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准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
本次我校获准为新增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实现了我校专业学位零的突破,扩大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的类型,实现了学校研究生教育结构由学术型向学术型与应用型相结合的转型,标志着我校继2006年申硕成功后,学校办学规模和层次又实现了一次历史性的突破。
欢迎报考甘肃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邮政编码:730070
E-mail:zfyzb@gsli.edu.cn
联系电话:(0931)7601383
传 真:(0931)7603378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二O一O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中国电科院创建于1951年,自1978年开始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是我国第一批具有研究生学位授权科研单位之一。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研究生部,同时授权招收培
为了满足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中国电科院在对待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上注重吸引和培养并重。确立了教育的产品就是人才的观念,将人才的培养定位为赢得市场竞争和创新优势的核心,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开发应用,而研究生教育则是我院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院2344名科技人员中,现有两院院士2人,其中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各
一人,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中央直接联系专家9人,入选百千万人才5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133人,国家电网公司级优秀专家17人。高水平的导师队伍为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
30年来,中国电科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质量为本,为我国电力科技事业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他们绝大多数已成为电力战线上的中坚力量,为我国电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学科最全、综合研究实力最强的国家级电力科研机构,中国电科院以其基础设施完善、实验设备精良、国家级重点课题多、经费充足及国际交流合作广泛等优势,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中国电科院目前拥有二十个研究所、六个科技公司、一个输配电及节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一个(国家工程研究)电力建设技术服务中心、一个部级质量检测中心、一个杂志社(出版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电力建设杂志和中国电信息报纸)。建有主要实验室二十八个,其中:电网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和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北京)为国家级实验室,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实验室、电力系统仿真试验室、输电线路杆塔实验室、导线力学性能实验室和岩土工程实验室为国家电网公司重点实验室,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实验室为中关村开放实验室。拥有以电工技术、动力工程、工业自动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科学、相关领域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信息资源为特色的馆藏体系,以网络数字信息服务为特色的数字化图书馆。馆藏中外文全文电子期刊7000余种、外文全文电子期刊100余种、中、西、日、俄文图书6万种。另有数万册书刊可供员工自行选阅。
中国电科院现设有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作为国家级电力科研单位,我院在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研究水平、出成果数量等方面都有较强优势。2000年至今,中国电科院先后承担国家973计划项目2项,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共47个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国家发改委项目13项,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项目7项,国家公益基金项目1项,电力工业重大项目200多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与重大或前沿性的科研课题或工程项目相结合,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我院研究生培养的特色。而充裕的师资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导师的悉心指导。
自建院以来,中国电科院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76项(其中一等奖6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60项(其中一等奖35项)、国家专利168项、第八届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出版专著93部,发表学术论文2634篇,在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各个标志性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我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技术支撑,强大的科研优势正是我院吸引优秀生源的重要因素。
在多年的招生工作中,我院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根据各研究所和各专业的实际需求,以对每一位考生负责为工作宗旨,对第一志愿报考我院的考生优先在院内各研究所之间调剂,在通过复试考生超计划的情况下每年申报增加招生名额,受到考生欢迎。为免除研究生学习期间的后顾之忧,我院对全体研究生实行助学金和科研补助制度。我院没有本科生教育,考生来自全国,为避免学术上的近亲,我院欢迎各高校和科研单位的考生报考我院。
雄厚的科技基础和科研实力、良好的科研条件、一流的人才队伍、广泛的国内外合作交流,使我院成为国家电力科技的重大创新基地,这里是国家高层次电力科技人才培养的摇篮。每一个有志于从事电力科技事业的青年学子,将在这里实现梦想,铸就人生辉煌!
