管理学 | 高等农业机械化管理学 第二版 | 高焕文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97 | 动物生物化学 | 动物生物化学 | 邹思湘(第四版)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98 | 食品微生物学 | 食品微生物学 | 何国庆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99 | 兽医免疫学 | 动物免疫学(第二版) | 杨汉春 |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说明
一、 招生人数:2009年我校3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拟招收硕士研究生480人(含国家计划、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计划)。招生人数最后以国家下达的招生规模数为准,各专业招生计划数视需要亦可调整。
二、 报考条件:报名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统一招生考试的,须符合下列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考生的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9月1日),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的硕士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三、 报考点与报名方式:我校设报考点,只接受报考我校的考生。报考点代码为:6508。学校代码为:10758。200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报名实行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网上报名时间:2008年10月10日至
报名网址:http://yz.chsi.com.cn 或http://yz.chsi.cn 。
现场确认时间:2008年11月10日至14日。
凡报考我校的乌鲁木齐市及附近地区(昌吉、哈密、吐鲁番等)的考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凭网上报名时生成的报名号、本人有效身份证(或现役军人、文职干部证件)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指定地点现场摄像、缴纳报名费并确认网上报名信息。区内其它地区和外省的考生在就近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报名信息,未经现场确认的报名信息无效。
四、 考试科目与命题:目录中所列的考试科目除101政治理论、201英语、202 俄语、203日语、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4数学(农)、315化学(农)、414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415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由国家统一命题外,其它科目均由我校命题。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本科课程。
五、 今年我校部分专业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科学院等单位联合招生。考取上述单位兼职导师的学生,毕业论文原则上在上述单位完成。
六、 相关信息我们将及时在我校研究生处网站(http://yjsc.xjau.edu.cn)发布,也可与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简章备索。
联系电话:0991-8762140,8966160 联 系 人:陈静雪、陈建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200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招生简章全文请登录我院研究生招生博客http://www.liyf7676.blog.163.com查看。有任何问题需要咨询,也请在博客上留言。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二OO九接收高校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工作办法
为了保证推荐免试生的入学质量,完善和规范接收外校推荐免试生的工作,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请条件
1.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身心健康。
2.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在学期间无重修科目或补考记录。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能力倾向。
3.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
4.学生所在学校必须是教育部规定的具有当年免试生推荐资格的高校。学生应获得其所在高校推荐免试资格,占用母校推荐免试生名额。
5.一般应通过大学英语国家六级(或相当等级)考试,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应用能力。对专业成绩优异的考生,可放宽到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二、必备提交材料
1. 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学校招生委员会办公室盖章的《全国推荐免
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向所在学校领取)。
2.《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接收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见附件1)。
3.获得推荐免试资格的有效证明信原件。
4. 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
5.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的本科1—6学期成绩单1份。
三、自愿提供材料
1. 大学期间各类专业特长、技能证书及获奖证书复印件各1份。
2.体现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具有学术水平工作成果的复印件或证明。
所有提交材料不退还,申请人需做好备份。
三、接收录取程序
1. 申请人根据招生简章确定申请专业及方向,于2009年10月12日前将全部申请材料直接寄按规定日期将全部申请材料直接送或寄到“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
2.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对申请人材料综合评审后,通知所有提交申请人评审结果。评审合格的考生来院参加综合考核和体检。综合考核成绩合格的由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发给申请人同意接收函,由免推生本人交回推荐学校办理有关手续。
3.收到接收函的申请人须在全国规定的统考报名时间内履行正式报名、确认、交费、照相等手续。
4.综合考核由研究生部招生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研究生复试小组全程参加。复试小组由主持招生工作负责人、相关专家等组成。
四、综合考核和体检
1.英语听说能力:通过测试,考查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综合面试重点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灵活运用的程度和创造力,考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综合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变和表达能力,了解考生的创造力和从事科研工作的潜力。
3.思想品德的考核主要考查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品德、工作学习态度、团
队合作精神、科研道德及遵纪守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基本素质。
4.体检主要考查考生的身体健康状况,包括体能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考查。
五、其它
以下情况之一者,经查实即取消其录取资格:
1.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不真实;
2.考试作弊或受各类处分;
3.未办理正式报名手续;
4.入学前未取得学士学位或本科毕业证书。
关于浙江大学招收2009年研究生现场咨询活动的通知
时间:2008年9月20日上午8时至12时
地点:玉泉校区永谦活动中心一楼、二楼大厅
内容:
1、有关2009年浙江大学招收硕士、博士规模、报名、考试及奖助贷学金政策等。
2、有关培养与管理方面的政策等。
3、届时全校各个学院都会在现场设摊为广大考生提供咨询。
欢迎所有志愿报考浙江大学研究生的有志青年参加!