单位代码: 82302 单位名称: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E-mai: huangy@*** 院主页地址:www.***
联系电话:(010)82812502或8281504 联 系 人:黄英 陈静
地 址: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 邮 编:100192
招 生 专 业 目 录 | |||||
专业研 究方向 |
指导 教师 |
专业研究方向的 主要工作内容 |
第一导师专业特长 |
入学统 考科目 |
复试考试科目考生专业要求 |
08080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
1、智能配电技术 |
盛万兴 刘壮志 |
智能配电系统建模、分析理论方法与高性能软件研究;智能配电自愈控制技术研究;智能配电网综合节能降损技术研究; |
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信息技术、供用电技术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电路原理 |
电力系统分析 电气工程学科或强电类专业 |
2、计算机控制系统 |
黄焕袍 |
自抗扰控制技术(ADRC)在电厂控制中的应用 |
控制理论及应用,电厂过程控制,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
电力系统分析 具有自动控制理论基础,有电厂控制工作经验优先 | |
3、需求侧管理---互动营销 |
张恺 |
双向互动营销、智能用电、智能小区 |
用电自动化、需求侧管理、智能用电 |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需求侧管理、用电技术 | |
4、电力市场交易运营技术研究 |
王文 张学松 |
研究支撑电力市场交易运营的相关技术,包括电力市场交易、电力市场仿真、电力市场分析等领域的理论及技术应用研究,研究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相关技术,包括电力二次系统数据网络、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的理论及技术研究。 |
长期从事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自动化及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等领域的研究,在该领域发表论文40多篇,获国家级科技进步1等奖1次,国家级科技进步2等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次。获得专利3项 |
电力系统分析 计算机应用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 |
5、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技术 |
潘毅 李立新 李强 |
电力系统分析和优化方法研究、电力系统经济运行理论和应用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和应用研究。 |
主要从事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以及相关标准的研究工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参加编写了多部电力行业标准。 |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或电气工程等相关专业 | |
6、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
马世英 孙华东 |
研究大电网安全稳定机理和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与控制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 |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 | |
7、电力系统电磁暂态 |
班连庚 项祖涛 |
研究交直流输电系统电磁暂态现象的机理,结合工程实际应用,采用合理的措施及控制技术将危害系统安全的过电压及电磁暂态现象限制在合理的水平内。 |
电力系统电磁暂态 | ||
8、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运行与控制 |
王伟胜 赵海翔 |
风电和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运行与控制问题,包括风电输出功率预测与控制技术。 |
电力系统分析 | ||
9、系统分析与控制 |
武守远 戴朝波 |
面向灵活交流输电应用的系统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包括稳态与电磁暂态研究、控制与保护策略研究。 |
长期从事灵活交流输电系统分析及其控制保护技术研究,串补及可控串补工程实现,统一潮流控制器理论及模型研究,具备丰富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 | ||
10、电力系统在线分析技术 |
田芳 严剑峰 |
电力系统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方法研究及软件开发 |
电力系统分析及控制 |
电力系统分析 电气工程专业 | |
11、柔性直流控制保护 |
邱宇峰 |
柔性直流控制保护策略、控制保护算法、控制保护方案及其与功率单元接口技术的研究 |
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柔性输电技术 |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 | |
080804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12、柔性直流输电技术 |
汤广福 |
进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研究、关键技术研发等。 |
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研发等工作,具有较高理论和学术水平。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电路原理 |
电力电子技术 有一定的电力系统研究或教育背景 |
13、直流输电技术 |
温家良 |
长期从事电力电子技术研发等工作,具有较高理论和学术水平。 |
电力电子技术 有一定的电力系统或半导体研究教育背景 | ||
14、电气化铁路新型供电技术 |
于坤山 邓占锋 |
电气化铁路电能质量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 电气化铁路与电网的相互影响研究 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电气化铁路供电技术研究与设备研发 |
多年从事电能质量理论、标准及其控制技术、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应用技术研究。在SVC、定制电力技术、电力系统可控并联电抗器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 |
电力电子技术 具备电力系统、电力电子专业知识 | |
080803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
15、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
李光范 李博 |
特高压设备绝缘水平优化研究,设备故障模式及可靠性评估技术研究 |
特高压输变电技术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电路原理 |
高电压实验技术 高电压或绝缘绝缘专业,具有较深厚的数学功底和较高的计算机及英语水平 |
16、电磁环境 |
陆家榆 鞠勇 |
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工程电磁环境及其控制技术;超/特高压交、直流工程接地技术;超/特高压电力系统对其他系统电磁影响及其防护;电力系统电磁环境测试技术。 |
电力系统电磁环境 |
高电压实验技术 强电类专业 | |
17、铁磁非线性技术 |
李国富 |
磁饱和式倍频电源稳态输出特性研究,研究内容将涉及磁饱和、磁滞回环、非线性规划等。 |
过电压、电力电子 |
高电压实验技术 数学和电工原理基础扎实。 | |
★080821 可再生能源 | |||||
18、可再生能源发电仿真与测试 |
王伟胜 赵海翔 |
风电和光伏发电特性仿真研究,风电机组特性测试方法研究和测试装置研制等。 |
风力发电技术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电路原理 |
电力系统分析 |
0812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19、电力通信网络 |
陈 希 |
光纤通信、特种光缆、配用电通信、网络技术、电力应急平台 |
电力通信网络技术、特种光缆技术 |
英语 政治 数学一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
通信原理 通信、电子、信息、输电线路等相关专业 |
20、企业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 |
吴杏平 |
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和容灾中心关键技术研究 SOA在电力企业的应用研究 企业级数据模型和主数据管理研究 |
现任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工作部副主任,参加和主持多项软件开发项目和实施项目。在电力企业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方向具有较高水平和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
数据库原理 电力系统软件工程 企业管理 | |
21、成熟套装软件应用关键技术 |
樊涛 |
ERP和非ERP集成技术研究 资产全寿命在ERP中的实现 |
熟练掌握电力企业调度自动化和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业务知识,了解电力行业和软件技术等方面国内外技术水平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大型软件系统开发的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 |
数据库原理 |
注:1、我院2010年招收国家计划内硕士研究生18名。
2、从2009年起对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初试科目进行
调整及命题形式进行改革。命题工作由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工科委员会在教育部考
试中心指导下组织实施。“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为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的考试
内容包括: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重点考查考生掌握相关
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试内容及试卷结构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3、电路原理考试参考书:《电路》 (第四版) 高教出版社 邱关源。我院备有最近三年的专
业基础课(电路原理)试题,可函寄。
中国日化院2010年研究生招生简介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简称日化院)是我国最早从事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研究开发的部属科研机构。它是由解放前的中央工业试验所(上海)几经变迁,59年迁至北京,63年定名重组,69年迁至太原而成。全院占地82亩,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
全院现有职工480余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96人。技术人员中有突出贡献的国家级中青年专家2人,省部级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4人。1995年以来日化院多次获科技部、轻工业部(中国轻工总会)和山西省“科技先进单位”称号。2002、2003年连续两年被山西省评为经济结构调整先进单位。
全院设有四个工程研究部、表面活性剂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中心、市场贸易部和其它配套部门。表面活性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及洗涤剂标准化中心、全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国日用化学工业信息中心和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表面活性剂专业委员会均设在日化院。日化院直属单位有:中国日化院上海分院(上海金山)上海发凯化工公司以及太原发凯化工公司。
日化院作为我国较早从事研究生培养的科研院所,具有独立硕士学位授予权和联合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每年招收应用化学、工业催化专业12-14人,目前读人数为硕士生36人,博士生10人。日化院同时具有乙级工程咨询、乙级工程设计资格和一、二类压力容器的设计权。编辑出版的《日用化学工业》、《日用化学品科学》已向国内外发行多年,其主要学术论文均为《美国化学文摘》(CA)等杂志收录。 在科研硬件设施方面,日化院拥有各种先进仪器设备和测试手段,拥有近百台套本专业的试验装备和成套中试设备,具有良好的研究条件和设施。图书馆馆藏图书10万余册,各种资料4000余种、期刊450余种,其中外文期刊百余种,是国内收藏日化行业图书资料最早最全的专业图书馆,新近建设的数字图书馆可利用Internet网进行资料联机查询。
在科学研究方面, “九五”以来,有180余项科研成果通过技术鉴定,获部、省以上各种奖励50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百篇,出版多部专著。日化院十分重视科研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及科技市场的开发。“九五”以来与国内二十余个省、市、自治区的数百家企业签订了“四技”合同近400个,其中70%以上的合同使日化院的科研成果在全国得到应用,为我国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日化院始终注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法国、波兰、罗马尼亚、独联体、捷克、巴基斯坦、印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业务往来。在与国外技术合作中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积极支持。先后派遣了出国考察或出席国际会议以及进修、留学人员200多人次。同时也邀请了数十位国外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和短期工作并接待了来自世界各地的40多个代表团。从1990起日化院先后在太原、上海、西安、南京、杭州、成都、深圳、广州、上海、上海举办了十届国际表面活性剂和洗涤剂会议,与会者除国内各大公司、高校、院所代表外,还有来自几十个国家(地区)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近期日化院正在同美国、英国、丹麦、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有关公司进行合作,在表面活性剂/洗涤剂领域共同进行开发与研究。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正在认真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具有一流科研水平的现代科技型企业,热忱欢迎有志于表面活性剂/洗涤剂研究开发的人士报考我院硕士学位研究生。
说 明
1、日化院2010年招收14名研究生(其中有2名自费生),专业为应用化学10人、工业催化4人。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8人。目标是培养在表面活性剂合成、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和化学工程等专业方面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和开发的专门人才。
2、对同等学力报考者,在复试时须加试两门本专业要求的大学本科主干课程;
3、研究生毕业后,除委培生、定向生外,按照“双向选择”的原则面向全国择业;
4、单位名称: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单位代码:83704
地 址: 山西省太原市文源巷34号 邮政编码:030001
联系电话:0351—2023734 联系人:张玉荣
电子邮件:zyr031024@163.com
网址:www.ridci.cn
5、硕士生考试科目参考书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有机化学 徐寿昌编 高教出版社出版
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编 高教出版社出版
化工原理 天津大学编 天津科技出版社
分析化学 武汉大学编 高教出版社出版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
二○一○年招收硕士研究生专业目录
学科、专业名称(代码)研究方向 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应用化学(081704) 10人
1、表面活性剂合成工艺与工程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有机化学或化工原理
2、表面活性剂应用工艺与工程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有机化学或化工原理
3、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的物理化学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有机化学或分析化学
4、表面活性剂与洗涤剂的分析化学 ①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分析化学
工业催化(081705) 4人
1、表面活性剂工业催化 ① 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有机化学或化工原理
2、新催化材料 ① 政治理论 ②英语一 ③数学二 ④物理化学或化工原理
2010年接收外校推免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通知
一、申请者须具备的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祖国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取得现就读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
3、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