浙江大学研究生招生处
二〇〇八年九月八日
硕士招生简章
中国电科院创建于1951年,自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具有研究生学位授权科研单位之一。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同时授权招收培
为了满足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中国电科院在对待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上注重吸引和培养并重。确立了教育的产品就是人才的观念,将人才的培养定位为赢得市场竞争和创新优势的核心,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开发应用,而研究生教育则是我院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2344名科技人员中,现有两院院士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各
一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中央直接联系专家9人,入选百千万人才5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33人,国家电网公司级优秀专家17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为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0年来,中国电科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为我国电力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他们绝大多数已成为电力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电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学科最全、综合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电力科研机构,中国电科院以其基础设施完善、实验设备精良、国家级重点课题多、经费充足及国际交流合作广泛等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中国电科院目前拥有二十个研究所、六个科技公司、一个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国家工程研究)电力建设技术服务中心、一个部级质量检测中心、一个杂志社(出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电力建设杂志和中国电信息报纸)。建有主要实验室二十八个,其中: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为国家级实验室,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试验室、输电线路杆塔实验室、导线力学性能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实验室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实验室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拥有以电工技术、动力工程、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信息资源为特色的馆藏体系,以网络数字信息服务为特色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7000余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00余种、中、西、日、俄文图书6万种。另有数万册书刊可供员工自行选阅。
中国电科院现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作为国家级电力科研单位,我院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水平、出成果数量等方面都有较强优势。2000年至今,中国电科院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共47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发改委项目13项,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项目7项,国家公益基金项目1项,电力工业重大项目200多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与重大或前沿性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我院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而充裕的师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
自建院以来,中国电科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6项(其中一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0项(其中一等奖35项)、国家专利168项、第八届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出版专著93部,发表学术论文2634篇,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各个标志性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强大的科研优势正是我院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因素。
在多年的招生工作中,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根据各研究所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以对每一位考生负责为工作宗旨,对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优先在院内各研究所之间调剂,在通过复试考生超计划的情况下每年申报增加招生名额,受到考生欢迎。为免除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后顾之忧,我院对全体研究生实行助学金和科研补助制度。我院没有本科生教育,考生来自全国,为避免学术上的近亲,我院欢迎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考生报考我院。
雄厚的科技基础和科研实力、良好的科研条件、一流的人才队伍、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交流,使我院成为国家电力科技的重大创新基地,这里是国家高层次电力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每一个有志于从事电力科技事业的青年学子,将在这里实现梦想,铸就人生辉煌!