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所有关学科的体检要求。
二、接收外校推免生的专业
我所列入2010年招生的所有专业(具体见我所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三、接收外校推免生程序
1、有意申请者,请与我所联系,将有关书面材料交到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经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审核同意后,通知相关推免生进行面试;
2、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公布通过面试并同意接收的推免生名单;
3、外校推免生到本科就读学校领取经当地省市招办盖章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推荐免试生专用)在规定日期之前寄达我所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4、外校推免生到本科就读学校领取效验码参加网上报名(考试方式选择推荐免试),并到当地省市招办报名点现场确认,缴费、照相。
四、申请者须提交的书面材料
1、历年在校学习成绩单,并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密封后在该信封的封口处加盖公章;
2、如果有在核心刊物或会议上发表的高质量学术论文、出版物或取得具有学术水平的工作成果,请提交复印件或有关证明;
5、如果在学期间从事课外科技活动中有获奖或突出表现,请提交由学校教务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的证明材料。
如外校推免生提交材料存在弄虚作假情况或未能在规定时间办理有关手续,我所将取消其录取资格,有关责任自负。
通讯地址:上海市衡山路10号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人力资源部
电话:021-64718118*8121
邮编:200031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
2009年9月12日
2009年上海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2010年我校拟招收260名左右硕士研究生。 1、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或成人高校应届本科生或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2年以上<含2年>) 2、毕业(就读)专业必须与所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3、初试合格者,在我校同意参加复试时须加试二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考试成绩必须及格以上方可录取。 三、我院不接受大学三年级学生报考。 五、学制:三年(其中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学制以教育部下达文件要求为准,待定) 六、校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招收单独考试入学的委托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报考条件:(1)本科毕业后连续工作四年以上(含四年)的教练员或运动员;(2)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发表过研究论文或技术报告;身体健康,业务优秀;(3)获得过世界三大赛事(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前三名或亚洲三大赛事(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前二名或全国三大赛事(全运会、全国最高等级锦标赛或联赛)冠军 的运动员和担任这些运动员的教练员;(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符合条件的考生请在上海考区现场报名期间携带相关材料到我校报名。
| ||||||||||||||||||||||||||||||||||||||||||||||||||||||||||||||||||||||||||||||||||||||||||||||||||||||||||||||
单位代码: | 10277 | 地 址: | 上海市清源环路650号 | 邮政编码: | 200438 | |||||||||||||||||||||||||||||||||||||||||||||||||||||||||||||||||||||||||||||||||||||||||||||||||||||||||
联系部门: | 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 联系电话: | 021-51253164 | 联 系 人: | 刘建炜 | |||||||||||||||||||||||||||||||||||||||||||||||||||||||||||||||||||||||||||||||||||||||||||||||||||||||||
| ||||||||||||||||||||||||||||||||||||||||||||||||||||||||||||||||||||||||||||||||||||||||||||||||||||||||||||||
|
2009年硕士初试科目考试范围
101政治理论:全国统考科目
201英语一:全国统考科目
204 英语二:全国统考科目
202俄语:全国统考科目
203日语:全国统考科目
306西医综合:全国统考科目
307中医综合:全国统考科目
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全国统考科目
331 体育综合:(总分300分,分三个部分,各部分满分均为100分)
《体育运动概论》: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与体制;中外体育简史;东西方体育比较;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性质、特点、内容、形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学校体育学》: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课余体育;学校体育管理。
《运动训练学》: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项群训练理论;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运动训练基本原则;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训练计划与组织;运动员队伍管理。
601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教育学》:中外教育简史;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课程基本理论;教学理论及其基本流派;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体育运动概论》:体育的概念、功能、目的与体制;中外体育简史;东西方体育比较;体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性质、特点、内容、形式、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运动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生理;物质和能量代谢;肾脏生理;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肌肉收缩;体温调节;运动技能的形成;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特殊环境的运动训练;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体育教学与训练。
602新闻理论与业务:新闻(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要素、新闻类别);新闻与信息(信息与客观报道);新闻与宣传(事、理、情—宣传三元素);新闻与舆论(舆论的社会功能、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政治、经济体制决定新闻体制);新闻事业的性质(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新闻媒介的受众(受众的细分、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新闻真实性、新闻指导性);新闻选择(新闻选择的标准);新闻工作者的修养与职业道德(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媒介生态环境、当代社会媒介生态环境的特征);大众传媒与政治(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媒介发展与民主进程);大众传媒与经济(中国大众传媒走向市场之路);大众传媒与文化(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大众传媒对文化的消极影响)。
801体育传播学:体育传播的历史与现状;体育传播过程;体育与大众媒介;体育受众;体育传播效果;体育传播媒介生态环境;体育文化传播;体育传播特征及价值;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媒介体育营销与推广;体育组织传播;奥林匹克运动跨文化传播。
汕头大学2010年博士、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欢迎报考汕头大学研究生!
欢迎访问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http://www.gs.stu.edu.cn/
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站:http://www.gs.stu.edu.cn/yjszs/
我校医学院研究生教育网站:http://yjs.med.stu.edu.cn/
汕头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www.gs.stu.edu.cn/yjszs/master_zsjz.htm
汕头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http://www.gs.stu.edu.cn/yjszs/doctor_zsjz.htm
一志愿录取全公费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以教育部最终文件精神为准,请关注更新的招生简章)
2010年一志愿录取为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全部公费,欢迎报考。
欢迎访问我校网站: http://www.jxstnu.cn/
研究生部网址:http://www.jxstnu.cn/yjsc/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单位代码:11318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林大道
邮政编码:330013
联系部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部
联 系 人:龙安华
联系电话:0791-3823357、3817502 传 真:0791-3823357
E-mail : long8124@126.com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综合性本科高等院校,获得财政部重点支持。前身为创办于1977年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改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5月,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南昌科技大学,2005年3月在红角洲校区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英雄城”之美誉的江南古城——江西省南昌市。设有全国健美操训练培训中心、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服装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与测试中心。拥有18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和品牌专业,拥有国家教育精品专业和国家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各1个,建有42个院级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和 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建有1个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市级科研示范基地(南昌市有机功能分子科研示范基地)。2005年底,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成功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了应用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美术学、旅游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共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学校从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以本科教学为主、专科教学为辅到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翼齐飞的重大突破。
学院占地面积近 3000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学校现设有15个教学院(系、部),60余个本、专科专业,专业覆盖理、工、文、史、法、管、教育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教师约1000人,其中教授100多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00余名,博士70余名、硕士150余名,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12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与9个国家的高校、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Bradford College进行教育合作,与俄罗斯、新加坡等国进行科研项目合作,邀请了俄罗斯布扬杜耶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博导楼祺洪等著名教授兼职、讲学和合作研究。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清华大学博导赵玉芬院士等5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学校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在校任教。
二O一O年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一、招生人数
2010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00名左右(含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凡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二)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三)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毕业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各相关学科专业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四)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五)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报名
(一)网上报名(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为
正式报名时间:2009年10月10-31日,每天9:00-22:00,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
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
(二)现场确认:缴费、照相(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考生须于2009年11月10-14日,到网上报名所选择的报考点办理有关手续,出示身份证件,凭报名号缴纳报名费、照相,并校对信息。
(三)有关说明
考试科目:
(1)按教育部规定,教育学的初试科目调整为三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及专业基础综合,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学门类中的体育学综合由我校自行命题。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政治理论课、外国语满分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300分。招生院系、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的设置等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2)上述教育学科门类以外的学科,其初试科目仍为四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统考数学加一门业务课(或两门业务课)。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政治理论课、外国语满分各为100分,统考数学、业务课满分均为150分。
(3)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第一单元:101-政治理论;第二单元:201-英语;第三单元: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以上仅为我校使用的全国统考试题)。业务课由我校自行命题。
(4)从2009年起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使用的数学三和数学四合并,合并后的科目名称仍为数学三,使用原数学三和原数学四的学科专业,全部使用数学三,数学三的考试大纲由考试中心另行编发。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定。业务课、复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及相关参考书目的有关事宜详见9月份最新招生简章或登陆研究生部网站查询,如有疑问请与我校相关学院联系。我部一律不办理邮购。
为方便联系,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县、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姓名),通讯地址须在2010年7月前有效。考生所填的通讯地址须详尽、准确,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我部概不负责!报考的具体办法请直接向各报名点查询!