单位代码: 82302 单位名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E-mai: huangy@*** 院主页地址:www.***
联系电话:(010)8282502或8282504 联 系 人:陈静 黄英
地 址: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邮 编:100192
招 生 专 业 目 录 | |||||
专业研 究方向 |
指导 教师 |
专业研究方向的 主要工作内容 |
第一导师专业特长 |
入学统 考科目 |
复试考试科目考生专业要求 |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
1.电力系统规划 |
郭强、张东霞 |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稳定控制 |
电力系统规划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电路原理 |
电力系 统分析 最好是电气工程学科或强电类专业 |
2.直流输电 |
曾南超杨万开 |
电力系统规划技术 |
直流控制与保护 | ||
3.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技术 |
周京阳 潘 毅 李 强 |
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方法研究、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理论和应用研究。 |
电力调度自动化、经济调度、电力市场等领域的研究和开发。 | ||
4.电力市场交 易及运营技 术研究 |
王 文 王海宁 |
研究支撑电力市场交易及运营的相关技术,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电力市场仿真、电力市场分析等领域的理论及技术应用研究 |
长期从事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自动化领域的研究 | ||
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运行与控制 |
王伟胜 赵海翔 |
风电和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运行与控制问题,包括风电输出功率预测 与控制技术。 |
风力发电技术 | ||
5.配电系统规划 |
盛万兴 刘壮志 张重乐 |
配电系统规划理论、方法与供电模式研究;复杂电力信息系统建模、平台与高性能软件研究;配电网综合节能降损技术研究 |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信息技术、供用电技术 | ||
6.配电网运行技 术研究 |
郭炳庆 庞腊成 梁 英 |
以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为核心,重点开展配电网安全可靠研究和经济 运行研究。 |
配电网规划、电网自动化、配电网经济运行和节能技术 | ||
7.变压器中性点 电流抑制措施的研究 |
熊敏 |
交直流混合运行系统变压器中性点直流偏磁问题的研究及抑制措施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继电保护 | ||
8.电力系统分 析与控制 |
武守远 戴朝波 |
面向灵活交流输电应用的系统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包括稳态与电磁暂态研究、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 |
长期从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分析及其控制保护技术研究,串补及可控串补工程实现,统一潮流控制器理论及模型研究。 | ||
9.用电及需求 侧管理技术 |
张恺 |
有序用电管理自动化终 端用户能效评测 |
用电自动化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技术 | ||
10.先进控制理 论的研究与应用 |
韩忠旭 |
将现代控制和智能控制及经典控制相结合,研究设计新型控制系统并应用于发电机组各种控 制系统中。 |
现代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在大容量单元机组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机理建模理论与系统辨识方法在大容量单元机组建模过程中的应用; |
|
线性系统 理论 自动控制专业毕业 |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11.VSC-HVDC 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
汤广福 温家良 贺之渊 |
开展VSC-HVDC系统IGBT阀电气应力及其试验方法研究,为IGBT阀试验装置的研制提供理 论基础 |
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具有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电路原理 |
电力电子 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专业或强电类专业 |
12.通用电压源 换流技术 |
于坤山 邓占锋 |
结合定制电力技术、DFACTS技术开展基于电压源(VSC)换流的通用技术研究,包括主电路拓扑结构研究、单元控制技术、控制保护技术等 |
多年从事电能质量理论、标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SVC、定制电力技术、电力系统可控并联电抗器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 | ||
13.新型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研究 |
邱宇峰 查鲲鹏 |
主要对碳化硅晶体材料的生长技术、外延生长技术、掺杂工艺、切割技术、器件设计等进行有益的探索的研究 |
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实际工程经验, |
电力电子技术或 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 电力电子技术专业或了解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的物理学 | |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
14.特高压电气 设备绝缘技术研究 |
李光范 |
电气设备绝缘技术研究 |
电气绝缘测试技术研究 输变电系统绝缘配合及绝缘水平研究; 变压器运行技术研究;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电路原理 |