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期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网上报名网址为http://yz.chsi.com.cn/。网上报名结束后,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及网上报名编号,到报名点指定地点凭报名号缴纳报名费并照相,校对信息。
请考生对照报考条件,不符条件者请勿报考。
四、初试
时间:约在2010年1月-2月(具体时间安排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地点:各报名点指定地点。
五、复试
复试时间:大约安排在4月下旬,对符合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我部将发函、电话或学校网站网页通知。
六、录取
录取工作约在5月下旬结束。录取类别包括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国家计划类定向、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四类。拟录取为国家计划内定向和委托培养及自筹经费的考生,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分别签定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协议书。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或国家计划内定向的,培养经费均由国家拨款,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的考生需缴纳培养费。
七、学习年限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特别优秀者可以提前半年到一年毕业(需满足提前毕业的各项条件)。
八、录取政策
(一)根据考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排序,择优录取。
(二)2010年一志愿报考我校并录取为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全部公费。
(三)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的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教育部下达数为准,根据生源进行分专业调整。
九、优惠政策
(一)一志愿和紧缺专业录取为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全公费;
(二)所有录取考生,都给予生活补助和相关研究、培养经费;
(三)在学期间表现优秀者均可获得年度优秀研究生和优秀班干等奖学金;
(四)提供勤工助学的“三助”岗位,助研、助教、助管。
十、收费政策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8000元/年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8000元/年
050403 美术学 8000元/年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8000元/年
081704 应用化学 8000元/年
120203 旅游管理 8000元/年
十一、毕业生就业
国家计划内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回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
国家计划内非定向或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及所在省(区、市)毕业生调配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十二、几点说明
(一)上述说明如与国家2010年招生文件精神不符,以国家招生文件为准。凡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遵守上述要求,否则谢绝报考。
(二)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我校不举办业务课考前辅导班,业务课有关问题请直接与各学院联系。
(三)为鼓励年轻学子努力学习,学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同时开展勤工助学,设立助研、助管、助教岗位,提供各种科研奖励(详见我校研究生部相关文件),解决部分贫困学生学费之忧。
(四)考生在各阶段应注意浏览我部网页(http://www.jxstnu.cn/yjsc/),我们会将各类有关的招生信息及时、详尽的在网页上予以公布。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0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 代码 |
学科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040108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01 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02 职业技术教育规划与管理 |
2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1.专业知识综合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教育学原理 2.教育心理学 |
040303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01健美操教学训练及高级人才培养 02 体育与健康促进 03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基础理论与实践 |
2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612 体育综合 |
1.运动训练学 2.学校体育学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体育概论 2.体育心理学 |
050403 |
美术学 |
01 漆画创作与研究 |
2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620艺术概论 820装饰画 |
1.美术创作 2.美术理论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美术创作》 2.《图形创意》 |
02 文化发展与中国绘画发展演变 |
101政治理论 201英语 620艺术概论 821素描 | ||||
03 中国画创作与研究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620艺术概论 820装饰画 | ||||
081002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01 光学信息处理 02 图像处理 03 信息处理与计算机应用 |
1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1 数学一 814 信号与系统 |
1.电子技术基础 2.微机与接口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通信原理 2.数字信号处理 |
081704 |
应用化学 |
01 应用光电化学 02 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03 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
2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2 数学二 819 有机化学 |
化学知识综合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1.物理化学 2.无机及分析化学 |
120203 |
旅游管理 |
01 旅游产业管理与发展 02 旅游企业管理 03 休闲文化与经济 |
1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3 数学三 830 管理学 |
复试科目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1.旅游综合(旅游规划、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 |
参 考 书 目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按科目代码顺序)
612《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620《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820《图形创意设计》支林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821 《素描》(中国美术院校教材),徐方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814《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前8章)
819《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下册),邢其毅 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830《管理学》周三多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及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按专业代码顺序排列)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教育心理学》张春兴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田正平、肖朗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外国教育经典解读》单中惠、朱镜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1至10章)张敏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概论》杨文轩,杨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体育心理学》季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050403美术学
考生复试、加试参考书目同初试参考书目,另需准备:
《超越视觉的艺术--中国绘画风格流变史》王新伟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艺术鉴赏》王新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文化发展与中国绘画风格演变》王新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复试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周明德,蒋本珊,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加试参考书目
《通信原理》,第四版,樊昌信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程佩清著,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081704应用化学
复试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 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4版),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0203旅游管理
复试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参考书目
《旅游学概论》马勇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
《旅游规划和开发》马勇等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旅游经济学原理》张辉、厉新建编,旅游教育出版社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
(以教育部最终文件精神为准,请关注更新的招生简章)
2010年一志愿录取为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全部公费,欢迎报考。
欢迎访问我校网站: http://www.jxstnu.cn/
研究生部网址:http://www.jxstnu.cn/yjsc/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hsi.com.cn/
单位代码:11318
地 址:江西省南昌市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枫林大道
邮政编码:330013
联系部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研究生部
联 系 人:龙安华
联系电话:0791-3823357、3817502 传 真:0791-3823357
E-mail : long8124@126.com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南昌科技大学[筹])(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是一所综合性本科高等院校,获得财政部重点支持。前身为创办于1977年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改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5月,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教育部和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在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基础上筹建南昌科技大学,2005年3月在红角洲校区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学校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和“英雄城”之美誉的江南古城——江西省南昌市。设有全国健美操训练培训中心、江西省城镇职教师资培训中心、江西省服装职业技能鉴定站、江西省饭店职业英语标准培训与测试中心。拥有18个省级以上重点学科和品牌专业,拥有国家教育精品专业和国家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各1个,建有42个院级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有机功能分子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光电子与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材料表面工程重点实验室)和 1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建有1个教育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高等学校精细化学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市级科研示范基地(南昌市有机功能分子科研示范基地)。2005年底,经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江西科技师范学院成功新增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同时获批了应用化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美术学、旅游管理、职业技术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共6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学校从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从以本科教学为主、专科教学为辅到硕士研究生、本科、专科三翼齐飞的重大突破。
学院占地面积近 3000亩,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学校现设有15个教学院(系、部),60余个本、专科专业,专业覆盖理、工、文、史、法、管、教育等7个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000余人,教师约1000人,其中教授100多名、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200余名,博士70余名、硕士150余名,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教授12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与9个国家的高校、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同时,学校还积极与加拿大莱姆顿学院、Bradford College进行教育合作,与俄罗斯、新加坡等国进行科研项目合作,邀请了俄罗斯布扬杜耶夫、中科院上海光机所博导楼祺洪等著名教授兼职、讲学和合作研究。中科院院士杨叔子、清华大学博导赵玉芬院士等5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了学校的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在校任教。
二O一O年硕士研究生报考须知
一、招生人数
2010年我校拟招收硕士研究生100名左右(含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研究生),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下达数为准。
二、报考条件
(一)凡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
(二)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可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报考;
(三)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毕业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且符合各相关学科专业对考生提出的具体业务要求的人员;
(四)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已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再次报考硕士生,但只能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五)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三、报名
(一)网上报名(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应届本科毕业生预报名时间为
正式报名时间:2009年10月10-31日,每天9:00-22:00,考生登录报名网站,按报名网站的提示和要求如实填写本人报名信息。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修改本人信息。
报名网站: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网址:http://yz.chsi.cn
(二)现场确认:缴费、照相(以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考生须于2009年11月10-14日,到网上报名所选择的报考点办理有关手续,出示身份证件,凭报名号缴纳报名费、照相,并校对信息。
(三)有关说明
考试科目:
(1)按教育部规定,教育学的初试科目调整为三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及专业基础综合,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科目实行全国统一命题,教育学门类中的体育学综合由我校自行命题。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政治理论课、外国语满分各为100分,专业基础综合满分为300分。招生院系、招生专业、考试科目的设置等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2)上述教育学科门类以外的学科,其初试科目仍为四门,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统考数学加一门业务课(或两门业务课)。各科的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政治理论课、外国语满分各为100分,统考数学、业务课满分均为150分。
(3)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科目代码及名称:第一单元:101-政治理论;第二单元:201-英语;第三单元: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以上仅为我校使用的全国统考试题)。业务课由我校自行命题。
(4)从2009年起对经济、管理类专业使用的数学三和数学四合并,合并后的科目名称仍为数学三,使用原数学三和原数学四的学科专业,全部使用数学三,数学三的考试大纲由考试中心另行编发。
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全国统考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考试大纲由教育部制定。业务课、复试科目、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及相关参考书目的有关事宜详见9月份最新招生简章或登陆研究生部网站查询,如有疑问请与我校相关学院联系。我部一律不办理邮购。
为方便联系,考生务必认真填写通讯地址(省、市、县、地址、邮编、联系电话、姓名),通讯地址须在2010年7月前有效。考生所填的通讯地址须详尽、准确,如因地址不详而出现投递失误等问题,我部概不负责!报考的具体办法请直接向各报名点查询!