高电压实 验技术 高压专业或强电类专业毕业 |
15.特高压输电 线路外绝缘研究 |
宿志一 |
输电线路外绝缘技术研究 |
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外 绝缘; 特高压交直流工程导线电晕特性; 高电压试验技术 高压绝缘子; |
高电压实 验技术 高压专业或强电类专业毕业 | |
080821 可再生能源 | |||||
16.可再生能 源发电仿 真与测试 |
王伟胜 赵海翔 |
风电和光伏发电特性仿真研究,风电机组特性测试方法研究和测试装置研制等。 |
风力发电技术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电路原理 |
电力系 统分析 |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17.电力通信 |
陈 希 |
光纤通信 特种光缆 |
电力光纤通信技术 电力特种光缆技术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
通信原理 通信、电子、信息、 计算机等专业毕业 |
18.电力企业信 息系统研究 |
吴杏平 孙丕石 樊 涛 |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
电力企业信息系统的研 究、开发与应用 |
数据库 原理 计算机或电力系统专业 |
注:1、我院2009年招收国家计划内硕士研究生18名。
2、从2009年起对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进行
调整及命题形式进行改革。命题工作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委员会在教育部考
试中心指导下组织实施。“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为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
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3、电路原理考试参考书:《电路》 (第四版) 高教出版社 邱关源。我院备有最近三年的专
业基础课(电路原理)试题,可函寄。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姓 名:
本科所在学校:
本科所学专业:
报 考 专 业:
报 考 方 向:
年 月 日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年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姓名 |
|
出生日期 |
年 月 日 |
照 片 近期一寸免冠正面照片 | ||||||||
性别 |
|
政治面貌 |
| |||||||||
民族 |
|
身份证号 |
| |||||||||
详细通讯地址 及邮政编码 |
| |||||||||||
联 系 电 话 |
|
E-mail地址 |
| |||||||||
本科所在学校、院系 |
|
入学 时间 |
| |||||||||
本科学习专业 |
|
毕业 时间 |
| |||||||||
计算机等级及成绩 |
|
英语等级及成绩 (四级或六级) |
| |||||||||
申 请 项 目 |
申 请 专 业 |
| ||||||||||
申 请 方 向 |
| |||||||||||
申请导师姓名 |
| |||||||||||
社会工作 |
| |||||||||||
特长爱好 |
| |||||||||||
英语水平 |
| |||||||||||
何时获得何种奖励或处分 |
| |||||||||||
参加科研工作、课外科技活动情况: | ||||||||||||
发表论文、申请专利或其它研究成果情况: | ||||||||||||
申请人所在学校的院系推荐意见: 院系负责人签字: 院系公章: 院系办公室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 ||||||||||||
申请人所学专业的同年级总人数为 人; 该申请人三学年总评成绩在本专业年级排名为第 名; 是否具有推免资格: 是否具有所在学校的推免指标: 所在学校教务部门负责人签字: 学校教务部门公章: 年 月 日 | ||||||||||||
申请人个人陈述 (请用1000字以内的文字介绍你的学术背景、曾参与过的科研工作、科研学术兴趣、读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计划、其它特长以及你认为对于申请有参考价值的内容。个人陈述应由申请人独立完成,如发现是由他人协助完成,将取消录取资格。) | ||||||||||||
(个人陈述第一页): | ||||||||||||
申请人个人陈述 (个人陈述第二页): 本人保证,以上所填一切内容(包括本人所提供的所有申请材料)均经过本人认真思考和审核,而且符合本人真实情况,本人对此承担一切责任。 申请人签字: 年 月 日 | ||||||||||||
南京体育学院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南京体育学院是一所既为社会培养各类应用型体育专业人才,又为国家造就民族竞技体育精英,具有独特办学模式的省属体育院校。学院地处十朝都会,沐依扬子紫金,坐落于南京东郊中山陵旅游风景区内的民国中央体育场旧址,承继了中国近代体育的文脉。校园绿树掩映,建筑错落有致,优美的自然景观与厚重的人文环境交相辉映,是培养高层次体育人才的摇篮、省级优秀运动队的训练基地、体育科研和体育科技服务的中心。建院5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体育专门人才,造就了70多位世界冠军或世界纪录创造者,其中奥运会冠军9人。2008年,学院以优异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训研相结合促进协调发展,育人才夺金牌彰显综合效益”的办学特色为社会公认,目前正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目标继续开拓奋进。
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教育设有 “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和“体育人文社会学”三个硕士点,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与运动人体科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一支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学科梯队。学院拥有教学、训练、科研、图书等场、馆、楼20多座和室外运动场10余片;拥有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康复、体能训练、非线性编辑和电视演播等10多个专业实验室,其中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建有现代化的计算机教育中心、多媒体语音教学中心和千兆校园网,可满足培养高素质研究生的需要,是有志于投身体育事业的考生选择报考的理想学府。我院研究生历年就业率均为100%。