考生应在教育部规定的报名期间内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网上报名网址为http://yz.chsi.com.cn/。网上报名结束后,考生持本人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身份证件及网上报名编号,到报名点指定地点凭报名号缴纳报名费并照相,校对信息。
请考生对照报考条件,不符条件者请勿报考。
四、初试
时间:约在2010年1月-2月(具体时间安排以教育部文件为准)
地点:各报名点指定地点。
五、复试
复试时间:大约安排在4月下旬,对符合我校复试要求的考生,我部将发函、电话或学校网站网页通知。
六、录取
录取工作约在5月下旬结束。录取类别包括国家计划内非定向、国家计划类定向、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等四类。拟录取为国家计划内定向和委托培养及自筹经费的考生,须在规定的日期内分别签定定向培养、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协议书。录取为国家计划内非定向或国家计划内定向的,培养经费均由国家拨款,自筹经费、委托培养的考生需缴纳培养费。
七、学习年限
我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特别优秀者可以提前半年到一年毕业(需满足提前毕业的各项条件)。
八、录取政策
(一)根据考生入学考试初试和复试成绩、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综合排序,择优录取。
(二)2010年一志愿报考我校并录取为我校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全部公费。
(三)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所列的各专业实际招生人数以国家教育部下达数为准,根据生源进行分专业调整。
九、优惠政策
(一)一志愿和紧缺专业录取为我校硕士研究生的考生,全公费;
(二)所有录取考生,都给予生活补助和相关研究、培养经费;
(三)在学期间表现优秀者均可获得年度优秀研究生和优秀班干等奖学金;
(四)提供勤工助学的“三助”岗位,助研、助教、助管。
十、收费政策
040108 职业技术教育学 8000元/年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8000元/年
050403 美术学 8000元/年
081002 信号与信息处理 8000元/年
081704 应用化学 8000元/年
120203 旅游管理 8000元/年
十一、毕业生就业
国家计划内定向或委托培养硕士生回定向或委托培养单位。
国家计划内非定向或自筹经费硕士生毕业时根据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学以致用的原则采取毕业研究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学校及所在省(区、市)毕业生调配部门负责办理相关手续。
十二、几点说明
(一)上述说明如与国家2010年招生文件精神不符,以国家招生文件为准。凡报考我校的考生均须遵守上述要求,否则谢绝报考。
(二)根据教育部招生文件的规定,我校不举办业务课考前辅导班,业务课有关问题请直接与各学院联系。
(三)为鼓励年轻学子努力学习,学校设有多种奖学金,同时开展勤工助学,设立助研、助管、助教岗位,提供各种科研奖励(详见我校研究生部相关文件),解决部分贫困学生学费之忧。
(四)考生在各阶段应注意浏览我部网页(http://www.jxstnu.cn/yjsc/),我们会将各类有关的招生信息及时、详尽的在网页上予以公布。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0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学科 代码 |
学科名称 |
研究方向 |
招生人数 |
初试科目 |
复试科目 |
040108 |
职业技术教育学 |
01 职业技术教育原理 02 职业技术教育规划与管理 |
2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11 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
1.专业知识综合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教育学原理 2.教育心理学 |
040303 |
体育教育训练学 |
01健美操教学训练及高级人才培养 02 体育与健康促进 03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基础理论与实践 |
2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612 体育综合 |
1.运动训练学 2.学校体育学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体育概论 2.体育心理学 |
050403 |
美术学 |
01 漆画创作与研究 |
2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620艺术概论 820装饰画 |
1.美术创作 2.美术理论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美术创作》 2.《图形创意》 |
02 文化发展与中国绘画发展演变 |
101政治理论 201英语 620艺术概论 821素描 | ||||
03 中国画创作与研究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620艺术概论 820装饰画 | ||||
081002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01 光学信息处理 02 图像处理 03 信息处理与计算机应用 |
1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1 数学一 814 信号与系统 |
1.电子技术基础 2.微机与接口 同等学力考生复试需加试: 1.通信原理 2.数字信号处理 |
081704 |
应用化学 |
01 应用光电化学 02 精细化学品化学与技术 03 材料化学及其应用 |
2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2 数学二 819 有机化学 |
化学知识综合 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1.物理化学 2.无机及分析化学 |
120203 |
旅游管理 |
01 旅游产业管理与发展 02 旅游企业管理 03 休闲文化与经济 |
10 |
101 政治理论 201 英语 303 数学三 830 管理学 |
复试科目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科目: 1.旅游综合(旅游规划、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 |
参 考 书 目
初试科目参考书目
(按科目代码顺序)
612《学校体育学》潘绍伟,于可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运动训练学》全国体育学院通用教材,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运动生理学》邓树勋,王健,乔德才,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620《艺术概论》王宏建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820《图形创意设计》支林主编,江西美术出版社
821 《素描》(中国美术院校教材),徐方主编,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814《信号与系统》郑君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前8章)
819《基础有机化学》(第3版)(上下册),邢其毅 等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830《管理学》周三多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复试及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按专业代码顺序排列)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华中师大出版社,2000年版
《教育心理学》张春兴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5月版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田正平、肖朗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
《外国教育经典解读》单中惠、朱镜人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版
《教育与心理统计学》(1至10章)张敏强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
040303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概论》杨文轩,杨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体育心理学》季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050403美术学
考生复试、加试参考书目同初试参考书目,另需准备:
《超越视觉的艺术--中国绘画风格流变史》王新伟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艺术鉴赏》王新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
《文化发展与中国绘画风格演变》王新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081002信号与信息处理
复试参考书目
《电子技术基础》康华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版),周明德,蒋本珊,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年
加试参考书目
《通信原理》,第四版,樊昌信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数字信号处理教程》,程佩清著,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081704应用化学
复试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参考书目
《物理化学》(第五版)(上下册),傅献彩 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4版),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 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20203旅游管理
复试及同等学力考生加试参考书目
《旅游学概论》马勇主编,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年
《旅游规划和开发》马勇等编,科学出版社,2003年
《旅游经济学原理》张辉、厉新建编,旅游教育出版社