2009年拟招收硕士研究生45名(以正式批准计划数为准),欢迎体育专业和热爱体育事业的医学、理工以及应用文科等专业的毕业生报考。
一、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或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学生(指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专毕业生,毕业两年或两年以上,即从大专毕业到录取为硕士生当年的
4、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按同等学力资格报考;
5、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者可适当放宽;
6、身体健康,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二、报名:
报名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报名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报名时间及网址等相关要求以教育部当年通知为准。
三、考试时间
以教育部当年通知为准,具体见准考证上规定日程。
四、录取
以教育部当年录取工作文件要求为准。
五、注意事项
1、考生在网上填写信息时必须认真、准确。
2、为方便我院与考生联系,考生通过网上报名填写信息时,一定要认真填写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及长期联系电话(固定电话及手机),以便准确发放准考证、复试通知、录取通知等材料。
南京体育学院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名称及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考试科目 |
备注 |
040301体育人文社会学 01体育事业发展与管理 02体育产业经济与运营 03体育文化传播 04 体育史 |
暂定 15人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11体育学综合 ⑤复试科目: 01方向:511体育管理学 02方向:512 体育产业 03方向:513体育新闻学 04方向:514 体育史 |
有体育运动实践经验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
040302运动人体科学 01运动营养与机能评定 02 运动健身评价与指导 03运动生物力学 04训练监控及运动性疲劳与恢复 |
暂定 10人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12人体运动学综合 ⑤复试科目: 01、02方向:521生物化学(含运动生物化学) 03方向:522运动生物力学 04方向:523运动医学 |
有生物、医学教育背景的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
040303体育教育训练学 01 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田径、球类、体操、武术) 02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田径、球类、体操、武术) 03 体育课程与教学论 |
暂定 20人 |
①101政治理论(含法律硕士) ②201英语(含法律硕士) ③611体育学综合 ⑤复试科目 01、02方向:531运动训练学 03方向:532学校体育学 |
报考01与02方向的考生需具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复试时需考核专项技术。报考03方向的考生不做运动专项技术要求,但复试时需考核体育课教学能力(说课)。 |
考试参考书目
考 试 科 目 |
参 考 书 目 |
出版社名称与出版时间 |
作 者 |
611体育学综合 |
《体育基本理论教程》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 |
周西宽主编 |
《新编教育学教程》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
叶澜主编 | |
612人体运动学综合 |
《运动生理学》(第1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 |
王瑞元主编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
《运动解剖学》(第2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
胡声宇主编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 |
511体育管理学 |
《实用体育管理学》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
体育院校专业教材 |
512体育产业 |
《体育产业》(第1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
鲍明晓著 |
513体育新闻学 |
《体育新闻学》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
郝勤主编 |
514体育史 |
《体育史》(第2版) |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
谭华主编 |
521生物化学 (含运动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第5版) 《运动生物化学》(第1版)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
周爱儒主编 张蕴琨主编 |
522 运动生物力学 |
《运动生物力学》(第1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0年 |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
523运动医学 |
《运动医学》(第1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
531运动训练学 |
《运动训练学》(第2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 |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
532学校体育学 |
《学校体育学》(第1版) |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年 |
周登嵩主编 体育院校通用教材 |
单位代码:10330 地址: 南京市灵谷寺路8号 邮 编: 21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